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探讨

2023-05-30王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村高中校本课程

王伟

[摘 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实施的必然且重要的路径。文章对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思路、目标、重难点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并提出农村高中开发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路径,以为农村高中实施劳动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3-0054-04

人才培养,既要育人又要育才,而育人是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决定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来,劳动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重点话题。新时代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渗透劳动教育方面,地理学科具有独特优势。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本文从农村高中实际出发,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对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深入探究。

一、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农村高中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劳动育人环境。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前部分农村高中没能发挥其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地借助劳动教育涵养学生的心灵。现有文献中关于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较少。因而,在农村高中开发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具有必要性。广大农村高中教师应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大地的亲近感以及对传统劳动的理解与尊重,使学生产生乡土认同、民族认同和自我认同,并健全人格。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农村高中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社会支持有限等原因,劳动教育处于学校教育的边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二、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

1.查阅已有的相关文献,解读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了解国内外中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概况,厘清劳动教育、体验式课程、校本课程、耕读文化等核心概念。

2.对广西玉林市的农村中学进行抽样调查,切实掌握当地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归纳总结目前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3.以耕读文化为依托,挖掘耕读文化中优质的育人基因,将之融入劳动教育,并基于学生实际开发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探寻出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和途径。

4.通过动态的研究与实践,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分析影响研究的因素,优化研究环节,促进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5.通过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为中学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提供借鉴。

三、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 通过对农村高中劳动教育现状的调查,了解“五育并举”在农村高中的实施情况和待改进之处。

2.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劳动教育实施的指导性意见,传承耕读文化,因地制宜发挥农村高中的优势,构建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模式,探索总结实施劳动教育的经验,丰富中学劳动教育案例资源库,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弘扬劳动光荣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需要在深入分析和把握农村高中劳动教育现状和耕读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所在区域高中劳动教育开展的现状、成效、存在问题及影响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可供学校参考的案例。

(二)难点

开发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难点有三个方面,即在深入理解劳动教育、体验式课程、校本课程以及耕读文化等概念的内涵的基础上,一是建构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型;二是通过分析实证研究结果,寻找到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路径;三是构建科学直观的体验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五、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根据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总结,预测影响校本课程建设的因素有六个方面。一是教师(包括教师的学识、态度、学生观、教学观等),教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和实操者;二是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的硬环境、软环境),学校环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三是学生(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需求和能力倾向等),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是校长(包括校长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交际协调能力、规划设计能力、领导能力等),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核心;五是校本课程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性、可行性、实操性、科学性等),拟定校本课程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工作之一;六是社區(包括社区的物资设施、资金支持、人力资源等),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补充资源要主来自于社区。

六、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一)做好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调查

编写《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面向教师、学生两个主体,主要目的是对当今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教师问卷的调查维度包括教师的背景信息、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和态度、教师对劳动课程开发的态度等;学生问卷的调查维度包括学生的背景信息、学生对劳动课程的期望、学生的劳动现状、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与态度等。

(二)做好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设计

在设计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课程目标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流程。通过梳理文献,笔者确定课程目标的设计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专家的建议。因而,本文从“以劳培德、以劳益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四个方面设计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

(三)做好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设计

1.传统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分析。农耕文化内容丰富,包括农业技术文化、农业生产民俗文化、治水措施文化、节日庆祝文化、生态农业发展文化、农产品加工包装文化、二十四节气与物候文化、茶文化、渔文化、蚕桑文化、畜牧文化、饮食文化、酿酒文化、农民艺术、农业文化遗产、涉农诗词歌赋等。农耕文化涵盖的内容比较全面,可以作为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补充内容。

2.地方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分析。在种植业方面,玉林市福绵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广西玉林市,本地的优势特色产业有水稻、荔枝、甘蔗、大蒜、柚子、橘红、龙眼、香蕉等。我校附近有水稻、香蕉、火龙果、甘蔗、荔枝、龙眼的产地,可作为学生观测学习的实践场所。在农耕节假日方面,有农忙假、插秧节、寒山诞等,其中寒山诞是广西玉林地区独有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活动中,除了传统的舞龙舞狮,还有体现五谷丰登、养殖致富、戏剧人物、“飘色”等内容的游行活动。在传统农耕技艺方面,有茶泡、剪纸、芒竹编织等。在玉林市中心有专门出售编制品的“竹篾行”,芒竹编织充分体现了广西人民的劳动智慧。

