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焦虑情绪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实践

2023-05-30李芬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焦虑情绪

李芬青

摘要:焦虑情绪是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一,探索学校层面上心理教师可独立操作的高中生焦虑情绪的筛查干预机制,有利于提升学校心理辅导效率。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编制高中生焦虑情绪的团体干预方案,以量表筛查出的高焦虑学生为对象进行团体干预辅导,结果表明,高中生焦虑情绪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对于改善学生的高焦虑情绪有效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焦虑情绪;团体干预;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1-0067-04

一、引言

焦虑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情绪问题,国外研究表明,有10.0%~20.0%的青少年患有焦虑障碍[1]。201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协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調查发现,中学在读学生重度焦虑比例为5.5%[2]。2021年由北京安定医院郑毅等学者牵头进行的,第一个有关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流调报告结果显示,在6~16岁的在校学生中,患焦虑障碍的比例高达4.7%[3]。

认知行为疗法(简称CBT)因其科学实证、短程高效和结构化广被认可和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焦虑障碍方面有着很高的治愈率,在预防复发方面也有其优势[4]。国外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干预是有效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是学校系统中对青少年焦虑障碍进行干预的常用有效方法[5]。干预效果较好且较常用的方法是澳大利亚学者提出的FRIENDS 系列干预方法,在干预结束后,有64%的青少年不再符合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6]。上海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第一轮“医教协同”项目发现,中学生焦虑障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方案对焦虑障碍有一定疗效[5]。

经过前期调研发现,学校学生学业成就动机高,家长期望值高,学生学业压力较大,易产生焦虑情绪。对高中生焦虑情绪的干预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能较好地对焦虑程度较严重的学生进行有效干预,是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学校作为青少年除家庭外最频繁的活动场地,可作为青少年干预十分重要的场所,在学校实施焦虑干预项目,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学校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覆盖面小,团体干预适用面广,效率高,团体干预可以提供更多积极的社会支持。已有研究发现,在治疗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效率比个体治疗效率高50%[7]。因此,中学生焦虑情绪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生焦虑情绪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设计

本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干预学生的焦虑情绪。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模型,结合前期学生焦虑状况调研结果,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结合其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设计干预方案内容。一共分为4大部分:团体建立和焦虑识别、认知模式的识别与改变、认知技能应用与问题解决、总结与展望。

在此基础上,每一次团体辅导活动都包括三项核心内容:(1)体验性活动与互动游戏,目的在于增加团体凝聚性与团体动力,增加团体活动的趣味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CBT相关理论与技术;(2)CBT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包括焦虑的识别与身体放松技术、CBT基本理论与模型、自动负性思维识别的具体技术、考试焦虑问题应对、日常焦虑管理方法等;(3)家庭作业布置与分享,家庭作业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最大特色,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心理咨询学派的重要所在[4]。每次活动结束时布置家庭作业,下次活动开始时进行作业分享,帮助学生进行认知辨析,巩固认知改变,将所学技术应用到生活中。高中生焦虑情绪团体干预方案具体框架与内容如表1所示。

三、高中生焦虑情绪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过程

(一)确定入组名单

首先通过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中文版 (SCARED )对学校全体高一179名学生开展筛查评估,筛查出SDQ总困难得分和SCARED总分同时超过划界值。学生为高焦虑学生群体。对于初步确定的入组学生名单,心理教师分别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一对一的访谈,介绍焦虑团辅的目的和焦虑团辅方案实施情况,了解家长的疑惑和顾虑,并分别征询学生和家长意愿,是否同意学生参与焦虑团辅。同时,心理教师也通过班主任了解高焦虑学生的日常情况,比如在班级的人际交往、学业表现、情绪管理等情况。最后,再基于班主任日常观察及对家长和学生一对一的访谈情况,确定入组名单。最终有11名学生(7名男生和4名女生)参加团体辅导。

(二)干预过程

焦虑情绪的团体辅导次数为8次,每周固定一次,每次辅导1.5小时,辅导地点为学校心理团辅活动室。固定安排两位带领老师,主要带领老师的任务是根据干预方案完成干预目标,辅助带领老师的任务是帮助主要带领老师完成干预目标,观察团体成员的反应等。

整个辅导过程分三次收集测评数据:(1)在团辅干预前对研究对象测评数据并作为前测结果;(2)开展4次团辅后做中期测评;(3)第8次团辅结束后进行后测。

(三)干预结果

1.干预前后焦虑指标比较

中期测评与前测相比,分离焦虑(t=4.12,p<0 .01)和学校恐惧(t=3.18,p<0 .05)两项指标差异显著,说明在中期阶段,团体辅导已对被试的焦虑情绪产生了一定的缓解;团辅后测与前测相比,被试在惊恐发作(t=3.72,p<0.01)、广泛性焦虑(t=4.07,p<0.01)、分离焦虑(t=7.42,p<0.01)、社交恐惧(t=3.54,p<0.01)、学校恐惧(t=2.86,p<0.05)和焦虑总分上(t=5.36,p<0.01)均存在显著差异。

