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文体解读,提升教学成效
2023-05-30蔡赛胜
蔡赛胜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诸多精品佳作,尽管文体各异,但均在培育学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不同文体特点的研究,可以找到适合不同文体的不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精准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优势。基于此,本文一方面阐述了问题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另一方面对记叙、散文、诗歌等文体展开了实践探究。强化文体解读,能够使学生更深刻体会阅读文本的内涵和深意,有效内化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解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0-0240-0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阅读效果,就要从源头入手,把握好不同文体的特征,实施有效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教育正处在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强化文体解读,基于文体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和训练内容,提升教学成效,使学生在了解不同文体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文体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问题类型多样,有记叙、散文、诗歌、说明、寓言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的阅读感受也会存在差异。为了深化对不同阅读文本的阅读,需要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如此才能使阅读更有效果。比如,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具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中表达方式;散文具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的特点;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体,语言凝练,形象性强,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说明文具有知识性,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中文体;寓言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寄寓着意味深长的道理。面对不同阅读问题,要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如此才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2.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方法
(1)记叙
第一,关注细节,厘清脉络。记叙文大多叙述人或物,用来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为了全面把握记叙文的整体内容,阅读中就要关注细节,厘清脉络,体验作者思想感情。从细节入手,才能明确课文写了什么事,讲了什么人,又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例如,在《灰雀》的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课文中存在诸多细节,而学生只有主动关注细节,厘清文章的脉络,才能真正读懂这篇文章。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站在列宁和小男孩两人的角度去阅读和思考,尝试把握列宁对灰雀和小男孩的情感。站在不同的角度,学生所能关注的细节以及所体验到的情感也会出现差异,这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文章脉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分析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从两人的语言入手,明晰两人的未说之话。小男孩对“灰雀第二天一定会回去”的肯定,列宁明知道小男孩抓走了灰雀,却不言明的那份关爱。从各个细节中,学生既可以厘清文章的脉络,又可以借此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着急、担心,对小男孩的自尊心的关爱,并认识小男孩知错就改、诚实的品质。
第二,抓住线索,把握中心。在厘清脉络的基础上,接下来就是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真正进入文本之中,为此,阅读中就需要抓住线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线、物线、情线、时线等线索入手,跟随线索展开深度学习,真正做到对课文内容的全方位把握。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抓住线索,把握中心。为此,教学中可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引领学生一步步明确文章的线索和中心。当然,这一阶段教师也要做好教育引领工作,为学生指明学习与探索的方向。可出示以下问题:①这是发生在谁身上的一件什么事?②文中哪些句子令你身后感动,鼻子一酸?③“我”拿到钱之后,买了什么?为什么?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学生可以完成对文章整体的阅读和思考,还可在此过程中紧抓“要钱”这一条线索,将整个故事串联到一起。在此阶段,学生可以感受到“我”一步又一步地走近母亲,贴近母亲,真正体会到母亲的辛劳、慈祥。从“我”为“母亲”买水果罐头,“母亲”凑齐钱给“我”买书,可以更深刻体会到母亲对“我”的无私和爱护,感悟“我”对母亲的感激和尊敬。
(2)散文
第一,品味语言,身临其境。语言优美是散文的一大特点,所以针对散文这一文体的教学,教师要引领学生品味语言,进入语言所描述的深远意境之中,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在课文情境中展开阅读,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还可以切实提高阅读效果。例如,在《海上日出》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可以从语言入手,安排学生找出描绘海上日出形象的句子,并总结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在对这些精彩句子进行朗读与分析的过程,教师可以大屏幕出示大家所提到的句子,再安排学生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比如:“太阳像负着审美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往上升。”对这段句子的品析,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看到负重上升的太阳,使画面感扑面而来。通过品味语言的过程,学生可以快速进入相应情境之中,体会到、课文中海上日出景色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第二,体会情感,拓展延伸。散文虽然题材广泛、写法多样,但始终有着贯穿全文的中心和线索,从根本上来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所以,阅读散文要关注其背后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适当对其进行拓展延伸,使其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学生领会更深的道理。例如,在《草原》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草原风光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人情之美。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浏览课文2~5自然段,然后思考每一段所描写的场面,找出表现蒙古人熱情好客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比如:“忽然像一阵风吹来似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在此句话的分析上,让学生看到欢迎的人很多,还着盛装,心情也非常急切。从这里可以看出,蒙古人民非常热情好客。通过分析这些场面,学生可以较轻松体会作者以及蒙古人的情感。
(3)诗歌
第一,品词析句,感悟深意。诗歌语言精练、形象,一词一句便能够包含无数思想与情感。所以,在诗歌这一文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品词析句,加强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深度剖析,如此才能让学生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其内深意。例如,在《凉州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读,再逐字逐词逐句地进行解读,边猜测边理解诗歌内容。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诗歌短短几字中蕴含着的丰富内容,认识到古代人诗歌写作习惯。诗歌虽短小,但其内容和情感却十分充沛,深意无穷。教师除了安排学生进行初期阶段的品析之外,也要落实针对性教育引导工作,引领学生从词句中抓诗象,入诗境,悟诗情。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感悟孤城、万仞山、杨柳的意象,说一说对“孤”“怨”的感受,一步步推进学生感悟诗人的心情。从词句入手,深化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进而体会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期盼。
