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大学生美育素养提升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3-05-30杨西惠梁玮傅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4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

杨西惠 梁玮 傅超

[摘 要]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美育素养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通过加强对通识课程的建设,普及美学理论,构建了美育课程体系,并依托第二课堂发挥学校红色基因优势,践行“三全育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美育课程体系不仅扎根祖国大地,依靠科技赋能,打造了体现学校特色的“科技+美育”的创新创业项目,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科技+艺术”营造了美育浸润氛围,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理工科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的路径,其实践效果显著,学生受益面广,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普遍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美育素养提升;路径探索;美育实践

[课题资助] 2021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以培养家国情怀和红色基因为核心的理工科大学生美育素养提升路径探索與实践”

[作者简介] 杨西惠(1970—),女,陕西岐山人,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业设计研究;梁 玮(1968—),男,陕西宝鸡人,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傅 超(1985—),女,北京人,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团委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4-0133-04 [收稿日期] 2022-10-08

美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也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智育和德育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进行多维度和创新性的思考,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广义的美育指美感、审美、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狭义的美育是指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兼顾了艺术、学校、社会美育和美育学理论四个方向的内容。

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我国的高等学校美育发展的目标是到2035年,形成多样化高质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学校美育体系[1]。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社会日益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方面,要求人才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作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他们的美育素养影响着身边的人,因此,社会在高素质人才培养层面也对高校的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通过开展美育教育,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育观念,而且使学生在美育教育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提高自身的美育素养。学校美育教育体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能有效推动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

一、理工科大学美育教育现状

美育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分辨义利、美丑、善恶和真假,还能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统一的美育大纲,也没有公认的、具体的测评标准,对美育价值还没有形成广泛的认识,普通高等学校的美育,尤其是理工科高校,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普遍需要提升。(2)美育与美育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以美育人的途径较为单一。(3)美育课程体系设置不系统、不完善[3-4]。大学美育的培养过程,是通过美育理论支撑美育实践,而美育实践又“反哺”美育理论,二者相辅相成,在不断实施的过程中逐渐丰富理论,加强实践。

二、理工科大学生美育素养提升实践举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为了提高工科学生的美育素质和人文素养,学校在各专业学科教学中发挥美育的育人优势,将美育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内开展美育的同时,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美育资源共享平台等课外实践开展美育,在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植入美育因素,全方位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美和感知美的能力,提高美学修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学校通过加强美育通识课程体系的搭建,促进美育理论的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美育滋养环境;实践驱动,注重体验教育等举措,从美育的普及、专业、示范三个层面,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发挥学校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优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

(一)加强通识教育,蕴含美育课程,普及美的理论

学校通过加强美育师资建设和理论研究,来探索“提升美育专业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研学路径,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美育教育,分门别类地设置美育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形成系统的美育理论教育体系。

学校将美育育人的目标落实到各门课程中,以艺术理论、专业教育为核心,逐步辐射到通识课程教育中,发挥美育的渗透优势,结合各门课程的特色进行“专业课+美育育人”特色的打造,例如:“‘红色筑梦社会实践理论基础”获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交响乐团合奏训练与实践”获批陕西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学校结合各类设计大赛,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创作设计作品,培育“科技+艺术”的人才。与此同时,通过聘请外教和企业导师授课、开展讲座以及设计沙龙、座谈、调研等方式,细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设计研究与创新。

(二)依托第二课堂践行“三全育人”和强化美的素养

学校应注重社团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艺术熏陶中,创造艺术之美,蕴含和谐之美,彰显智慧之美。利用学校红色基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校史+沉浸学习+红色艺术”的节目。先后联排长征组歌、永不消逝的电波和张露萍事迹地方戏,再现红色办学历史[5]。组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连续7年获得“五月音乐节”金奖。举办交响音乐会、话剧、音乐剧、小品、钢琴专场、舞蹈专场、1931文化之旅、社团路演、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经典诵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体现出向美、向善、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进一步提升西电学子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为国为民族的担当精神,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树立大情怀、大格局和大抱负,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富强发挥作用。

(三)扎根祖国大地,落实美的实践

将美学实践扎根祖国大地,传承红色基因,实践与美育教育相互促进,营造美学氛围,助力乡村振兴。

1.初心追寻,实践传承红色基因。组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旨在继承并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动员广大青年团员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电学生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承办的激扬青春梦——“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透过大中学生表演的昂扬向上、青春励志、激情澎湃的文艺节目,展现出当代青年胸怀理想、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很好地发扬了“秉持信念、怀抱理想、踏实奋斗、不负祖国、不负时代”的西电精神。

2.科技賦能,实践激活美育创作。基于“互联网+”技术,组织学生打造了一批科技赋能的创新创业项目,也是“科技+美育”的实践项目[6]。(1)科技赋能,打造体现学校特色的“科技+美育”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学生研发科技赋能项目,推出即时影像、最美笔迹、陪练钢琴(智能)AR、3D展馆、云讲学等,将美育理论知识转化为美育素养;创建图片、短视频直播和直传平台,在省内高校占据绝对优势,并成功“孵化”;抓住了短视频的“风口”,成立小将工作室和拍摄团队,为省内高校提供技术服务;通过设计实践、校园文化等活动,达到美育育人的目的。(2)知行合一,多元立体,践行美育。贯彻落实“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精神,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价值引领,通过项目实践整合课程内容与需求目标,并反哺教学,使教学、实践与研究相辅相成,达到育人的目的。以学校为支撑创建了西电文创中心,本着“文创=文化+创新+产品”的理念,以西电文化为元素,融合不同学科,利用不同的载体再构建、再创新。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大赛;与企业联合举办设计竞赛,效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体验了设计与实践的乐趣。

