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红学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3-05-30李万青何宜儒汪麟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

李万青 何宜儒 汪麟

摘要:“网红学院”本质上是职业院校在信息化时代建立的特色产业学院,一般布局在三四线中小城市。“网红学院”即特色产业学院,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职业院校认真研究和推广,寻找和建立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网红学院;特色产业学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3-0011-05

作者简介:李万青(1966—),男,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农业经济;何宜儒(1993—),女,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汪麟(1981—),女,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1JDSZK131);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视域下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21-GX-446)

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指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仅为2.4,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严重不足。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后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近年来,部分职业院校乘着互聯网时代的东风,以区域涉农特色产业为依托建立起特色产业学院性质的“网红学院”,如螺蛳粉学院、小龙虾学院、辣条学院、热干面学院、牛肉面学院、擀面皮学院、燃面学院、烤鱼学院、蒸菜学院、川菜学院、猕猴桃学院、啤酒学院、扒鸡学院、茶叶学院、牡丹学院等,取得了巨大的传播效应和经济效应。特色产业学院要更好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寻找和建立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一、职业院校“网红学院”的本质特征

(一)“网红学院”是信息化时代的特色产业学院

“网红学院”是信息化时代由职业院校传统产业学院转化而来的特色产业学院。“网红学院”传承了传统产业学院的内生机制模型,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与本土独特产业,尤其是农业特色产业结合,整合集聚行业、企业和市场资源,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传播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突显了特色产业学院的稀缺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拓展了“政、行、 企、 校”合作办学新模式。“网红学院”与传统产业学院的分野是很明显的——在学院性质上,传统产业学院大多是独立二级学院,实体运作,有相应的专业招生目录;而特色产业学院属于独立二级学院的较少,虚拟学院较多,一般无相应的专业招生目录。在学院职能上,传统产业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主,培养产教融合需要的专业人才;而特色产业学院以市场推广、产品传播、技能培训为主,培养产教融合需要的产业行业综合人才。在运行方式上,传统产业学院按实体二级学院运作,专业、课程按产教融合需要调整;而特色产业学院由虚拟学院整合资源运作,课程、教学、实践按市场和行业需要调整。“网红学院”较传统产业学院更灵活、更机动,适应性更强,覆盖面更广,更能体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服务社会、面向行业产业的本质要求。

相对于传统产业学院,“网红学院”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数量少,一般产业学院不可能立即蝶变为特色产业学院,只有极少数与区域性特色产业相关的产业学院才可脱颖而出;二是在区域分布上,东部较少,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且中小城市多于省城;三是影响范围大,影响往往超越区域中心而辐射周边地区;四是产教融合的产业多为单一产业、单一行业,多涉及农产品食品业,产业链条长,劳动密集度大,辐射范围广,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五是产教融合的合作企业有少有多,但参与企业数量很多,院校企业共同主导,混合所有制;六是与互联网关系密切,依靠互联网传播。总之,“网红学院”借“网”而“红”,依靠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移动互联网技术整合专业资源、课程资源、产业资源、市场资源,形成与农业产业和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学院[1]。

(二)“网红学院”是职业院校精准对接农村产业的成功范例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运行良好的20多所“网红学院”,80%以上布局中西部三四五线中小城市,如螺蛳粉学院位于广西柳州市、小龙虾学院位于湖北潜江市、燃面学院位于四川宜宾市、辣条学院位于湖南平江县、蒸菜学院位于湖北天门市、川菜学院位于四川眉州市、擀面皮学院位于陕西宝鸡市、猕猴桃学院位于陕西周至县、烤鱼学院位于重庆万州区。这些区位虽然不如东部发达地区和一二线城市优越,但却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枢纽和桥头堡,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聚焦中心和辐射中心。职业院校“网红学院”精准对接农村产业和服务农村产业,极大地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为农村产业融合和中西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探索出新的实践路径。

(三)“网红学院”极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网红学院”大多数位于中西部较偏远地区的中小城市,联接了农村初级产品的生产、粗加工、精深加工、物流信息、供销服务等农产品全产业链,也担负着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技能技术化的教育任务,可以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担当起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以“螺蛳粉学院”所代言的地方特色产业为例。如表1所示,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502亿元,其中预包装螺蛳粉销售收入152亿元,配套及衍生产品销售收入超143亿元,全国实体店营业额207亿元,年寄递量1亿件,网上店铺2万多家,从业和就业岗位超过25万个,原料生产、配套养殖、材料供应、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聚集效应十分明显。柳州螺蛳粉完全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院校培养螺蛳粉全产业链设计、包装、检测、生产、营销、物流、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柳州特色农产品一(农副产品)二(深加工)三(产品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趟出一条新通道。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急需职业教育助推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容和目标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指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完善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农村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推进乡村振兴。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大量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 657亿斤,主要农产品谷物、肉类、籽棉、花生、茶叶和水果总产量在世界上占第一位。但一直以来农业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土地产出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技术含量低。如2008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国际上玉米的深加工产品已达4000余种,马铃薯的深加工有2000多个品种,而在我国这两个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却十分有限[2]。党的十八大以后,尤其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之后,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上日程。根据201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2018年末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大量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各类人才活跃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岗位上,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向中心乡镇、县城及中小城市产业园区等集中,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最终完成农业工业化、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累计达1010万人,2021年全国1420万返乡农民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这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很大的关联。根据测算,一个返乡创业项目可以吸纳7个农民稳定就业、17个灵活就业。即使如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仍缺乏大量的、高质量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相关职业院校亟需转变教育方向,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职业院校“网红学院”即特色产业学院正迎来这样一个风口和契机。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急需职业教育支撑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关键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据2021年11月19日召开的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透露,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总规模为909万人,其中将近一半以上毕业生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他们中的60%以上将要回到中小城市和县城就业和创业,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人才资源。职业教育针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即要坚持面上的基础性培养,也要做到点上的特色培养。

