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的无党派人士作用要求与发挥路径

2023-05-30鲍跃华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

摘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面发展,是对无党派人士民主权利保障的不断完善,为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提供坚实基础;同时,无党派人士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必将更好地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激发社会主义民主的生机活力。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制度程序、参与实践、治理成效等维度探求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路径,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守牢作用发挥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赓续优良传统,彰显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独特政治优势;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履职本领;完善支持保障,协同营造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民主环境。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全过程人民民主;作用发挥;发挥路径

重视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和实践的优良传统,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统一战线越是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民主越是深入发展,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发挥就愈发重要。毛泽东同志早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明确指出,“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然后,需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成立民主的正式的政府”[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既为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理论基础,也对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实践期待。因而,运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逻辑创新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路径,通过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路径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内涵,对于新时代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更好地发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凝心聚力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内在要求

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制度主体和主要创造者。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党派人士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发挥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追求民主价值、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进程休戚相关。新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为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也为探索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路径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全人类的民主价值追求需要重视无党派人士民主权利

权利是民主价值追求的直观反映,公民权利的内容与空间形成人民民主价值追求的基本取向。“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2]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加广泛、更加真实和更加管用的人民民主的实践过程。“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3]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民主精神的坚守和发展,也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发展的突破和超越,更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把保护人民权利、增进人民福祉和汇聚人民智慧、集中人民力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其发展目标就是确保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充分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保证全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業、管理社会事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意味着衡量民主发展的重要指标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全体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充分和真实程度,并以此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共享民主发展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人民民主权利的更广泛、更有效的实现。这就要求保障以党外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广大人民享有广泛充分平等的民主权利,为他们的作用发挥提供基本的民主基础。这种民主基础不仅仅是因为无党派人士作为单个民主权利主体,其数量规模甚大,更为重要的是,无党派人士作为社会联系广泛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政治身份,拥有团结凝聚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社会责任,承担着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可以更好地实现全体人民获得更为广泛民主权利的价值目标,有利于社会各方面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扩大全体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

(二)全方位的制度程序完善需要支持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长效保障。制度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可靠保障,深刻影响着民主形式、民主渠道和民主方式,深刻决定着民主价值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效果。事实上,民主的制度化过程,就是将民主价值理念和民主发展目标逐渐确认、规范、促进、保障的创新实践和成熟完备过程,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建立起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之间的有机连接,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民主权利要求,全方位保障人民日常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民主制度建设,创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制度载体,形成了一整套扎根本国土壤、适合国情的、具有显著优势的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然而,要使完整的制度程序真正发挥制度优势、达成制度目标,还需要发挥好制度体系保障和制度主体作为两方面的合力。这就既要求制度规则和制度程序提供满足制度主体实现制度目标的需求,又需要制度主体恪守制度要求严格履行自身职责,维护制度权威的行动。在我国民主制度体系中,无党派人士享有同民主党派同等的政治地位,承担着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党协商等基本职能,其履职状况直接关联着制度优势和制度执行的实际成效。同时,无党派人士相比民主党派,其自身更宽泛的界别、更超然的地位和更专业的优势,在政治参与、凝聚共识、优化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具有其他民主党派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因而支持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无党派人士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对于彰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优势,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增强制度实践效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三)全链条的实现机制运转需要提升无党派人士履职能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人民广泛参与为特征的。为了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设置了完整的参与实践,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相互贯通,形成彼此连接的全链条运作机制,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体现人民意愿,在各个方面都能听到人民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4]全链条的民主实践机制有效避免了西方选举民主存在的民主空档期,使民主运行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方式上的完整性和环节上的协同性,有效防止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既保证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的民主性,又确保权力真正受到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但是,全链条民主运行机制的有效运转是建立在人民意愿和要求充分真实表达和畅通传输基础上的。倘若表达失真或过于杂乱,就会使整个链条处于堵塞或者空转状态。这时就需要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各程序环节的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履职能力,以确保全链条各环节的正常运转。無党派人士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各环节的重要参加者,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反映意见、维护稳定等工作,这对于保证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充分汲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有效维护人民的意志和权益、党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得到人民的真正认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无疑对无党派人士履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无党派人士既需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中心大局,找准“国之大者”与“民之盼者”的结合点,又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发挥专业特长,提高政治把握、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履职能力,切实将自身的真知灼见运用到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

