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提升路径研究
2023-05-30李晓秀
摘 要:建筑工程档案记录工程了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档案管理面临着认识不足、人员素质差、资金投入少的困境,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从档案电子化、分层数据管理、数据安全对接等方面,全流程再造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在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用思维、提升档案管理标准化水平、持续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档案信息安全性建设等方面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
建筑工程项目档案是记录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工作查考的最有力资料,也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意义重大。新时期,随着简政放权、一次办好等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模式,建筑工程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提高了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因此,需要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全过程,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为更好地反映工作实际,笔者对所在地区的6家建设工程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理论研究,对建筑工程档案管理规范化提出了意见建议。
1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双套制管理模式执行有差距
部分建设工程公司在档案归集阶段,主要是依赖原有的资料收集方式和纸质存储方式,虽然各建筑类别都有电子文件收集的整理标准和规范,采用双套制管理模式,把二者进行有效统一,但是执行上有偏差,没有真正树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的意识。从调研看,4家企业整理归档不到位,双套制观念不足。主要表现在:有些工程档案管理机构,只归档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缺失。信息化归档标准不熟悉,有些档案管理员认为信息化增添工作量,从心理上对信息化建设产生抵触心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制约了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影响了数字化效果。
1.2 信息化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从业门槛偏低,学历要求较低,大部分都可以是非科班出身,也不用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而且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单一,就是简单的收集、归档、查阅等内容,信息化理念未真正树立起来,在工作中没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调研来看,6家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共有30多位,档案专业毕业仅占6%,本科以上学历者占30%,档案人员本科学历占比低于内部其他岗位39%。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占比达87%,兼顾其他工作使其不能專心投入到档案管理中。同时,在大部分建设工程单位,管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对信息化这种新事物接受慢,限制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加速推进。
1.3 顶层设计不到位
建筑工程单位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制约整体质量的提高。建筑工程的各二级单位都是档案材料的产生者和参与者,他们的整理标准和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信息化管理质量,由于组织领导的缺位,各参与方各行其是。从调研来看,6家单位的顶层设计明显缺失,仅有1家企业召开了年度档案工作建设会议,1家企业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奖惩机制和年终述职内容,而且都没有举行年度的专题培训或专家授课,2家企业有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办公室的副经理任组长,重视程度明显较弱。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化主要包括档案目录的信息化和全文数据化,如果重视不够,会造成归档编排不完整,错误率较高,档案信息失去其真实性。因此,各工程方需要形成标准化和科学化的档案治理模式,提升信息化效果。
1.4 企业内生动力不足
在效率的考量下,企业对档案管理信息化投入的意愿低。调研中发现,信息化投入200万以上仅有一家企业,4家企业投入在30万—50万元之间,1家企业投入在20万元以下,档案信息化率只有20.5%,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使用的信息化系统来看,都采用的外包形式,未自主研发信息化系统,而这几家企业营业收益在当地都名列前茅。
1.5 信息化质量总体不高
投入决定产出,梳理发现,投入多的企业在信息化质量方面走在了其他企业前面,主要差别在于:档案电子化清晰度高、介质存储量大、查询利用快捷、服务效率高,后期维护成本相对低。同时,信息化也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精准的参考,节省了人力物力,为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从整体来看,建筑工程行业的质量依然偏低,笔者所在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对6家企业的抽检服务中发现,信息化合格率仅有45.5%,有的企业系统功能单一,只能提供存储和查询的功能。在应用上来看,信息技术还停留在档案信息记录的层面,没有真正上升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应用质量上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信息化技术在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及流程
2.1 建设工程档案的电子化
建设工程档案的电子化,首先是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在这过程中,可以对文档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修正,确保数据调阅的真实性。在扫描过程中,若发现某一工程资料缺乏,应进行查找补充,确保全文扫描。扫描完成后,需要进行质控,对所有数据的著录和内容进行检查,确保扫描录入的准确性。其次,建设工程档案中图纸等以图片的形式留存,图纸扫描件要求准确、真实、分辨率高。要对画质进行二次校对,保证每件图纸清晰性和可操作性。若扫描质量无法保证,需要对图纸等材料进行更高分辨率的二次加工。
2.2 分层管理档案数据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是以人工方式将各种资料归类,然后按照整理规范进行归档,这种模式在质量和效率上都存在不足。在建筑工程档案数据管理中,必须根据应用实际的不同进行动态调整,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在分类管理过程中,不同类型建筑工程档案,企业要及时关注国家颁布的整理标准,确保适应时代的发展。如果依然沿用旧的整理规范,在后期查询利用过程中就会影响使用效率。
2.3 完成数据整合对接
数据对接工作,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性工作。以电子文件为基础,各类文件目录与数据、图表等进行精准对接,形成初步的建设工程档案数据库。在这过程中,要对整合后的数据资料进行检查和核对,按照同行标准,一般采用的是抽检的方式,数据误差率应该在1%以下。检查人员可以是档案管理人员,亦或是第三方数据管理员。笔者对比6家数据整合校对来看,第三方检查效率是自检效率的两倍,质检合格率97.9%。从这方面来看,聘请第三方检测,更有利于数据的真实准确。
2.4 档案信息化系统运用
面对海量的建筑工程档案数据库,需要梳理大档案管理理念,配备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对系统中的档案收集、著录、查询、借阅、利用、统计、鉴定、销毁各方面都应熟知。加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真正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起来,尤其是归档环节。有的建筑单位档案信息化系统搭建起来了,但是利用率不高,甚至束之高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阻碍了信息化进程。同时,保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及时对系统进行更新升级和漏洞补缺,确保数据安全。
