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思幼小衔接视角下的科学教育活动

2023-05-30陈大琴

小学科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幼小衔接

陈大琴

〔摘    要〕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品质,还能为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助力。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科学活动受重视程度不够、科学探究问题缺少与生活密切联系、重知识灌输轻科学素养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质量不高等问题。建议依托园本教研,提升教师科学素养;融入生活和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科学学习兴趣;给予自主探究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态度;鼓励幼儿同伴合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  幼小衔接;科学教育;审思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317  (2023)  12-0112-03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度的过程,也是幼儿在成长中经历的一次重大的改变和挑战的过程。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因而,对于幼儿园来说,不能执着于提前学习了小学的哪些知识内容,而是应当将衔接的核心放在学习的内在品质方面。研究表明,学习品质在幼儿入学准备发展中起到了整体的统领作用,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的学业表现。

幼儿园科学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运用多种感官探索、认识周围世界,激发科学兴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积极的科学态度,不断积累科学经验的过程。因而,科学教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而且能为幼儿在人际交往、合作交流、自我调节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必将助力幼儿战胜各种学习中的困难。

一、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小衔接的价值

(一)有助于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科学活动以探究为核心,在充分观察、体验、操作、发现和交流的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和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促进其主动学习获得新知。例如,在科学探究活动“纸片的力量”中,当老师提出“怎样让平躺在桌子上的纸不借助其他材料站起来?”这个问题后,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好奇地摆弄纸片,自由探索各种让纸片站起来的方法。接着,教师遵循幼儿的兴趣又提出“哪些站起来的纸片可以顶住一块木块?”“哪些可以顶起更多的木块?”不断引发和推动幼儿持续深入探索的欲望。幼儿在经历猜想、实验、发现、记录、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纸的神奇力量,自主建构了纸的不同折法与承受重量之间关系的科学经验,享受探究带来的乐趣,打开了学习的思路和视野,培养了良好的科学品质。

(二)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于1995年完成的原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科研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入学后的主要问题是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适应困难。其中,社会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差、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差、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差等四个方面。幼儿科学学习是以探究和问题解决为主要途径的,包含着智力的挑战,需要借由教师的提问、回应、引导等多种方式与幼儿互动,以实现支持和扩展幼儿的探究活动和经验建构。同时,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达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幼儿的想法、问题和发现需要与教师、同伴沟通交流、讨论分享,在想方设法完成探究任务的全过程中有独自探索,更需有教师、同伴的支持相助,这些都会促进幼儿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锻炼遇到问题坚持不放弃的任务意识等,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教育活动不受重视

在一些幼儿园由于部分教师对科学理论知识积累不够,科学领域的教学经验不足,造成了将科学教育活动融入生活和游戏活动中的准入门槛高,受重视程度不够。

(二)探究与生活联系不够

幼儿的学习不同于小学生的学习,他们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习得直接经验。然而一直以来,幼儿园在工具理性和为入小学做准备的价值取向影响下,科学教育活动忽视了幼儿真实生活的价值,科学探究的问题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世界,那些直接指向概念化科学知识、概念的学习内容,不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热情,难以唤醒幼儿已有经验促进学习迁移,无法支持幼儿专注持续地完成探究任务,对促进幼儿科学经验提升的作用有限。

(三)重知识灌输轻科学素养培养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科学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增加事实性科学知识,而是注重幼儿在感知、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中,积累科学经验,获得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反思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仍存在着一些教师一心装着“知”和“技”,以教师的示范替代幼儿亲身探究、动手操作,或是严格控制幼儿的操作步骤,以验证性操作获得知识技能,探究活动“波澜不惊”,导致科学探究只有“形”而没有了“神”,即忽视了幼儿的探究兴趣、探索精神的培养。

(四)幼儿合作探究质量不高

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为了问题的解决,教师常常引导幼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然而,由于3~6岁幼儿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认知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在活动中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各行其是,缺少交流,遇到问题也往往寻求教师的帮助,不知求助同伴,从而造成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效率比较低。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建议

