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好感召教师
2023-05-30张基广
张基广
摘 要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唤醒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内在教育自觉和美好事业情怀。通过让师生拥有美好的家国情怀,让校园充满细节的美好,让教师传承师者的美好,感受教育的美好,引领教师形成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良好师风,师德师风建设便成于自然之中。
关 键 词 师德师风建设;美好;感召;教师情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3-0050-03
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要有制度约束、学习提升、宣传教育等常规做法和底线要求,更需要唤醒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内在教育自觉和美好事业情怀。多年来,学校牢固树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理念: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完人,但一定不能是一个庸俗的人。什么是庸俗?就是远离美好。教师,需要用美好感召。
因此,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凸显一个比较鲜明的特色——摒弃庸俗,用美好感召教师。
一、让师生拥有美好的家国情怀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作为一所创办于1905年的百年老校,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己任,一直坚持做“有根的教育”,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让师生生长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孩子们从小拥有一颗“中国心”。
多年来,学校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八个字作为校训,坚持不懈地开展校训教育;开展“党润童心”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寻访家史,传承家风”优良家风教育;开展“20+20”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即每天早晨全校师生20分钟经典诵读,每天中午全校师生20分钟习练书法;开展一年二十四节气教育等。
近年来,在“清廉学校”建设中,又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将学校党组织建设与共青团、少先队建设有机融合,以学校党建带动共青团和少先队建设,让师生共同感受清廉的美好,让清廉之风吹遍校园。
“有根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扎下爱党、爱国、爱人民、爱民族文化的根,也让教师们逐步养成爱党、爱国、爱事业、爱教育的美好情怀和敬业精神。
二、让教师体悟细节的美好
师德师风建设不是高声说教,不是大哄大闹,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教师需要在教育细节中体悟教育的美好,在情境浸润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因此,学校一直倡导这样的校园生活理念:“学校是柔软的,教育是浪漫的,文化是感性的,我们是一起的。”
学校的门卫室里常年摆放着几十把“爱心伞”,以备突然下雨时师生借用。如果哪天放学时突然下大雨,就总会有老师主动从办公室跑出来,人手一把“爱心伞”,组成一支独特的“护送队”:四十多把雨伞连成一条壮观的“雨伞长廊”,每个老师牵着一、两个孩子,像母鸡的翅膀护着小鸡,一个班一个班地送出校门,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交到家长手上。老师们的头发、肩头和后背都被淋湿,但脸上都洋溢着慈爱、幸福的笑容,嘴里还不停地叮嘱孩子们小心脚下……
每当下大雨,总有个別孩子不小心把鞋子、裤子打湿,而家长又难以及时送来鞋子、裤子换上,为了防止学生因此而感冒,学校在校医室和资源部(总务处)常年备有十来个小吹风机,及时帮学生吹干打湿的鞋子和裤子。每逢下雨的课间和午后,就有学生跑向学校校医室和资源部,于是,一个个吹风机在老师手中响了起来……
考虑到个别家长不能准时来校接孩子放学的客观困难,为了让学生在风雨天、大冷天有一个相对舒适的等候环境,几年前,学校就在门卫房旁边开辟了一间等候室。等候室里配置了舒适的桌椅、益智玩具和书籍,学生可以看一会书、玩一下玩具,等着家长的到来。但即便如此,最后走的孩子依然是孤零零的。怎么办?学校向全体党、团员老师发起倡议:开展一项爱心陪伴活动,由党员、团员老师轮流陪伴下午放学后未被及时接走的孩子,给孩子一份关爱、帮助和温暖。党团员老师纷纷响应,有的留下来陪孩子聊天,有的陪孩子一起游戏,大家干脆把这项活动叫做“党团员陪伴日”……
师德师风的确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做在细节上,做到骨子里。学校组织教师们所做的这些细节,老师们做在行动上,感动在心里,善良和美好不经意间流淌在整个校园——真正的“大先生”,首先是善良、慈爱的人,就像孩子的妈妈一样!
