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探究

2023-05-30郝珍芳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郝珍芳

摘 要:德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根本目标,要求学校教育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全体学生的德育思想意识。小学时期的学生思想发展不成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德育方面的正确引导,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0-0208-03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环境,“立德树人”作为德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发挥了重要的教育意义。德育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更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和进步的必要措举,而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作为思想品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情操、法治意识、健康心理以及人文素养等,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知识以及法治知识的传输过程中,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理念,務必要做好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

1.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必要性

(1)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

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实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德育作为一个广泛的主题更是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小学时期更是接受德育的重要阶段,这是落实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根本目标。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生必须接受的一门教育课程,具有引导学生思想正确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课程内容的知识传输和讲解,可以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以及法治意识,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基于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课堂知识讲解中渗透德育思想很有必要,通过优秀思想意识的教育和讲解,能够让学生从课本知识中汲取精华,传承和发扬我国精神文明、文化素养、德育品质等。教师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开展德育,能够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觉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德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双减”政策的落实,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优化教育方针。实质上,该政策的落实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以生为本”,确保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发展,在保证满足学生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并举”。德育是保证学生发展的必要因素,在德育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其他“四育”的和谐发展和进步。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行为习惯培养,能够为其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德育十分必要。首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讲解是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念形成的前提,该课程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完善的生命价值观念。其次,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只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它与学生所学习的其他科目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该课程中进行德育不仅更能彰显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重要性,更能促进其他课程发挥出一定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充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最后,小学生在未来成长的过程中将会面临各种问题,德育知识的教育和指导能够帮助学生一定程度上解决所面临问题,实现自我发展。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策略探究

(1)提高教师素养,构建德育课堂氛围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彰显一位教师职业素养的条件之一,更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的教育任务是“教书育人”,学生接受良好的文学素养教育要求教师以深厚的文化知识作为载体。“学高为师”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学内涵,这是向学生传输文化知识的基础。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具备完善的德育知识体系,由此才能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体现德育思想,在潜移默化下影响学生思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进步。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基于统编版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和设计德育内容,能够基于教材内容以及单元框架等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基于素材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高效完成德育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德育思想意识,能够在教材内容讲解中及时查找和挖掘德育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内容与思想的输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德育氛围下学习和了解德育知识,构建德育思想体系,完善思想价值观念,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育人价值。

(2)教师做到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教师作为学生知识的传输者和思想的构建者,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榜样。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意识,习惯于模仿身边各种人的言行举止,教师作为学生重要的引导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在品德、思想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学生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由此可见,德育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德育指导意识,以正确、良好的行为意识等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通过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保持良好的个人习惯,能够从课堂上、生活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学习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积极和学生打招呼、礼貌用语、保护环境、随手关灯以及认真批改作业等,让学生看到教师身上的优良品质,并愿意学习这种品质。

(3)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名学生。用爱呵护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并且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能有区别性的对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教师要开展德育就必须遵守以上内容,用心呵护和关爱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爱和呵护下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思想构建。

例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学习中要随时欢迎和爱护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以朋友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交往,改变传统化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关心。比如三年级“走进我们的老师”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你想和老师说的一段话”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向教师写出自己的困惑或者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来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面对学困生要努力帮他们找回自信心,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敢于摆脱“学困生”这一称号。面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积极交流并悉心指导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等。

(4)结合生活设计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法治观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给学生讲解该课程教材,而是应该基于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相比于传统化的照本宣读,教材以外的内容拓展更能吸引学生听讲和学习。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来把教材内容显示出来,通过贴合学生日常生活来提高学生学习意识,理解和强化课本理论知识。尤其是教材中关于法治内容的学习,教师要结合生活情况进行讲解,增强学生法治观念,落实德育教学任务。

例如,统编版小学六年级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践来促进学生对“法治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增强个人法治观念。在完成本课内容学习以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基于不同的场所公民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比如,在‘生活与法律板块内容教学中,在超市里、在道路上、学校中以及工厂等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遵纪守法?结合生活实际来说一说。”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法律保护带给我们哪些好处,并分析作为公民应该具备哪些法治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鼓励学生自觉遵守生活中的各种法律法规。

(5)借助现代信息教学设备,落实家国情怀教育

德育作为教学首要目标,其主题范围较为广泛,家国意识作为德育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和文化精神培养的关键。小学时期是进行家国教育的黄金阶段,通过家国意识的培养能够避免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形成爱国、爱家意识,树立良好的民族意识、文化精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设备开展家国教育,通过内容讲解可以让学生很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民族、文化等,从小就树立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精神。

例如,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在学习“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时,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我国国土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比如多媒体设备,利用图片、视频的方式给学生播放。教师在给学生深入介绍“长江三峡、黄河上游、黄山和天山牧场”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各地区的风景照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我国的山水之美,增强学生爱国之情。在“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民族在服装、饮食以及语言方面的不同之处,不同文化之下形成了多彩的五十六个民族,通过观看视频来感受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由此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团结精神等。

(6)基于教材开展实践活动,增强集体劳动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集体教育和劳动教育作为教材中的重要教学板块,对学生个人素养培养以及道德思想规范有重要教育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生活在班级集体中就不只能考虑自己,而是应该考虑到集体,个人要有集体意识。德育在该课程教育实施中,有必要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在集体中认识自我价值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劳动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班里的一分子,因此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所有任务。

例如,统编版小学二年级“我们的班级”单元中,教学完“班级生活有规则、我是班级值日生”等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开展“班级集体清扫活动”,让班级学生自行组队来负责打扫不同区域。比如,五人一组负责清理一面窗户、三人一组负责讲台区域、两人一组负责倒垃圾等,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划分小组和任务,让学生在各自的协同配合下完成卫生打扫任务。在完成以上活动以后让学生分享集体劳动所带来的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卫生保护的必要性。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精神以及劳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

(7)落实家校合作教育,强化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并且存在许多不良信息的传播,这些不良信息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且鉴别能力较差,因此极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和其家长共同合作,确保学生生活在一个和谐健康的数字化时代,教师和家长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树立良好的德育意识。

例如,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告诉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告诫学生不能沉迷于互联网。借助教材和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告诉学生互联网的好与坏。教师还要和学生家长合作,让家长严格监督学生的上网时间、网络浏览情况等,避免学生沉迷网络。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查找学习资料和信息等,给学生科普网络安全规则,避免学生在网络上当受骗。

3.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既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又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根本。身为教育工作者,务必有效落实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工作,采取以上多元化教学策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發展和进步。当然,本文在教学策略研究方面必然有所不足,身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科学的德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德育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发展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未来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曾淑和.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界,2020(24).

[2]蔡风义.弘扬法治正能量 传播道德新风尚——刍议如何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7(42).

[3]方峥嵘.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公德心培育路径探索[J].福建教育,2020(17).

[4]李明辉.德育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探析[J].吉林教育,2022(22).

[5]王晓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培养[J].家长,2022(04).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