(四)全覆盖的实践绩效达成需要强化无党派人士责任担当

实现形式与实质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基本特征。正是如此,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形态与治理效能的统一,展现显著的实践绩效是其发展的明确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5]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主权与人民治权充分融合、民主精神与民主实践相互贯通、民主性质与民主质量有机结合,以全覆盖的领域、全链条的环节、全方位的行为来保证人民全面性权利的实现,大大拓展了民主的范围,将民主领域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进而让民主的绩效在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展现社会主义民主实实在在的鲜明特质。然而,实实在在民主绩效的实现不是单纯民主过程的自然产物,而是民主权利和责任担当的相互支持和有机统一。完整的民主过程需要通过各个环节民主参与主体的行动实现运转,运转过程中民主参与主体的责任担当决定着民主过程和民主绩效的成果。因为,只有民主过程的参与主体自觉担当民主责任,才能实现民主发展所能产生的满意效果,进而实现民主绩效的提升,如此才能充分享有民主权利。无党派人士是社会各界各方面最广泛的代表性人士,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依靠力量和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赋予了他们参与国是、履行职责的使命和机会,知识分子应有的“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情怀激发了他们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入发展也必将增强他们的参政效能感和自信心。因而,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绩效提升进程中,广大无党派人士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担起职责,主动作为担当,才能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真正合乎民意、顺乎民心、增进民利。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进程中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实践难题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对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但从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现实状况来看,其作用发挥还存在着较大空间,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实践难题。这些难题既有体制机制路径依赖的问题,也有无党派人士队伍自身建设不适应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要求等多方面原因。

(一)政治身份与社会认同的兼容难题

无党派人士的政治身份认同是其作用发挥的基础。这不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进程中无党派人士作为主体合法性的来源,而且是其能够获取对所联系群众和其他群众的影响力、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基本前提。从历史渊源上看,无党派人士是特指“在形式上没有结成党派,但实质上是有党派性的”民主力量[6]。历史渊源的党派性特征确立了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并使其以此获得民主制度的成员资格和参与过程。沿袭至今的无党派人士政治身份在现实政治实践中依然是参照民主党派看待的,其政治地位、职能设定和履职要求都与民主党派具有高度同源性。但这种制度规定性的政治身份要取得名副其实的实际效果,既需要行为人自身和相互的认可,还需要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才能形成作用发挥需要的基本前提。但在我国民主实际运行过程中,无党派人士与民主党派比较清晰的党派特色、组织形式和社会形象相比,其政治身份的定位要模糊很多,以独立的差异性个体获致党派性集体的社会认同路径明显处于差等地位。《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规定,“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政党、有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这里除了没有参加任何政党和知识分子这两项自然属性比较容易识别外,其真正具有本质特征的政治属性则界定得比较宽泛,具有极大的主观抽象和操作空间。这种较为宽泛的身份内涵,一方面容易造成无党派人士政治身份认定的不严肃性,在具体操作层面容易出现无党派人士认定标准过于谨慎和刻板或过于随意和任性的情况,导致无党派人士对自身承担的民主权利、政治责任和履职义务不明确,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出现误解。例如,各地认定无党派人士,有的过于强调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将参政经验作为认定身份的主要标准,大量将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党外知识分子认定为无党派人士,而有的则偏重对社会有积极贡献,更偏向认定某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党外知识分子,致使无党派人士身份认定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社会民众对无党派人士的身份认知出现偏差,导致民众认同产生歧义和混乱,而且这种认同一旦形成会产生强大的路径依赖性,进而对无党派人士群体特征及无党派人士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不利于无党派人士建立起与所联系群众的有效链接,影响无党派人士的代表性体现和作用发挥,使无党派人士固有的党派性价值效应大打折扣。调研中发现,社会群众很少有人能准确区分党外知识分子、无党派群众和无党派人士的概念差异,即使在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聚的高等院校,情况也大体如此。