第二,读中悟情,把握情感。诗歌具有音乐美,原因在于诗歌本身有着较强的节奏、韵律、音调,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诗歌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诵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感受诗歌节奏、韵律之美的同时把握好诗歌的内在情感。例如,在《从军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把握好诗中的情感,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诗歌的诵读,让学生从读中去悟情。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先播放名家朗读,并让学生标注读音和停顿。在做好充分前提准备后,可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去诵读诗歌,继而体会和描绘诗歌中的画面。从诗中青海、长云、雪山等景物中,学生可看到边塞境界之广阔,环境之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显戍边将士的不畏艰难。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鼓励其他学生在听完之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由此构建良好的互动环境,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戍边将士不打败敌人不回家的豪情壮志。
(4)说明
第一,动态解读,加深理解。说明文的教学要关注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为此需要教师对文章进行动态解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在学生展开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边找出课文所用说明方法,边展开动态解读,使理解更加深刻。例如,在《宇宙生命之谜》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解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谜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再从文中找出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文章提出的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则探求结论。在找到文章的说明顺序后,学生也可以自然而然地找到该问题的答案。比如,作者从理论和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这一结果,有理有据地告诉了读者,在茫茫宇宙中一定有符合“存在生命”条件的星球。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宇宙天体间的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宇宙的无限,引发学生对宇宙的畅想以及对宇宙生命的想象。
第二,掌握方法,学以致用。说明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说明文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更真实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科学性,了解所说明事物的特征,学以致用。为此,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提供互动讨论的机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在《琥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讨论琥珀的形成过程,并尝试对课文分段,在分段的基础上简单画出琥珀的形成过程,总结其价值。通过思考与讨论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被发现的过程,并对各种各样的琥珀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适当进行拓展,向学生介绍人造琥珀,并展示具体流程,让学生说一说人造琥珀跟自然形成的琥珀区别在哪,省略了哪些步骤,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让学生去尝试,制作自己的小琥珀。
(5)寓言
第一,立足生活,揭示寓意。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寓言故事大多是為了教给学生生活中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学习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带学生揭示故事寓意,有效渗透德育,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例如,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为了建立寓言故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把陶罐和铁罐想象成生活中的人物,再说一说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品质,选出自己喜欢的一位,讲明理由。在此阶段,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分析不再单纯从“陶”和“铁”两种物质出发,而更多关注它们处事方面的语言和行为特点,并基于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把那个由此自觉揭示寓意。在阅读寓言故事的期间,学生可以认识到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并指出自己喜欢跟谦虚的人在一起,不喜欢跟傲慢的人在一起,这对学生养成谦虚待人的品质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之后,教师还利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形式,带学生深入情境之中,进一步体会到故事的寓意。
第二,启迪思维,感悟真理。寓言故事中所包含的真理,往往会被附着在整件故事之中,且通常不止一处真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可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学生剖析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在分析与体验中感悟真理,养成良好德行习惯。例如,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阅读。①慢性子的“慢”表现在哪里?②急性子的“急”表现在哪里?③读完这篇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悟?问题的提出可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关注裁缝和顾客所做的事情,从而了解两个人的性格以及由性格所产生的后果,感悟其中真理。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开启小型的讨论会,鼓励学生一边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一边与他人互动。在互动讨论之中,学生既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在与他人的思维碰撞中对故事有了更全面、深刻的感悟,懂得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不能太慢,也不能太急,而且要准确知道自己是怎样的性格,然后主动扬长避短,自我完善。
3.结语
文体不同,在教学上的处理也会不同,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重视文本文体间的差异,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提高不同文本的教学质量。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为突出学科育人功能,促进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加强对小学语文所涉及文体的研究,再基于文体落实针对性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全面、深入了解文本内容,感受到阅读文本想要传达出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杨美琴.小学语文不同文体教学策略探究——以叙事性文章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22(31).
[2]李硕坚.谈小学语文不同文体课文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