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30梁卿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传统的“思政融入教学”实践存在整体性不够、系统性不强、融入性不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职业教育学”课程组以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为抓手,开展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建构了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增强了系统性;将学校办学特色、学科德育特色、课程反身特色融入到课程思政实践之中,强化了融入性。“职业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键词:职业教育学;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融入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3-0080-05

作者简介:梁卿(1978—),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市职业教育“工匠之师”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与哲学、职业教育测量与评价。

基金项目:天津市职业学校“十四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0007);天津市首批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导向下的职业教育学课程教材及辅助教学资源建设”(批准文件号:津教高函[2021]13号)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为适应改革开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我国开始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职教师资,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因此走上了历史舞台。为培养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纷纷开设“职业教育学”课程。时至今日,不仅老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理工学院)面向职教师范生开设“职业教育学”课程,新兴的职技高师院校(如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工科大学(如浙江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和普通师范大学(如内蒙古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等也将“职业教育学”课程纳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不仅如此,为了实现与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错位发展,凸显职业教育特色,一些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等,还将“职业教育学”课程纳入教育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总而言之,“职业教育学”课程不仅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而且也成为职技高师院校教育学专业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表征。

1981年,应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需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首次开设“职业教育学”课程。自此之后,“职业教育学”课程一直是我校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1993年和2013年,我校相继设置职业教育管理和教育学两个本科专业。“职业教育学”课程一直是这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数十年来,课程组持续开展课程建设,进行教学改革,教改成果先后两次荣获天津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在长期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课程组始终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在职业教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职业教育学”课程组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思政融入教学”实践存在的局限

任何一项改革都始于问题,都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着问题的发现、界定、解决来设计改革方案。“职业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也不例外。

教育科学明确认为,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应该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知识学习之中,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2]。这一要求可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简称“思政融入教学”。按照这一要求,“职业教育学”历届课程组都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职业教育学”课程先后获批国家精品课程和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但从“课程思政”的理念来看,“思政融入教学”的实践还存在不足,还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空间。

(一)“思政融入教学”的定位:整体性缺乏

传统上,“职业教育学”课程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在这种实践中,“思政融入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层面的改革,“思政融入教学”的设计主要是教学设计。应该承认,这种实践具有焦点明确的优点,但是,在推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这种只注重教学层面的改革存在明显的不足,这需要从课程思政的理念谈起。

所谓课程思政指的是“通过运作整个课程,即显性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和各学科课程)和隐性课程(包括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的、行为层面的、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在全员参与下,对学生予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与过程。[3]”按照这样的认识,在各门显性课程中,课程思政改革最终的确要落实到教学层面,因为只有通过教学活动,一门课程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影响。但是,课程思政强调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而不是教学,从这个角度讲,传统的“思政融入教学”的实践就存在着过于注重微观教学而忽视相对宏观的课程,过于注重教学这一局部而忽视了课程这一整体的不足。

(二)“思政融入教学”的实践:系统性不强

教育科学对教学这一概念是有着严格界定的。一般来说,教育科学中的教学指的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从时间序列看,教师和学生课前的准备活动、共同进行的课内活动、课后的作业批改、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教学活动”[4]。显然,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看,教学活动的具体形态是相当多样化的。但是,一方面由于教学工作的日常性使得人们往往只关注其中可见性比较好的环节,另一方面由于将“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理解为师生在时间上同时参加的活动,使得人们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教学等同于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的,且其可见性最强。在这一背景下,“思政融入教学”在实践层面就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融入,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之前和课堂教学之后这两个教学环节,导致“思政融入教学”的系统性不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思政融入教学”的方式:“融”的色彩不够浓厚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解决学生在思想政治知识上知与不知的问题,也要解决学生在思想政治态度上认同与不认同的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要在解决知不知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的认同程度。思想政治类课程在解决“知不知”问题时,一般是通过公开的讲授、辩论等显性方式进行。在解决认同与不认同问题时,既可以通过显性方式展开,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隐性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与专门思想政治类课程不同,“思政融入教学”主要是通过“隐性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思政融入教学”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渗透性”的发挥情况。

