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心理课上学生移情能力培养的方法
2023-05-30王有鹏
摘要:移情既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道德品质。加强移情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为例指出,借助教师移情、换位思考、生活实践、激发情感、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移情能力,都是提高学生移情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移情能力;情境体验;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1-0025-03
所谓移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移情既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道德品质。移情能力主要指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能够站在被认知者的位置上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由于被认知者的情绪情感反应,而产生与之一致的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的过程[1]。加强移情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端正道德行为,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下面以教学“让友谊之树常青”(《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以下简称“本课”)为例,来探讨培养学生移情能力的若干方法。
一、教师移情法
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善于移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心心相印”说的是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这种情感的获得不仅来自学生,也来自教师,来自教师的移情。教师只有善于移情,善于从“心里”发出来真情实感,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激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规范自己的言行,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善于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借助自身的情感去影响学生的情感,有意识、有目的地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对象上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移情能力的目的。例如,本课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今天老师非常开心,因为老师收到了这样一份礼物(展示照片)。这是我结婚那天我的初中同学给我当伴娘的照片。能看出来哪个是我吗?我们几个人已经认识15年了,这张照片可以说代表了我们15年的友谊。英国哲学家休谟曾说过:“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友谊,播下友谊的种子,让友谊之树常青。
在这里,教师说自己“非常开心”,实际上是用自己的情绪来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用自己交友的快乐,通过移情来引导学生积极交友,积极寻找珍贵的友谊,从而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换位思考法
换位思考,是指设身处地在别人的处境下思考问题,体验别人的情感。当一个人真正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习惯去揣摩别人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习惯去设想别人的处境、情绪。如此,对方的问题就变成了自己的问题,对方的困难就变成了自己的困难,对方的快乐就变成了自己的快乐,对方的烦恼就变成了自己的烦恼,对方的情感就变成了自己的情感,这样也就顺利实现了移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假如我是某某”(例如某某学生、某某家长、某某班主任等)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例如,在教学“建立友谊”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友谊是心与心的结合开出的最美的花朵,是我们一生中最美的遇见。可是,刚进入初中的小麗同学却陷入了交友的困惑之中:“我是比较内向的同学,升入初中后,身边都是新的面孔,不知道该怎么交朋友。虽然也主动和小哲打过招呼,可是似乎小哲对我不冷不热的,我有点灰心了。我该怎么办呢?”假如你是小丽,你会怎么做?
在这里,教师通过“假如你是小丽,你会怎么做”把小丽交友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换位思考,变成了学生自己的问题。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积极去思考并尝试解决有关问题,最终,不但得出“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需要持续的行动”的结论,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移情能力。
三、生活实践法
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应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接受熏陶和培养。在模拟的、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学生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推理,会深刻理解、深刻感受、深刻体验,这样不但深化和拓展有关知识,而且移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本课在教学“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这一方法与技能栏目时,教师开展了一个课堂活动“友谊挑战赛”。活动规则:小组成员以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开始游戏,两两PK,赢的同学可以赢得一个从信封中抽取挑战任务的机会。任务完成后,将纸签折好放回去,小组重新开始游戏。游戏时间共3分钟。活动内容:挑战1:选择本组内的三名同学,面带微笑与其握手并大声说:“你好,很高兴认识你。”挑战2:记住组内三名同学的姓名和爱好,并说一句,“认识你真的很开心!”挑战3:走到老师面前并问老师:“老师你好,我们可以交个朋友吗?我们握个手,可以吗?”
师:老师看到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快速地完成了纸条上的挑战内容,再给你们点个赞,真棒!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小采访,抽到挑战1的同学,完成任务后有什么感受,愿意和握手的同学交个朋友吗?抽到挑战2的同学,完成任务后有什么收获,愿意更多了解这位喜欢的同学吗?抽到挑战3的同学,完成任务后有什么感受,愿意和老师交个朋友吗?