2.5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根据企业内部层级和管理要求,借助数字化技术,建立高效安全的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优化档案信息资源传递渠道,实现档案信息上下级联通和档案互询互查。具体来说,要通过多个层级单位的密切配合,尽可能采用多种端口,能够和不同级别的档案管理数据库相连接,实现资源的无障碍传输,形成操作简便、用户体验感强的平台[1],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和信息交流。要建立安全可靠的预警机制,比如构建防火墙、建立防水墙等加强数据保护的措施,确保查询系统具备安全性、先进性、稳定性等特性,防止因数据泄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档案资源高效安全地利用。
3 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思路
3.1 把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用思维的树立作为第一要务
思想决定行动,为适应信息大数据时代要求,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是大势所趋,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树立信息化应用思维。建筑工程企业负责人要认识到抓信息化建设就是抓生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就是抢占市场的第一步,明晰档案信息化在企业决策中的关键作用,对信息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有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地走档案信息化道路。要坚持与时俱进思维,档案管理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与信息化发展的步伐。网络技术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源”,如果档案管理依然沿袭和继承传统管理方式和理念,会影响档案管理提质增效。因此,档案管理必须顺应大数据信息化时代要求,树牢现代管理思维,采用信息化手段整理和储存档案数据资料,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和水平,建立良性循环数据系统,为查询与企业决策档案信息支持,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3.2 把档案收管环节标准化作为基础工程
建设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是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要求,文件材料收集的基本要求是齐全完整、真实可靠和及时有效。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应该将收集作为第一要务,时刻观察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业态、新资料,及时调整归档整理目录,明确罗列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全面收集,确定归档文件材料的来源和内容,确保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确保工程项目应归尽归、应收尽收。要严格按照檔案整理工作规范,根据归档文件材料的保存价值,分别确定保管期限,逐一进行分类整理、装订成册、编号归档,做到陈列规范,方便查找[2]。健全完善档案管理、保管、利用、借阅等各项制度,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3.3 把信息化保障条件压实做细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经验。纵观人类历史,每一轮由技术创新引发的科技革命,都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在信息化转型中,对技术型、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愈发强烈。但是,从目前来看,多数企业对档案信息化人才的重视不够,档案专业人员紧缺、兼职人员过多、专业化技能偏弱、人才队伍流动性较大,资金投入较少,这严重制约着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为保障档案信息化进程,需要面向工程档案管理实际,一是持续加强档案信息化专业培训。增加数据库保护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信息提取技术、数据安全保障技术等,既注重观念转变,又注重能力提升,为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强档案人才选拔,要把素质高、技术强的现代信息技术人才纳入企业管理队伍,提升人才专业化水平。要提升档案人才晋升通道,通过丰厚的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坚持持续加强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及时打卡充电,必将落后于时代发展,要积极推进档案人员到高校、发达地区学习,汲取先进经验。要定期邀请专家授课,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打造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行家里手。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3]。当前,大多数企业对档案信息化的投入严重不足,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建设工程档案本身无法创造出企业效益,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帮助作用不大,造成了档案信息化投入不足,影响了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的效果。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说,应当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纳入单位年度预算中,依据企业实际,科学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有序提升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并纳入制度化轨道。经费投入要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依规办事,要加强对扫描仪、服务器、管理系统等设备的优化配置,并针对困难问题和动性支出安排专项经费予以倾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5 把信息化系统建设作为主攻方向
信息化系统建设是推动建设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平台,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本着安全、快捷、可持续、先进性等特点,系统建设主要有四个环节:一是搭建安全有效的内外一体化平台,操作性强的集中式档案室系统,是为做好系统搭建的四梁八柱。二是档案业务督导系统,要按照国家标准,及时调整规范,保障查询利用的便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系统,这关系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要理顺交接流程,实现一键式交接,避免出现档案缺失。四是档案资源共享利用系统,这是信息化运用的最后环节,要引用先进技术,做好“模糊查询技术”的运用,保障查询的便捷有效。
3.6 把数据安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底线
安全是档案信息的生命线,要立足于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一是在技术层面,构筑安全可靠的防火墙系统,防火墙的系统过滤功能能够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开启保护并通知管理者,这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防控机制。二是建设防水墙。防水墙是保护信息安全的最新成果,主要是对外界病毒、介质入侵进行二级防护,在综合性档案馆已经普遍推广。三是建立用户数据保护系统。通过让管理员设置复杂的应用密码,增强账户的保密性,并配备预警机制,能良好地保护数据安全。要增加入侵检测系统的使用效率,通过调阅日志、访问记录等,检测是否有安全漏洞,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综上所述,信息化为建设项目档案插上了翅膀,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由原来的库房时代迈上了数据时代,极大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的面貌,为企业决策提供更有力的决策支撑。作为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者,应该顺应时代之变,把信息化应用到档案工作的全过程,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孙静.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兰台内外,2022(01):05.
[2]吕晶.加强人事档案安全工作的对策分析[J].陕西档案,2022(08):25.
[3]俞颖.大数据时代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09):60.
作者简介:李晓秀(1987-),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档案馆馆长、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