(一)依托园本教研,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教师是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活动的关键,需要具备科学领域的知识、方法和教育实践经验。园本教研以其具体性、针对性、园本性强的特点,不仅成为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群体共同成长的主要载体。幼儿园以教研组为阵地,通过多样化的研修形式,引导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形成研究合力,助力科学素养共同发展。一是主题推进式。提取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突出的问题作为教研主题,开展一系列基于真问题的层层推进的教研活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人人卷入、展示分享、共研共进的教研平台。每一次研修活动的开展都是主题的不断深入和聚焦,新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引发教师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不断加深对幼儿科学学习本质的理解。二是理论提升式。通过专业学习、专业培训等途径,进一步梳理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积累在科学领域中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认知和理解相关的知识,不断提升教师的科学教育理论准备。三是案例反思式。组织教师采用教学观摩、教学反思、案例讲述等形式,展开以科学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交流为目的的分析研讨活动,通过集体反思和个性化调整,将幼儿科学教育理念外显于行、内化于心,有助于加深教师对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策略的认知,积累更多组织和开展科学活动的经验,促进了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融入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科学学习兴趣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提出,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在真实的生活和游戏情境中展开探究解决问题,不断获取新知识。

幼儿一日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教育契机,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发现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就找到了科学教育的生长点。教师应有敏锐的教育意识,善于挖掘和利用幼儿身边的科学现象和事件,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促进经验的建构。如,当幼儿在户外散步邂逅了一条蚯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后,教师对幼儿兴趣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引导幼儿开展了“蚯蚓的秘密”这一生活化科学教育活动,孩子们先后开展了“蚯蚓的家在哪里”“蚯蚓是怎样走路的”“断了的蚯蚓还能活吗”等系列探究活动,历经四个多月的时间,教师自始至终尊重与信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持续参与,通过观察、讨论、实验、调查、阅读、采访等各种途径获得信息和资源,主动提出并思考问题,体验探究的乐趣和科学的奥妙。

游戏是幼儿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典型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他们往往通过游戏获得许多科学知识和素养。如,“踩影子”游戏一直是幼儿感兴趣的,教师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和鼓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地探究了“哪里会出现影子”“如何让影子消失”“影子为什么会变化”等问题,初步发现了影子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建构了对“影子”的科学认知。在与影子互动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兴致盎然,发现问题,并积极动手动脑,寻求问题的答案,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

(三)给予自主探究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科学探究态度

《指导要点》中提出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面对活泼好动、喜爱做事的幼儿,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天性,坚持儿童本位的“做”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幼儿在“做”中学习科学、爱上科学,在“做”中养成好奇好问、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等科学品质。

首先,给予幼儿足够自主感、安全感,让幼儿成为真正自由、自主的探究者。幼儿的科学探究需要安全的、具有支持性的环境,因而,教师应准备各种可随时取用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学会放手,相信每个幼儿都是有学习能力的“小小探索家”,不过多介入,不随意干预幼儿的行为和想法,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空间、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用手去做、用眼去看、用脑去想、用嘴去说,成为一个真正自由自主的探究者。当然,“放手”不是放任,“放手”要求教师更加仔细而全面观察、记录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更加认真倾听幼儿的声音,及时发现幼儿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适宜回应。让幼儿在敢想敢做、自信从容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体,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学习可以时刻发生,激励幼儿始终保持一种高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欲望。

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安排幼儿做科学小实验,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和创造行为,养成积极、专注的科学态度,为幼儿后续进行深入、高效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如,在小麦的种植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自由结伴认领区域,共同完成翻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收获。在操作、体验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小麦生长的全过程,而且收获了小麦生长与土壤、温度、阳光和水之间关系的科学知识,培养了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四)鼓励幼儿同伴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证明,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探究形式上,教师应鼓励幼儿结伴组建探究小组。在保证幼儿之间互相熟悉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小组中不同性别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幼儿进行适当的调配,让幼儿在合作中通过互相学习、模仿和借鉴,发挥幼儿各自的优势。例如,在“桃胶可以做胶水吗”的科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结伴组建小组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于是一组幼儿选择用吹风机吹干桃胶后制作胶水,一组选择采用与其他树胶混合制作胶水。由于教师给予幼儿最大限度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权利,小组活動能够持续深入。在接下来的科学探究中,幼儿分组讨论自己的实验计划,记录预想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在活动中复演计划的行为。在共同实验中,他们相互引导,互相鼓励,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不断生发新问题,并尝试和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经验。幼儿们在小组活动中理解了责任、担当的含义,发展了社会交往能力,也体验到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提升了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郭映彤.科学教育活动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现状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0.

[2]雷桂丽.《指南》背景下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的研究:以郴州市B园为个案[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3]马以念,谢秀莲,王冬兰.农村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1999(1):17-19.

[4]陈丽雅.幼小衔接教育:培养科学素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5):3.

[5]郝爽,但菲.问题本位学习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实践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9(11):4.

[6]侯耿耿.幼儿科学探究的有效支持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0(1):4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幼小衔接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用“科学教育”浇灌祖国的花朵
理工科高校加强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建议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