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古诗中大雁的意象研究

2023-05-30彭建武王蜜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雁意象建构

彭建武 王蜜

意象是有情感的物象,“意”是有意义,有情感,有诗人的主观感受,“象”是诗歌里的名词,是客观的事物,客观的物象在诗歌中转化为带有诗人个人主观情感的意象语言,使客观的物象不再单纯地表达原有的概念含义,而是具有隐喻性、创新性的合成意义。概念整合理论以心理空间为基本单位,探索信息整合,研究动态意义建构,该理论以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为出发点,对意象语言的建构和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本文以古诗中的“大雁”意象为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其意义建构过程和人们在此过程中的认知活动。

一、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有丰富的意象,且诗歌意象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承载了丰富的内涵。不同的意象能够表达出诗人不同的心境,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环境下也會有不同的表意义。诗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歌话语的基本组成部分。那么,古人是如何创作诗歌的呢?诗人通过描写眼前的客观物象来烘托内心的主观意象,来表达个人的真实情感,或欢乐、或悲愤、或抑郁。诗人在诗歌中创作的意象,是世代延续的民族情感符号,是抹不去的文化积淀,它们传递的是一种中华民族独有的情感。作为中国古代典型的自然意象,大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抒发和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到了诗人的关注和喜爱。

长期以来,研究诗歌的意象是学界热议的课题。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是以修辞、情感和文化的角度为出发点的,相对来说,很少有人从语言学角度来考虑诗歌意象。概念整合理论是研究意义建构和信息整合的理论框架,它对意义的建构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因为它揭示了言语建构背后思维活动的认知机制。在本文中,概念整合理论被用来从认知角度研究诗歌图像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分析诗歌形象的概念建构过程,借助古诗中“雁”意象的不同意义,对其概念合成空间进行分析。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况

Fauconnier&Turner(1998)提出了一个基于心理空间理论的概念整合理论。 该理论以心理空间为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概念整合网络理论,指的是以框架为结构的心理空间网络,这个框架是由发言者自己的经验背景构建的。一个完整的网络包括四个空间:输入空间Ⅰ,输入空间Ⅱ,类属空间,合成空间。根据概念整合理论,人们对特定概念的理解就是通过四个空间的相互作用和认知活动生成层创结构所得来的。概念整合本质上是指人们进行心理活动的认知过程,并指出这个过程指的是人脑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认知过程。[1]不同认知领域的结合构成了一套认知活动,Fauconnier&Turner称之为概念整合,其核心内容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投射,即由一个较为具体的概念域的词汇描述另外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域。[2]

概念整合就是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将不同领域的概念意义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认知框架。类属空间包含高度抽象的概念,它反映了两个输入空间共享的图式结构,这样的图式结构存在于类属空间高度抽象的概念中,人们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一般到抽象,最后提取出超越具体事物,事件或状态的高度抽象的概念。[3]概念整合的基本模型由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构成。[4]类属空间反映了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特性,而合成空间投射了两个输入空间共同的图形结构,人们以主观能动性进行从一般到抽象的认知加工,最终在具体的物体、事件和状态之外提取高度抽象的概念。[5]概念整合形成的合成空间是由类属空间通过人脑认知过程,高度抽象之后提取出来的投射结果。

Fauconnier(1998)认为,合成空间只有通过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来创造,这些过程在概念之间结合、提炼和扩展元素。这里的“结合”是指将两个或多个输入空间的概念意义结合起来,形成输入空间中原本并不存在的新的目标意义,而“细化”则是指大脑对相关信息主观驱动的提取。“扩展”指的是“结合”和“提炼”概念元素的过程,最后利用新形成的概念结构并对其进行相应扩展。然后对新的概念结构进行相应的应用和扩展。刘芳(2020)认为,概念整合理论为诗歌意象语言新创意义建构的认知机制提供了完整、连贯的解释。[6]陈丽霞(2011)认为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意义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模式,而不是单纯地被看作是语言之间投射转移的客观存在。