三、“网红学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全国三四线城市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建立“网红学院”即特色产业学院

三四线城市包括县城和中心镇,是连接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农村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的枢纽和桥头堡,也是农业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通道和聚集区。2020年末,我国1468所高职(专科)院校中的近50%位于地级市,9896所中等职业学校的80%以上位于地县城市。根据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战略,在每一个地级城市所在地的高职(专科)院校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建立一所“网红学院”即特色产业学院,以“网红学院”强大的聚集和传播优势迅速推出一种以上农产品品牌,聚集和优化各种发展要素,延长产业链,取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标志性成果和示范带动效应。螺蛳粉学院、小龙虾学院、辣条学院、猕猴桃学院、牡丹学院、擀面皮学院、燃面学院、川菜学院、葡萄酒学院等已成为成功的实践范例。

(二)挖掘和培育特色产业成为“网红学院”的网红产品

特色产业学院的核心是独一无二的网红产品,即具有地域特色且不可复制的特色产业。全国三四线城市职业院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农业资源和文化资源,联合当地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共同挖掘、培育、包装、开发具有极大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特色产品,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将其推广为网红产品。网红产品经全方位、多渠道努力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的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等各个环节,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无限延伸,最终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网红学院”应紧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特色专业集群

当前,职业院校开发和建立的以特色产业学院为主的“网红学院”,有些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以虚拟学院的方式整合资源运作,甚至没有特色专业支撑,重“务虚”轻“务实”,重营销轻建设。当务之急是“网红学院”要尽量“转实脱虚”,利用挖掘和培育的符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成就网红产品,利用学校特色专业对接区域特色产业、利用地方特色產业整合特色专业的双向策略,紧扣地方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专业集群,使“网红学院”为代表的职业院校特色产业学院有核心专业、核心产品、核心内容,可以系统性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特色专业集群不但能培养特色产业链人才,还能培养特色产业链延伸集群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智慧康养、智慧物流等新型人才群体,全面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

(四)依托特色专业集群全方位培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人才

第一,“网红学院”要依托特色专业集群,以“网红产品”为核心形成的特色产业集群,全方位培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生产、管理、服务人才,包括全产链条上农产品生产人才、农产品精深加工人才、农产品工业化营销和服务人才等基础性人才;第二,“网红学院”要培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创新型人才,能在信息化時代敏锐寻找到市场机遇,迅速推出类似于“独角兽”企业的行业,带动区域农产品产生极大的市场效应。比如螺蛳粉学院之于螺蛳粉、小龙虾学院之于小龙虾、辣条学院之于辣条、擀面皮学院之于擀面皮、燃面学院之于燃面、蒸菜学院之于蒸菜……“网红学院”可以完成此类使命;第三,“网红学院”可以在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创新型人才,也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培训回乡创业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返乡农民再就业人员、创业创新导师、“田秀才”和“土专家”、创业“头雁”和就业“群雁”,全方位支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3]。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开始实施,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迎来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急需内涵建设、提质培优和供给侧改革,一部分传统产业学院向“网红学院”即特色产业学院的转变,就是职业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有益探索。“网红学院”在中西部部分地区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但在数量和覆盖面、影响力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使“网红学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常态化发展,开辟“网红学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路径。鼓励每一所职业院校、每一个县市因地制宜、因农制宜,紧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特色专业集群,创新性开发和建立更多的“网红学院”,为职业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汪麟,黄春,李万青.“网红学院”能红多久——职业院校特色产业学院发展历程与创新趋势研究[J].职教发展研究,2022(1):35-42.

[2]李万青.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困境及产业化的路径[J].生态经济,2010(7):115-118.

[3]朱隽,顾仲阳,王浩,等.稳字当头看“三农”[N].人民日报,2022-02-12(01).

(责任编辑:杨在良)

The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Path of "Internet Celebrity College"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LI Wan-qing, HE Yi-ru, WANG Lin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1331,China )

Abstract: "Internet Celebrity College" is essentially a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ollege established by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which is generally distributed in third-tier and fourth-ti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ternet Celebrity College" is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ollege, 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revitalizing the rural areas and speeding up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reas. It is worth the serious study and promo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find and establish the innovative path of cultivating new-type talents.

Key words: Internet Celebrity Colleg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college; r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novation path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丽水网“问政直通车”:网络媒体问政平台的创新性发展路径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非遗视角下鲁中地区民间文学的生存现状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基层医院工会工作的创新思考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