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探析
2023-05-30申秀梅
申秀梅
摘 要: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呈现勃勃生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三教改革”为多数职业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文章针对落后的教学模式、缺乏职业特色且内容单一的职业院校教材以及师资力量进行改革创新,从产教融合的角度阐述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首先,通过校企共建育管机制的方法,保障教学改革方案得以落实;其次,校企之间还要合作完成改革蓝图的绘制工作;最后校企要共同探索改革道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5-0168-0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都明确提出:通过加强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材内容,是提高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关键。“三教”即“教材、教法、教师”。通过推进“三教改革”,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校师资力量和水平。因此,开展“三教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我国职业教学工作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三教”面临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造成我国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但由于教师数量有限,导致学校教师的教学压力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已经没有闲暇时间参加科研、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导致职业院校教师没有时间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有很多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师资结构也缺乏合理性。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双师型”教师,导致大多数院校的职业课程教学工作依旧处于“照本宣读”的阶段,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没有帮助。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为我国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由于部分教师无法熟练使用网络技术,导致这部分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为,优化学校师资结构,提升学校整体的师资力量十分重要。
(二)教材内容没有职业教育特色
高职院校教材的质量对高职教育工作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在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的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单独编写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突出行业、企业需求和学生特点的专业教材,同时也没有定期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订,教材内容无法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这些教材内容与产业的发展需求产生了一定偏差,由于内容老旧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教学资源老旧,教育资源管理不当等问题,这就需要不断探索、研发和持续改进专业材料,以适应新时代发展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落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还在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体,重心在于教师,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互动少。同时,由于这种教学方式是单纯的理论学习,缺少新意,即便有实操内容也是动口不动手,因此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驱动力:产教融合
(一)“双师”能力提升离不开产教融合
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职业院校内,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学工作质量。目前,我国职业教学工作当中,最缺乏的就是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由于“双师型”教师的缺乏,直接限制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了教师数量不足以及职业教育缺少大量“双师型”教师的问题,并提出这一问题是当前阻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当前,由于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核心就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由此可知,年轻教师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首先必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进入企业学习,能够让教师了解到企业实际的生产实践流程以及岗位实际的用人需求,还能让教师接触到行业内最新的知识。只有让教师进入企业,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进而对学生针对性教学,才能真正地培养出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在了解企业需求后,教师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案。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教师也需要定期进入企业,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对于行业一直具有清晰的认知。
(二)教材建设离不开产教融合
教材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材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质量。相较于普通高校,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重点并不在于学习传统学科的理论知识,而是偏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设计职业院校教材的过程中,学校应当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教师要将实践知识融入课本中。姜大源曾指出,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应用知识的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在职业技术院校设计职业课本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传统学科知识与实践应用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由此可知,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高职教育教材的过程中,应明确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将应用知识作为重点,设计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一些院校已经开发出一些方便、实用的活页式和手册式教材,很受学生欢迎。
(三)教法改革离不开产教融合
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打破传统,在职业院校内部建立一个以学生为核心,积极开放的教学模式,并且还要将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中。想要使这一教学模式得以实现,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维,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运用现代化思维思考问题。其次,要积极地探索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工作的方法,在课堂上使用先进的情景化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置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还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借助校企的人员、场所、技术等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在学校内部,应建立一个围绕产教融合,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想要全面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质量,就必须围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进行“三教改革”。
三、围绕产教融合进行“三教改革”的方法
(一)校企合作,共同建立育管机制
