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课堂提问艺术 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2023-05-30陈凤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效果语文

陈凤

[摘 要]结合“双减”背景,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阐述活用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意义及作用,并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情况,论述“聚焦主问题,优化教学整体结构”“精心设计追问,创设教育情境,在诗与思中促进效果提升”的具体做法。教师可精心设计主问题以及追问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效果;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3-0007-03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成为教师的工作指南,引发了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直击“灌输式”“满堂问”的传统教学模式。那么,“双减”背景下,没有了相应的题海训练,也没有了课后校外培训机构的托举,如何重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探索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活用课堂提问艺术,对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问,是教学的基本技能,看似简单,可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用好。纵观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仍是薄弱環节。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其一,问问相扣——提问等同于全部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中满是问题,把所有教学环节等同于教师问、学生答,不讲究任何提问艺术,也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其二,碎碎而问——满堂问题且无主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满堂问,问题没经过精巧、精心地设计,毫无主次。

其三,随口而问——提问无设计,教学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随意性很强,根本没经过精心设计。教师随意问,学生随意答,教学没有效果。

其四,无脑而问——提问无思维,学生懒得回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出毫无思维含量的问题。这种问题根本没有思考的价值。

二、活用课堂提问艺术的意义与作用

根据以上种种提问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若仅依据教学大纲设计问题,忽略对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详细考虑,便很难取得高效教学的预期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双减”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洞察力,使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解决问题等。因此,教师应活用课堂提问艺术。

(一)打破沉闷课堂气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调整完善提问举措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教师若能活用课堂提问艺术,将有效提问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便既能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打破课堂沉闷、缺乏活力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二)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积极活用课堂提问艺术。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课堂,积极思考,深入文本进行内容的探究,最终提高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广度

活用课堂提问艺术,积极创设情境,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指引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各种类型的提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以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深度,推动他们实时切换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这样操作的意义非常深远。

(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是这样阐述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4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发展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即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教师应积极活用课堂提问艺术,着眼于课内,通过设计有艺术、有质量的问题,架设课内走向课外的桥梁,落实听、说、读、写等训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核心素养,彰显提问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讲究提问的艺术,兼顾学生的能力差异,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适应课堂节奏,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文本,落实教学目标和任务,促进学生的学,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三、活用课堂提问艺术的策略

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教学的另一方积极反应的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艺术。语文课程标准在“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中要求:“语文教师要勇于面对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实施和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立足学情, 因地制宜,以研究的态度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提高教学研究水平。”[1]55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依赖高质量的提问。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教学设计时的思想结晶,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激发性强等特点,在教学中能够发挥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因此,在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时,讲究提问艺术、用好提问技能是关键。

(一)聚焦主问题,优化教学整体结构

聚焦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的问问相扣、碎碎而问、随口而问和无脑而问而言的。主问题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主问题在教学中起主导、支撑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以及知识构建,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素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靠主问题来组织教学、推进教学。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主问题。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这样设计主问题:

1.这是一件__________________的新装。

2.是________________织就了这件新装。

3.又是______________揭开了这件新装。

此文的阅读教学主框架由以上三个主问题构成。让学生围绕第一个主问题设计,先进行浅层次的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第二个主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第三个主问题设计,是为了将文本主旨揭示出来。这三个主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够引导学生揭示当时的社会问题,知晓真善美的重要性。

又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为引导学生探究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这两个人物身上表现的爱国情怀,可这样设计主问题:

1.韩麦尔先生是个称职的老师吗?

2.小弗朗士是个称职的学生吗?

这能引导学生轻松对话与分析。

教师应讲究课堂提问艺术,聚焦并精心设计主问题,优化教学结构,通过提问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一览众山小”,并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有效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精心设计追问,创设教育情境,在诗与思中促进效果提升

追问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往往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又再次提问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追问,创设教育情境,能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这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诗时,这样设计追问:

师:仰望星空,你会想到什么呢?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在面对神秘的星空时,想到了什么呢?

生1:天上的街市。

师:对。听完配乐朗诵,请你想象这首诗的意境,想想作者描绘的天上的街市有怎样的特点?

生2:光明美好。

师:作者是怎样描绘天上光明美好的街市的?

生3:作者描写了明亮的街灯、闪现的明星、街市上陈列着一些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在街市上闲游等。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生动描绘,大家有没有产生“这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的感受?作者运用了什么“魔法”將我们带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

生4:文中第一节运用了联想,第二、三、四节运用了想象,首先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了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街市上陈列着许多物品,想象牛郎织女幸福自由的生活。

师:作者为什么把天上的街市想象得如此美好?根据你了解到的背景,想想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

生5:黑暗痛苦。

师:由此可见,作者把天上的街市想象得这样美好,是为了反衬人间生活的黑暗和痛苦,表达自己向往光明自由、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呢?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

生6:语调柔和,语气舒缓,读出向往、憧憬的情感。

师:现在我们来朗读全诗。把你想象到的天上的街市读给大家听。

教师的追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能够紧扣文本仔细思考,进行有效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此诗并有感情地朗读此诗。教师设计的追问首先由街灯引入联想,再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天上街市的美丽,进而理解诗意,接着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内涵主旨,此时的问题指向内容、方法,即诗歌阅读的关键要素,最后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这有利于诗歌教学的落实。

四、活用课堂提问艺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社会发展实际,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要有逻辑地、连续地提问题

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有逻辑地设计问题并根据课堂情况,有步骤地提问,从而让学生积极思考,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在深入理解、分析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增强学习动机,培养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三)要化难为易

教师在针对重难点设计问题时,应将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拆分,设置成几个简单又切中要害的小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由浅入深地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解疑,以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四)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提出有难度、深度、广度的问题之后,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就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通过积极深入地讨论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主问题和追问的作用,进而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五)设计能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在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如何提问才能让班里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当中,避免出现“为提问而提问,为回答而回答”的情况。

(六)认真倾听,剖析观点,强调重点,落实难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倾听,仔细剖析学生的观点,之后再利用追问的方式有效引导,巧妙强调重点,以落实难点,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提问是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关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标准的使用逐步落实的背景下,教师活用课堂提问艺术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设计并聚焦主问题,优化教学整体结构,精心设计追问,创设教育情境,便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展示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彰显教师的教学魅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效果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