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3-05-30曾小锋
曾小锋
【摘要】教学中对初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有:研究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情感需要,寻找能够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音乐(教材内外都可以),基于学生的需要并借助相关的音乐素材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内涵,且尽量与自己的情感需要结合起来,以促成内在的情感共鸣;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学习反思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情感收获。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育;核心素养
在义务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音乐学科被归为艺术种类,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中有明确解读(为了行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下面将艺术直接称之为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同样是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当坚持以美育人,要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当中,更是明确指出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这些权威界定,意味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当在继承已有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进而寻找到一条能够体现音乐学科本质的教学途径。
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发现,传统的音乐教学高度重视技能掌握,在音乐知识的教学上也有着比较丰富的手段,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既能够积累比较丰富的音乐学科知识,又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表现技能。但这样的教学思路也有一个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重视。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除了要促进自身的认知发展之外,还包括促进自身的情感发展。音乐学科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情感教育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当音乐教学来到核心素养培育的门前时,笔者以为应当将情感教育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进一步探究情感教育的价值與实施途径。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
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理解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价值,笔者以为应当从两个层面来进行:
其一,发掘音乐当中包含的情感元素。音乐可以视作是情感的产物,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其创作者都是人。与一般的语言不同的是,当人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音乐表达时,一定与情感有关,且不说那些登上大雅之堂的经典音乐当中凝聚着音乐家创作时的丰富情感,就算是流传在民间的音乐小调,也是劳动人民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当中慢慢积累而形成的,同样凝聚着丰富的情感。
其二,探究音乐学习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内在机制。情感教育不是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情感元素,然后做出一些夸张的情感表达,而应当是指向学生内心的、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教育。有研究表明,音乐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主要是利用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内容创造音乐形象,表现感情和思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作品的情感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音乐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情感教育。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现途径
情感教育毫无疑问是有价值的,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已经比较强,教师在音乐教学的时候,应当努力挖掘音乐当中包含的情感元素,然后基于这些情感元素再去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这一情境中来。这样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能够体悟到其中的情感,从而完成一次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价值实现依赖于具体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肯定与传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情感教育应当成为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载体,而这又意味着教师必须对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设计进行重新规划。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音乐学习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时,音乐表达与学生的情感需要之间正好形成了共振,学生可以借助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情感则可以借助音乐得到升华。只要学生进入这样的状态,情感教育就变成了现实。作为音乐教师,有一个很重要的探究学习机制的任务就是要探究音乐学习是如何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有教师通过研究发现,音乐课程是激发情感的艺术课程,教学注重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强化情感体验是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根本途径。
例如,苏少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有《红旗颂》这样一首曲子。这首1965年由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曲子,以颂歌的形式和进行曲的风格表达对红旗、对祖国热爱之情的交响乐。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哪怕是不刻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在碰到这首歌曲的时候,也能油然产生一种激动的心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这一心理,因为这一心理现象的存在,使得基于这首歌曲开展情感教育有了充分的可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来实现情感教育。比如在歌曲刚开始播放的时候,让学生去感知这首歌曲的开始部分与哪首歌曲是一致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一下子判断出《红旗颂》是以《国歌》号角的音调开始的,而一旦形成了这一认识,学生就能下意识地感觉到这首歌应当以弘扬爱国主义主题为基调。事实上,学生继续往后听的时候确实会在心中洋溢着自然产生的爱国情怀。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细节,因为这一细节的存在,情感教育就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推力,也就是说音乐的节奏与学生的情感之间自然实现了合拍、形成了共振。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听到那段音乐的时候,就感觉热血沸腾,感觉我们的祖国真是伟大,而这样的音乐、这样的曲调和这样的节奏,正适合表达内心的情感”。
一个初中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这样的想法,并且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突破。这种突破与其说是学生认知发展的产物,倒不如说是学生情感发展的产物,是《红旗颂》激情澎湃的节奏以及艺术感染力让学生迅速走入情境当中,完成了一次情感的升华,而对于教师而言,则是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情感教育。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既可以是面向爱国感情的宏大叙事,也可以是面向个人内在心理的个别抒情,这些都是情感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在具体教学中穿插进行,以确保情感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情感需要。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展望
上面已经指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要素。仔细思考,可以发现离开情感教育无法实现这四个要素的发展。这是因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这四个要素,本质上都与情感有关,审美离不开情感,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感知,前提是学生在审美的时候,能够经由情感对感知对象形成理解;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艺术表现不是让学生去创作歌曲,如果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情境当中随之联想到某一首歌曲或某一段音乐,这实际上就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基本形式。毫无疑问,生活情境中的内容要想激活学生的音乐反应,离不开情感的驱动;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相比较而言有一些高大上,但这并不妨碍初中学生能够形成这些体验,最常见的如学生有时候能够在某种情境之下随口哼出自创的小调,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意实践,本质上也是学生在文化理解基础上的产物。如果不是受到了情境的刺激、引起了情感的共鸣,那学生自然也不会有这些表现。所以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展望未来的音乐教学,笔者认为情感教育出现的频次会更多,质量也会逐步提升。当然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同。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去认真研究教给学生的每一首歌曲、每一段音乐,都会发现其中存在着情感元素。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情感元素挑选出来,然后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衔接,这样就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择机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应当是隐性、无形的,教师不能用煽情的方式来进行情感教育,那会引起初中学生的高度反感。很多时候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情感共鸣,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音乐教师应当研究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情感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奇侠.初中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J]. 山东教育科研,1998(2).
[2]葛玲洁.初中音乐中应用情感教学的价值[J].北方音乐,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