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剧角色设计及感染力提升研究
2023-05-30朱松岩
朱松岩
摘 要:动画剧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是虚拟的,其情节和现实生活也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拉近动画剧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则需要对其制作流程和镜头拍摄手法等进行改善,而且要善于运用电影拍摄手法,使动画剧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更加贴近。在动画剧中,角色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并且一部优秀的动画剧对角色的刻画十分细腻,角色体现出的情感和动作非常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基于此,阐述动画剧角色设计的概念,分析动画剧角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动画剧角色设计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的角色设计风格,提出增强动画剧角色感染力的措施,以使动画剧获得更多的受众,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动画剧;动画角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平台显现出较大优势,以丰富的信息化数据对多个领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十分有利,也促进了动画剧在网络上的傳播,使动画剧受到了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喜爱。动画剧中的情感和主旨主要通过角色来表达,并且优秀动画剧中的角色凭借奇特、新颖的外貌和造型设计,以及幽默、惹人爱的性格获得了多个年龄段观众的喜爱,蕴含丰富的内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着较大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1]。同时,对动画剧角色外形、性格特征等进行设计和塑造,可使角色形象更加立体,极大地增强动画剧角色的感染力。
一、动画剧角色设计概述
(一)动画剧角色设计概念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我国动画剧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动画行业从业人员的创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的文化通过多种多样的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各类动画剧以不同的创作风格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在动画剧中,角色设计是指以绘画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形象及空间造型,进而凸显角色和动画剧的主旨,并且会运用较多的夸张和变形手法,以让观众感受到一定的美感[2]。此外,动画剧角色设计人员还会运用丰富的设计手法来表达情感,在角色造型上有着独特的风格,以给观众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引发观众共鸣,加深观众对动画剧角色的印象。
(二)动画剧角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些动画剧制作和设计比较机械化,作者情感融入较少,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些动画剧虽然可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看需求,但是难以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我国的社会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人们的身边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并且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慢慢地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动画剧角色设计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常见,也越来越具有必要性,可使人们在观看动画剧时感受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这对于人们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动画剧设计者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设计灵感,将其融入动画剧创作,丰富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形式,促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加快,动画剧创作更加方便,但有些作品的“人情味”不够浓厚,具有一定的工业气息[3]。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动画剧创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既有利于丰富动画剧的内涵,也可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看动画剧来满足精神需求,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
二、动画剧角色设计分类
(一)写实类
动画剧角色设计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应用较为广泛的便是写实类角色设计。写实类角色设计主要是还原观众心目中的传统角色形象,贴合实际生活情况和观众印象,从角色的身材比例到色彩构造,都较为符合传统的大众审美,可让观众倍感亲切。写实类的人物形象既可以让观众更加容易地接受角色的设定和性格的塑造,也可让观众在观看动画剧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日本的《灌篮高手》受到广大青少年和儿童的喜爱,在校内和校外得到了广泛传播。这部动画剧中的角色塑造得十分细腻,无论是在角色的表情、动作方面,还是整体的造型和性格方面,都可以说是写实类动画剧的典范。
(二)写意类
写意类角色设计重在凸显角色的神情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和塑造角色的过程中,追求的主要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写意类动画剧角色大多比较抽象,造型设计也比较抽象化,而且写意类角色造型一般会出现在艺术片或探索片中,对角色造型的处理处在似与不似之间,而且往往会通过形象变形、转换、移动等方式给观众带来无尽的联想、视觉上的美感体验及较大的想象空间。在中国,写意类角色多出现在水墨画中,例如清代朱耷的水墨画《古木双禽》,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写意手法设计和塑造画面,艺术表现力极强。此外,还有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作品《长江万里图》,在这幅作品中,作者主要运用简单的线条进行勾勒,内涵丰富,给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意境深远。
(三)抽象类
抽象类的动画剧角色设计和塑造主要是对角色的自然形态进行夸大和细节描绘,并且还会对角色的自然形态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和处理。观众在观看时,既可以看到动画剧中的角色有明显区别于自然的形态,也能够看到角色身上带有自然形态的影子。抽象类符号在动画角色设计中运用得比较多,例如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中的角色就运用了抽象类符号设计,设计人员将动物的形象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将动物的身体比例设计得较为夸张,把动物的头设计得较大,同时将动物的走路方式设计成了直立行走,还给动物们设计了发型,在夸张的同时能让小朋友认出动物类别,运用抽象类符号及角色设计方法使得动物变得既可爱又不失本身特色,受到了众多小朋友的喜爱。
三、不同类型的角色设计风格