三、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雁”的意象建构过程

大雁是候鸟,通常在初秋从北方出发,在长江以南度过漫长的冬季,并在第二年春天花期开始时返回北方。春去秋来,大雁跟随雁群北往南来,根据大雁的这种特性,诗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赋予了大雁不同的象征意义,大雁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多重内涵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意象之一。在本节中,笔者首先分别说明大雁意象所表达的四种主要情感,然后分别选择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详细分析其意义建构。将概念整合理论应用于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大雁这个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作用,揭示大雁意象的意义建构过程和人们在此过程中的认知活动。

(一)以鸿雁来代指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诗人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夜色还没有完全消失在天幕,旭日早已在江面缓缓升起,虽然时间处于旧年,江南却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时序交替,匆匆不会停留,家书应该寄往哪里呢?北去的归雁,能否捎去洛阳那里,这让身在异乡的诗人产生了思乡之情,下面解释这种情感表达的概念整合过程。这两句诗激活了人脑海中的两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包含了“日生残夜”“春入旧年”这两个要素,构建了物换星移、时序转换的情景,输入空间2包含了“乡书”“归雁”两个要素,而诗人此时身处异地,绿水泛舟,行驶于青山之外,抬头望向天空,成群结队的大雁从上空飞过,这群大雁是要经过洛阳的吧。每当季节交换时,大雁仿佛都在振臂突破阻力,飞回故乡,大雁这种南来北往的特性总是会唤起人们对家乡故里的思念,而诗人也想到大雁是否能够将我的家书带回洛阳呢?显然,这两个输入空间共同描绘了一幅残夜归雁、时序交替转换的画面,诗人身处残夜,归雁可以携带家书,传递思念,于是它们的相似性被高度抽象并投影形成类属空间,这个空间里有“时间”(时序转换)“地点”(身处异地)等要素,接下来,类属空间的两个元素通过投影到合成空间,这些元素一起产生了新的意义和结构体,也就是诗人由客观物象大雁所投射的对家乡的思念,从而引发的诗人怀乡情思。

(二)因雁归人去生离别恨、相思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7]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粉红色的荷花已然凋谢,幽香也早已消失在空气中,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激活了一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包括“荷花”“竹席”“兰舟”“西楼”四个要素,描绘了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白天轻泛兰舟,夜里独上西楼,空灵蕴藉的画面。盼望音讯的诗人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输入空间2包括“锦书”“大雁”两个要素,诗人怅望云天,本想排遣离愁,却不想激起望断天涯的情思,锦书未至,大雁已经离去,等归来时,西楼已经洒满月光了吧。这两个输入空间共同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清冷孤单的画面,心上人的离开就如同大雁的南飞,不知何时才能返程,诗人将这两个输入空间中的相似性高度抽象到一个类属空间,将对心上人的思念投射到大雁身上,包括“环境”“地点”“时节”,最后,结合前面所说的背景知识,三个空间的各元素通过跨空间映射到合成空间,诗人通过这样的认知活动,产生了内心的离别与相思之愁。

