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实践路径

2023-05-30杨昕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

杨昕

摘 要:数字化时代,数字素养已成为全民适应社会进步、实现个人发展的必备基础素养,数字素养发展提升也已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职责,重视社会各群体的数字素养发展现状,抓牢发展机遇,积极开拓实践渠道,致力于提升全民的数字化发展适应力与创造力。文章基于分析全民数字素养具体内涵,探讨了图书馆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任务中的意义和优势,重点对图书馆加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数字素养;图书馆;全民提升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2-0122-04

数字素养是对信息素养的深化与升级,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及技能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数字社会与数字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促使图书馆新增重要数字使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推动数字服务覆盖的广泛度和深入度,不断加强数字资源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成为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和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提高社会民众素养,弥合数字鸿沟,使全民真正享受到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数字红利”。

1 全民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的内容具有突出的多样性和发展性,在2013年公共图书馆领域《数字素养任务组报告》中,数字素养被定义为运用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进行数字信息检索评估、理解交流及创造的能力,主要包括技术、认知两个方面的技能。生活在数字时代,随着全球范围内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化,数字鸿沟日益扩大,数字素养成为社会民众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与素质,其与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同为当代创新性人才应具备的重要核心素养。

数字素养的具体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操作素养能力,指对数字软硬件设备的正确操作能力。二是信息素养能力,指进行数字信息识别检索、定位分析和组织、相关性判断的能力。三是认知能力,指对信息、科技、法律和道德、个人隐私的正确认知能力。四是交流能力,指利用数字工具进行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能力。五是社会贡献能力,指利用个人数字信息能力为社区及社会事务作出贡献。2021年11月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全民数字技能素养提升的重要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升全民素质素养及技能水平是提高整体国民素养、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1]。数字素养对于信息认知和处理能力的要求与强调,契合图书馆信息情报机构的定位和大众化、普及化的特点。社会民众数字素养培育的主要阵地就是图书馆,相关探索和实践也在不断开展,如培训、讲座、学术沙龙、知识竞赛等活动。

2 图书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意义

2.1 推动社会民众全面发展

《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图书馆承担着支持并促进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全面发展涵盖职业发展、知识水平提升及生活质量提高等多方面内容。在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数字化影响越来越大,吃穿住行、娱乐、金融及医疗等互联网应用发展迅猛。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网民网购的规模超过70%,在线外卖用户数量超过1.5亿人,网上银行使用人数占比超50%,社交应用规模超80%,互联网求职也早已普及,数字素养同时也是现代求职者的重要竞争力,对应聘者数字技能有要求的现代职业类型超过总量的50%[2]。由此可见,数字互联网在社会发展和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数字素养也成为社会民众在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生存素养,个人数字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教育、文化知识普及等职责,数字素养服务同样也是图书馆的重要服务项目,基于数字素养服务推动社会民众实现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求。

2.2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现代社會经济发展和数字素养之间的关联性非常突出,研究显示,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无法连接使用网络的人更容易出现经济困境,而数字互联网在社会发展中的普及深化和运用,拥有极强的经济潜能。互联网技术能够解放和提高社会生产力,数字互联网作为高效性和便捷性的连接技术,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数字互联网对社会经济促进作用的发挥基础是拥有大量具备一定数字素养的社会民众。图书馆是现代社会民众生活的社区中心和第三空间,理应在培养社会民众数字素养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优势。图书馆数字素养培养提升项目的开展,能够间接地发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3 助力构建和谐社会

数字鸿沟是数字信息技术在推动个人及社会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巨大问题,具体是指因在获取、使用数字技术方面能力不足导致经济、社会层面处于弱势的现象。在数字技术产品层出不穷的当下,数字鸿沟的外在表现是不同民众存在巨大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差异,进而引发各类不公平现象,最终使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数字鸿沟会给数字化社会在线知识传播和教育造成巨大阻碍,进一步扩大教育不平衡问题;数字鸿沟会影响网络办公发展,导致社会运营成本增长。经济、教育的不平衡发展会扩大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最终阻碍和谐社会构建[4]。图书馆的网点数量众多,与社会民众生活更加贴近,其服务覆盖面也更大,图书馆数字素养提升项目的深入开展有利于缩小社会数字鸿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3 图书馆在全民数字素养提升中的优势

