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语音学在21世纪的发展概述

2023-05-30李涵宇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术会议普通话世纪

语音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交换信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汉语语音学不仅继承了过去的传统,而且开始由经验型描述向科学研究型转变,同时,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产生了一些新兴分支学科。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现代科技应用、专著及学术论文成果和汉语语音学学术会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梳理汉语语音学在21世纪的发展脉络。

汉语语音学从汉末反切发明时开始兴起,中国古代的古音研究分为今音学、古韵学和古音学,清代时还出现了顾炎武、段玉裁、钱大昕等古音学大师。前代的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自成体系,进入21世纪后,汉语语音学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硕果累累,既继承了上一发展阶段的优秀研究成果,又在此基础上对汉语语音学研究做出了新的成果,呈现出向综合性学科方向发展的趋势。许多学者近20年的研究在理论建设、现代科技应用和国外音系学理论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引入新的音系学理论——优选论

21世纪以前,从传统音韵学到现代汉语语音学,大致经历了模仿—反思—借鉴—创新几个阶段。步入21世纪后,国内不少语言学家根据这几个阶段借鉴、引入了一种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外诞生的全新的音系学理论——优选论,并运用其分析方法对汉语普通话的儿化韵等诸多汉语音系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优选论源于美国语言学家A.Prince和P.Smolensky。马秋武(2003)根据鲁允中(1995)提出的汉语中存在三种儿化类型这一事实,在优选论的框架里,对北京话儿化进行了重新分析,提出了解释汉语三种儿化类型的四条制约条件,并对这四条制约条件进行了等级排列,因此,他认为北京话的儿化音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音现象。王茂林(2005)通过对语料进行韵律切分,发现音系学理论优选论可以对韵律组块问题做出解释。宫齐和范俊军(2003)研究了优选论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运用优选论进行了汉语方言鼻化韵、汉语方言声调研究、儿化韵的分析。优选论为汉语语音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这个阶段里,《普通话舌尖元音的优选论分析》(马秋武,2001)和《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2008)等都是比较重要的论著。因此,21世纪汉语语音学研究不仅借鉴、吸收了外来优秀的部分,也继承了自身优秀的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实现了新的飞跃。

二、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

语音合成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国内的语音合成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与国际接轨。语音技术是一门复杂的新兴学科,涉及许多学科的融合。汉语语音技术可以分为汉语语音识别技术和汉语语音合成技术,其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一个领域,它能够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渗透于各行各业,其中必然离不开对汉语语音学基础知识的研究。例如生活中的车载导航语音、公共场所语音播报、手机智能语音助手、输入法语音输入,等等,都离不开汉语语音技术。

韵律是汉语语音合成的关键成分之一,停顿、断句、自然度等信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汉语语音合成——原理和技术》(吕士楠,2012)一书以独特的视角,介绍了语音合成技术的发展历程、声学语音学知识和汉语普通话的音位系统,而且还基于近十年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热点和方向去研究汉语的韵律和重音、汉语语料库的波形拼接合成技术、数据驱动的语音合成方法等。值得一提的是,此书不仅对汉语语音合成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更是弥补了汉语韵律基础知识方面的某些空白,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汉语语音学在医学、生理学等领域的应用是21世纪的热点研究方向。在2011年,孔江平团队的项目“汉语普通话语音生理模型研究”从言语生理角度入手,对语音生理建模开展了相关研究,包括汉语普通话呼吸韵律研究、汉语普通话X光动态声道研究、汉语普通话发音模型及其相对应的声学特性的研究等。汉语语音病理学的产生应用于语言障碍的诊疗、腭裂语音纠治等方面,2003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首次根据汉语语音特点,研制了一套对腭裂患者的汉语语音检查及矫治方法,无论是在汉语语音学领域,还是在医学领域,甚至对世界其他腭裂患者,其都具有重大的价值。汉语语音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是必然的,两者结合后催生的新兴学科或新领域研究,将会发掘出更多的潜在价值,对社会的向前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三、汉语语音专著以及学术论文成果

跟上个阶段相比,21世纪的汉语语音专著也在明显增加。本阶段汉语语音学的研究硕果累累,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语语音史的發展——20世纪就产生的汉语语音学的崭新分支学科

汉语语音史是一门研究汉语语音发展演变过程的学科。在20世纪,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一书早就被大家熟知,全书将汉语语音史的分期分为了九个阶段,其对从上古到现阶段共三四千年的汉语语音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具有分期详细、材料丰富、体系新颖等特点。除此之外,唐作藩先生作为王力先生的学生,师从王力先生学习汉语史与音韵学,20世纪50年代,其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授汉语语音史、汉语音韵学等课程,2011年,他在讲义的基础上整理成了《汉语语音史教程》,此专著系统介绍了汉语从上古到中古、近古,直至现代汉语普通话及各方言语音的发展演变过程。

