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现状分析与策略应对
2023-05-30向娟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环境日趋复杂,传统主渠道教育面临挑战;网络社会快速发展,法治教育滞后于法治实践;网络技术更新迭代,教育方法手段亟待创新。为此,要强化“互联网+”创新思维,抓牢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主导权;更新网络法治教育观念,凸显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时代性;创新网络法治教育方法手段,增强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实效性,引导青少年做遵法守法用法好网民。
关 键 词 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3-0043-04
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网络已深度融入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显示:未成年人近半年的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3%);休闲娱乐成为未成年人主要上网目的,网络模仿行为较为普遍多样,饭圈文化泛滥盛行,网络素养教育不容乐观。[1]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也呈增长趋势,《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显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上升,未成年人犯罪有所抬头,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巨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还需优化等。[2]以上情况凸显出网络空间法治环境亟待治理,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刻不容缓。
一、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的现状审视
审视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现状可以发现,互联网在给青少年法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传统法治教育带来了多重挑战。
(一)网络环境日趋复杂,传统主渠道教育面临挑战
网络社会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封闭性,相较于传统教育的可控性,网络法治教育更难控制,虚拟的网络空间解构和消解着传统教育的主导性和引領力。在网络空间,没有绝对的道德权威,也没有终极的管理者,由此,传统主渠道教育面临挑战。
首先,网络思想引领面临挑战。在日益复杂的虚拟空间,不良言论和不实信息通过聊天群、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等广泛传播,青少年极易被影响和误导,严重影响学校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致使现实社会的道德约束在网络空间失去作用,青少年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形。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一旦缺乏强有力的网络思想引领,最终会直接影响其“三观”的形成。
其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挑战。新时代的教师如果不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专业的法治素养和创新的网络技术素养,是很难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新时代教师素养如有欠缺,就无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而影响法治教育效果。现实中,法治教育师资匮乏,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些非法律专业的教师兼任法治课教师,他们对法律理解不够深刻,很难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讲透彻相关道理,不能将社会现实中的法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难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
再次,阵地建设面临挑战。学校法治管理和民主建设不完善,网络法治教育平台和载体不充分,校园网络法治文化氛围不浓,都制约了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的效果。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日常学生管理教育中不规范,会对学生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的形成造成消极影响。学校网络法治教育平台搭建不够充分,未能整合建设“线上+线下”基础设施,云平台建设、网络法治资源提供均不够完善。校园文化中网络法治元素缺乏,表现为校园环境中网络法治元素不突出、法治教育主题活动开展较少。校园硬件设施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但现实中法制教育因素不够彰显,难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法制教育。在校园法治文化活动中,法治社团不多、法治活动偏少,学校未能常态化地使用校园媒体宣传网络法治知识,对校园法治氛围的营造都有一定影响。
(二)网络社会快速发展,法治教育滞后于法治实践
当前,网络社会快速发展,与网络法治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材的陈旧形成了鲜明对比,法治教育内容滞后于法治实践。
首先,网络法治教育理念滞后。目前,在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中,重视对教材中法律知识的讲授,但缺乏法治精神、法治理念的培育。学生通过现有的法治教育能初步了解宪法和法律基本常识,但由于法治实践路径的缺失,导致学生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这种在网络法治中尤为突出。同时,应试教育理念仍然根深蒂固,映射到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领域,就会忽略学生法治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现象的出现。
其次,网络法治教育内容滞后。一般认为,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内容包括网络法治规则意识、网络法治自律意识、网络法治维权意识的培育。应该说,这种对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并没有融入法治教育的时代要求,忽略了网络法治教育的知行合一。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树立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制度认同,自觉维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时代法治精神的法治人才。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内容应该既突出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也注重网络法治素养,且不能忽视网络法治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网络法治教材滞后。我国中小学目前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从2016年开始启用的,其中法治教育内容占比例较少,除了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外,其他年段只是嵌入了法治内容;而在法治内容部分,有关网络法治教育的内容也不多。加之法治教育教材的修订总是会滞后于法治实践,不能完全反映最新的法律知识,缺少热点法治事件和典型案例的介绍,和青少年当下的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难以达成法治教育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网络技术更新迭代,教育方法亟待创新
在全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多媒体融合交互教育方法还未充分建立。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其所带来的图文并茂、声色俱全、互动多样的沉浸式体验也迎合了当下青少年的需求和兴趣。但遗憾的是,当下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方法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首先,课堂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教师在课堂上着重于知识的传授,而不善于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来提升授课效果,较少使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社会热点讨论等形式;着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似懂非懂,没有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无法真正掌握法治的精髓,进而难以形成将课堂上所学的法治知识转化为学法用法的能力。
其次,网络法治教育平台有待完善。如今,微信、微博、移动 APP、视频号等网络平台种类众多,但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法治教育立体格局尚未形成。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是覆盖面最大的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平台,有些地区也推出了青少年法治教育云平台,还有一些学校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线上基地,但这些有益的探索还不普遍和完善。
