APP下载

辩证思维在高中主题征文比赛中的妙用

2023-05-30李宬纹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写作能力比赛

李宬纹

[摘 要]主题征文比赛活动是大多数人学生时代都参加过的,现在部分高中生对参加这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或是参赛时缺乏专业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参加征文比赛的过程中,无论是思想动员阶段还是写作指导阶段,都不妨尝试采用辩证思维模式。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全面地看待这项比赛,而且有助于提升参赛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写作练笔实践中形成理性思维,对培养高中生的思维品质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主题征文; 辩证思维;写作能力;比赛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3-0067-03

征文比赛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中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笔者主张高中生在参加征文写作比赛的过程中,采用辩证思维模式,既能在对立统一中看待问题、分析事物,又能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审视新时代的生活,进而切实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写作练笔实践中获得理性思维的养料。这对培养高中生的思维品质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 在参赛前的思想动员阶段,如何巧用辩证思维

在给学生做参赛的思想动员工作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能”与“不能”的辩证关系。每当动员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主题征文比赛时,他们拒绝的理由无非以下几种:时间精力问题——学习任务重,快考试了,没有时间参加比赛;学习能力问题——语文成绩不太理想,担心不能担起比赛重任;自信心、面子问题——万一参加了比赛却没能获奖,担心失了面子。

其实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时,你会发现,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此时若我们能平心静气、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或许会发现“我不能……”的同时,“我能……”。从“我能……”的角度看,我们是否又多了以下启示?

我能在实践中,抓住一个展示文学才华、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

我能获得一个锻炼写作能力的机会。

我能用比赛来激发写作动力和写作热情。

我能通过比赛不断反思生活、沉淀生活。

我能尝试除考场作文以外的其他写作样式。

我能为人生履历增添一种宝贵的参赛经验。

我能通过写作揭示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从而明白应该做什么样的时代青年。

我能通过写身边人、身边事,更笃定自己的信仰,汲取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

我能把读书、思考、写作、交流、实践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以上启示除了展示辩证思维的魅力,还告诉我们,辩证思维能力其实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基本思维能力。当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事物普遍具有两面性后,就能够学着尝试开启自己的辩证思维模式,更全面地分析身边的事物,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简而言之,运用积极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参赛选手在比赛中的发挥和通过比赛实现自我成长。

二、 在参赛时的写作指导阶段,如何巧用辩证思维

在指导学生围绕主题精心选材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小”与“大”的辩证关系。主题征文比赛一般都会给出主题,而主题是经过命题人深思熟虑后提出的。拟题的方向既包含命题人自身对主题的理解,又体现命题人所关注的焦点和价值取向。因此,指导教师在赛前是否对写作主题和要求进行了深入研究,决定着学生的写作指导是否能充分利用各种有效信息,从而达到与命题人意图相吻合的效果,提高写作指导的针对性。有时候为了体现时代风貌,一些比赛主题比较大,学生容易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写出来的文章假大空。此时应跳出规则,审视“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小”就是小我、自我;“大”就是民族、国家。“小”与“大”之间其实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越大的主题,越要求学生学会小口深挖,以小见大,从平凡中体现不平凡。

例如,在一次市教育局组织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比赛中,面对这个较大的主题,学生感到难以驾驭。笔者作为指导教师,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去思考这一主题,在选材的时候,该如何化大为小、变虚为实。这样所选的材料既有小我的真情实感,又贴切主题,于是就有了学生陆某下面的这篇佳作。陆某借助恢宏的中华书法发展史,把自己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书法文化的崇敬和热爱之情,融于自己的一笔一画中。在这细小的起笔落笔之间,他用自己细腻而动人的文字,倾注了对中华书法文化的缕缕深情。中华文明的发展,中華文化沉淀出的精华,中华儿女对人生、对自然、对哲学的思考,都自然而然地在这笔墨的深情中得以呈现。与其说作者是去复述、去驾驭中华文化这一主题,不如说作者是在悠悠然的笔墨间,在小大之辩间,运用辩证思维成功地将其相互转换。最后,陆某在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 在落笔成文的写作阶段,如何巧用辩证思维

(一)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局部和整体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局部,具有局部所不具备的功能,但局部的功能与变化又会影响整体的功能与效果。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在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时,要树立全局观,从整体着眼,寻找最优目标。

比如,在近年的“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故事”征文比赛中,该如何处理局部的小我、普通民众与整体的民族团结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抗疫一线这个角度写,一名名啃着干粮挥洒汗水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一位位不惜花费大量时间送物资的个体商户、一个个懂得感恩的对防疫人员鞠躬并大声说谢谢的孩子……用这些特写镜头来诠释平凡的生命是如何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共筑民族团结大义的。当局部中的每个个体都在闪光的时候,就是整个民族呈现大爱的时刻;当局部中的个体在为抗疫服务的时候,就是时代主题、时代精神风貌得以最大限度彰显的时刻。

(二)外景与内情的辩证关系

在外景与内情的辩证关系里,“情”指的是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主旨大意;“景”指的是文章中所描写的客观景物。二者虽然是文章的两个不同方面,却有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客观的景物需要赋予情感才具有意义和价值,同样,抒情也需要以具体的景象作为载体,否则便是空中楼阁,难以引发读者共鸣。

