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践行初中语文课程的深度学习
2023-05-30曹雪
作者简介:曹雪(1984~),女,汉族,贵州遵义人,遵义市第四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摘 要:新时代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课程也更加强调深度学习,着重突出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突破点,基于此,教师需要在这一层面上进行大力落实,深度学习需要让学生在自身知识理解基础上,通过对新的知识点加以创造批判,形成新的知识。因此,文章从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改变教学理念,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深度挖掘课本,避免教学流于形式这几个方面论述如何通过初中语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理解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5-0029-0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开始关注深度学习这一理念。一方面是由于深度学习有利于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走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误区;另一方面是由于深度学习理念符合核心素养观念,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可以从基础出发提醒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体现学生自主能力和自主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一目的。深度学习能够将核心素养落实在实践中,这也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 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大部分的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注重学生个体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作者的感想以及文章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去思考怎么样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深入学习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世界,更好地将学生的外在条件与内在动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本质以及背后潜在的含义。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贴合学生内心所想的,所以鼓励学生思考能够对当前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思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教学的整改、班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这一课时,教师就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思考得出海燕这一形象的具体含义,才能够理解作者赋予海燕的真正意义。在上课之前,教师利用课前10分钟带领学生体会感悟狂风暴雨这一环境,通过PPT中视频营造出一种汹涌澎湃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高尔基的《海燕》这一课,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找出作者创造海燕这一形象的背景,以及海燕所蕴含的含义。同学们在知道本节课的任务后,开始进行阅读。教师:同学们阅读完毕了吧?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并开始展示。同学一:老师,本篇课文创作的背景是在1905年俄国开始革命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由于沙皇统治极为暴虐,俄国工人运动逐渐频繁,作者敏锐感觉到时代的风云变化,于是创造出海燕这个现象。同学二:老师,海燕有暴风雨的预言者这一形象,所以我们需要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好好品悟。教师:刚刚有同学说海燕有暴风雨的预言者这一形象,那么大家能够从课文中找到哪些语句体现?同时,它所象征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文章中寻找。同学一:老师我知道,在文章的开篇处,作者在引出海燕之前,先后提到了企鹅和海鸥,用它们的形象对比出海燕扶摇直上、勇敢冲击的精神形象。在这种形象的对比下,海燕嘲笑那些愚笨的企鹅和懦弱的海鸥,作者将海燕比喻成黑色的闪电,在狂风暴雨的冲击下,依然高傲展翅飞翔。同学二:老师,那海燕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呢?我只知道它非常勇敢矫健,勇猛,斗志昂扬,无所畏惧,那具体指的是谁呢?教师:刚刚这位同学的提问很有意义,我们都知道这个文章是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那海燕这一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海燕本身所代表的是什么呢?教师在学生提问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教师:其实海燕指的就是先驱者,观念先行者,事业先导者。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容易,有改革先行者和创造者,他们在强风暴雨下,依然为了自己的信仰勇敢前行大抵是他们对时代真正的意义,就像文章中说,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飞翔,表现的就是海燕自身的勇敢,锐不可当,体现的就是革命者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勇敢为革命事业献身这一具体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将深度学习这一概念,践行在实践教学中,对文章所蕴含的意义才能够有深刻的理解,那深度学习也就真真正正解决了同学们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 尊重学生个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核心素养要求教学要注重学生个体,保证学生参与进课堂中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味强求主导课堂这一现象。但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学生个人诉求的表达越来越成为教学注重的关键点,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的教学需要保证让学生自己在教学内容中体会到自己的感想,引发学生对世界和真理的思考。所以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构建性,真正的知识需要学生自己获得,只有学生个人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建构在一起,整合成属于自己的新概念,才能保证语文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深度学习语文一定是在学生自己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这种深度体现在学生思维上,所以思维的体现必定要求學生自己个人有充分的自主构建性。因此,教学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深度学习,才会有真真切切的意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而不是流于表面形式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课时,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个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发地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在上课之前先找几位同学朗诵本篇课文,阅读完之后,请几位同学找文章中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进行一一解读。同学一:老师,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段中“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这一句将祖国长期以来贫穷和落后直观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面对祖国之前受到的痛苦,发出了呼喊。祖国之前的苦难,我们一直牢记于心。同学二:老师,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段中“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这其中“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都描绘出一个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中国。这些积极的词语也体现出作者为祖国的觉醒振兴发出欣喜的呼喊,这其中一个个比喻都能够体现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三:老师,我记忆最深的是最后一段“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这一段表现出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同时激励着我们作为祖国的一分子,我们理应将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祖国,共同建设美好的明天。教师:这几位同学都非常棒,能够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那么,大家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具体的感想呢?我们请小组代表来回答一下。教师下达完命令之后,小组进行讨论。小组代表一:老师,我们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当将自己的梦想和理想立足于祖国的建设上,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一个青年人贡献出一分力量,我们想要为祖国从之前的痛苦落后走向未来奉献自己微薄之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好属于我们自己的可爱的中国。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将爱国之情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和深度学习才有意义。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体验中明白自己人生的理想抱负。通过深度学习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之情,这样我们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的终极目标才算实现,祖国的未来不只是一个人的努力,需要世世代代每一代青年共同奋斗,让学生知道这个理念才是教育未来的希望。