3.1 场地优势

在全民数字素养提升过程中,图书馆的场地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图书馆自身是一个非正式的学习场所,具有开放共享性和极强的包容性,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条件。二是现代图书馆中的智能数字化基础设施为数字素养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支持,自主终端一体机、智慧显示大屏、结合VR和AR技术的多媒体设备,使用户能够进行3D互动触摸学习,大大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参与性[5]。三是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全民数字素养培育的扎实基础。数字资源建设是当下各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之一,数字馆藏资源占比持续上涨,用户需求及利用率也不断上升。图书馆在全民信息素养的研究实践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在此基础上,图书馆的理论支撑、实践情况均成为其有利优势。

3.2 服务对象优势

图书馆服务对象覆盖广泛,尤其是针对信息弱势群体,包括未成年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图书馆会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工作。在全面数字素养培育提升项目中,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优势会促使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特别围绕特殊群体开展数字技能教育,如:图书馆开展的儿童暑期电脑培训和编程教学,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码申请使用指南,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网上购票服务,面向视障问题人群的视障阅览室和主题活动等。图书馆面向各类社会民众群体开展数字素养培育,既能帮助社会民众掌握对数字资源的沟通理解能力,同时也会培养其获得相应的社会能力。

4 图书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实践路径

4.1 丰富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实践路径形式

当前,大部分图书馆仍未制定数字素养教育提升独立专题,讲座、线下培训等数字素养提升实践形式过于单一,局限性较大。因此,图书馆应进一步丰富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主题,保证形式的多样性,满足当代社会民众的数字素养发展需求。

4.1.1 积极开发网络学习平台,打造在线数字素养学习模式。图书馆可以与互联网企业、相关部门、高校等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数字素养学习平台,制定面向不同层级的数字素养培养标准,上传相应学习内容,如谣言识别文章、技术介绍图文视频、疫情防控重点等,构建数字素养学习提升的体系化专栏[6]。此外,图书馆要加强学习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开发主题数字素养教育模块,邀请行业专家讲授课程;采取任务导向学习模式,在阶段性学习任务结束后为用户提供等级认证,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逐渐养成线上数字素养学习习惯。同时,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图书馆可以纳入各社会主体素养培养提升工作,整合资源技术,发挥多社会主体素养培养教育的纽带作用。

4.1.2 采取情景嵌入式实践教学形式。针对社会教育层面的数字素养提升,图书馆应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在生活情境中嵌入数字素养教学,如:可以采取现实场景与虚拟社区融合的形式,借助公众号、微博、网站等在线平台将生活情境和数字素养结合并展现出来,引导民众在情境中逐步掌握数字素养具体内容。图书馆也可以通过与其他主体的合作,组织数字素养主题竞赛、技能培训等活动,依托外部主体的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增强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成效。针对学生层面的数字素养提升,图书馆可在日常学习中嵌入数字素养教育,对数字素养教育和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匹配,将数字素养内容纳入具体科目的教学计划中,有效构建第二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应发挥其对接作用,实现数字素养教学和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加强与图书馆的沟通,不断优化并完善计划方案。情境嵌入式实践教学形式实现了数字素养培养和日常生活、学习课程之间的有效匹配,有利于民众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同步掌握数字素养技能,进而更好地将数字素养技能运用于实践中[7]。

4.1.3 深化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合作,增加数字素养提升实践资源。图书馆合作应突破同类型、同地区的局限,形成学习、专业性和公共图书馆协同数字素养培育模式,进一步扩大面向群体的范围和提升效果。首先,各图书馆之间应构建数字素养教育协同机制,明确数字素养培养标准,规范具体流程,形成同步化的数字素养教育体系,推动数字素养教育的标准化开展。以信息安全和数字化技能培训活动开展为例,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应明确自身优势和优质资源,为活动开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撑、权威信息及知识传递渠道[8]。其次,在联盟图书馆基础上,图书馆应推动可视化数字资源建设,开设独具特色的数字素养专题栏目,通过开放资源使社会民众能够快速了解近期数字素养教育的进度和具体内容,实现有效参与。