2.干预后质性分析

干预结束后,对学生的事后访谈发现,在认知方面,学生对焦虑情绪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学到一些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在情绪方面,学生反馈自身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社交恐惧有了一定程度的减轻;在行为方面,和同学的沟通增加。家长在访谈中反馈,孩子经过团体辅导后,面临一些事件时能调控情绪,不再容易激惹,亲子关系得到改善。

四、高中生焦虑情绪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应用示例

在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每周的情绪记录作业反馈中,作业、考试、成绩等是比较频繁出现的引发焦虑情绪的关键词。下面具体以学习情境为例,看怎样运用体验性活动、认知行为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家庭作业的布置和分享三项基本板块来帮助学生调节焦虑情绪。

(一)体验性活动“姜饼人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CBT理论和技术

在第三次团体辅导中,为教会学生觉察焦虑情绪时会出现的生理感觉,我们在团辅中开展了体验性的“姜饼人活动”。活动流程:(1)出示姜饼人画法,简单地画出一个姜饼人的轮廓,包括头、躯体、四肢。(2)把自己的焦虑等级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个等级,不同的等级用不同的颜色代表,红色代表重度,黄色代表中度,绿色代表轻度。(3)把对应的颜色画在姜饼人对应的部位,比如有学生表示焦虑的时候头像火烧一样,胸好闷,就在对应的部位涂上对应的颜色。(4)看到自己的姜饼人图,询问自己是不是在对应的部分有不舒服的感觉。

教师总结:同一件事情大家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同样的感受可能身体表现也不同。有些身体部位现在可能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焦虑情绪的持续,身体不舒服的症状就会慢慢表现出来。我们先学会觉察我们的情绪和身体的感受,尝试着去接纳、理解和管理情绪。

(二)“可能性区域思维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在学习情境中,学生常见的是考试焦虑,如: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小张睡不好觉,学习状态也不好,看见作业就感到烦。小张属于典型的考试焦虑情况。

在学习情境下运用CBT调节焦虑情绪的辅导中,可以运用可能性区域技术、挑战应付卡、多重环节技术、学习焦虑自助表等帮助学生应对学习情境下的焦虑。以可能性区域技术为例,首先引导学生从考试结果的最理想状态、最糟糕状态、最可能状态三种情况来思考,问自己:担心期末考试考不好,那你觉得最糟糕的情况是考到班级什么位置?最理想的情况是考到班级什么位置?最可能的情况是达到班级什么位置?第二步问自己:支持最糟糕情况的证据是什么?支持最理想情况的证据是什么?第三步问自己:如果最糟糕的事发生了,你怎么办?第四步问自己,现在考试还没到来,有没有可能做些什么,让自己考得更好一些?通过思考上面4个问题就能领悟到,我们可以采取各种办法,把在自己掌握之中的部分做好,去争取更好的结果和可能。运用这个技术后,学生往往感觉结果可能并不像自己想得那么糟,对考试也就不那么焦虑了。(见表2)

(三)利用家庭作业帮助学生将所学技术应用到生活中

每次团辅结束都会布置家庭作业“情绪记录表”,同学们把情绪和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能让它们更清晰,也能通过追踪整个作业的过程,看到自己在团辅过程中的变化和成长。

在第四、五、六这三次辅导中,团辅成员学习了负性自动想法的典型歪曲类型,并学会用发散思维、控辩方技术、可能区域技术来寻找替代性新想法。(见表3)

五、高中生焦虑情绪认知行为干预的展望

(一)拓宽辅导对象

学生成长和家庭学校密切关联,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家庭关系调整、情绪调控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辅导小组中有家长主动提出,请求学校给予一定的家长团体辅导。拓宽团体辅导对象,增加对家长的团体辅导和支持,加强教师培训,有助于构建学生成长系统中的支持系统,增加学校的校园心理安全。

(二)巩固和维持辅导后效

可以在团辅过程中加入个体辅导。团辅结束后,加强后续随访,通过追踪随访检测后效发现学生有哪些变化,需要哪些帮助和辅导。

(三)扎实做好心理健康预防工作

高一学生面临学业适应的重要任务,一些预防工作可以做得更加扎实,把对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辅导拓展到入学前,增加科普内容,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做好入学心理准备。其次,增加同伴辅导,通过“大带小”发挥学长的作用。最后,学科教学内容和作业应注重分层设计,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Eva Szigethy,John R.Weisz,Robert L. Findling. 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M]. 王建平,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2]章正.青年心理健康拉响警报——近三成有抑郁风险[J]. 精神文明导刊,2019(6):9.

[3]Fenghua Li,Yonghua Cui,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schoo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diagnostic data from detailed clinical assessments of 17524 individuals[J].The Jon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21(5).

[4]郭召良. 認知行为疗法入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5]程永琛. 上海市非毕业班中学生焦虑障碍及抑郁障碍筛查和焦虑障碍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的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6.

[6]Barrett P M,Farrell L J,Ollendick T H,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an Australian universal prevention trial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children and youth: an evaluation of the friends program[J].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2006,35(3).

[7]Morrison N. Group cognitive therapy: treatment of choice or sub-optimal option?[J]. 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2001:311-332.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焦虑情绪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ABC情绪理论下一例高三女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新入园幼儿适应性问题分析
行为矫正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
围术期心理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性功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