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考研究
2023-05-30姜涛
摘 要:村级档案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原始记录,也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村级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归档不齐全、重視不够、队伍建设不充分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做好新时代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意义重大,要完善村级档案工作机制、加强村级档案业务培训力度、着力加强村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农村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予以提升,以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村级档案;乡村振兴;规范化管理。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村级档案作为农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活动的历史记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档案规范化建设意义重大。
1 新时代做好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1 村级档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原始记录
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 “三农”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支农措施,农村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大量档案资料。目前初步统计已涉及组织建设、民主自治、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是党带领人民脱贫攻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彻底改变的最真实记录,是今后做好农村工作重要的理论参考。抓好村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有利于为村民提供农业生产、历史文化、生活查考等档案服务。不仅仅能够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社会利益,也是新时代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法治社会、文明社会、生态社会的需要。
1.2 村级档案有利于提升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新建了农田水利设施、自来水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这些档案资料,为以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村级档案通过收集农业技术、农田水利、承包经营等方面的档案资料,建立科技档案、特色农业档案、养殖档案等数据库,为农村经济转型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提升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1.3 村级档案在涵养乡村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上发挥着基础作用
村级档案真实记录了农村的人文价值、风俗风貌等,反映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既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也具有社会学意义。村级档案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向后人展示着农民的勤劳朴实和社会发展情况,在进行民俗考证、农业研究等方面是最直接、最有利的材料。通过这些档案的开发研究,能够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礼仪、制度等,使优秀的乡村习俗和民族精神得以延续和传播。特别是对这些档案资料的进行新旧对比,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党带领人民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好地弘扬正能量,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凝聚起建设新时代新农村的磅礴力量。
2 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重生产、轻档案收集
大多数村主干、村兼职档案人员对档案服务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认识不足,认为村级档案可有可无,在日常的村务管理活动,只注重抓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忽视对这一过程申形成的文件材料的及时收集、整理工作,致使村级建档中应归档文件材料大量流失,档案不连贯现象较为普遍。村级建档工作面广量大,细而烦,再加上档案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认为村级建档是一件费时费力费钱的事,可以搁一搁,拖一拖,这种不重视的态度,使得村级建档工作难以全面铺开[1]。
2.2 数字统计、轻文书归档
村级会计台帐、统计报表是村财收入、人均收入等事项的真实反映,在村级档案中会计档案和各类统计报表较为完善,属于村科技、农业产业化发展、土地流转、山林承包合同、农村低保、劳动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档案资料相对较少。村级档案的种类门类也较为单一,比如反映村容村貌变迁的照片档案,都散落在家庭中,没有进行及时收集;族谱档案是记录村级宗共祖家族内部发展变化的第一手材料,对于研究乡村历史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就目前来看,社会层面上族谱档案修缮比较完整,但是归集到村级档案室的较少。
2.3 重文件、轻实物
村归档材料绝大多数是文件、文书资料,缺乏奖牌、证照、音像等实物档案。比如,有的地方开始做村史馆、乡村纪念馆等,就需要大量的实物、照片作为参考,这部分的缺失就影响了乡村其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间缺乏沟通和双向联系,存在各自为战现象,没有形成村级档案管理的强大合力,档案综合管理的效能发挥不充分。部分村委会没有档案规范的收管存用的机制,文件收发、运行、管理没有控制措施,加上平时不注意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导致有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档案文献遗失[2]。有的档案文献保存条件差,文献本身损坏严重,造成了后期查考的困难。
2.4 重经验、轻制度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多数的村级档案管理人员未参加过县(区)以上档案岗位培训,多数档案员对所从事的档案工作是凭想象、凭经验。这就造成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准不高,无法跟上时代要求。村级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普遍为兼职且兼职多,兼职档案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档案管理水平较差,对待工作比较懈怠、散漫,工作积极性不高,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对村级档案管理的新要求。有的没有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有的制度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形同虚设,影响了档案整理的标准化程度。基层档案工作责任目标未能纳入本级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细则》一起部署、考核、检查,上级不重视,下级标准不高,使得村级档案管理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
2.5 重保管、轻利用
村级档案工作还普遍停留在对档案的保管上,对利用档案服务乡村振兴、服务民生缺乏主动性。由于经费短缺,村级档案室没有专门配套的电脑、硬盘等硬件设备,更没有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仍然是共用行政办公室设备,档案信息化程度较低,仍然以实体保管方式为主,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3 推进新时代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路径分析
3.1 完善村级档案管理机制,凝聚推动新时代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强大合力