例如,在“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故事”征文比赛中,向来擅长写抒情散文的学生刘某,这次在跟指导教师商量之后决定选取自己的初中班主任到贫困乡县支教的经历作为写作内容。

“广阔的天,柔软的云,柑橘树夹裹的小道,流水播送着缕缕清香,炊烟熏红了晚霞,迎风下坡,万家灯火便映入眼帘。这是X县XX村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作者以一段场景描写开头,表面上看是一个纯写景的语段,其内情则是文中主人公宋老师对XX村无法释怀的情感。此时,外景已巧妙地为后文主人公内心所涌动的情感服务了。

“支教活动即将开始,天空暗成灰蓝,远处群山如黛,暮云被炊烟熏红,风中阵阵柑橘香,能看到小镇的灯光依次亮起。明天的风也会这么温柔吗?宋老师开始期待与学生的见面了。”中间这一处景物描写,成功地写出人物内心对即将到来的支教生活既紧张又期待的复杂情绪。外景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完全融合,无须赘述已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小镇落雨,起风,开花,转眼间又是一年春天到。柑橘树枝头上萌出新芽,嫩绿诱人。万物复苏,发芽的不只是植物种子,还有孩子们内心的梦想和对世界的美好向往。”此结尾处的景物描写,不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人物内在的情感,而且打动了读者,让人看到了主人公身上发出的光亮已辐射到美好的人间。文章写到这,让读者领略到由最初的“情因景生”到后来的“景与情合”首尾呼应的巧妙。这便是外景与内情相互映衬的最好体现。

(三)事与理的辩证关系

“事”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事件、事物;“理”指的是道理、哲理,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事之理、物之理。从“事”与“理”相互作用的关系看,“事”的展开过程为“理”的出现提供了前提,人们在“事中求理”,同时也于“理中发现事”,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循环的过程。

例如,在2018年的校园红歌赛征文比赛中,面对一场规模较大的集体赛事,学生可选取的写作角度颇多。有人写红歌赛获胜后的喜悦,有人写赛场失利的总结,有人讴歌参赛之路同学间相互扶持的情谊,也有人痛指比赛规则的不公……我们班的学生周某选取了以下角度:从一场红歌赛中读出了小我在团队合作中如何寻找到最佳平衡点,让每一个参赛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进而由事入理谈及人與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红歌赛让她不仅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悟出为人处世、人生哲学之大道。这就是“理以事显,事以理成”,事与理相辅相成的成功案例。

(四)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辩证关系

直接描写是直接描绘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和行动,又叫正面描写。间接描写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出所写人物;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间接描写又可称侧面描写。二者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例如,在市教育局组织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比赛中,我们班学生刘某通过描写同乡以拍摄壮族服饰为主的乡间摄影师阿锦的故事,讲述优秀的壮乡文化通过民间摄影师的手得以代代传承的故事。其中最成功的便是对主人公阿锦的描写。在这里作者就综合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穿插进行的写作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四、在写作结束后的修改润色阶段,如何巧用辩证思维

在文章写成后的修改润色阶段,我们也可以用辩证思维中的“有”与“无”、“优”与“劣”的关系去回头审视自己所写的文章。一篇参赛作品最终是否能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还得从遣词造句、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去一一审视,看看是否达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标准。有时“无”造就了“有”;有时“有”承载着“无”;有时明明是众人眼中的“劣势”亦可发展为自己笔下的“优势”。

例如,在“好书伴我成长”的主题征文比赛中,我们班学生蓝某就写了一篇讴歌母爱的参赛文章。笔者看到后不禁感慨,母爱确实是一个能触动人心又亘古不变的主题。然而在这个主题下,该如何让文章成为评委眼中百里挑一的佳作?如何从拟题到选材再到布局谋篇,都能体现辩证思维中所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写作标准?经过几易其稿,最终,蓝某以题为《那一盒黄瓜头》的文章,获得了当年征文比赛的大奖。文章很巧妙地选取了一个有轻生念头的女孩为主人公,她一次无意间看到了以摆缝衣摊为生的母亲手里那一盒盛满黄瓜头的饭盒之后,轻生念头被逐渐治愈的心路历程。那是一段朴实无华的母女深情,其中有对母爱的讴歌,有对生命的礼赞,也有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善与爱、坚强与隐忍能给人一种荡涤心灵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驱散自卑的阴霾,可以吹走绝望的乌云,可以带来希望的曙光。这就是聪明的小作者把有时明明是众人眼中的老掉牙的“劣势”主题,转变成自己笔下的“优势”主题的又一力证。这就是笔者眼中的辩证之妙。

纵观一次次征文比赛的过程,我们发现无论是参赛作品还是获奖作品,其价值和意义的体现都需要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参赛学生要把小我与社会、写作与生活相结合;把规范写作与自由表达相结合;把在写作中生成的良好心理体验与自身的主体性、创造性相结合,写出既符合时代精神风貌、时代主题,又达到促进高中生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综合提升的作品。

总之,愿我们都能看到事物隐藏着的美好的那一面。在平时的写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辩证力生成更多的比赛佳作、书写更美的人生华章。

[   参   考   文   献   ]

[1]  陈贤炳.谈参赛作文的指导策略[J].华夏教师,2019(2):27-28.

[2]  许秀华.浅谈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1):60.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写作能力比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选美比赛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赛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