这个课堂活动就是交友方法的训练,也是模拟学生的交友实践。借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交友能力,而且通过训练过程和交流感受培养了学生的移情能力。
四、激发情感法
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学生拥有了丰富的、高昂的情绪情感,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才可能提高自己的移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情感性,善于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中的情感内涵、情感因素,以此彰显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情感感染力,丰富、陶冶学生的情感。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欣赏、评价、辨别别人的情感,提高情感的敏锐性和感受力。教师还要注重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特别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鼓励、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体验自己的情感变化,并且把这些情感迁移到他人身上,从而提高学生的移情能力。例如,本课在教学“呵护友谊”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说起友谊,老师觉得初中同学之间的情谊是十分珍贵的,虽然同学们彼此之间才相处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但相互也有了一些了解,老师相信很多同学也都交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两个月的精彩生活片段。(播放数字故事,引起学生的美好回忆)
问:在刚才呈现照片的过程中,同学们都看得非常投入,不知道这些照片勾起你的哪些美好回忆,老师先来采访一下,照片中有你的新朋友吗?你们是怎么认识并成为朋友的?
在这里,教师借助播放数字故事来引起学生对交友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友谊的美好情感,并且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朋友身上,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移情能力。
五、情境体验法
情境是诱发移情的重要因素。借助一定的教學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话、互动、体验,是培养学生移情能力的重要方法。“如果单纯依据情境的特点类型来划分,可以分为直观情境、真实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活动情境、生活情境、情感情境、审美情境等若干类。”[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移情能力。例如,本课为了让学生体会“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
生活情境:(1)当朋友被他人误解,伤心难过,想找人倾诉时;(2)当朋友伤心难过,情绪难以化解时;(3)当朋友伤心难过,想一个人静静时。思考:当你的朋友遇到这三种情况时,你会如何做?同样是伤心难过,为什么做法不同?
活动情境:当朋友小明右手骨折仍坚持上课时,你会如何做?教师课前准备绳子、夹板、外套、水杯,课上找两位同学到讲台前体验,一位扮演小明,一位扮演小明的朋友。活动之后,让小明评价好朋友的做法并谈感受。
借助这一生活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朋友的需要,去体验朋友的情感,并且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朋友的关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借助这一活动情境,教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帮助同学,如何呵护友谊,从而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
六、角色扮演法
要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角色扮演是一种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广泛、实施过程简便,学生喜闻乐见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实生活中的人或物,模拟的人或物,都可以成为学生扮演的角色,如做游戏、演小品,当干部、工人、农民、教师,当记者、主持人、法官等[3]。借助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的情感,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和需要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教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剧“难道我错了吗”剧情表演活动。
小婷(女):(边写日记边坐在讲台上叹气)唉!
大宏(女):(见状上前询问)小婷,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小婷:没什么。(淡淡地)
大宏:有什么不开心的尽管跟我说!
小婷:我真的没什么!(稍微有点不耐烦)
大宏:你以前什么事都会跟我说,今天怎么了?
小婷:唉呀,你不要再问了!(生气)
大宏:(晃着肩膀)唉呀,咱俩之间还有秘密吗?跟我说就是了。(发现日记)咦,这是什么?你写的日记吗?
小婷:(抢过笔记本)你怎么这样啊!
旁白:大宏叹着气向另一个方向走,遇见正在上场的小刚(男)。他脚崴了,一瘸一拐的。
小刚:(叹着气)唉!真倒霉!
大宏:小刚,你怎么了?
小刚:我和班长大吵了一架。
大宏:(很吃惊)他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吗?
小刚:刚才去打球,他把我绊倒了,我们队失去了最关键的一分。(很生气)
大宏:啊,这样啊!
旁白:班长气呼呼地上场。
大宏:班长,你怎么把他绊倒了啊,小刚都生气了。
班长:我又不是故意的,怎么那么小心眼啊!
小刚:我把你绊倒了试试,难道你就不生气?(气呼呼下场)
班长:我又没做错什么!(气呼呼下场)
大宏:唉!(叹气下场)
学生表演结束之后,教师采访四位表演者。
这一角色扮演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呵护友谊。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深刻认识到,要呵护友谊,必须学会尊重、理解对方,学会给朋友留一份自由的空间;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主动交流,主动道歉,勇担责任;学会坦诚交流、化解矛盾,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总之,借助教师移情、换位思考、生活实践、激发情感、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移情能力,都有助于学生移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寇彧,张文新.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李秀伟.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3]王有鹏.精彩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