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发展目标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路径

2023-05-30邵娇娇

关键词:绿色生态乡村振兴

邵娇娇

[摘 要] 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较高的比重,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对于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具有重要的价值。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与产业发展趋势一致,是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率的重要途径,符合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求,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绿色发展与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内涵是契合的,因此基于绿色发展目标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基于绿色发展目标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维度,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关键点,从强化整体布局,以多元协同为引领建设全产业链;挖掘产业特色,以产业融合为抓手创新农业业态;加大技术植入,塑造农业区域公共品牌精品形象;强化农业监管,以信息技术推动农业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农业全产业链;绿色生态;乡村振兴;乡村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3)02-0077-05

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对于深化农业改革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建设农业全产业链能够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建设面貌,促进农民增收。将农业产业中关联度高的产业集聚成链,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畅通的农业发展形态,能够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增加产业附加值,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乡村资源,实现乡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目标  [1](P115-126) 。农业产业链条较长,且与其他产业联系性较强,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整合起来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将之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资源要素的流通和利用效率,进而实现分工明确、融合发展的产业组织形式。将绿色生态思想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有助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思想,真正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合到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中,不断优化农业发展模式,切实解决传统模式下农业发展的弊端,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绿色發展目标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维度

基于绿色发展目标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强调以横纵交织、协同互补为主旋律,实现生产要素、生产环节的纵横贯通,打造纵向横向和谐共促的运行模式;以全产业链融合作为重点,结合绿色发展的目标,立足资源禀赋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合和升级,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2](P86-93) 。

(一)横纵交织、协同互补的产业目标

农业全产业链贯穿农业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是包含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全业态过程,农业全产业链是从种植阶段开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经过加工和分销后,最后通过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完成供给策略的优化,满足多种类型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与绿色发展内涵是一致的,在绿色发展目标下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是从产业源头开始,将绿色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保障农产品的健康经营,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发展整体水平的提升。

基于绿色发展目标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纵向上看,农业全产业链是将农业产业链上的产品、服务和信息进行整合和控制,提升农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横向上看,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能够将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资源禀赋整合起来,打造联系更加紧密、合作能力更强的产业链。农业与其他产业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都存在资源合作和优势互补的空间,通过实现横向平面一体化有助于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基于绿色发展目标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重心在纵向一体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实现与横向一体化的融合发展,能够实现产业要素整合和资源禀赋互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资源互补、成本相抵的目标  [3](P721) 。

(二)生态优先、凸显绿色的发展目标

绿色发展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发展目标下进行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应满足绿色生态环境发展的需求,这也是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根本要求。生态优化、绿色发展应当成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基础。物质与能量是农业全产业链与生态环境交互的关键,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应通过全产业链管理来实现物质、能量的调控,实现资源循环高效的利用,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更好地达成绿色发展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应通过资源减量、过程控制来降低资源投入,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安徽颍上县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近年来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相结合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路线,推动稻米产业全链条实现绿色发展。在试验田中,种植多个水稻品种,通过甲烷收集装置筛选出甲烷排放量较低的水稻品种。除了品种选择,稻田中还在病虫害生态防控、水肥精准管理等方面实现了集成式管理,例如田埂两侧种有波斯菊、紫穗槐等能够吸引益虫、控制害虫的花草,沟渠中生长的黄花鸢尾能够吸附农田尾水中多余的氮和磷等元素。此外,通过采用集成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好氧灌溉等种植方式,不仅有效减少稻田灌溉需水量,同时还减少裂纹米产出率。当前安徽颍上县加大科技投入,相关农业部门积极与农业类高校合作建立稻田试验站项目,共同探索环境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旨在建设生态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三)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的经济目标

农业全产业链能够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和农民增收,通过挖掘农业全产业链的价值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农业全产业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等多个环节形成的综合体。通过挖掘农业全产业链价值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进而提升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促进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绿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包括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个方面,因此在绿色发展目标下进行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来提升农产品品质,并借助高质量的农产品来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收。二是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借助其他产业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挖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将农业资源应用到旅游、教育、医疗、养老等产业中,实现农业资源的多功能性,挖掘农业全产业链的潜在价值。三是坚持系统性思维来进行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优化配置产业链资源,通过产业间的资源融合和优势互补来降低产业链运行成本,实现降本增收。