三、 改变教学理念,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教育改革一直强调要改变教师自身理念,提升教学专业素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的分量却不足。大部分的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知道,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何进行深度学习,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有效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内容分析、整合,但是主动权不应该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适当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该在有限指导和多元教导两个原则下进行教学。有限指导指的是学生在进行活动时不能一味地听从教师的指令,教师应适当放权,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多元指导指的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学生的诉求,提供多元化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多种方式。因此,教师要进行情感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多重积极情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性思维和知识框架。
比如,在学习《山水画的意境》这一课时,传统的教学一直是教师主导课堂,对山水画的理解,更多的只是教师自己对文章的解读,学生到底能不能够从课堂中学习到山水画的意境?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新课程、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去改变教学理念,以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针对此,教师在上这一节课时,应该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同学们,想必大家在现实生活中都喜欢画画,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画——山水画属于国画的一种,以描绘山川景物为主,你知道一些山水画的名作吗?今天让我们从这些作品中一起来欣赏、讨论山水画的意境。同学一:老师,我非常喜欢山水画,我觉得山水画所体现的情感是我们中国人所独有的,我还想起一句古诗,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中有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也能够从中体会到当时的场景。“孤帆”“远影”“长江”这几个词能够体现作者的心境。同时,诗中除对自然环境描写之外,还从侧面烘托出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同学二:山水画中的意境更多的是体现景与情的结合,那就是写景主要为了突出感情,所以我们中国人从山水画中能够感觉到的大部分是情谊,而不是画中的景物。画画要有意境,但是更多的还是要传达思想感情,那如何传达思想感情呢?就要看作者该怎么去创造。教师:这两位同学对山水画的理解非常有意境,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想?同学一:老师,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对他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如果没有这样的感情,他的画作必定是索然无味的,只有画家亲身感受,加以创造,才能让其他人感同身受,如果只是画家自己重复他人模仿抄袭就没有意境的独创性。教师:通过同学们的练习,大家也能够在山水画的诗歌中体会山水画,那大家知不知道描写山水画的古诗呢?一起来分享一下。同学一:老师,我知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这几句。同学二:老师,我知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首意境诗。教师:这几位同学很好,能够从诗词中体会山水画。教师在诗句和PPT图片展示两种新的教课方式下,带领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的老旧模式,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针对这种意境类、印象派文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去感受,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 深度挖掘课本,避免教学流于形式
课本中的内容大多都有深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授课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只是简单将课本的知识要点讲述给学生,单纯在浅显的表面停留,浅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学生应付考试,但是最终影响而言,没有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型人才,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深度挖掘课本,将课本中的知识要点全部挖掘出来,进行一一分类,不能只是笼统概括,避免流于形式。因此,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划分类别:基础知识,让学生自己巩固;中等知识,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探索;最后的重要知识要深度学习。对深层次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做好引导。语文教学更多提倡的是让学生自己悟,那么如果教师在实行过程中将悟这个词理解透彻,让学生自己去悟,就能够从工具性理解到人文性解析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深度挖掘课本,保证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畅想,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提升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无言之美》这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带着问题去文章中找答案的方式,更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而教师带领学生深度挖掘课本,也可以避免教学流于形式,让学生更能够从文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无言之美》这一课,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有意识运用无言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那么无言到底指什么?它又美在何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吧。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去文章中找答案。同学一:老师,我认为文章中说的无言指的是,言语可以表达意思,但是意并不是完全用语言传达的,因为语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但是意境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所以以言达意好像就只是用断续的虚线画食物,只能得其近似。而它的美所体现在各個方面,文学作品、摄影、美术、音乐这几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无言之美,总而言之,就是说出来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同学二:作者在本篇文章中,从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出发,分析了言不必尽、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教师:大家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从每个艺术实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同学一:老师,我们明白了,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留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同学二:有时候作品没有明说的部分,可能就是作者留给读者的一种思考,利用这种无言来引出读者自己心中的感想。教师: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都知道了无言之美,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体会无言之美。通过这种有效的学习,教师深刻挖掘课本,让学生体会无言的真正含义,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美。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作品本身,更多的是让学生透过作品感悟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明白,如何深入去挖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生中遇到的美丽。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需要将形式上的教学和深度挖掘的教学区分开来,不能因为单纯追求绩效而对学生进行浅表的教学,因为过分追求学生主体将整个课堂推脱在学生个体手中、教师角色完全忽略这一误区也是需要避免的,只有对深度教学理念和深度学习理念两者进行深层挖掘,才能够保证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犯错误。深度学习是一种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途径,因此教师要注重这种途径的利用,以此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白臻,王军.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2022(34):24-26.
[2]范桦.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融合式课堂构建探究[J].语文天地,2022(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