(二)个体价值与政治选择的两难处境

无党派人士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一种政治安排,同时也是个人被吸纳进政治关系的基本形式。无党派人士是作为代表性广泛、具有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的政治身份进入国家政治生活的,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党协商等形式全方位介入民主发展全链条,发挥凝聚共识和建言咨政的双重作用。从政治选择来说,重视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发挥主要考量的是他们的个体价值。这种个体价值不仅仅是无党派人士通常的个体身份,而且是个体的社会影响力以及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情怀。而社会影响力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事实上,每一位执行某项社会角色的个体,都被他的社会圈子认为具有或者他自信具有正常的角色执行所必不可少的知识。”[7]正是这些拥有卓越才能的人可以被认定为无党派人士并委以重任。但是,个体价值与政治选择在实际运作中往往充满了各种紧张。在知识迭代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获取知识提升个体价值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大,如此参与公共生活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受限。同时,现代社会发展的快速性、人民思想利益要求的多元性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的全面性和持續性,超出了无党派人士民主参与伸手可及的范围,加剧了他们发挥作用的成本和难度。在民主参与体验感不太充分、成效并不直接的情况下,受“搭便车”心理的内在驱动,政治选择往往排序落后于个体价值,他们更愿意专注于个人兴趣而降低个体的政治动因,很少积极主动去思考和关注自身价值与民主发展的关联,并通过自己的自觉行动对民主发展施加积极影响。调研中发现,很多无党派人士对其自身政治作用认知不足,对自身履职内涵和方式不甚熟悉、表现冷淡,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甚至有很多无党派人士平常基本不参与或很少有机会参与相关履职活动。

(三)专业优势与履职能力的融合窘况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通过完整的参与实践使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等各环节都能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要求。无党派人士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党派人士在参与实践中的履职能力。因而,无党派人士履职能力的状况,不仅是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且影响着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效果。近年来,统战部门高度重视提高无党派人士的履职能力,支持无党派人士加强自身建设,为无党派人士履职能力提升创造条件。但从实践来看,无党派人士履职能力建设仍存在诸多短板,突出表现为专业优势与履职能力的融合不足。一方面,无党派人士是以专业优势为特征的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其自身的专业知识是其具备无党派人士社会影响力和履职能力的必要条件。正因如此,各地在认定无党派人士身份时,通常都比较注重无党派人士在专业领域的突出成就,优先选择那些列入各类“人才计划”或拥有学术头衔的党外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专业优势并不会自动转化为履职能力。实际上,专业优势与履职能力的转化不仅需要适宜的制度环境,而且需要长期的实践培养锻炼,尤其在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发展进程中更是如此。但各地在无党派人士认定上出于功利考量,更多倾向于“用熟不用生”,将那些已作政治安排或实职安排的党外知识分子直接纳入无党派代表人士。这种看似便捷的解决方案忽视了履职机会与履职能力的差异,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实现无党派人士专业优势和履职能力的有效融合,相反可能会加大两者在实践中的背离和融合困境,导致实践中无党派人士的履职能力建设更多停留在表面化、形式化的层次,容易使民主过程与民主结果出现互相脱节的隐患,甚至使民主过程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空转混局,严重影响到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四)制度规范与组织支持的贯通短板