1. 通过与企业合作,根据改革需求,制定完善的育管运行机制。第一,要在学校内建立一个“学院——二级学院(部)——专业”的管理机制,通过使用该机制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首先各个学院内部,要组织校内专家、企业专家以及教育专家共同成立“三教改革”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负责指导其他工作人员完成制定“三教改革”方案、合理分配相关资源以及教学质量的整改工作。其次,二级学院需要建立一个“三教改革”办公室,将教师团队的组建、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多项工作交由该部门负责。最后,各个专业内部也要组建一个“三教改革”创新团队,重点关注课程和教材的创新工作,为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第二,要为教育改革筹备足够的改革经费。学校内部可以为“三教改革”设置专用经费,并在学校内发布《“三教改革”建设项目立项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按年度来规划经费的使用。
2. 为了激励企业、教师和学生参加“三教改革”的积极性,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一个以业绩为导向的奖惩机制。学校可以将“三教改革”中教师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作为一个评价标准,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及分配方案》和《教学建设项目奖励与管理办法》中,给予任务完成优秀者优先评优、晋升的资格。此外,相关企业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出臺《参与“三教改革”企业人员的工作量认定办法》,激发企业工作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1]。
(二)校企共订改革方案,绘制“三教改革”蓝图
1. 校企合作,外派教师进入企业学习。高职院校应积极与行业内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一支校企混编的教学团队,更好地开展职业教学工作。同时,学校领导要积极组织学校教师走进企业,与一线工作人员学习该行业最新的技术,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一同参与到产品研发过程中。此外,教师也要更加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程度,同时要将科研成果和科研经验融入教学工作中。
2. 优化教材编写工作。第一,学校要和企业共同建立一个完善的教材选编和监管机制。“三教改革”工作指导委员会必须要对教材的选编、使用等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管,并对教材进行评价。第二,学校要和企业一同参与教材编写工作。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用新型活页纸,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信息化教材。为了保证教材内容与行业发展状况相符合,需要每隔三年进行一次教材修订工作。根据“1+x”证书的要求,进行个性化教材编写工作。可以将教材编写工作拆分成几个模块,提高编写工作效率[2]。
(三)校企共探改革之路,推动“三教改革”创新
1. 在学校内部,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打造“培训、交流﹑分享”一体化的线上培训平台,利用该平台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还可以将培训课程划分为几个阶段,保证教师综合技能能够不断地提升。
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三个一”工程进行。第一,和一个龙头企业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教师团队可以参与到企业研发工作中,为企业解决研发难题。而企业则要参与到学校的教材编写工作中,配合学校一同完成“三教改革”。第二,设置一门开放课程。基于产教融合,学校内每一个专业都需要选择一门课程,录制网课,上传到网络平台公开。同时,要在学校内开展线上线下课程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师每年要参加一次教学能力大赛或者指导学生参加一次专业技能竞赛。学校还要组织教师根据以往的比赛经验,举办“教师教学与发展系列讲坛”活动[3]。
2. 在学校中进行信息化改革,建设智慧教学环境。《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学校要根据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等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搭建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而使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学校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4]。
(四)完善教材编写更新机制
“职教20条”和《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指出,职业教育具有特殊性,在编写教材时需要融入实践知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首先,高职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学校教师走入企业,参与一线生产研发工作。通过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将科研经验融入教学工作当中,再将行业最新的技术作为教学内容,为学生走入岗位奠定基础[5]。
其次,学校要利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来评判教材的实用性。根据该标准优化教材。还要优化知识排布结构,使教材内容从基础的理论知识逐步加深到实践知识。通过这种阶梯式排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此外,为了提高改革效果,可以聘请企业管理者或行业专家来指导课程改革工作,并融入行业最新知识,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最后,为了避免教材出现内容落后的问题。高校教师需要定期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和修订。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内的生产技能也在不断更新,因此长时间不更新教材就可能导致其内容与行业发展不符的问题。通过教材内容更新,能够将落后的知识更换成行业内最新的知识。此外,为了提高教材创新的质量,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行业研究学者一同参与到教材的编写工作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可以将“1+x”证书的考核标准纳入教材中。另外,学校还可以编写相应的线上教材,方便学生进行无纸化学习。
(五)改进职业教育传统“教法”
“职教20条”中对我国高职学校做出了规定,要求学校内的实训课程在总课程中的占比需要大于50%。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将课堂移到企业实训室、实验室等实践场所,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获得的场所和设备等优势,对学生展开实践训练。
首先,职业院校在设计专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行业实际的发展需求。按照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展开个性化教学。为了保证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益,教师应将该行业所需要的证书内容纳入到课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完成证书考核,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采取阶梯式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合起来,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职业学校应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利用互联网突破时间和空间对教学工作的限制。采取线上交流的方式,减少师生隔阂,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工作质量。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同时还能将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直观地反映出来。通过短片,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一行业,进而提起学习兴趣。
四、结语
当前,职业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要全面提高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深入开展产教融合,一同探究“三教改革”的具体内容、方法和路径。只有通过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解决好“如何教”“谁来教”“教什么”三大问题,才能有效推进“三教改革”,提高职业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香,闫文平.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路径探究[J]. 质量与市场,2021(02):157-159.
[2] 怀玉兰,武秋俊,于国英,等.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人才培养新模式[J]. 湖北农机化,2021(08):95-96.
[3] 芦南美.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研究[J]. 科研,2021(08):1-2.
[4] 许辉. 产教融合生态系统视域下高职“三教”改革问题与对策——以“跨境电商”教学改革为例[J]. 机械职业教育,2021(02):22-28.
[5] 曾庆伟,张君第. 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研究[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38-41.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