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尝试
2023-05-30许惠婷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认为教师可以挖掘数学史、日常生活、热点时事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凸显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中职数学 课程思政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5-0043-03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中职数学课程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程序,使学生具备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课后注重将巩固新知和延伸拓展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数学,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获得提升,他们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为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策略,努力做到全方位、全程、全员育人,让“教”与“学”融为一体。
一、利用数学史中的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薄弱,他们大多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挖掘数学史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又可以有效推动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
例如在讲授《集合》这一章时,笔者结合教材中呈现的数学史帮助学生树立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思想观念。本章开篇导语提到康托尔是集合论的创始人,笔者顺势在教学中引入康托尔的故事。康托尔是19世纪末德国伟大的数学家,但是他研究的无穷论和集合论从根本上背离了当时数学领域关于无穷的使用与解释的传统,引发巨大争议,当时的数学权威并不能接受集合论。虽然康托尔因此饱受磨难,数次被送入精神病院,但他始终没有放弃集合论。数学的发展最终证明康托尔是正确的,他所创立的集合论是现代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它的概念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代数、拓扑等多个数学分支当中,扩大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对现代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康托尔坚持真理的勇气和信念使得他被公认为世纪之交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学生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了数学家敢于挑战权威、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又如,不等式在数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不等式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教学《不等式》这一章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短视频介绍华罗庚的故事:“人民数学家”华罗庚曾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却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导致他只有初中学历。华罗庚的求学之路非常艰辛,但他从不向命运屈服。辍学后,他靠顽强的意志力自学高中、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还自学了三门外语,在国外杂志发表了数学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的关注并获得海外留学、任教的机会。新中国成立后,蜚声国际数学界的华罗庚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的怀抱,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华罗庚被认为是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他自强不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激励着学生努力学习和追寻理想,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求实的精神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强大精神动力。
再如,笔者在教学《函数》这一章时,在讲授新课之前补充了与函数相关的数学史:最早提出函数概念的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法国数学家柯西给出了函数的定义,我国近代数学家李善兰将“function”翻译成“函数”并一直沿用至今;李善兰不仅把西方的数学知识翻译成中文,还将近代科学最重要的几门学科知识的最新成果翻译成中文传入国内,这些工作都对我国近代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笔者利用数学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深厚的数学文化,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些都是让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教学的尝试。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结合数学课程内容引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效果很好。具体来说,就是在介绍每一个新的知识板块的时候,先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知识背后的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还可以邀请学生分享感受,这样既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激励学生发奋学习,使其获得像前人一样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动力。
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日常生活,又能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中职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引导中职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加深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爱护之情,以及培养学生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达到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区间的应用时,笔者引入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监测和定级标准,和学生一起利用區间表示各空气质量标准等级对应的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了解所在城市近三年的空气质量指数为优和良级别的天数,观看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这样的教学,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又如,在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小汽车油箱油量与行驶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图1是某家用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油箱剩余油量V(L)随行驶时间t(h)变化的图象。笔者接着引出新能源汽车的话题:国家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的占比,计划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观察图2可见,也可以用图象来表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与销售月份的对应关系。立足当今汽车发展这一热点话题,既让学生了解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意义,又让学生为我国造车技术飞速发展而感到自豪,还让学生感受到函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价值。
在讲解三角函数周期性的过程中,笔者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周期性事件,如四季更迭、潮起潮落、周而复始的星期日等,让学生认识到周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它还是事物发展所具有的普遍规律。学生由此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很广泛,他们尝试将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对科学的认知,用数学思维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从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原理,提高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函数的环节,笔者让学生选择适合的函数模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通过计算阶梯电费与水费,增强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三、利用热点时事中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职生对各种热点新闻充满好奇与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一些热点新闻引出相关数学知识及其实际应用,将德育融入数学知识的传授中,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讲授“随机事件”的概念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2022年北京冬奥会视频剪辑:18岁的苏翊鸣在单板滑雪比赛中收获一枚金牌与一枚银牌的好成绩,成为中国首个单板滑雪冬奥冠军。他在赛后曾说:“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我)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到很幸运。”北京冬奥会的国民关注度极高,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奥运会夺金是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年轻的奥运冠军更是青少年学习的好榜样。这样的导入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永不服输的精神,让学生获得坚持到底的学习动力。接着笔者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滑雪比赛开始之前,你会猜到苏翊鸣获得一枚金牌与一枚银牌这样优异的奥运成绩吗?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的注意力由关注热点新闻转向提炼随机事件的概念。随后,笔者让学生观看新闻:2022年6月,广东特大暴雨引发洪涝险情,救援的官兵紧急转移受困群众。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向学生传达这样一种观念:生活中很多事情具有不确定性;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明天会下大暴雨吗?学生发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结果的现象。由此引入本节课的知识:根据是否可以准确预测现象发生的结果,可以把现象分为两类,即必然现象和随机现象。这样一来,学生轻松自然地学习了新知识,获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厚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讓学生体会数学之美
中职数学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思想、方法都可以与中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新版中职数学教材当中编排了不少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例题、习题、插图等素材。在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并产生共鸣,进而深刻体会数学蕴含的美及数学知识的价值。
例如,在讲解“频率与概率”时,笔者引用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内容作为导入。在提到生日时,探春说: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宝云说袭人和林妹妹是同一日。曹雪芹先生在此处用“这等巧”“遇的巧”来表达他对几人同一天生日这个现象的惊叹。笔者由此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否也和曹雪芹先生一样好奇,一年365天,大观园就百来号人,怎么有这么多人同一天生日呢?这其实就是一个概率问题,那么,概率和频率分别是什么呢?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去探究概率的概念。在讲到古典概型时,笔者引入我国古代典籍《易经》。《易经》用卦来描述万物的变化,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基本符号为阴爻“—”和阳爻“--”,阴爻和阳爻相互组合交错预示着万物的生长规律与发展状态。笔者提问:利用古典概型的知识计算,任取一行,取到阳爻的概率大还是取到阴爻的概率大?
又如,笔者在讲解函数图象的特征时,受教材插图中北京天坛的启发,展示了不少具有对称之美的古建筑。此外,笔者还给学生展示了具有对称特点的敦煌壁画,给学生讲解壁画中各图案代表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看了教师展示的内容之后更能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以及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之美,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上进心。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扎实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素养,使其在内心深处厚植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冯颖,潘晓东.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融入数学素养教育的路径[J].教育探索,2019(5).
[2]高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3).
[3]赵平英.让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中职数学课堂[J].华夏教师教育,2021(8).
作者简介:许惠婷(1982— ),广西东兴人,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数学教学。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