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发掘乡土课程资源

2023-05-30张拓与熊昌伟罗雅芳刘若芸许兰

小学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发掘STEAM教育理念乡土资源

张拓与 熊昌伟 罗雅芳 刘若芸 许兰

〔摘    要〕  本文旨在为发掘乡村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并结合STEAM教育理念开设低成本的STEAM科学课堂,以发掘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三个角度为切入点,从理论方法和课堂实践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让大家认识到,地域性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的内涵,对整个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小学科学;STEAM教育理念;乡土资源;发掘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1-0058-03

STEAM指的是这五门学科的缩写: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s(数学)。STEAM教育强调多学科的融合,以项目式学习的方法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型思维、批判性思维、全局思维的养成。我国教育部在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未来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这些新教育模式将成为未来倡导的发展方向。因此,STEAM教育将会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STEAM教育理念对小学科学教育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密不可分,广义上说科学包括了工程与技术。可以看出,小学科学与STEAM教育理念有着高度的契合。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这让大家认识到,地域性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的内涵。而对生活在广阔乡土间的乡村学生来说,乡土事物更符合其内心构建的知识体系。开发特色乡土课程资源是符合乡村学生生活实际的,也方便了乡村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开发利用乡村特色的乡土资源并结合STEAM教育理念开设低成本的STEAM科学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一、因地制宜发掘乡土课程资源

虽然乡村小学资源丰富程度不及城市小学,但以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来看,乡村地区的特色乡土资源种类丰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农耕方式、当地的动植物、民间乐器、民间艺术等,这些优质的乡土资源都可以被开发并运用于乡村小学科学课堂,可实现建立一种真正适合当地乡村学生的STEAM科学课堂,又可以大幅度降低在乡村小学开展STEAM科学课堂的费用。

(一)发掘丰富的自然资源

2020年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指出,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对于处处是高楼大厦的城市来说,天然存在的自然资源远远没有乡村丰富。乡村小学具有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如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矿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可以成为乡村小学的优势。对于不同地区来说,教材很难做到因地制宜,因此开发带有地方自然特色的课程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的探究同样与自然密不可分,小学科学中三大长期实验——研究蚕的一生、研究凤仙花的一生、制作生态瓶都与自然息息相关。乡村教师应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将乡村小学的优势做优、做强,将乡村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科学课堂的亮点,以自然环境为桥梁,破除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同时根据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整合。

(二)发掘独特的技术资源

从广义上说,技术资源包括与解决实际问题有关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例如使用的设备、工具、方法等。而城市小学在STEAM课堂中所使用的技术资源一般成本较高、硬件要求较高,例如编程技术、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获得的难度较大。但乡村会孕育出适宜乡村环境的、独特的技术资源。在思想方法上体现在:有关不同蔬菜种植方式的知识、有关搭建房屋的知识等等;在工具设备上体现在:织布机、抽水机、铜壶滴漏等等。一些城市学生需要在博物馆和科技馆中才能见到的东西,乡村学生在家就可以把玩,他们会比城市学生更明白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领。

城市环境中复杂的仪器与乡村环境中简易的装置背后都蕴藏着简单的科学道理,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抓住本质,积极寻找可开发的技术资源,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乡村特色的技术环境,为学生制定特定的STEAM教学。

(三)发掘乡村民俗文化资源

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基,有很深的历史性和教育性。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表达的民俗文化、音乐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动形式的民俗文化和物质形式的民俗文化等。将民俗文化引入小学科学课堂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艺术审美能力,还能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真正做到让文化教育走进课堂。

小学科学教师应积极挖掘民俗文化中的科学知识,例如民俗歌曲中的科学密码、民俗故事中的科学原理,以科学道理为切入点、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以STEAM教育为理念、以项目式活动为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合作能力,让文化自信在小学阶段萌芽。

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开展STEAM科学教学

目前,STEAM科学课程教学大多只在城市的学校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乡村小学来说,STEAM教育往往是不能落地的。因此,乡村小学有必要因地制宜开发各种特色乡土资源,利用STEAM教育理念,更好地将其融入小学科学课堂。

