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科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
2023-05-30黄月凤
作者简介:黄月凤(1980~),女,汉族,福建龙文人,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科学。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时代”已到来,而这也就对各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师生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具体到小学科学学科,各任课教师开始需要做的就是全面认识教学现状,明确在开展基础教学活动之余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接着就要基于实际学情进行大量探索研究活动,以逐步总结科学教学策略并应用于实际。最终,小学科学教师势必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大幅提升,趋近理想水平。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5-0001-04
在当前教育教学环境中,素质教育理念开始发挥教学指导作用,帮助广大任课教师确定了实际教学方向,益于他们持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尽力优化每一次教学实践,切实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稳步提升。在实际的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每个任课教师都有必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反思,以逐渐深刻认识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及意义,并基于学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展开具体培养活动,尽力为学生创设优质适用的学习成长环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稳步提升,趋近理想水平,益于其综合成长进步。
一、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科学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教学科目,是学生获取丰富地理、自然、人文等各方面知识的重要渠道,但就目前教学实践而言,部分小学科学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仍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具体而言,小学科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无助于既定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时候都习惯单纯基于教材内容进行理论教学活动,而较少将所教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很难降低知识教授难度,更无法顺利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最终影响学习效果。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实际当中很多小学科学教师对此重视不足,较少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更多时候只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活动。鉴于以上所述,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需要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以清楚了解以上现实问题,进而基于此展开大量探索研究活动,以总结科学教学策略并应用于实际。
二、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在实际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强化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力度,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为他们优质完成当下学习任务以及长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大核心素养培养活动力度,小学科学教师可充分诱发学生科学思考探究意识,助力学生思维拓展,逐步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增强,使他们有动力、有信心参与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科学学习效果;加强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小学科学教师可以有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稳步提升,益于学生持续不断地理解吸收科学知识,进而促使其科学综合能力持续提高,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以上所述为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和价值,小学阶段科学教师需对此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完成基础性教学任务之余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不断探究革新,最终切实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大幅提升,并逐步达到预想高度。
三、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日渐凸显,而学习兴趣显然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师生对其予以充分重视。与此同时,从以往教育教学经验可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即学生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则可以更加迅速地理解并吸收学科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发展奠定基础,相反,学生如果学习动力不足,则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新知,更无法高效锻炼并增强学科综合能力。另外,在整個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通常极为关键,会影响之后教学计划的施行,因此需要各科学教师着力在相关教学工作中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鉴于以上所述,平时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各教师就有必要优化课堂导入,以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最终顺利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例如,基于《鲫鱼与青蛙》部分内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切实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笔者着重在导入环节投入了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并基于科学研究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了优化与革新。具体而言,在开始的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先通过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两段动画视频,而其主角分别为鲫鱼和青蛙,同时笔者还对动画视频进行了简单总结,将其与新知联系了起来,为学生创造了提前形象了解新知的机会。接着,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一张张图片,并据此引导学生对鲫鱼和青蛙的特征进行了简单了解,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基础性知识的同时,诱发了学生持续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最后,笔者特地留出了一定的课堂时间,鼓励班级中各个学生踊跃用自己的语言形象阐述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鲫鱼和青蛙形象,为大家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的这两种生物的形象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等。在上述课堂导入教学活动中,笔者基于实际教学情况形象地引用了信息技术等科学方法与措施,切实优化了导入效果,进而自然也就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激发了出来,益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接下来的新课教学过程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大幅提升科学学科综合能力,实现预期的学习发展目标。
(二)合理设置疑问,增强学生思考探究意识
思考探究意识是小学阶段学生必备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需要每个学生为此花费较多学习时间与精力。另外,从实际教学实践可知,思考是学习的开始,是学生获取并夯实学科基础的重要渠道,由此培养学生思考探究意识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凸显了出来。具体而言,在平时学习活动中,如果学生思考探究意识较强,那么学生势必会更加顺利地理解新知,进而经过有效锻炼大幅提升学科综合能力。相反,如果学生缺乏思考探究意识,则其就可能产生懈怠情绪,进而无法顺利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探究活动,最终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以上所述,平时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科学学科教学工作的时候,各教师有必要合理设置疑问,顺利诱发学生思考探究意识,为学生深入探究、掌握科学知识以及提高科学学科技能增添极大助力,有益于学生更好地获取科学知识与能力,最终使自身科学学科能力与素养大幅提升,逐步趋近理想高度。
例如,基于《草地里的小动物》部分科学知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推动学生思考探究意识大幅增强,进而益于其持续高效学习,稳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最终满足预期的学习发展要求,笔者在课堂上综合分析了教学现状,从而选择了恰当的提问时机,接着就根据学生情况而向不同学生提出了不同难度的问题,其中包括“小朋友如果去菜园里挖土壤进行观察,他们是否可以从中看到蚂蚁、金鱼以及蚯蚓等动物?”“经过生活观察实践可知,蜘蛛一共有多少只脚?”“一些小动物可以在土壤中生活得很好,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有什么的存在?”“蚯蚓、蝗虫以及蜗牛这三种动物当中,哪一种身上没有黏液?”“蝗虫、蚯蚓以及螳螂这三种动物中哪一种没有眼睛?”“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小动物的时候是否可以随意碰触小动物?”“瓢虫通常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等。这样,通过合理设置疑问,便顺利诱发出了学生的思考探究意识,益于推动学生持续深入探究科学学科知识与技能,以大幅提升学科综合素养与能力,最终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三)组织合作讨论,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思维