三、让教师传承师者的美好
改变一个教师首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所学校首先要改变他的精神气质。而教师的价值追求和学校的精神文化又往往来源于学校的文化传统。为此,学校十分注重发掘学校的优良传统,并着力把这些美好传统不断传承下去。
传统一: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学校全体教师每天都和学生一起上操做操,一起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六月的太阳很烈,但无论男教师还是女教师,无论年长者还是年轻人,没有一个老师戴遮阳帽或者站在树底下。在学校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生站在太阳下,老师绝不会站在树荫下。”
传统二:给学生准备好奖品和必需品。低年级班主任老师都有一个习惯,在自己的办公室抽屉里备有一两套干净内衣裤,如果有哪个低年级小朋友一时弄湿、弄脏了衣裤,家长又来不及送来衣裤更换,班主任老师就很自然地拿出备用的内衣裤让孩子换上。在大多数老师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个装着糖果点心的盒子,这些糖果点心是激励学生的小小奖品。刚来的年轻老师看到老师们抽屉里的衣裤和案头上的糖果盒,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心领神会,这个习惯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传统三:毫不计较地为团队贡献一份力。学校无论哪个年级组、教研组,只要有老师承担了公开课、研究课、比赛课的任务,全组老师都会一齐行动起来,出智的出智,出力的出力,经常会一起研课、“磨课”到深夜。这时候,年长的老师就会帮着一遍又一遍修改教学设计,并现场示范;年轻的老师就会忙前忙后,准备教具学具,买来夜宵。直到比赛获得好的成绩,大家一起欢呼,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她的幸福。老师们都信奉这样一句话:“请相信,你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传统四:把为学、为事、为人融为一体。学校的年轻教师每天早晨会提前到校,到办公室之后,会抓紧时间烧好开水,灌满热水瓶,再把办公室地面拖干净,桌面抹干净,等到年长的老师到办公室,就会有热气腾腾的开水和整齐干净的办公环境。而当年轻老师在工作中有什么疑难,年长的老师就会不遗余力手把手地帮助他们。整个办公室的老师彼此付出,彼此温暖,其乐融融。
这些优良的学校传统代代相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老师,让老师们逐步养成强烈的责任心、自觉的进取心、至真的慈母心和无私的团队精神。
在此基础上,学校引导教师努力达到“心要善良,行要努力”的行为标准,树立“微笑,善良,慈爱”的良好形象。
四、让教师感受教育的美好
当一个教师获得学术尊重,享有职业尊严,就会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一分子,自觉地融入集体,向往美好,不再纠结于鸡毛蒜皮的小节,不再贪图低级庸俗的小利,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学术和精神境界。因此,学校努力“让更多的心房暖起来,让更多的脑袋动起来,让更多的脚步跑起来”,让更多的老师成为具有“教育梦想,人格尊严,爱生情怀,学术气质”的新时代教师。
一是让教师有“尊严感”。学校努力“让每个人老师都有说话的机会,让每个老师都有受到表扬的权利”:通过“书记校长接待日”“民主协商会”“意见征询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为老师提供讲话的机会,让老师们找到“大家的事商量做,学校的事商量办”的愉悦感;通过“教师风采展示”“教师之星评比”“学校五一劳动奖章评比”“教育教学创新奖评比”等系列主题活动,让老师们得到更多的表扬、激励和展示。
二是让教师有“获得感”。一方面,学校在教师中不断强化“单位与组织”“团队与归属”观念,组织新教师培训、每学期集训、每周校本研修,组建青年读书会、老教师协会、教师工作室、青蓝团队,开展新时代教师读书工程、教育教学思想沙龙、教师工作坊、教师到企业跨界体验等活动,不断提升老师的“专业获得感”;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文体活动,帮助老师缓解压力,克服倦怠,教工球赛、拔河比赛、小品表演赛、诗歌赏析会、才艺大赛等有意义的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向上、享受美好的高尚情操,不断提升教师的“团队归属感”。
三是让老师有“驱动感”。学校做到“重心下移,赋权增能”,激发教师自主发展、自主管理的意识,让教师争做学校的主人翁,实施了系列激励制度:“年组负责制”——设立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由学科组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分别负责学科教学研究、学生日常事务、集体备课;“自主申报制”——参加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主讲公开课、参加科研课题或项目研究、评优评模等均由教师自主申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团队协作制”——对教研组实行团队协作评价,设立“团队协作奖”,对协作意识强、发展状态好的团队予以团队奖励;“学术管理制”——为创设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学术氛围,学校成立了由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学术问题由“学术委员会”全权决定,引导教师追求学术,获得学术尊严;“项目承包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研训活动、学术活动等,都会以项目的形式,由某个教师团队自主承包,由他们自主设计、组织及评比。
四是让老师有“成长感”学校注重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基本功的持续生长,以专业成功感和幸福感助推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教师五项修炼”:“炼字”——每周練写一幅板书作品或软硬笔书法作品;“炼课”——每个学期每个老师上一节“过关课”或“研究课”;“炼讲”——每位老师讲一讲自己的教育理解、教学思想;“炼文”——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炼眼”每学期老师们共读两本教育专著。
总之,学校用美好感召,用行动说话,引领教师形成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良好师风,让老师自觉摒弃庸俗,崇尚学术,向往高尚,追求美好,师德师风建设成于自然之中。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