二、基于绿色发展目标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关键点

(一)当前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状

首先,农业全产业链中绿色融入不足  [4](P22-24) 。目前区域农业产业发展仍以核心产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将生态容量纳入系统设计中,造成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目标背离的情况出现。目前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的程度较低,产业链各环节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资源损耗,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并且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突出,不利于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其次,农业全产业链缺乏系统设计。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但在产业链构建和融合方面还缺乏顶层设计,区域间资源融合发展不通畅,与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技术支持、配套保障機制还没有完善,对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质量产生影响。例如我国物流成本占农产品成本比例过高,对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最后,区域协同机制不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质量低。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生产区和消费区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尤其是经济发达区域不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同时区域内技术和人才优势明显,能够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区域间协同支撑不足,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协同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无法形成全面的产业链体系,市场供需匹配性差,农业污染问题突出,明显不符合绿色发展机制下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要求。一些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对于全产业链建设的目标认识不足,区域间、产业间协同发展的意识更加薄弱,造成区域协同问题更加明显  [5](P234-241) 。

(二)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关键点

首先,实现绿色农业与产业效益的协同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应实现质量提升和效益提升的融通发展。生产环节是农业全产业链的起点,是需要重点控制的环节,也是环境排放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生产环节积极应用和推广绿色高效技术,加强绿色减排、优化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生产效率应当成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重点,也是提质增效的关键。

其次,实现要素融合与链条延伸的同向同行。一方面,要对纵向要素进行融合。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全产业链融合中,实现农业全产业链与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的深度融合。借助信息数据来拓展产品市场,借助先进技术来实现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全产业链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链条延伸应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结合消费者需求促进产业供需匹配,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将传统的农业初级产业延伸至生物医药、新能源、食品加工等多元化的产业领域,实现农业产品质量和价值的提升。

最后,实现产业跨越与绿色生态的耦合共促  [6](P23-35)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实现产业跨越是指在保障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产业价值和功能特征,实现农业与文旅、医疗、教育、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产业跨界与绿色生态的耦合共促,能够有效以产业跨界发展来引领绿色生态建设,同时还能够以绿色生态建设反哺产业跨界融合,最终完成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目标。很多地区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建设,例如安徽舒城舒茶镇依托区域内的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区域农业风景带,将农业种植与旅游、康养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通过餐饮、民宿等形式增加收入,形成农业生态经济产业,实现了产业的跨越融合发展。

三、基于绿色发展目标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路径

(一)强化整体布局,以多元协同为引领建设全产业链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应以绿色发展目标作为中心,协调好绿色和发展的关系,结合环境承载量来进行农业生产和发展。

首先,在区域规划上,农业全产业链的建设应当以环境保护作为前提,基于区域内的环境要素和资源禀赋特征,计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量,遵循生态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求,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实现空间规划协调,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质量。

其次,在产业规划上,应结合区域优势加强农产品市场培育,确保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协调性,将农产品生产、价格、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打通;发挥主场主体作用来实现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应用,创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搭建包括政府、企业、协会、农民在内的产业联盟,联盟成员合理分工,针对上述工作内容分别负责专业化生产、技术服务、品牌营销、产品运输等工作内容,形成全产业链的互助模式,以此真正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共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应密切关注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产业链绿色发展,形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挖掘产业特色,以产业融合为抓手创新农业业态

首先,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对产业的要素配置进行及时优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全方位升级。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实现“产业互联网+”的进一步融合,并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持续优化产业业态,拓展更加多元化的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渐形成“点—链—网”的产业集群式发展。例如,临汾市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方面,临汾市相关农业部门持续加强与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切实强化专业技术、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之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省级果品产业集群优势区,打造柏山寺乡等7个特优苹果(原料)种植基地、“壶口”“超正”“乐之然”“恒丰绿源”“绿源凯歌”“秋日田园”“益百畅”等“特”“优”农产品知名品牌;另一方面,临汾市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参与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会展活动,这在较大程度上突出了临汾农业发展特色。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产业实现跨界合作,探索更多创新发展的途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其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产业发展中,需要将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贯彻到产业发展全链条。在实际融合发展中,可以遵循“生态循环”发展理念,通过种养一体、农牧结合、产加一体等等方法,做到产业清洁式发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一方面能够降低产业发展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做到生态保护。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农村天然的生态优势,实现跨界创新融合发展,如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进行跨界创新发展,农民可以将闲置的乡间小屋打造成田园民宿,挖掘乡村的亮点,并通过互联网各大宣传平台打造网红打卡点,吸引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从而拓展农业产业链形式,提高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创造更大的利益  [7](P3-5) 。

最后,要加强对于人才的筛选、培养与应用。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精尖专业人才的辅助,结合人才自身特点,进行针对化的培养,让更多创新型人才及管理型人才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与科学管控。在产业机制创新方面,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组织模式,积极发挥创新型企业的优势,让科技创新能够真正赋能到农业产业中,满足当前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完善新型农业的经济体系发展,促进新型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技术植入,塑造农业区域公共品牌精品形象