课程思政本质上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特别是非思政课程之中。对于非思政类课程而言,课程思政在教学层面的落实同样要坚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原则,否则,就有将非思政课程思政化之嫌。在课程思政实践中,一些教师生硬地在非思政类课程中讲解思想政治知识,效果并不让人满意。“职业教育学”课程如何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渗透”,更好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摆在课程组面前的一个问题。

三、“思政融入教学”到“课程思政”的升级

面对“思政融入教学”的局限性,“职业教育学”课程组对课程思政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及时将“思政融入教学”实践升级拓展为课程思政改革。在改革实践中,课程组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增强课程思政的整体性;通过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增强课程思政的系统性;通过将学校、学科和课程三种特色全面融入课程与教学活动,增强课程思政的渗透性。

(一)顶层设计: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增强课程思政的整体性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推动实施职业教育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工作。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被合称为“三教”改革。众所周知,课程思政改革最终需要落实到教学层面。从教学供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体,教材是内容,教法是方式,三者共同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效果。学生虽然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但是从改革的角度讲,学生无法成为改革的直接要素。因此,将“三教”改革作为具体抓手推动“职业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恰如其分。

1.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可以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又可以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各项工作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矛盾主要方面的转化来带动矛盾的解决,通过主要矛盾的解决来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以促进工作不断取得进展[5]。那么,在“职业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中,教师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总体来讲,不外乎两个矛盾:一是教师的意识与课程思政改革之间的矛盾,二是教师能力与课程思政改革之间的矛盾。从“职业教育学”课程组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位教师均长期研习教育科学,熟悉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对于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道理了然于胸,因此,对于“职业教育学”的课程思政改革而言,教师改革的主要矛盾就不可能是教师意识与课程思政改革之间的矛盾,而只能是教师能力不适应课程思政改革要求之间的矛盾。在教师能力与课程思政改革这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课程思政实施能力。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着力点就是,提高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课程组主要从两个方面着力提升全体任课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力。

(1)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同理,课程思政要通过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可以说,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是课程思政改革的根本保障。基于这一认识,“职业教育学”课程组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一是配合学校和学院党委的工作要求,支持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四史”教育活动等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活动;二是在平时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深入践行思想政治学习成果,将学习成果落到实处,通过实践巩固学习成果,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持续提升课程思政实施能力。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水平是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具有将思想政治水平落实到课程建设活动之中的能力。为了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力,“职业教育学”课程組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相关方面的培训。如组织教师参加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专题网络培训班、“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与经验分享研修班等培训,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力。二是开展教研活动,深度研讨各部分内容如何落实课程思政。在研讨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水平。三是组织教师建设课程思政资源,按照课程思政要求,组织任课教师修订《职业教育学新编》教材,进行课程思政实践,在课程思政实践中提高课程思政实施能力。

2.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政元素

在教材建设上,为了落实课程思政要求,着力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每部分内容的思政目标明晰化。例如,在职业教育目的这部分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到国家职业教育目的的先进性,对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目的形成高度的认同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职业院校学生这部分内容中,力图让学生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二是深入发掘教科书每部分内容所蕴含的思政要素,找准教学内容的思政融入点。如表1呈现了课程内容所蕴含的部分思政元素。三是收集、整理和建设课程思政素材。根据思政目标和具体内容,课程组着力加强课程思政的资源建设。例如,在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部分,收集并推荐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系列视频,让学生体会职业教育的价值,增强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在职业教育历史部分,搜集了关于天津半工半读实践的视频,整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职业教育做出的指示、批示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各项政策文本;在职教教师部分,梳理了我校在职教教师教育领域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职业教育领域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用以熏陶学生的师德情感,增强学生从事职业教育教师工作的动力。