再次,网络新技术运用不够。随着互联网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手段日益丰富多彩,网络新技术突飞猛进,短视频、人工智能、3D投影、VR等都深受青少年喜爱,但这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支持,需要学校和社会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学校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要认识到这些新兴网络平台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创建网络法治教育阵地,卓有成效地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
二、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强化“互联网+”创新思维,抓牢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主导权;更新网络法治教育观念,凸显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时代性;拓展网络教育方式方法,增强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实效性。
(一)强化“互联网+”创新思维,抓牢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主导权
一是要加强网络思想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之中。要让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识别假丑恶、弘扬真善美,价值观的引领尤为重要,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是在网络空间抵抗不良思想和规范网络行为的重要保障。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共同价值目标,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共同价值取向,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行为准则。[3]
二是要提升教师网络法治素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念,及时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媒体。要重视开展教师法治培训,依托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等,加大教育力度,落实考核制度,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全面的法治教师队伍。要吸纳法律专业人才充实法治教育师资队伍,聘请法律专业教师或公检法、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或法治教师,与学校协同开展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同时,建立健全法治课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教师研修机制,提升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打造网络法治教育精品课程;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相关理论研究,深化法治教育实践。
三是要强化网络法治教育阵地,营造良好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学校要将网络法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针对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丰富法治教学内容和素材。要将法治精神融入学校日常管理,坚持依法办事、依章办事、依规行事,让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将规则、纪律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理念。要将网络法治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和宣传栏、校园长廊、展览厅等设施,开展“多层次、立体式”法治宣传;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主题活动,如模拟法庭、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促进知行合一,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大手牵小手”项目,选拔法学专业大学生担任中小学课外辅导员,助力开展校园法治文化活动。
(二)更新网络法治教育观念,凸显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时代性
一是要把握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及时更新法治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随时代发展因时而新、因势而新。这就要求注重开展新法律的解读、新案例的释疑,诸如学习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等新增法律法规,规范约束上网行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把握好法治教育理念的全面性,不仅要培养青少年网络法治素养,更要培育青少年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还要提升网络法治实践能力。
二是要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当前,我们已经进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征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就是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新人,青少年法治教育必须立足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要加强青少年对网络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掌握网络法治基本内容,并且在主观上理解、认同和内化为思想意识,指导和规范自身的网上言行。
(三)创新网络法治教育方式方法,增强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实效性
一是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紧密结合现实和热点法治问题,充分回应学生兴趣点与困惑处,除了常规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外,还可采用情境式等教学方式,同时结合MOOK、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实践中,要从应试为导向的灌输向結合青少年学习生活实际的法律运用、法治实践转变;在真实的法治情景中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如“遭遇网暴怎么办”“如何有效甄别网络诈骗”,通过法治案例的学习向学生传导法治观念。创新教学形式,提高课堂吸引力和趣味性,诸如课堂小组讨论、法治情景剧演绎、模拟法庭、法律辩论赛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加深学生对网络法治知识的掌握以及加强学生法治思维的训练。
二是要运用好青少年法治教育专题网站、APP、网络教学平台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发挥好QQ、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载体的育人功能,发布网络法治教育相关信息,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开展教育引导,及时纠正不良言行;要善于利用哔哩哔哩、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娱乐平台,通过其高度聚集青少年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投放法治教育内容进行宣传和教育,比如之前火爆全网的“罗翔讲刑法”,法治教育效果就非常好。目前,部分学校已陆续注册开通抖音、视频号,将法治教育融入其中,通过短视频直播法治讲座,收到不错效果。
三是要用好网络新技术。网络新技术的使用给课堂法治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革,要利用网络新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比如借助多媒体平台播放法治教育视频、观看“以案说法”视频短片、进行法治知识动漫展示等;要利用网络新技术激活互动性的教学情境,比如借助声光音响效果俱佳、互动性强的新技术,实现师生资源共享和过程互动,带动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兴趣;要利用网络新载体延伸课堂教学,比如开通法治课程微信、微博公众账号,开通法治教师个人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等,加强师生线上沟通、线下互动,使法治教育具体可感。
参考文献:
[1]《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在京发布.(2022-11-28)[2023-02-25].http://sky.cssn.cn/xwcbx/ xwcbx_pdsf/202211/t20221128_5567140.shtml.
[2]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2022-06-01)[2023-02-25].https://www.spp.gov.cn/xwfbh/wsfbt/202106/ t20210601_519930.shtml#1.
[3]向娟,刘海春.塑造培育疫情防控的法治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4):21.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