首先,结合现代技术,将绿色生产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对大型农业机械进行统一调配,成立农业专业人才项目组对育种、种植、生长全过程进行指导。制定种植生产技术标准及产品品质标准等,结合先进的防虫治病技术,减少农业产业对于化肥以及农药的依赖,在保证粮蔬产量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

其次,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高产品评价,实现资源互享。在互联网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不复存在,仅仅做好产品还不够,还需要借助互联网各大平台做好宣传活动,树立品牌形象,让农产品不仅质量好,而且还能卖得好。

最后,聚焦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一方面,要确保农业全链条实现精准的“降本增效”,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生产中,要树立节约资源的思维,对农副产品及农业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绿色开发等,让食品产业真正实现绿色健康、安全营养,为消费者的品质生活保駕护航。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树立社会价值,赋予农产品更多的文化属性与社会属性,改变过去传统的零散低质化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农产品的高质量品牌化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将生态资源保护作为发展的核心,相关政府单位要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明确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健全顶层设计,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农业监管,以信息技术推动农业数字化建设

农业产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优质评价是其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因此,要将不同农产品的品质进行严格的分级划分,重点突出农产品的绿色健康与安全营养,另外还要加强监管体系的制定,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监管,促进生产与销售双方逐渐形成标准化的体系,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食物;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当前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

首先,对全区的农业产业信息进行统一的数据统计,并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对当前各个地区的农业用地以及集中规化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进行数理统计,然后进行分析、编码与分配。在分配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归属面积、空间分布以及种植类型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终实现全图农业产业数字化管理。在“十四五”背景下,国家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关科技公司也加大力度推动“智慧农业”“农业数字化”发展,这在较大程度上加快了农业产业链建设脚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大疆智慧农业系统,通过农机监管、精准种植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加持,实现了对农业耕种、管理等环节的精准化控制,打造完整化的种植闭环,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再如,腾讯数字化农业内容生态平台即充分满足了农业数字化发展的要求,通过数据汇聚、内容生态、科技赋能,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农户的作业需要,为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的农业发展需求和技术支持情况,对农业产业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加大资金投入,为实现农业数字化建设创造条件。

其次,通过科技技术赋能,更好地服务农业产业的绿色智能化发展。通过当前的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建立生产基础,实现物联网的全程控制与监管。不仅可以通过可视化可量化的数据进行管理、进行远程控制、对土壤养分进行实时监测等,而且还能够通过技术分析农作物在什么温度、水分、养分、光照程度下能够实现高效成长。通过科学技术的赋能,能够让农业产业发展更加科学,有利于达成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再次,在农作物市场准入方面,要完善制度标准与加强监控,对于市场中不同品质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标签化管理,解决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认知需求。另外,还需重视农产品全程监管,严格生产许可和包装标识,加强标准检测认证等支撑体系建设  [8](P90-97) 。

最后,结合互联网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实时监管,进一步减少劣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可能性,提高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品牌认可度。例如:可以将白酒中常用到的合格证+追溯码制度引用至农产品中,完善电子查询渠道,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仅需用手机完成扫码,就可以了解到食品的源产地以及质量等相关信息,从而真正做到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舒心”。杭州余杭区和建德市先行开展试点,结合产品特色做好农产品追溯,建设“一证一码”数字化监管体系,如杭州佳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农产品可追溯制度,详细记录芦笋的育苗、栽培、施肥、用药等整个过程,并将生产信息录入追溯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农业发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发展是当前农业产业所必须改革的重点。在实际改革中,可以通过挖掘产业特色,以产业融合为抓手创新农业业态、加大技术植入,塑造农业区域公共品牌精品形象等方式,真正实现农业产业的绿色生态发展,进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与差异化的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卢凤君,程华. 农业产业链价值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全产业链组织模式[J]. 学术交流,2022(11).

[2]李国英. 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及推进策略[J]. 区域经济评论,2022(5).

[3]王志涛,张瑞芳. 数字化背景下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分析[J]. 植物学报,2022,57(5).

[4]佟宇竞. 全产业链视角下广州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路径[J]. 农业经济,2022(3).

[5]吴绒,梁琦. 生态约束、大数据嵌入与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协同[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5).

[6]何美章,尤美虹. 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机理——以湖北四家涉农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为例[J]. 中国流通经济,2022,36(2).

[7]孙永朋,王美青,徐萍,卫新,毛文琳. 打造新时代浙江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版的战略思考[J]. 农业经济,2021(12).

[8]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课题组,王小兵,钟永玲. 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的作用机理和建设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21(9).

[责任编辑 孙兰瑛]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乡村振兴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绿色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