(三)因大雁是忠贞之鸟,借指爱情婚姻美满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诗人赶考,听闻猎人将捕获的雁杀了,另一只已逃走的大雁却不肯离去,在天空盘旋悲鸣,最终坠地自杀。这天地间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竟然让这两只雁用生死来对待,天南地北比翼雙飞,不管多远的路程,经历多少寒暑交替,都一同飞过。下面分析诗人情感表达的概念整合过程:输入空间1包括“寒暑”“万里层云”“千山暮雪”这三个要素,构建了一幅寒来暑往、夜幕之下、冰雪覆盖在连绵无尽的山峰之上的情景,输入空间2包括“双飞客”“痴儿女”两个要素,诗人自问,这世间只有大雁有这种难以割舍的情吗?殊不知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如此,这两个输入空间共同描绘了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大雁互相陪伴,形影不离,若此时伴侣逝去,真情的大雁知道此去万水千山、寒来暑往、形单影只,面对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即便自己活下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高度抽象出它们的相似性到类属空间,通过投影到合成空间,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这些元素一起产生了新的意义和结构体,表达了诗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大雁南来北往,飞过万里路程,都形影不离、双飞双宿,一起经历寒冬与酷暑,多像人间的痴男怨女,相聚时欢乐,离别之日愁苦,如果你离开人世,而我却侥幸脱逃,从此万里千山、层云暮雪,没有人与我同甘共苦,那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可见诗人的心理空间认知过程,诗人由此表达了对大雁殉情的哀思和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四)以鸿雁喻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万里长风吹送南飞的大雁,面对这般逍遥壮丽的景色,诗人不禁心情愉快,登上高楼,与朋友共同开怀畅饮,诗兴大发,“你的文学像汉代的文学一样稳健而新鲜,我的诗也像谢朓的诗一样新鲜而美丽。我们都充满了热情,心潮澎湃,仿佛在高高的天空中翱翔,试图摘下那轮明月!我们都在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诗人满怀豪情逸兴,诗人李白在谢朓楼告别自己的叔叔李云时,心中有无数的感慨。在这里,输入空间1包含“长风”“秋雁”“高楼”三个要素,描绘了一幅在秋高气爽、长风万里的日子,看到长风为大雁助力,大雁借长风振臂的景色,诗人的精神十分振奋,以往的种种烦恼也一扫而光,心境宽阔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壮志不免油然而生。输入空间2包括“文章”“青天”“明月”三个要素,诗人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并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青天”“明月”都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描绘了一幅青天万里、明月伴我的景象。这里,诗人赋予“秋雁”以个人特色,将秋雁在万里长空展翅翱翔与诗人自己狂放不羁的文风做比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作者与秋雁达成了精神上的契合,两个输入空间高度相似的部分被抽象映射到一个合成空间。诗人目睹了雁排长空的寥廓景象,心中不禁兴起豪迈壮阔的情怀,两个输入空间中的概念意义投射到类属空间,就是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状态,而合成空间的豪情壮志就是雁意象原型意义的进一步衍生,大雁身处万里长风,却将这长风作为借力,诗人由此受到启发,这里的“秋雁”寄托着诗人的生活理想。

四、结语

通过对诗歌中大雁意象的隐喻进行概念整合分析,发现诗歌进行意象创作的过程是诗人抒发情感的认知过程,诗人借大雁抒思乡怀亲之情、相思之愁,借指忠贞和远大抱负。大雁在诗歌中脱离了原有的概念意义和另一个输入空间中的元素,也就是诗人所处的情景,通过整合相似性空间中的相似概念来合成水平创造空间中的新概念,这样大雁就被赋予了其概念意义不具备的新意义。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研究大雁形象的符号意义建构及其心理认知过程,不仅说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诗歌形象意义建构,扩大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而且为赏析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评价方法。[8]

参考文献:

[1]陈丽霞.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的诗歌意象语言及其翻译[J].临沂大学学报,2011,33(01):109-112.

[2][6]刘芳.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意象语言认知隐喻建构[J].当代外语研究,2020(05):60-66.

[3][4]陈卓彦,田兴斌.概念整合理论下对《红楼梦》中人名双关语的解读[J].英语广场,2020(19):55-58.

[5]焦明环.概念整合视角下中国古典诗歌中水意象的意义建构[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03):25-26+47.

[7]石彬.翻译美学视角下中国古诗意象的翻译[D].新疆大学,2016.

[8]孙晓艳.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的诗歌意象探析——以花意象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8(04):44-47.

(作者简介:彭建武,男,博士研究生,山东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王蜜,女,硕士研究生,山东科技大学,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大雁意象建构
抚远意象等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大雁
大雁
大雁曲
大雁飞过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