(一)简洁、简化和明确的角色设计风格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接收较多信息,多种多样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动画剧要想脱颖而出,则需要有自身的特色。而要想更好地提升经济效益,则动画剧设计人员需要在开展动画剧角色设计时,坚持设计线条简洁的原则,把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元素提取出来,然后充分地传达给消费者,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进行观看和消费,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除此之外,一部拥有丰富内涵的动画剧本身就有很大意义,可让消费者被动画剧中的文化内涵吸引,在观看完动画剧之后还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教育意义[4]。同时,设计人员还应注意动画元素之间的颜色搭配,掌握色彩搭配原则,合理使用色彩,不能过于繁杂和脏乱,要让人有舒适的视觉体验,并使用多种方法,在动画剧中直观、简洁地体现出角色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还要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把动画剧中的角色设计得更加吸引人,使动画剧具备正确、积极的价值导向,以更好地发挥现代动画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二)创新元素逐渐增多的设计风格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动画剧角色设计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观看动画剧时,对其质量、声音、台词等越来越重视,对动画剧角色造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判断一部动画剧好看与否的标准也有所改变。原来人们觉得动画剧制作得不好可能是因为情节比较俗套、画面不够流畅、配音与人物活动不匹配等等,而现在人们评价一部动画剧质量的标准也有了提高,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动画剧是否有内涵,能否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第二,动画剧是否有审美价值、传播价值;第三,动画剧是否有积极的价值导向,能否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四,动画剧能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见,人们对动画剧的要求由要有简单的观看价值转变成了要有审美价值。动画剧中的角色设计类型包括很多种,而且各具特色。因此,设计人员要充分地了解动画剧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点,然后在设计过程中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把不符合生活实际和当代人审美的部分剔除,以更好地丰富角色形象,提升动画剧质量,吸引更多的观众。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愈发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对其有了新的认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动画剧角色设计,可让人们在观看动画剧、享受休闲生活的过程中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其进行创新并将其应用于动画剧角色设计,可极大地丰富动画剧内涵,突出动画剧的特色,为动画剧设计人员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进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动画剧[5]。在对动画剧角色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既要运用多种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又要结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及精神需求,从而设计出既有丰富内涵,又能引人注目的动画剧,通过作品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观众的生活增添色彩和活力。
四、动画剧中增强角色感染力的措施
(一)增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设计
目前,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设计的动画剧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动画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在对动画剧角色进行制作和设计时,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地引发观众和角色之间的共鸣,以获得观众对动画剧的好评,并且要让观众以轻松且有趣的方式感受动画剧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加深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动画剧角色设计中,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然后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提取传统元素,经过整合与处理后将其融入动画剧制作,以提升动画剧角色设计的针对性,丰富动画剧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和传播价值[6]。此外,设计人员在设计动画剧角色时,还要确保融入的文化导向正确,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并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动画剧,让观众在观看动画剧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浓厚的文化气息,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
(二)促进多种元素的转换和融合
在动画剧创作中,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动画剧角色设计手法的结合作为切入点,丰富角色造型,增强角色的感染力。但如果仅单一、机械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动画剧角色设计中,则既可能难以完全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也难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转换和融合,运用恰当的动画剧角色设计手法设计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动画剧。具体而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和动画剧角色设计手法放到一个新的环境中进行综合运用,即设计人员需要主动适应新的环境,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动画剧角色设计有机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多种元素进行转换和融合[7]。此外,由于当代观众的观看习惯和观看环境与之前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当代动画剧设计人员也应紧跟时代发展,设计出受当代观众喜欢的动画剧,使其具备大众化的特点,贴合观众的生活,更好地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使设计出来的动画剧具有较多的受众,赢得更多的好评。
五、结语
在各种各样的动画剧中,可能会有多种角色设计风格。当前,在竞争激烈的动画市场中,要想提升动画剧角色的感染力,使动画剧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则设计人员在进行角色设计和塑造时,应采用合理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并在动画剧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丰富动畫剧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同时,设计人员还应通过绘画和电脑技术让画面更具美感和艺术气息,将历史观点、美学因素、故事教育性融合在一起,为每一个角色赋予感染力和生命力,使人们可以展开无限的想象,增强人们的视觉体验。
参考文献:
[1]伍婷,杨晓林.中国动画四个叙事构成要素蝶变论略[J].当代动画,2022(1):92-99.
[2]刘斌.论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8):6.
[3]杨晓林,王奕.全媒体语境中“新动画中国学派”之本体重建[J].民族艺术研究,2021(1):31-39.
[4]邵杨.国产动画的文化传统重构[D].杭州:浙江大学,2012.
[5]梁燕.准确运用演唱技巧使演唱充满艺术感染力[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2):176-177.
[6]张馨月.新媒体动画的扁平化设计及转型[J].四川戏剧,2017(3):82-85.
[7]邓玉霞.中国动画新时代的到来[J].艺海,2020(4):100-102.
作者单位: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