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赋能研究

2023-05-30马明华朱佳林尚晓倩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赋能高校图书馆

马明华 朱佳林 尚晓倩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与网络调研法,以赋能理念结合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服务转型进行了探索研究,分析了空间改造赋能的要素,提出了空间改造赋能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赋能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2-0061-03

1 背景

新时代,图书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应引入賦能理念,以支撑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为了推动公共图书馆在“十四五”背景下实现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肖鹏等提出,赋能概念体系对于新发展阶段下的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1];柯平等提出,推动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赋能机制[2];陈亦伟提出,通过科技赋能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3]。图书馆本身就是赋能器,能让用户在利用图书馆时创造价值[4],空间改造与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空间改造与服务只有发挥好赋能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的发展。近年来,有关空间改造的研究成果较多,如:姚雪梅提出了新技术融合创新赋能智能空间再造与服务的观点[5];刘莹认为,赋能存量空间,通过对现有空间的改造,盘活存量空间资源,以提高主动谋划和作为的能力[6];王宇提出了能动性空间改造的理念,强调用户的主体地位,通过空间服务的一系列引导、扶植和推动措施,提高用户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江芸提出,赋能是驱动图书馆空间智慧化建设的要素[8]。目前,针对空间改造赋能的研究成果较少,基于此,笔者以赋能理念对图书馆空间改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

2 赋能与图书馆空间改造

目前,赋能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公共服务、文化教育、政治等领域,其内涵包括外部增权、内部增能两个方面,既涉及外部制度或组织上的授权,又涉及个体或群体内部能力的提升和信心的增加。近年来,美国图书馆协会将“赋能”作为图书馆转型的方向,美国图书馆界在赋能理念的影响下,正在将工作重心转向关注人的能力发展和切实需求。

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与服务是基于现有空间使用的障碍或缺陷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空间功能、服务、布局甚至是场景的变革,是对图书馆未来空间架构和服务功能的战略规划[9]。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与服务正在经历巨大变革,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空间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服务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把空间改造与赋能理念相结合,关注人的能力发展和切实需求,本着为高校师生赋能的职责,满足师生的需求,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师生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赋能器的价值作用。

3 空间改造赋能的要素

空间改造的主体要素包括空间、人、设施、技术、资源五个方面,协调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图书馆空间改造赋能的重要方式。

3.1 空间是图书馆重要的载体平台

空间不仅承担着传统藏书、用户阅览借阅的功能,还是人际交流、文化互动、知识交流、创新研究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在实施空间改造的过程中要对现有的物理空间进行评估和功能挖掘,不断建设完善的虚拟空间,以满足用户的线下线上多元空间需求。

3.2 人是图书馆服务中的参与对象

参与对象包括馆员与用户。馆员是图书馆管理与建设的人力资源,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空间改造赋能需要馆员的积极参与,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作用。用户作为服务的获取者,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中,以馆员的主动服务为主,用户多以被动的方式享受服务,难以发挥自身主观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创造的能动性。空间改造需要对参与对象赋能,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发挥馆员的价值作用,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减轻其心理压力,引导其积极参与空间改造与服务;为用户提供跨学科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提高空间使用效益。

3.3 设施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辅助性硬件

先进的技术设施如RFID设备、自助借还设备、智能化设备及电子白板、手写板、投影设备、共享文印设施等,不仅能为用户借阅提供便利,还能为用户开展研究性探讨、协作交流提供支撑。因此,高校图书馆通过引入功能齐全的设备,科学布局,可为用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阅读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4 技术是空间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空间改造赋能需要技术赋能,数字技术、生态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型技术推动着图书馆在资源组织、应用系统、信息服务、用户交互等方面不断发生变革,为图书馆空间改造提供了支撑。

3.5 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支撑

空间改造赋能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的价值。图书馆资源分为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图书馆内部资源(纸质图书、报纸、电子书、期刊、数据库等)作为图书馆的核心资源,起着支撑科研、教学、决策管理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外部资源包括学生、教师、校外企事业单位等提供的优秀学生作品、教学成果、科研专利、行业报告等,是图书馆空间改造赋能的重要资源保障。

4 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赋能建设策略

空间改造赋能是一种建设理念,高校图书馆需要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发展定位、馆内空间特征、经费预算等实际情况,科学统筹空间改造与服务。