3.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根据对传统农耕文化和地方农耕文化的分析,以“以劳培德、以劳益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为课程目标,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地理位置,初步选定以下内容作为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见表1)。

我校是一所地处乡镇的普通高中,地理师资力量不足,地理教育现代化水平不高。当前部分农村高中与城市高中的教学质量有明显差别,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由于农村高中比城市高中拥有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校本资源,所以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农村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我校98%的学生来自农村,地理学科的基础相对较差,但学生学习本地特色文化的积极性高,希望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了解地方文化。我校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感悟,开发地理校本课程。国家统编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也很难从国家统编教材中学习到家乡的地理详情。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若学生很想了解家乡的地理情况,教师可让学生查阅并收集有关资料,熟知家乡地理概况,并与教师一起编写校本教材,在校本教材中系统介绍家乡的气候特征、农业生产特点、工业概况、交通运输概况、旅游资源开发情况及民族特色文化等。教师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及空间性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高质量的地理校本课程。

玉林市福绵区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文物古迹。有“世界裤都”美誉的福绵,自秦唐开疆辟土以来,历经上下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演变,发展为人口密集、经济富裕、五谷丰登、山清水秀的西部明珠。到明清时期,居住在南流江两岸的福绵人民,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繁荣地方经济,同时弘扬古迹文化。在诸多文物古迹中,颇具影响力、有研究价值的有辛仓码头、船埠码头、护龙庙、万济桥等。

如今福绵区政府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发旅游项目。如宏扬福绵服装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加强船埠码头、万济桥、定川郡、大楼村清代古建筑群、洋桥大路村客家三排门祠堂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打造六万大山森林公园、云香山(石脚岭)公园、江心岛游乐园,开发沙田江等一批网红打卡地。

福绵区优越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为我校开展地理校本课程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方便我校编辑玉林市福绵区乡土地理教材。

(四)构建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

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實施效果的评价内容包括:劳动观念评价、劳动思想评价、劳动精神评价、劳动品质评价、劳动习惯评价、劳动能力评价等。评价对象为:学生、教师、家长。评价可通过调查问卷、评价量表、作业、档案袋等实施。

(五)做好农村高中体验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1.思想体验。一是通过播放《四季中国》《壮美广西》《岭南美玉》《裤都福绵》等纪录片的片段,让学生了解家乡之美、广西之美。二是通过学科渗透,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

2.课堂体验。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劳动技术、劳动态度、劳动情怀的主要渠道。显然,要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必须通过高中地理课堂。而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劳动态度、深厚的劳动情怀同样也可以通过地理课堂。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为此,教师要精准把握课程标准,深入细致地分析地理教材,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典型的案例,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实验教材高中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时,教师可通过播放短视频“亚洲水稻种植业”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区位因素和发展措施,同时让学生明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节约粮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德。再如,在讲授人教版实验教材高中地理必修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节时,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情境材料,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面临的巨大压力,明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理解循环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能够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认识到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采取的态度和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认识到创造性劳动给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所带来的变化。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劳动情感。

3.环境体验。一是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设置“节日走廊”“传统农耕文化走廊”等。二是通过每周评比“流动红旗”,加强对学校环境卫生的管理,营造洁净的校园环境。三是每周安排一节劳动课,用于实施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4.个性体验。一是举办“最美耕读轩”评比活动,引导各班依据班级特色布置走廊和花圃。二是举办“节气展示比赛”,给每个班安排一个节气,让各班对相应节气的特点进行展示。

5.活动体验。一是安排传统劳动手工艺课程,学生可选修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实操课程任务,并在学习结束后完成简易的手工制作。二是开展农耕文化和种植知识的竞赛。三是开展种植产业实地考察活动,引导学生活动结束后完成相应的调查报告。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J].福建教育, 2018(43):8-11.

[2]  莫小丽,孟丽红,陈福玲. 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探索[J].地理教育,2021(6):4-7.

[3]  宋妍. 中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设计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2.

[4]  刘瑞,韩同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劳动教育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160-163.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农村高中校本课程
再论农村普通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还需完善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
如何打造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