无党派人士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规范的民主主体,也是“党派性组织”参与民主的独特组织形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进程中,制度体系的完善和优势是支持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坚强保障,也是更好发挥他们作用的实践平台。同时,无党派人士超越“党派性”的组织形式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赋予了更广泛、更真实的民主内涵,进而成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不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激发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承载和发展空间。然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的制度渠道与组织形式之间的有效衔接仍显不足,提升无党派人士有序参与的民主渠道有待进一步贯通。其一,制度秩序性短缺。制度性安排构建的秩序规范是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主要形式,也是他们发挥作用的基本路径。从现有制度秩序来看,政协是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但是,各级人民政协组织所联系的无党派人士数量十分有限,覆盖面也很有限。同时,由于无党派人士个体化、分散性的参与特征,使其界别优势很难彰显。以政协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为例,无党派人士19人,占委员总数的2%,且他们分布广泛,职业差异较大,不利于无党派人士界别影响力乃至制度公信力的提升。其二,组织支持性不强。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发挥是以其作为党派性特征呈现的。然而,在社会分化加剧、社会关系疏离、个体独立化明显的时代背景下,无党派人士分散性、个体化的行为方式,使其组织性特性进一步式微,对无党派人士制度性参与作用的发挥是一种阻滞。近年来,为了把无党派人士群体组织起来,更好地发挥作用,各地统战部门牵头成立了知联会组织。但是事实上,知联会组织无论是组织类型、组织结构和组织方式都无法匹配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客观需要,导致在环境对组织提出新的能力要求时,组织功能有限,行动效率低下,缺乏应对能力。这种组织状态很难达到动员和引导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的力度,甚至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成为影响无党派人士自身作用优势的阻力和羁绊。其三,两者的联动性缺失。知联会组织作为统战部牵头协调无党派人士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团结联系无党派人士的有效纽带,但知联会不是政协的参加单位,与政协制度规范缺乏稳定机制和良性有效互动渠道,与国家其他制度安排也缺乏有效联结,不具有履行服从国家和社会利益的管理职能。这种组织与制度的分割状态,既不能有效体现无党派人士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也难以增强他们在组织上的归属感,进而难以达成政治系统对无党派人士政治吸纳的制度功能。

三、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效能的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路径

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效能,探索发挥好无党派人士作用的有效路径,必须统筹兼顾,稳中求进,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既需要坚持无党派人士政治属性的鲜明特色,也需要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的独特优势,还需要通过全链条的实践环节实现两者的有效链接,在实践中展示无党派人士作用的独特优势。

(一)坚定政治方向,打牢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思想政治基础

政治方向是一个群体政治属性的反映,集中体现了这个群体作用的目标。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是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根本前提,也是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根本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上是共识民主。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发挥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就是要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等重大问题上统一认识,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决策部署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把社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凝聚团结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

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首要原则和根本保证。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不是无原则的肆意行为,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从中国大历史观的视角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要从党和国家的历史性成就中体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感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要从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行动中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调研、个人思考等方式深刻领会坚持党的领导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明确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通过统一战线的思想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增进坚持党的领导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风雨与共。

二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艰难、接力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凝结着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我们必须团结奋斗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美好未来的根本保證。要通过开展系统性的理论教育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准确认知和深刻理解,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将理论学习与建立健全无党派人士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相结合,根据无党派人士的思想认识状况,依托所在单位或社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持续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正确分辨各种错误思潮,提高政治把握力和鉴别力,站稳政治立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理论学习与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相结合,通过日常性的联谊交友,真诚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在实际体验中直观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他们的内心认同。

三是要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心。通过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引导无党派人士对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理解和把握,对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感悟,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增进实现伟大梦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强化理论武装,深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性认识,正确理解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之中,增强为民族复兴事业奋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实践调研,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和光明前景,深刻理解和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自觉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价值,在奋斗奉献中展示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在创新创造中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赓续优良传统,彰显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独特政治优势

无党派人士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传统民主力量,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政治优势。坚持并传承好自身政治优势,既是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价值所在,更是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民主基础。