推动村级档案工作提质增效,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一是要千方百计地积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乡镇分级管理,村级组织切实履责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网络格局,为村级档案管理规范化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二是要建立健全村级档案工作常态化管理和考核机制。要把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考核,要建立督导问责机制,对考核不达标、任务完成不到位的,限期整改。三是制定村级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充分结合村级档案工作实际,制定符合实际、务实高效的村级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制度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尤其是要对村级档案管理的收集范围做出明确规定并动态调整[3]。因为农业农村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惠农政策多、农村面貌变化大,随着也产生一部分新门类档案,要及时调整收集范围,保证档案资料完整齐全。四是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将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针对具体困难和问题相应安排专项经费,以乡镇(街道)党政办为依托设置专门档案室和专职档案员,确定各行政村文书为本村兼职档案员,让村级档案员享受相关待遇,切实做到“有考核、有经费、有队伍”,全面提升人、财、物方面的保障水平。要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实行“村档镇管”的村级组织应定期向乡镇档案室移交村级档案,确保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档可用、有档可查。这一系列机制和保障措施的创新,为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2 加强村级档案业务培训力度,推动村级档案资源体系提质增效
3.2.1从路径上来看。首先,强化部门协作。充分加强农村档案部门与农业农村、林业、民政等主管部门的工作协作,村级档案工作纳入整体规划,一体推进村级档案工作建设力度。其次,对待接收进馆的村级档案,相关档案馆应提前做好接收准备工作并开展预检。最后,要持续加强村级档案管理员的培训力度,综合档案管理部门要探索可持续的培训流程,建立长久持续的培训机制,着力推动村级档案业务培训全覆盖,切实提升村级档案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2.2从方式方法上来看。推进村级档案工作,要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片面追求高速度。对于村级档案整理工作,要坚持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对不同门类的整理标准和规则建立县域规范,提升整理工作的科学性。持续加强保管条件改善,在有条件的乡村可以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和库房,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置档案专柜,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乡村档案涵盖了文书档案、影像档案、家族档案、实物档案等多种门类,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强民生档案、项目档案、民风民俗档案的征集建设力度,明确接受征集的范围,对民生需求较大的档案资料,如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档案、林权档案、脱贫攻坚档案等纳入重点范围予以征集接受;对于基层档案保护环境不达标,但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资料可以与所在地区的部门或者综合档案馆联系移交。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征集进馆的档案资料,质量关口前移,必须严格按照整理标准统一进馆,确保档案资料的科学性规范性。
3.3 着力加强村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档案服务中心大局的能力水平
3.3.1建立完善村级档案“三合一”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要求,“十四五”期间在全国实行“三和一”制度,村级档案管理要按照国家要求,科学制定归档范围、保管年限等,做到档案门类全覆盖,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3.2着力建设专题档案数据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在房屋产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建立专题档案目录,促进常用目录与检索目录相结合,提升档案查阅效率。在形式上,可充分整合基层工作资源,利用乡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阵地设施,将村级档案目录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管理,设立档案查阅窗口,方便群众查阅。
3.3.3加强乡村档案数字化和档案数据互联互通。要稳步推进乡村珍贵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对有保存价值、群众利用率的档案资料优先数字化,并结合综合档案数据化成果,有序推进系统内的档案资源跨区域查询。奠定县、乡、村档案资源共享工作基础,提升档案查阅利用精准性和便捷性。
3.3.4加强特色档案资料库建设。立足乡村实际和产业发展态势,对展现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家谱档案、地契档案等特色鲜明的档案资源建立数据库,更好地留存地方文化。要积极推荐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编写村志、出版编研书籍、撰写地域文化研究文章等,對乡村档案进行多 角度、立体化的挖掘和阐释,为乡村文化振兴增添档案元素。要充分发挥档案文化+旅游产业,运用数字人文技术,打造乡村记忆馆、村史馆、农具馆等特色文化体验基地,用档案诉说乡村振兴发展历程,留存美好乡村记忆。
3.4 加强宣传引导,着力提升乡村人员档案意识
3.4.1档案部门要开展档案文化进基层活动。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党员群众宣传普及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深入浅出的从档案的由来、村庄档案和家庭档案的重要性、村庄档案收集范围及现状、档案服务基层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地介绍。指导村庄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和利用,推动乡村档案规范化管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档案业务发展。
3.4.2强化法规宣传学习,提升依法治档意识。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乡镇档案工作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列入县对镇街,镇街对村级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内容,开展档案法规专题培训;向各村印发档案法规宣传单,将档案法规发全县档案工作群供学习宣传,提升村级档案人员档案法治意识。
3.4.3加强业务培训,强化监督指导。抓好县对镇街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将村级档案的形成、收集、各门类档案的整理、档案保管、全宗卷的编制等列入培训内容,通过精细、系统培训,培训一支镇街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再由镇街培训村级档案人员,通过层层培训,提升村级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村级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县对镇街开展执法检查时延伸抽查村级档案管理情况,对村级档案在组织建设、收集整理、安全保管、查阅利用等方面进行检查[4],指出村级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
参考文献
[1]薛蕾.农村档案建设现状与问题解析[J].兰台世界,2012(07):12.
[2]郭丽霞.浅谈村级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东档案,2013(08):15.
[3]高峰,董涤修.村级档案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J].档案与建设,2001(02):18.
[4]曹京华;张淑敏.浅谈如何做好检察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J].法制与社会,2012(04):16.
作者简介:姜涛(1983-),大学学历,兰陵县档案馆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乡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