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科型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3-05-30李哲李助军许昌

科技风 2023年14期
关键词:学分制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李哲 李助军 许昌

摘 要: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模式一直随产业需求在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注重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分制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更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科型高职院校学分制不断改革完善有利于专业和课程建设,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分制改革为例,在学分制改革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轨道交通产教融合特点,就学分制改革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进行了介绍,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学分制;改革;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1 概述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学校管理体制以及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教育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能力,并更加注重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应向创新型工程技术人员方向改变,注重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工程项目实践能力。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习进程的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在欧洲和美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国外各大学校的招生简章、留学手册、入学手册等,都会介绍有关学分制的具体信息。

早在2007年,我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改革、降低必修课程的比例、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以此实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广度和宽度。2019年10月12日,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学分制改革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已经有大量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的探索工作开展。李瑜等[1]就学分制改革实践中在招生方式、转专业、学分认定和转换与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分析。陈静[2]就高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存在学分制改革制度不健全、双院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师资结构和水平不高、课程资源不丰富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吕秀芬[3]提出高校学分制改革目标是再造人才培养模式,方向是培养创新复合人才,实质是打破教育常规。包套图[4]介绍了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以信息工程系学分制改革工作,包括制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一整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学分制管理体系。徐祥生等[5]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阐述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改革探索的一系列问题,说明产教融合下“学分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周洲等[6]通过研读学分制改革相关研究论文和其他院校的学分制改革方案,从中探究高职学分制改革中资料文件论文,总结提出相应发展的建议。徐丹琦[7]根据学生有限选课自主权与多样需求之间的矛盾、固定修业年限与多样生源不同学习状态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主要路径,要重构课程体系,完善选课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建立先前学习认可制度。学分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随着时代不断改进完善,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如特色专业,明确学分制改革目标,制定改革措施。

2 学分制改革内容

2.1 改革目的

(1)职业教育实施学分制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迫切需要。我国早在1985年就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里面就提到高等教育学分制问题。后面在很多政府文件中都提到学分制问题,如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到“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学分银行”等学分制内容。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学徒培养的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故职业教育实施学分制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迫切需要。

(2)实施学分制改革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麦可思公司针对高职学生与家长选择报考专业的调查数据显示:真正按照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的,学生本人只占40%,家长占32%。由于许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并非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是掺杂了老师、家长、亲戚、朋友等人的意见,还有许多学生是被调剂录取的。根据麦可思调查数据,高职院校新生对就读专业满意度平均为50%,37%的学生有转专业的想法,对专业“很不满意”者则为27%。下表为麦可思公司调查高职院校毕业生情况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毕业工作半年内离职率高达37%,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88.1%。

所以,從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来看,职业教育实施学分制是适应职业院校学生个体差异性大特点的现实需要;从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来看,职业教育实施学分制是适应教育大众化学习需求和就业意愿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必然选择。总之,职业教育实施学分制是提高就业质量和对社会的人才培养贡献度的有力措施,是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3)实施学分制改革是国家双高校建设和二级学院专业建设的内在需求。学校是广东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目前为全国双高建设单位,根据双高建设要求需要进行学分制改革。机电工程学院有多个专业,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等。二级学院围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每届约30%学生进入轨道交通类订单班进行培养;另外二级学院还开展了3个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及其他“先进制造类”订单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改革项目会使原班级人数下降30%~40%,从而打乱了原来班级建制,增加了教学和管理成本,同时也形成了学分制选课雏形。而未进入订单班的学生,很多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并不与原来所学专业完全相符。所以需要进行学分制改革,以实现个性化发展,按学生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特长因材施教。

2.2 改革内容

产教融合背景下,轨道交通产业对专技型人才的需求量大,二级学院约30%学生进入订单班。因为人才培养本身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转变教育思想和创新创业理念为先导,推进复合型学分制改革,探索工科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学分制改革。具体包括:

(1)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机电类专业同属于一个专业群或学科优势,坚持“以学生为本”,整体优化培养方案,统一设计,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2)二级学院机电类专业按“整体优化、统一设计”,建立满足不同需求的“课程超市”或课程模块。