一是坚持广泛代表性的政治优势。无党派人士的广泛代表性既是其政治身份的民主价值,也是其作用发挥的独特优势。构建广泛代表性的政治优势,需要边界相对开放、标准客观科学、群众认同度高等可辨识特征。坚持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核心特征,摒弃知识分子评价以学历、资历、人才称号等简单化的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人才,切实完善无党派人士认定标准,建立体现知识价值、业绩贡献、社会效益为导向的知识分子标准,展示知识分子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鲜明形象,善于在新的领域、以新的视角选择新的代表人士,动态调整无党派代表人士的资源库,保持无党派人士队伍的活力和影响力。坚持参政议政为关键的实践导向,以参政议政的意愿、能力、实绩彰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身份,注重发掘参政议政意愿强烈、参政议政成效显著、参政议政社会影响大的党外知识分子作为无党派代表人士,建立实践导向的科学流动机制,突出无党派人士政治身份的参政形象。坚持群众认同为基础的根本标准,注重从人格力量强大、社会声望高、感召力好的党外知识分子中发展无党派人士,认定无党派人士应多让“大家”评,并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以增强与所联系群众的联系和增加社会认可度。

二是保持独立超然的身份优势。无党派人士相对独立、地位超然的特性是其独特作用的重要来源,也是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的重要体现。保持好无党派人士的界别特色需要把握无党派人士的成长规律、时代特点和作用方式,探索增强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身份优势。坚持无党派人士“没有结成党派”的党派性优势,保持充分信任,充分赋权,给予他们发挥作用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不能用管理民主党派的方式管理无党派人士,避免将知联会打造成“第九党派”,为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创造良好氛围。坚持无党派人士“民间身份”相对中立的优势,保持社会联系,赋予他们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积极支持他们对社会的贡献,避免过度将“社会力量”转化为“官方属性”。坚持无党派人士个体化的灵活性优势,赋予他们履行职能的自主权,激发他们运用自身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见解独到的优势,独立地为社会公共事务或重大问题建言,避免因过多“前置过滤”使信息失真,让千百万无党派人士的个体创造力汇聚成推动民主发展的洪流。

三是加强智力集聚的资源优势。智力集聚是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的重要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知识迭代加速,专业分工细化,无党派人士个人知识优势的影响力下降,获得广泛社会影响越来越困难,加强智力集聚更为重要。要广泛汇聚英才,坚持“唯才是举”,拓展无党派人士队伍选择渠道,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和行业无党派人士的特点,进行统筹谋划,制定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相同步的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将更多党外人才纳入党和政府的视野,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要加大培养锻炼,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无党派人士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识深厚,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世界眼光的拔尖人才,坚持系统培训与专项培训、集中学习与日常自学、学习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把无党派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纳入干部人才教育培训总体规划,重视无党派人士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与爱国情怀等方面的深度培养。引导无党派人士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建言献策、建功立业,营造创新创造的氛围,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助力无党派人士施展才华、快速成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实战现场中去培养人才。要加强思想政治引导,通过加强思想引领、价值引领、文化引领和事业引领等举措,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真诚支持、生活上关心照顾,把党的领导优势、统一战线的功能优势转化为团结凝聚优势,最大程度上发挥好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

(三)坚守责任担当,有效提升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履职本领

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承载着规模庞大的党外知识分子的期待,同时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赋予无党派人士的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担当,既需要有内在爱国奋斗的责任感,又需要有承担制度要求的建功立业能力和本领。

一是提升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能力。要明确参政议政的目标,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服务和维护大局,围绕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利用自身的特色优势和专业优势找准结合点、着力点,主动凝聚共识,积极建言献策。要用好参政议政的渠道,充分运用政治安排、实职安排、社会安排等身份优势和各种途径、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就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问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能力和水平。要提升参政议政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合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精准化参政议政,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注重大数据支撑,用数据及时发现国家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升参政议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通过基于大数据的汇聚集成和关联分析,克服无党派人士个体经验和认识的局限性,增加参政议政的全局性,助力在参政议政中以个体作用凸显整体的力量。