3.艺术扶智,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学校师生主动承担社会美育责任,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设计实践活动。发挥“科技+设计”学科的专业优势,师生走进陕西蒲城县、江西宁都小布镇等地区,运用设计智慧优化资源、改善现状、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为帮扶地区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服务设计需求,通过实践达到美育育人的目的。强化美育的“种文化”“助审美”“培根铸魂”功能,艺术扶智,助力乡村振兴。

4.场馆育人,以场域文化营造校园文化浸润氛围。发挥校史馆和图书馆的知识与场地优势,进行毕业展和主题展,在科普知识的同时,起到了宣传美育、陶冶心灵和丰富生活的作用[7]。(1)用校园雕塑设计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强化红色基因。发挥雕塑和模型制作专业特长,以红色办学历史人物为原型,创作校园人物雕像,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增色添彩。以西电自带的红色基因为原型,在南北校区,创作王诤将军雕像、长征路上办学人物雕像、李白烈士雕像、毕德显院士等人物的雕像宣传西电办学历史,鼓舞青年学子不忘历史、不忘初心、勤奋好学、报效祖国。在敬仰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母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2)校园环境艺术设计为“以美育人”培育了“土壤”。良好的空间环境会以无形的力量教化众人,学校作为体现美和培育美的最佳场地,校园文化环境已成为“大美育”格局的组成部分。工业设计系师生运用艺术手段规划和打造校园文化环境,采用雕塑、挂画、绘画、设计展等美化公共空间,突出学校文化特色,形成文化品牌,正确引导,营造文化浸润氛围。(3)重视文化宣传,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学校策划各类活动,如毕业展、摄影展、课程设计展、体验活动等,以文化引导的方式进行文化宣传,倡导主流,形成了特色鲜明校园文化品牌。自2017年以来,每年毕业季都组织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举办“工业设计作品展”;为庆贺学校建校90周年,组织了工业设计校友工业设计作品展、教职工摄影作品展以及余平“古早中国——古民居摄影展”等。同时,携手学校幼儿园举办端午节画扇子、缝香包等体验活动,宣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配合西电研究生支教团,给蒲城县实验小学学生进行折纸知识讲座和体验;每年组织机电院大一学生、教职工及其子女进行陶艺体验,师生反响很好。

(四)美育实践成效

学校通过在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专业的美育类通识课程中实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受益面广,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普遍的推广价值。

1.美育在第一课堂的推广应用成效。本教学成果奖构建以“红色三部曲”为牵引的美育实践。以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主题创作“红色三部曲”校园文化精品课程,公开课程在西电平台上线。10位教师参与录制课程,共计120分钟,课程构建了历史学习、红色精神讲解、音乐会实况视频欣赏以及线上答题一体化的组合课程模型,让学生通过聆听红色音乐名作、学习党史和校史提升艺术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品格修养。截至目前,线上课程累计选课人数2.24万,累计浏览量12.6万。

2.美育在第二课堂的推广应用成效。(1)实践成果已连续5年入选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和陕西省大学生文化精品展演项目,分别赴西安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和多家专场红色交响乐音乐会演出。同时,荣获教育部全国第五届、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类一等奖,陕西省第五届、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类一等奖,获联合国指导的国际艺术节金奖、银奖等国内外荣誉。截至目前,共有2 980名学生参与课程学习,近35万人次于线上线下观看该课程的实践展示成果。(2)团队多次完成重点科研项目,获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学生艺术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3项,国际金奖、银奖各1项,陕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学生设计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西北地区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3)开拓图片短视频直播和直传项目,经过学校支撑与“孵化”,2021年线上参与互动量达600万~700万,小将工作室拍摄团队为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省内高校提供技术服务累计27次。

結语

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发挥西电红色基因的育人特色和优势,把美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将美育思想渗透到各门课程中,以音乐、美术、传媒等艺术类专业为核心,通过必修课程与通识选修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研究项目等形式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美育,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完整的品格,探索出一套适合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美育素养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9-04-02)[2022-08-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

[2]高鹏.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N].人民日报,2021-12-13(5).

[3]姚丹君.当代高校美育实施与女大学生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4]刘梦凡.普通高等学校美育实践的改革与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5]李警,傅超,朱文凯,等.高校共青团以“组织育人”为抓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探索: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PDCA入党推优四阶段工作模型为例[J].山西青年,2017(22):44-45.

[6]傅超.“AI+信息化”助力高校培养素质能力人才[J].销售与管理,2020(7):64-65.

[7]孙海华.西电:在学子灵魂中植入文化自信的种子[N].中国青年报,2022-07-07(6).

Abstract: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aesthetic education qual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the school has built an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popularizing aesthetic theories. Relying on the second classroom, we have given full play to the red-gene advantage of the university, practiced the “three integrity” education, and inherite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Not only rooted in the motherland, but also relying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empower, it has created 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esthetic education” that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It also plays a rol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rt creates an a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atmosphere, and explores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qual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The practice effect is remarkable, students have benefited from a wide range, and it has a good demonstration role and universal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mprove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path explor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practice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建设
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探索
落实思想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