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贯彻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初探
2016-06-13宋彦强
宋彦强
【摘 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贯穿课堂授课和实践环节的全过程,从密切结合相关重大时政新闻、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等方面深化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路径探索;大学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1]
2015年修订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观点,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2](P40)作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课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贯穿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才能发挥课程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三个自信”,唤起广大青年按照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勇敢地、自觉担当起既往开来的历史重任。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贯穿课堂授课和实践环节的全过程,深化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密切结合相关重大时政新闻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大学生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章时,可以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突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让大学生深刻领悟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实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巨大升华,凝聚了戮力同心的奋斗力量,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展示了我国维护和平正义的国际形象。
2 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3]在讲授第八章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时,可结合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和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师昌绪等人的先进事迹阐述爱国主义在个人事业成就中的的时代价值,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在讲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时,可围绕“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重大影响”“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深刻阐释,让大学生深刻领悟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4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在讲授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章时,可引导广大学生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的重大时政新闻,丰富和完善教材内容。使大学生深刻领悟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
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在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一章时,可结合《新闻联播》节目推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天山南北绽新颜》,让大学生直观感受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扶持,地方支持,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共同进步,新疆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如今的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也是全疆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而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名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
5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入手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在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节时,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书的论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6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一章时可结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在莫斯科4个方面阐述“这个世界”,到联合国峰会阐述“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总布局和总路径,从中国梦、世界梦的反复阐释,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对发展中国家作出“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郑重承诺,在全球范围内赢得共鸣;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得到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犹如两条彩带,将44亿人口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更加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积极进取的外交风格,让大学生深刻领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扩大同各国利益共同点,为“中国号”巨轮远航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总之,只有抓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2015年修订版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紧密结合的特点,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授课的全过程,才能较好实现开课宗旨,让当代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绚丽的华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5-12-31(1).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习近平.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1).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