二是提升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能力。要提高民主监督意识,以增强无党派人士主体意识为核心,提高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加强政治责任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发展全局意识,增强攻坚克难、共谋复兴的自觉性,主动开展民主监督活动,不断提高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民主监督。要把握民主监督特点,深刻认识民主监督的政治监督、非权力监督、协商监督等特点,把始终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确保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中共党委依法执政及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为政清廉作为重要责任,以意见建议的科学性提升民主监督的实效性,以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的实效性促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坚定性。要发挥民主监督优势,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把握民主监督规律,综合运用政治协商、调研考察,参与国家有关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执行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中共党委委托的有关重大问题专项监督等形式,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批评、建议,推动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展现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的显著优势。

三是提升无党派人士的政党协商能力。要明确政党协商的基本内涵,把握好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直接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民主形式,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直接性的特点既体现了政党协商的权威性,又关系着中国共产党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优势所在。要把握政党协商的政党性本质,将无党派人士个体参加政党协商行为转化为组织化的制度安排和有序参与行为,将无党派人士个体表达的意见转化为围绕协商主题聚合的全社会要求和所联系代表的部分具体意见的统一,将无党派人士的政党协商转化为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民主行为,切实担负起政党协商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的政治责任。要提高政党协商实效,坚持为民情怀、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优化调研选题、整合人才资源、深入调查研究,发挥无党派人士界别优势,增加对协商议题的整体理解和重点把握,充分运用会议协商、约谈协商、书面协商等协商形式,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议政建言的水平,提升协商建言的质量和效果。

(四)完善支持保障,协同营造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民主环境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造就一大批政治合格、能力精良的旗帜性人物,还需要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协同创造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政治环境,最大限度激发无党派人士的内生潜力。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为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提供根本保障。适应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要求,完善以新型政党制度为主导,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载体,相互联系、彼此贯通、有效联动的民主制度体系,加强以宪法为根本、其他法律法规为支撑的法治体系建设,为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提供全方位的制度基础和法治保障,形成无党派人士有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畅通渠道,将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环节,体现在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科學决策、民主决策的实际行动上。

二是完善組织支持,为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提供坚实基础。完善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以各级党组织重视支持为核心、各级统战部门牵头协调为重点、各层次知联会等专门组织为关键,形成全党上下一齐动手、有关方面协同联动的工作局面。各级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把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有效的工作条件。各级统战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结合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特点,履行好参谋、组织、协调、督促等重要作用,为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提供便利的工作支持。知联会等主要统战团体要增强工作主动意识,密切与党委、统战部门与其他方面的联系沟通,加强对无党派人士的思想引领、团结凝聚功能,为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提供可靠的工作保障。各方面共同发力,编织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组织网络,形成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全方位组织平台,将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充分引导到爱国奋斗的实际行动中,使他们在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中充分施展才华和抱负。

三是完善机制建设,为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提供便利条件。根据党外知识分子的职业特点和无党派人士成长发展规律,以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无党派人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养的无党派人士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需要。完善思想政治引导机制,坚持从政治上发现、培养、使用无党派人士,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无党派人士工作的全过程;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坚持质量标准,统筹推进识才、聚才、育才、用才等各方面改革创新,有序实现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和长远发展;完善作用发挥保障机制,坚持民主需求导向,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强化为人才服务的理念,搞好计划对接、过程对接、效果对接,构建信息交流、决策咨询、协商建言、民主监督等全链条机制,在凝聚共识、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后续跟进等方面综合施策,进行全方位的正向激励、扶持保障,推动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深度融入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实践中检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发挥。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9.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58.

[3] 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2(5):11.

[4][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4、76.

[6]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25.

[7] 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M].郏斌祥,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5.

责任编辑:宋好

收稿日期:2023-01-30

作者简介:鲍跃华,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二级调研员,研究方向为统一战线与中国政治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统一战线工作重点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阈下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路径研究”(2022JSTZC00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
普洱学院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对油田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党组织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研究
大学生党建会在学院各阶段工作中的作用发挥
基于有效利用视角分析医院档案管理
新时期加强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刍议
高校无党派人士思想状况特点及政治引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