(3)在二级学院实行选课制,实施学业导师制,建立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

(4)建立与实施学分制学籍管理相符合的教学管理模式。

2.3 改革基础

(1)二级学院的实力雄厚,拥有2个双高校建设专业:数控技术、机械制与自动化。广东省高职重点专业3个以及特色专业3个。广东省实训基地2个,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同时也是广东省师资培训基地和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

(2)师资队伍充足,能满足学分制改革需求,二级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发表教研论文多篇,承担教改项目多项。专任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分布合理。在专任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达59%,研究生比例为71.9%,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高达93%;其中教授5人,博士后1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3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8人,能满足学分制改革需求。

(3)产教融合基础好,二级学院与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有较好的校企合作基础。学院紧密结合先进制造业,对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建设“厂中校”。2010年机电工程学院与广州铁道车辆厂共建广州市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2013年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成功申报了轨道交通装备与控制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项目;2015年与中车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立项为市级电力机车维修技术产学研基地。已建成多处校外实践基地,有效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为学生的选课打下良好基础。

(4)课程改革建设成效明显,网络化水平较高,专业群课程建设成效明显,多门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网络课程,其中校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

3 学分制改革具体实施

3.1 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遵循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各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结合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整体优化培养方案,统一设计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3.2 建立满足不同需求的“课程超市”或课程模块

按照学生在二级学院内自主选修课程、选择教师、选择专业及专业方向的要求,加强必修课程建设和选修课程体系的平台建设,建立不同需求的课程模块或“课程超市”。二級学院机电类专业按“整体优化、统一设计”原则确定“专业方向限选课课程模块”,为学生分流培养服务。在二级学院内部设置专业必修+专业方向限选课课程模块、公共必修+公共选修课程模块,实现专业交叉、人文与科学相互渗透,促进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实施因材施教提供多样化、高质量课程模块或“课程超市”。

3.3 制定实施学分制学籍管理

制定学分制学籍管理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学生注册、课程选修(修读)、课程考核(包括免修、重修)与成绩记载、学籍异动处理、主辅修等管理制度,逐步构建“按学年注册、按学分选课、按学分毕业、按绩点发放毕业证”的教学管理模式。

3.4 实行选课制

(1)学生根据需求跨专业、跨年级自主选课程,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修读必修课和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充分满足与发挥学生的特长与爱好,依照有关规定选修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毕业要求。

(2)规范选课管理。制定包含先修课程先选、选高不选低(即只能选修比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档次的课程,不能选修比计划档次低的课程)等方面内容的选课制度,规范学生选课的时间等。采用预选、正选、补退选等环节进行选课;建立课程淘汰机制,若选课学生低于一定数量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不开课。

3.5 实施学业导师制

健全完善学业导师制管理办法,具体细化、明确和落实导师的职责和要求,建立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机制。试点单位制定实施细则,并依据双向选择原则,按照不高于1∶50的师生比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设计、安排合理的学习进度,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

3.6 建立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

建立学生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等学习成果的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保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各类竞赛、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参加学校组织的系列讲座,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或教改活动,根据学生承担及完成的任务、获得的奖项计算学分,基本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满足了学生终身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结语

紧密结合“产教融合”教育改革要求,针对轨道交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二级学院约30%学生进入订单班现状及人才培养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以转变教育思想和创新创业理念为先导,推进复合型学分制改革,探索机电类二级学院学分制的改革与实施。

不断完善学分制改革实践,构建因人施教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工科高职院校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企业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扩大学院及学校的影响力,对其他二级学院有示范和促进作用,也能对其他高职院校起到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瑜,马娟利,胡勇州,等.试论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困境与对策[J].山西青年,2022(15):160162.

[2]陈静.“书院+院系”协同下地方高校学分制改革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24):1314.

[3]吕秀芬.以人民为中心: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理论向度[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24(03):5460.

[4]包套图.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探究与实践[J].船舶职业教育,2022,10(03):1315.

[5]徐祥生,张效金,刘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下的学分制改革探索[J].中外企业文化,2022(05):213215.

[6]周洲,戴浩.高职学分制改革研究综述[J].山西青年,2022(09):14.

[7]徐丹琦.多样生源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探析[J].黑龙江科学,2022,13(07):1719.

项目基金:2022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2022JXGG138

作者简介:李哲(1986— ),男,汉族,湖北仙桃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通讯作者:许昌(1986— ),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猜你喜欢

学分制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