(一)利用自然资源创设STEAM科学活动环境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植物》这一内容为例,乡村学校拥有比城镇学校更多样的观测样本。教师可将教学地点从教室搬到乡村田间,利用乡间种類繁多的植物为学生营造自然学习环境。可设计植物科普课堂,带领学生认识植物的不同部位或者植物背后的故事。也可将科学课堂与其他科目结合,让学生寻找植物中的多边形(与数学结合)、寻找植物中的不同颜色(与艺术结合)。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这一单元为例,观察星空、认识星座、了解北斗七星为其中重要的科学探究活动。城镇小学观察现实星空受环境限制大,但农村小学受环境限制小,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真实星空。小学教师应该抓住这一自然环境优势,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探究学习环境,让STEAM教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让STEAM教学环境基于真实情境。

(二)利用技术资源筑牢STEAM科学活动基础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基于农业生产工具,将增加蔬菜的传粉率设为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工具如矿泉水瓶、竹竿、橡皮筋等设计装置,同时按照“提出理念—小组设计—小组汇报成果—正式制作—实践操作”这几个步骤设计项目式教学。除了农业生产工具,教师也可借鉴农村特有的生产技术,例如将养蚕技术融入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中,在学生们学习完蚕的一生的课程后,教师可以以“蚕的作用”为拓展课主题,让学生体验蚕丝被、蚕沙枕的制作方法,将劳动教育、职业教育也融入小学科学课堂。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小小工程师》为例,本课的重点活动便是设计建造塔台模型,其中涉及塔台的稳固性和防风性。而对于乡村地区民众来说,大部分房屋都是自己设计建造的,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甚至有些学生的家长就是民间“建筑师”。教师可以深挖这一技术资源,以如何建造稳固的塔台为STEAM活动的主题,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邀请当地的民间“建筑师”传授经验,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榫卯等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将工程、技术巧妙地与课堂接轨。

(三)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打造STEAM课程特色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声音》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结合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乐器进行知识的讲授,例如壮族的田螺笛是如何发声的、哈萨克族的斯布斯额的声音有什么特点等。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天气”这一单元为例,民间流传的关于天气变化的俗语可被作为一种特色教学资源,例如春无三日晴、冬无三日雨,久雨麻雀叫、不晴也转好,等等。尤其在农村地区,多数老人都以俗语判断天气好坏,可谓是资深的天气预报员。若教师能够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会让STEAM教学更加“接地气”。

(四)利用教师资源创新STEAM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STEAM课堂最终的策划者是教师,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执行能力直接决定了课堂质量的好坏,哪怕只有一张纸和一个矿泉水瓶,优秀的教师也能用最简单的教具教出最精彩的课。因此,培养教师的STEAM教育理念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也至关重要,其中国家的政策、政府的帮助、学校的指导、教师自身的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国家可健全农村地区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实现城乡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颁发相关政策规定;政府可提高农村地区教学资源保障水平;学校内部可以成立STEAM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小组,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合作起来,组织教学比武,交流课程资源开发经验;同样,教师也需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向同事学习,相互分享STEAM科学课堂的教学经验。

三、结语

总的来说,特色乡土课程资源的发掘就是要从乡村学生身边寻找具有当地特色的资源开发课程,利用现有的条件,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挖掘乡村优势,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应树立教育从生活中来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加快推进美好乡村伟大振兴计划的时代背景下,让乡村学生享有更公平且更有质量的教育。要让STEAM教育理念提升乡村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快乡村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本文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112034004)、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国家教育考试研究专项课题 (XJK21BKS012) 和2022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20220615ZZ07110393)资助】

参考文献

[1]魏晓东,于冰,于海波.美国STEAM教育的框架、特点及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4):40-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罗利群,高婉玉.乡村资源视角下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98-102.

[4]刘泓希,刘江琳,邓可意,等.STEAM教育理念在乡村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0):103.

[5]王永梅.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0.

[6]李永婷.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7]胡畔,蒋家博,陈子超.我国中小学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16(8):22-27.

[8]张丽楠.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邯郸市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9]徐媛.乡土课程资源开发逻辑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Z小学为个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发掘STEAM教育理念乡土资源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创新与案例设计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STEAM教育理念“入户”幼儿园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探讨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作文立意的探究
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教育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