进入21世纪后,也有许多研究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研究汉语语音史,对整个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张鸿魁(2000)基于历史的角度,全面梳理了汉语语音史的发展,将近百年来的汉语语音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①拓荒期(1900年—1930年);②耕耘期(1931年—1937年);③蓄势期(1938年—1948年);④增播期(1949年—1979年);⑤繁华期(1979年以后)。

(二)对21世纪以前出版的专著进行修订、再版

21世纪后的汉语语音学的研究在20世纪出版的相关专著的基础上,针对一些专著术语多、符号繁、写法又不通俗、初学很不容易读懂的问题,加上学者们对在20世纪出版的著作中的某些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因此,21世纪出现了许多对先前专著进行补充、修订的再版。如《语音学教程》(林焘,1992)阐述了语音产生的生理机制和声学特征,突出了汉语元音、辅音和声调研究的重要性。随着语音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此专著再版了修订版的《语音学教程(增订版)》(林焘,2013),此书按照目前语音学发展的新趋势,增加了实验语音学内容,还对“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又如《汉语语音史讲话》(邵荣芬,1979)首次出版是在1979年,但是经过多年研究,在2010年,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矫正工作,在《汉语语音史讲话(校正本)》的后面加入了一项附录。

(三)出版了专门介绍现代汉语语音的字典

《现代汉语音典》(孔江平、蔡莲红,2014)就是介绍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字典,此书将语音学、声学和语言工程紧密结合,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音典正文、基础与资源、MCSD光盘。其中,“音典正文”部分主要从声学参数、发音特点、韵律特征和频谱表现方面介绍了汉语普通话语音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在“基础与资源”部分,包括了儿化音、多音字、同音字和轻声词等一系列语料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1978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的对现代汉语语音进行规范的《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出版至2021年底,一共修订出版了7个版本,在修订过程中,对普通话语音的有关标准进行了规范化制定。例如在2016年9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芥”在原审音表中有两个读音:jiè(芥末)和gài(芥菜),但是在修订版中,其统一读成“jiè”,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开展汉语语音学学术会议

20世纪70年代,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语言学工作者被语言学会组织了起来。随着学术队伍的不断壮大,各地的语言学会和全国范围内的中国语言学会,一般每两年就召开一次学术会议,主要进行学术讨论、学术研究和学术规划等。在语言学界,学术讨论是很常见的,进入21世纪后,也不例外。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每两年一次,在不同的地方举办,但是都围绕汉语语音研究领域的成果展开讨论。

2006年10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了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吴宗济参与了本次会议,参加讨论,并做大会总結发言。这届会议可分为语言、生理、言语、方言等十个讨论组。重点议题是韵律研究,同时,还提到了语音实验研究开始进入语言教学、历史音韵、传媒语音等领域,要以全新的视角来研究传统问题。

2008年4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议主要对“自然口语中的语音问题”“言语韵律研究的实验方法”“实验音系学与语音格局分析”“发音动作协同:模型与数据”“二语学习与言语信息处理”和“语音普遍性视角下的汉藏田野语音学”六个专题报告展开讨论,根据讨论的成果,为汉语语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是在2010年5月28日南开大学举办的,会议主题为“面向语言学、采用新方法的语音研究”。2012年5月18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了第十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会议主题为“走向世界的汉语语音学和音系学”。2014年8月8日,在新疆大学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为“语音与语言接触”。2016年7月25日,内蒙古民族大学联合主办了第十二届全国语音学学术会议,主题为“语音学与语言多样性”。2018年11月9日,在暨南大学召开了第十三届全国语音学学术会议,会议主题为“语音与语言智能:跨语言与跨方言的挑战”。2021年7月18日,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几十年来,通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语言学研究工作者们本着继承和创新的理念,在汉语语音学领域取得了斐然成就,也必将在未来彰显和提升人类语言的应用价值。多年来,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的顺利开展也为语音学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汉语语音学在21世纪的发展历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汉语语音学与其他学科结合更加紧密,跨越了文理等诸多学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渗透于医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文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现代科技的应用还包括语音合成技术、语音实验室、语音数据库、语音识别技术和计算机语音处理等方面的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融入新兴科学技术后的汉语语音学,还会在未来催生出新的研究方向、领域和新的技术,将继续为中国现代汉语语音学和中国语言学做出巨大贡献。

汉语是当今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与世界其他语言相比,记录汉语的历史资料、古籍文献十分丰富,为汉语语音研究提供了丰富和多角度的研究材料。汉语语音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的语言研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促进了世界语言研究的相互发展,丰富了世界语言研究的成果。在各个方面都快速发展的21世纪,汉语语音学乃至整个语言学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承担起世界语言学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其在未来,必定会继续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宫齐,范俊军.优选论及其在汉语音系研究中的应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88-95.

[2]林茂灿.汉语语音研究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5(03):12-14.

[3]王茂林.汉语自然话语韵律组块的优选论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85-87+142-143.

[4]籍顺心.汉语语音合成——原理和技术[J].声学学报,2012,37(03):353.

(作者简介:李涵宇,女,本科在读,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学术会议普通话世纪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学术会议通讯
17
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