在小学科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甚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成败,而这就向学生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各个学生不但要积极主动投入教学活动各环节中,而且要在此过程中持续拓展自身科学探究思维,尽力持续提升学习效果,为顺利增强自身综合学科素养而付出努力。与此同时,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实践当中,许多传统教学方法与措施都显现出了一定的不足,会在无形中削减教学效果,不利于预期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在此情况下,小组合作策略即显现出了不容忽视的教学价值,需要广大教师加强认识,并切实将其应用于适用环节,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优化学生的培养效果。综合以上所述,平时以小学阶段学生为对象开展科学学科教学工作的时候,各教师有必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合作讨论活动,以顺利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思维,为学生高效展开科学学习活动增添助力,最终切实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番茄与花生》部分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为了在完成基础性的知识讲解分析任务之余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思维,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参与之后的学习实践活动,笔者着重选择恰当时机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活动的时候,笔者开始都会先对学生当前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据此将他们划分到一个个不同的小组,接着则会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并向学生提出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橙子、花生以及番茄这三种果实哪一种不具备多汁的特征?”“番茄一般呈现什么颜色的时候就可以吃了?”“花生的果实一般长在什么位置?”“番茄和花生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实际当中,是否只能根据颜色来对果实进行分类?”等,鼓励他们展开深入讨论活动。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也可以从同组同学那里获得有益启发,了解到更多的思考角度,从而在实践中慢慢拓展自身科学探究思维,以更好地参与之后的学习实践活动。最终,几乎每个学生都将大幅提升自身学科综合水平,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鼓励质疑提问,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增强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尽力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科学知识,各教师还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精神,以帮助学生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之后的学习实践活动,迅速增强综合性的学科能力与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此重视不足,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充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必要性,但是所采用的教学手段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适用性,无法创设有利环境与条件,无法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精神迅速增强。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质疑提问手段的价值与作用日渐显现,并慢慢成为许多教师进行教学时的选择。借助这一手段,教师通常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优质教学的目标。综合以上所述,平时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各教师有必要选择合适时机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以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大幅增强,益于其综合学科能力稳步增强。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光的传播》部分科学知识的时候,在致力于教授学生基础性知识与能力的同时,笔者还特别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等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并引用了系列恰当方法与措施,如鼓励学生质疑等。具体而言,在课堂上完成既定知识讲解分析任务,并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练习活动之后,笔者进一步为学生留出了一定的自主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基于所学进行深一步的独立思考探究活动,并大胆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于是,学生便提出了诸如“光在空气中一般沿着什么方向进行传播?”“生活中人们常用的照相机基于什么原理而制成?”“光线是否可以以曲线的形式进行传播?”“小孔成像所用原理是什么?”“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手电筒的光是否可以替代太阳光?”“雷雨天气的时候一般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这一现象是否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进行解释?”“在一个硬纸板上挖一个洞,通过洞口看外边的事物,在眼睛逐渐向洞口靠近的时候,所看到外边景物的范围通常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笔者并没有立即告诉学生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鼓励他们进一步自主思考探究,尽力自主获取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通过参与上述活动,几乎每个学生的科学精神都得以显著增强,这为他们进一步提升科学学科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重视课外实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意识是科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们需要关注的教学重点。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责任意识逐渐成了人才必不可少的品质,而这也就向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他们需要在完成专业知识教授任务之余着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鉴于以上所述,小学阶段科学学科各教师就需重视课外实践,有意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切实推动学生综合发展进步。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保护水资源》部分内容的时候,在致力于传授科学学科知识的同时,笔者还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方面花费了较多精力,并积极引入了实践元素。在课堂上完成计划内教学任务之后,临近下课的时候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课后需要完成的实践任务。具体而言,在课外阶段,班级当中的学生需要自由结成一个个不同的小组,然后各小组学生一起通过实地观察、问卷采访等手段对当地水资源储存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同时要详细了解当地的水污染情况。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学生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深入讨论分析水污染情况出现的原因,并探讨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最后,各小组学生还需要基于调查与讨论所得制作相应的报告,便于之后课堂上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阐述,以便全班同学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与交流。在参加上述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慢慢增强了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养成了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并开始切实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保护水资源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四、 结语
总之,在当前教育教学环境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渐渐成为当前广大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求他们在相关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具体到小学科学学科,各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有效反思以往教学,并基于教學现状探索总结更加优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恰当应用于实际,以尽力打造深度课堂,切实推动班级学生整体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大幅提升,最终顺利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许丽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途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1(92):7-9.
[2]王艳平.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践化”课堂构建探微[J].新课程,2021(51):46.
[3]潘姗姗.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1(46):38.
[4]高恒.浅析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