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优化策略研究
2023-05-30毕朦予
毕朦予
摘 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文化事业体系发展建设,在文化政策上强调“公平优先”,具体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监督实施成效等一系列措施保障每一位公民享有平等接受文化服务的权利。城市中心公共图书馆在资金、资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均等化方面仍然需要政策关怀、财政拨款、技术应用等支持,以此打造平等的知识交流平台,促进基层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文章简述了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现状与重要意义,对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进行了概述,并从体制建设、服务创新、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体制建设;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2-0035-03
基层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居民获取知识和进行文化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基层公共图书馆有义务为居民提供平等的知识交流与教育平台,促进地方文化繁荣。自2006年至今,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法律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这些法律或条例强调公共图书馆由政府主导、国家财政支持,提倡基层文化机构合理利用文化资源为居民提供均等化服务[1]。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升均等化建设水平,国家财政逐年增加专项拨款用于增加基层图书馆数量、馆藏量、阅读坐席数等[2]。推动基层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有利于展示公共图书馆的知识和文化服务职能,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阅读权益,提升公民文化素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实施现状
1.1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现状
我国提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时间较长,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也同步得到落实,地方政府也始终将人民的文化权利放在中心位置,积极推动教育和文化传播融合发展,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公共文化部门也在积极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朝着规范化、标准化、均等化方向发展,让更多、更先进的文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民众。2018年是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中的标志性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与实施指导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推进公共文化部门规范化、法制化的政策性文件,通过各项举措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与服务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得到显著提升,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迅速提高[3]。相对于市中心的公共图书馆而言,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地理位置、资源配置、周边环境、建筑规模、政策支持、财政拨款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劣势,基层公共图书馆总体发展水平也远不如城市中心公共图书馆[4]。在读者服务方面,基层公共图书馆所拥有的馆藏资源数量有限、服务方式单一、硬件配置不足,多种因素导致其服务提供和服务质量与读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1.2 推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从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与各级政府、各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都能分析出我国的文化政策正在从“效率优先”向“公平优先”转变,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支持力度,努力消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造成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差异。积极推动实现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引导基层公共图书馆努力适应公共文化创新和现代图书馆发展要求,进一步发挥和激发其内部服务热情,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使其成为区域文化发展的文化动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5]。在国家大力发展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推动实现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从法制化角度分析,推动实现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文化事业中运用的重要检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缺乏人才支撑的基层地区而言,其公共图书馆很难通过自身解读政策文件并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实际性的策略与理论研究作为实践指导。一般而言,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包含资源配备、服务范围、服务内容与服务质量四个主要方面。
2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
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推动实现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美国行政学家Robert·Harden夫妇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行政学理论,该理论侧重于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价值,强调政府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服务者,而非管理者,政府要保證公民的表达权利,帮助公民实现社会共同利益[6]。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内容:一是政府应在社会活动中帮助公民了解自身的基本权利,表达公民的基本诉求。二是政府应将追求公共利益放在工作目标的首位,强调建立共同利益,承担共同责任。三是政府对社会活动的规划应有长远性和战略性考量。四是政府应充分重视公民权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充当公益服务的引导者与服务者。新公共服务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强调政府要将保障公民所需的公共服务作为最终目标。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目标相契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2.2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层文化服务中每个公民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平等,每个公民享受的服务机会均等,不允许存在歧视现象。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有助于缩小群体间享受公共服务的差距,让民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维护公共文化服务正常秩序[7]。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已有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现阶段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服务资源配备均等,即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使用的物质资源、资金等要素应均等。二是服务覆盖范围均等,即基层公共图书馆应为辖区内所有公民提供均等的文化服务,包含特殊人群,如儿童、残疾人等。三是服务内容均等,即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四是服务质量均等,即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利用自身馆藏资源及总馆共享信息等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3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优化策略
3.1 优化管理体制,树立均等化保障
政府和地方文化主管部门作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实现的直接管理者,应建立强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制,合理优化基层公共图书馆资源设备管理办法,通过政策引导提升地方综合文化软实力,强化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中心职能。建立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监督考核体系是保障公民均等享受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政府和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应主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均等化目标的制定和职责的分解,落实到人,使工作成效和个人绩效评价挂钩,重视过程监督[8]。文化主管部门应重视总分馆体系中总馆对推动基层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要求总馆在资源分配、人才支持、硬件建设等方面有意识地向服务均等化方向倾斜,通过新技术应用等方法缩小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差距,还可通过鼓励社会力量支援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方式协助弥补基层公共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上的不足。
3.2 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多元化服务
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也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实现的重要内容,要增强均等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转变被动的服务模式,主动提供多元化文化服务,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9]。对于各方面落后于城市中心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服务优势,强化馆员的主动意识,注重基础性知识和文化服务给用户带来的优质体验,最大限度满足不用类型用户的文化需求。针对特殊群体,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展关爱行动,如对于留守未成年群体、残疾人群体等提供送书上门服务,充分体现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方面的人文关怀。基层公共图书馆还可充分利用有限经费完善数字化建设,提升自身的数字服务水平,如建立微信公众号等为用户提供好书推荐、活动预告、交流反馈等各项专业业务,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3.3 重視宣传引领,提升服务覆盖面
民众的积极参与是提升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又一重要因素。部分民众考虑到基层公共图书馆资源有限、服务能力不足等因素,不愿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基于此,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加强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特色的宣传,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积极营造“我爱读书、以书为乐”的文化氛围。线上服务推广是当前促使用户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重要方式,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引导民众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为他们推送精品文化内容或相关服务,提升服务均等化服务对象的覆盖面。新技术为基层公共图书馆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提供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服务方式,如:与总分馆体系中的总馆联合,通过资源共享方式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或智能流动图书馆,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的高质量文化服务网络,让用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群体均等的文化服务。
4 结语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是促进文化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举措,能够保障每个公民平等享有文化权益。实现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不仅要基于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还要结合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通过研读政策争取政府的体制建设及财政资金支持。基层公共图书馆自身也要强化自身服务意识与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引导和吸引更广泛的群体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提升民众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莫泽瑞.国内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研究现状及展望[J].图书馆研究,2021(5):75-81.
[2] 寇德芹.图书馆流动服务: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的有效路径——以辽宁省图书馆流动服务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1(4):90-92.
[3] 于立靖.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图书馆知识援助体系建设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3):100-102.
[4] 彭雷霆,刘子琰,康璐玮.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21(2):100-109.
[5] 王世伟.“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应具备的五大指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1):1-5.
[6] 安载良.图书馆在线教育推进社会教育均等化的策略和能效探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11):45-49.
[7] 彭雷霆,刘子琰.推进市域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策略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图书馆,2020(8):24-32.
[8] 龙华阳.《公共图书馆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条款的立法论和解释论评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6-112.
[9] 储伊力,储节旺.基于公共图书馆视角的财政能力与服务效果均等化关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4):19-23.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