4.2 普及数字素养教育

数字化时代,大多数日常交流、服务及工作开展都依托于网络进行,但残障人士、偏远地区民众、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适应数字社会的过程中面临极大的阻碍,数字鸿沟日益凸显。图书馆以面向全体民众提供公平且免费的数字服务为工作重心,更应加强和普及针对特殊群体的素质素养教育,增强数字社会的包容性,消除障碍,帮助特殊群体在数字时代实现个人发展[9]。图书馆应秉持数字包容服务理念,进一步细化用户群体,针对用户需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不同年龄和层次的群体提供数字素养教育服务,如:针对老年人举办智能手机及应用操作培训、反诈讲座、医疗信息查询指导活动等;针对视障人群配置盲文学习机、听书器、智能阅读机等,并开展数字阅读推广;针对残障人士利用语音识别等无障碍软件和技术为其提供数字服务;针对偏远地区居民,走进县镇和乡村,面对面开展数字文化培训服务;针对少年儿童进行基础数字技能培训,增强其对网络不良诱惑的抵抗力;针对农村地区民众加强数字素养宣讲,开展数字服务,提高农民群体的数字致富能力。

4.3 加强数字培养空间建设

图书馆数字培养空间包括线下实体空间和线上平台,建设数字培养空间能够创造良好的数字氛围,对社会民众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弥合日益加剧的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10]。具体措施包括:一是针对馆内空间作全面评估,基于使用情况制定数字培养空间规划。二是对现有数字设备与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升级,具体包括引入先进数字工具、扩大Wi-Fi覆盖范围、配置装载数字软件的打印机和电脑等。三是搭建数字素养教育专门性网站,及时上传和更新数字资源及线上课程,充分满足社会民众日益多样化的数字需求。四是加强馆员数字素养和技能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使馆员能够有效帮助民众解决各类问题,并引导民众掌握相关数字素养知识。图书馆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数字设计技术员岗位,向民众提供网页设计及数字使用等专业领域技术指导。此外,图书馆还可以面向内部馆员征求数字培养空间建设创新性想法,并筛选合适方式应用于实践。

4.4 完善法规和制度建设

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与价值观依托于其战略发展规划,以数字素养教育为核心服务之一规划图书馆发展战略,是实践工作开展的有力制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0月强调要提高全民全社会素质素养和技能,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随后印发了《提升全民素质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这也是我国首个数字素养提升相关政策[11]。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法规制度建设工作,明确图书馆在数字素养提升实践中的角色定位、理念导向、实施方案及评估标准等内容。图书馆则应增强教育主体意识,贯彻素质素养服务理念及相关政策制度,制定本馆数字素养发展战略,重视行业内外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发展情况,加大宣传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程焕文.中國迈向数字文明社会:《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的时代价值与图书馆的时代使命[J].图书馆论坛,2021(12):2-5.

[2] 杜希林,孙鹏.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基于数字时代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7):19-26,53.

[3] 李东.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2022(6):22-29.

[4] 商宪丽,张俊.欧盟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实践要素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22(5):67-76.

[5] 黄如花,黄雨婷.全球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国际图联的贡献[J].情报资料工作,2022(2):22-28.

[6] 霍瑞娟.图书馆助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J].图书馆论坛,2022(3):4-6.

[7] 黄如花.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J].图书馆论坛,2022(3):14-16.

[8] 柯平.将全民数字素养教育作为图书馆新的信息与教育使命[J].图书馆论坛,2022(3):9-11.

[9] 吴建中.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全民数字素养的普及与提升[J].图书馆论坛,2022(3):7-8.

[10] 肖鹏.专题导读: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中国行动与国际经验[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1(12):4-5.

[11] 李宏宇,董玉萍.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厚植大学生数字素养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6):94-97.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图书馆
去图书馆坐坐
图书馆
图书馆里送流年
图书馆
夜间的图书馆
图书馆里的小惊喜
图书馆 Library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