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共育的多动症儿童语文识写能力培育

2023-05-30张亚丽 胡彬彬

新教育·综合 2023年4期
关键词:培育小学语文

张亚丽 胡彬彬

【摘要】多动症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在小学语文识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积极引导纠正多动症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心理。要给予多动症学生鼓励,加强多动症学生的训练,改变多动症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帮助多动症学生建立语文识写自信、提升语文识写能力、优化语文识写的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动症儿童;识写能力;培育

汉字“识写”能力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汉字识字能力。“识写”需要学生注意力集中,需要学生静心、潜心地学习。在众多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中,有一类儿童比较特殊,即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他们往往难以“坐得住”,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冲动任性,自我意识较差,任性妄为等。因而,在语文学习尤其是汉字“识写”中会遭遇系列障碍。具体表现为“汉字识别”“汉字识记”比较慢、汉字书写比较随意,没有细心临摹的习惯等。由此,对多动症儿童语文识写能力培育进行深入研究成为了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给予多动症儿童鼓励,建立语文识写自信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发育行为障碍。具有这一障碍的学生,往往在语文汉字识写的过程中遭遇批评、冷眼,从而加剧了这一类学生的语文汉字识写的“习得性无助感”。这种“习得性无助感”让多动症学生产生了汉字识写的恐惧、逃避现象。为此,教师要重建多动症学生的语文汉字识写自信。作为教师,要悉心研究多动症学生的类型,辨别其是认知功能障碍还是情感功能障碍,是语言功能障碍还是空间功能障碍,是运动视觉功能障碍还是思维功能障碍等。只有明确多动症儿童的具体行为特征以及背后的身体、心理成因,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对症下药。

比如班上有一位学生,总是容易被教室外面的无关信息干扰,被医生诊断为一种视觉运动功能障碍。面对这一现实,笔者一方面让学生家长在心理医生那里积极治疗,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通过“双管齐下”,形成一种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青蛙卖泥塘”这一课,笔者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泉水汩汩流动”的画面,同时展示“泉”这一汉字的演变过程。声色光影的动态媒体展示,让汉字的识写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乐趣。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泉”是水流开始的地方,所以“泉”字下面就是一个“水”字;学生认识到,“泉”上面是一个石窟,里面有一个泉眼。有了这样生动的解释,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识写兴趣,另一方面深化了学生的认知。

给予多动症儿童语文汉字识写更多的支持、鼓励,帮助多动症儿童建立一种自信,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追求。在语文汉字识写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载体。如此助推多动症儿童的自我矫治,让多动症儿童为教学本身所吸引。实践证明,通过家校共育帮助多动症儿童建立识写自信,能让多动症儿童以更强烈的积极性投入到语文汉字识写之中。

二、改变多动症儿童行为,提升语文识写能力

多动症儿童由于身体和心理等原因,往往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吸引,在随意注意方面往往比较亢奋。在语文汉字识写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多动症学生的积极行为,消解多动症儿童的不良行为。如当多动症儿童较之于以前学习有点滴进步时,教师就应当给予积极的表扬,从而强化多动症学生的积极行为;当多动症儿童出现不良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跟进、积极介入,对之进行矫治,纠正多动症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正反强化,改变多动症儿童的行为,提升多动症儿童的语文汉字识写能力,优化多动症学生的汉字识写品质。

如当多动症儿童出现一些积极性的行为如专心学习行为时,教师可以给这些孩子发一些小红花、小星星、卡通印章等。当多动症儿童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四处张望、手脚动个不停等相关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制止,或将奖励品没收、将星星擦掉一个等。如在一年级识字“彩虹”这一课教学中,笔者在课堂教学时间将相关的汉字教学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识写训练。班上有一个学生在汉字的识写环节总是很浮躁,一会儿挠头、一会儿摸耳。为此,笔者让班级里一个比较自律的女生与之同坐,并对该学生加以监督。经过女生一段时间的提醒、纠正,该生的书写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回家以后做汉字书写作业时还是不认真。笔者找来了该生的家长,发现该生原来在家里完成作业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如一会儿写作业一会儿玩耍、吃零食等。为此,笔者还与该生的家长谈心,商讨采用一定的策略,纠正这样的不良习惯。在笔者的引导下,该家长意识到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为此,孩子家长不再溺爱孩子、宠着孩子、惯着孩子了,而是狠下一条心,采取了把零食、玩具收起来等有力的举措,渐渐地让具有多动症倾向的学生走上了学习的正轨。

改变多动症儿童的行为,是矫治多动症学生最为有力、有效的手段。在家校共育中,孩子们不再我行我素了,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听从老师、家长的管教。实践证明,转变了学生的多动症倾向,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了,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关系也开始趋向于和谐。良好的学习行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样态,进而让学生更加地适应学习,更加地乐于学习了。

三、加强多动症儿童训练,提升语文识写品质

加强多动症学生的汉字识写训练,能有效地优化多动症学生的学习品质。当这些多动症学生在“压抑”的情境中学习过一段时间、训练过一段时间以后,教师要联通家长,舒展、释放学生的多余精力。这样更有助于调动多动症学生的身心,促进多动症学生的身心发展。实践证明,强化多动症学生某个方面的训练,必然会抑制一些器官的过敏反应,让大脑的一些脑干体系、前庭神经不再活跃。因此,这种释放多动症多余精力、充沛精力的做法是必要的、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舒展学生的身心、健全学生的人格。

比如教学“漂”和“飘”这两个汉字时,笔者从这两个汉字的内涵、字形、字义等方面引导学生认知。多管齐下,让学生建立对于汉字的整体性认知,这种整体性的认知就是一种“感觉统合”,即“基于学生神经需要,引导学生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训练”。如学生对“飘”这个字的理解就是依靠了感知多媒体课件中的“物体随风飘扬”的画面,认识到“飘”这个汉字的右边是一个“风”字;同时,从汉字的结构“左右结构,左表声、右表意”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在课后识写的训练中,由于脱离了教师的辅导,学生的书写比较随意,有学生甚至要让家长辅助才能完成。为了加强多动症学生的统觉训练,笔者让学生家长采用一种“间隔性查看”的方式,一方面对多动症学生的汉字识写训練“忽视”,增强这些多动症学生的作业完成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又让家长跟进这些学生的汉字识写动态。通过这样若即若离的监督,培育多动症学生的完成作业的自觉性。如果说,在学校教室的汉字识别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全方位统合,那么在家庭中则是要消解学生的依赖性。通过家校的合作发力,学生的汉字识写错误率降低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独立性增强了,不再乱发脾气了,而且小动作较之于家校共育前也明显减少了。这样的一种感觉统合训练,让多动症学生的语文学习注意力更集中了。

多动症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在培育多动症学生的语文识写能力的时候,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作息时间,尤其是让多动症学生在家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作为教师,要积极争取多动症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良好育人格局。实践证明,只有家校共同关注多动症学生,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对其形成一种整体性的干预情境,才能有效地纠正多动症学生的不良行为。作为教师,在语文汉字识别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多一分细心、耐心,多一份理解、宽容,才能减轻多动症学生的症状、减少多动症学生学习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张生卫.试论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分析及其教育措施[J].学苑教育,2016(24).

[2]杨帆,夏之晨.国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的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4(5).

[3]张晔,黄冉.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5(9).

[4]田卫华.儿童多动症与学习困难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5).

[5]陆文超.浅谈多动症孩子的学校教育[J].考试周刊,2017(82).

猜你喜欢

培育小学语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