3.多元方法渗透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落实既要考虑到思政目标,也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其思想目标也互有差异,有的旨在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认识水平,有的致力于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有的试图增强学生践行思政要求的意志,还有的希望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职业教育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学”课程组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思政目标,灵活采取多元的方法落实课程思政。例如,在职业教育发展史等内容的教学中,特别注意通过讲授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在职业教育功能、职业学校学生、职业学校教学实践等内容的教学中,重视通过案例帮助学生更准确、更全面、更立体地去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在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中,让学生回忆对自己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师德修养;通过观看优秀职教教师的动人事迹,增强学生践行师德的意志。

(二)全程贯通:以增强系统性为旨归,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

从过程的角度讲,教学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因此,课程思政实践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中,即课堂教学环节,而应该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通过增强课程思政的系统性,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职业教育学”课程组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尝试建构了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近些年来,“职业教育学”课程组充分利用线下和线上两个渠道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前环节,课程组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将蕴含有思政要素的相关内容制作进预习课件中,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或者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将下一次课程所涉及的思政内容作为预习作业当堂向学生布置,引导学生在课前主动探索,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课中环节,课程组则根据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的不同特点,融合讲授、案例教学、讨论等多种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在课后环节,布置拓展练习、阅读、探索等任务,指导学生开展课后的复习巩固工作,将课程思政延伸到课后环节。例如,在职业教育功能的教学中,不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思政教育,还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大国工匠》视频,增强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自信。在职业院校教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后参观校史馆,了解我校在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贡献和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和职教教师职业的情怀。

(三)特色融入:融入学校、学科、课程特色,增强课程思政的渗透性

“动手动脑,全面发展”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办学理念,融入在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课程组注重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强调“动手”的价值,设计需要学生“动手”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例如,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选择相应内容编制教案。编制教案不仅旨在锻炼学生的教案编写能力,更在于通过教案的编写,使学生认识到教案的质量事关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事关学生的发展,从而增强未来职业教育教师的责任意识,熏陶其教育情怀。

2020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不仅要求高等学校在课程思政实践中要结合专业特点来展开,而且明确提出教育学专业要突出“师德师风教育”。这一规定虽然是针对教育学专业而提出的,但也同样适用于教育学专业之外的其他师范教育专业。据此,课程组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特别注意结合相关内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例如,关爱学生是职教教师理应具有的道德素养,为了培养学生这一素养,课程组在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学校学生等内容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未来职教教师关爱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思政终归要落实到课程和教学层面。相对于其他类课程来讲,教育类课程具有明显的反身性,即其课程与教学实践体现在课程与教学内容之中。从具体内容来看,“职业教育学”课程的反身性比大多数教育类课程都要浓厚。例如,职业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等都是“职业教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职业教育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按照这门课程内容的要求,做好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以及教学工作。在课程思政实践中,课程组充分发挥这一特点,课前科学备课,课中认真上课,课后有效辅导,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职业教育学”课程组基于“思政融入教学”实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局限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实践,形成了“顶层设计,全程贯通,特色融入”的改革成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课程建设上,2020年,“职业教育学”课程先后获批天津市级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教师课程思政实施能力显著提高,在已经举办的两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一名教师获全国三等奖,一名教师获天津市一等奖。课程组还将课程思政改革成果融入《职业教育学新编》(第4版)的修订工作,目前,该教材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第七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01.

[3]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691.

[5]《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121.

(责任编辑:张宇平)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Pedagogy

LIANG Q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into teaching"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completeness, weak systematization and inconspicuous integra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curriculum team of vocational pedagogy focuses on the reform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carry out the overall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constructs an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l that runs through "before class, during class and after class" to enhance the systematicness; integ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 discipline mor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reflexivity into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and  strengthens the integr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vocational pedagogy"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at all levels, including majors, cours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vocational pedag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teaching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