4.1 科学评估空间改造要素

空间改造的过程性评估是空间改造的必要一环,其目的是提高空间改造与服务的效能。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对空间改造要素进行前置评估,以保证改造空间的有效性与持续性。有效性是指空间改造的可操作性,不能因改造施工、验收周期,导致图书馆服务的停滞,降低用户对图书馆的使用意愿。持续性是指能够满足未来空间功能延伸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赋能馆员,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其学习的能动性,提升他们的荣誉感,激发他们进行服务创新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空间改造与服务,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加强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在满足用户显性需求的基础上挖掘用户的隐性需求,根据他们的阅读喜好,主动向他们推荐相关信息,引导他们打破思维定式,适应时代变化要求。

4.2 以育人为原则

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赋能必须以育人为原则,不仅要坚持高校立德树人、培育人才的根本原则,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要为学生赋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认知能力、发明创造能力[10]。

4.3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空间改造赋能需为当代大学生铸魂,增强其文化自信。高校图书馆可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高校特色学科文化元素、创新文化元素嵌入空间改造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他们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播正能量,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高校的学科文化功能,提升他们对高校的认同感、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11]。

4.4 引入第三空间理念

第三空间是指能够满足用户休闲、社交、创造、娱乐等需求的平等自由的公共空间[12]。高校图书馆进行实体空间改造赋能,可引入第三空间理念,结合空间改造的要素,设计舒适、多功能的空间[13],激发用户的学习研究热情,发挥空间的育人功能。

4.5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虚拟空间如“移動图书馆”“云图书馆”为图书馆的文化宣传、数字信息资源的开放使用提供了便捷途径;微信、微博、QQ等虚拟咨询服务途径促进了馆员与用户的沟通交流;微信公众号的主题资源推送功能、微博的开放性评论功能为兴趣相同的用户提供了交流平台;智慧技术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根据用户的角色、专业背景、学科特征、研究方向、合作群体等,主动为他们提供精准的资源推荐方案和智慧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14];VR技术、大数据视觉技术等前沿技术能优化用户的阅读体验,开阔用户的视野。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空间改造赋能中的作用。

4.6 发挥外部资源作用

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赋能,应充分发挥外部资源的作用价值,助力用户成长。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成立的学管会以“服务学生、参与管理、开拓创新”为宗旨,协助图书馆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促进了用户与图书馆的沟通,提升了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肖鹏,赵庆香,方晨.从“赋能”到“技术赋能”:面向新发展阶段的图书馆(学)核心概念体系[J].图书馆建设,2021(2):43-49.

[2] 柯平,彭亮.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48-60.

[3] 陈亦伟.“十四五”规划下的公共图书馆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20(11):17-21.

[4] 吴建中.人·技术·价值观:关于下一代图书馆技术的思考[J].图书馆,2019(4):1-4.

[5] 姚雪梅.“5G+AI”技术驱动下的图书馆智能空间再造与服务研究[J].图书馆,2021(6):105-110.

[6] 刘莹.空间再造视域下图书馆协同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界,2021(5):86-90.

[7] 王宇,孙鹏,胡万德.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历程及驱动力[J].图书情报工作,2019(8):6-11.

[8] 江芸,蒋一平,诸葛晴怡,等.图书馆空间的变革与发展趋势[J].图书馆杂志,2021(5):44-50.

[9] 邓李君.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智慧服务融合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12):60-63.

[10] 王宇,车宝晶,王磊.能动性学习与图书馆能动型空间再造[J].图书情报工作,2019(8):24-28.

[11] 赵军,杨阳.创新文化的缘起、实践与演进:以中国科学院为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2):208-215.

[12] 王跃虎.图书馆中的空间服务及其创新研究[J].图书馆,2021(4):60-67.

[13] 杨淑敏.“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及服务创新[J].图书馆学刊,2018(9):66-70.

[14] 马天舒.高校智慧图书馆精准服务探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1(5):34-38.

(编校:孙新梅)

收稿日期:2023-01-15

作者简介:马明华(1986— ),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馆员;朱佳林(1986— ),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馆员;尚晓倩(1988— ),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21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十四五期间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深化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TJTQ21-008。

猜你喜欢

赋能高校图书馆
文化发展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研究
赋能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