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待错误,让错误成为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2023-05-30陈振邦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错误探究教学

陈振邦

[摘  要] 错误与学习相伴相生,它是一种特殊而又宝贵的教学资源. 如何抓住错误契机,变“错”为“资”?这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去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文章从捕捉错误时机,激发学习兴趣;灵活纠正错误,提高学习能力;科学处理错误,促进自主探究;鼓励挑战错误,培养钻研精神等方面具体谈谈如何善待学生的错误,让错误成为最富成效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 错误;教学;探究

课堂是动态的. 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兴趣、合作情况、发表的意见、出现的错误等,都是促进课堂有效生成的良好资源. 有些教师就怕学生出错,处处提防、提醒学生不要出错. 殊不知,错误能让我们看到学生认知的偏差与薄弱点,它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进行有效教学,最富成效的资源. 教学中,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充分挖掘并发挥错误的教学价值,让教学因错误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精彩.

捕获错误时机,总结经验教训

数学错误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因素,要么是知识性的错误,要么是技能上的问题,要么是学习者能力上的不足等[1]. 教师应对容易出错的环节有所了解,尽可能抓住每次错误机会,巧妙利用,让错误为课堂教学所服务. 也可以在适当时机,为学生制造产生错误的平台,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 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已经产生的错误,适当地加以点拨,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形成的原因,并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对类似错误的免疫力,做到防错、知错、改错.

1. 发现错误,展示思维过程

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错误或回答错误的现象. 一旦发现学生的错误,教师不用急于判断对或错,更无需急于求成,而应抓住错误形成的契机,通过引导、鼓励等手段,唤醒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加强思考与分析,尽可能暴露思维过程,以实现自主纠错、深化理解的目标.

例1  如图1,已知在△ABC中,FG,DE,BC三条线段为平行的关系,且DB=DF=AF,证明:FG+DE=BC.

错解:如图2,于BC边上取点H,使得HC=DE,作DH∥AC,同时因为DE∥BC,所以∠A=∠BDH,∠B=∠AFG. 因为AF=BD,所以△AFG与△DBH为全等的关系,所以BH=FG,而BC=BH+HC,即FG+DE=BC.

分析  此证明过程看似没毛病,但辅助线的作法却经不住推敲. 若截取CH=DE,连结DH可证得CEDH是平行四边形,由此可得DH∥AC,这就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创造了有利条件;若作DH∥AC与BC边相交于点H,接着则要证明四边形CEDH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获得DE=HC,再证明两三角形为全等的关系,达到解题的目的. 但以上解题中,直接以截取后的点所连结形成的线段作平行线,显然是不合理的,此步骤缺乏了证明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学生重新整理了解题思路,具体为:如图3,延长ED到点I,使得ID=FG,连结IB,只要证得一个平行四边形,以及一对三角形全等,问题就解决了;也可过点B作AC边的平行线,同样证得一个平行四边形,以及一对三角形全等即可.

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错误,在所难免. 只要学生经过分析与思考,找出错误中存在的合理成分,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 教师应有一双慧眼,要为学生提供思维展示的机会,放大思维的“闪光点”,让错误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良药,在充分肯定、鼓励与欣赏中,展示学生的思维,发挥错题的教学价值.

2. 制造错误,引发认知冲突

对于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教师可适当地为他们搭建“犯错”的平台,为学生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质疑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例2  解方程:3x(x-1)=x-1.

此题虽然简单,但学生在解该方程时,还是常常会出现以下类型的错误.

错解: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x-1”这个式子,可得3x=1,从而解得x=.

分析  这是学生常见的解法,而且在检验时,将x=代进方程的两边进行验证,计算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结论是相等的,故认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但有学生提出:若将“x=1”这个结论代入到方程的两边,同样可以计算出等号两边的结论是一样的,那么x=1也应该是这个方程的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在計算时,将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了“x-1”,当以此作为除数时,存在x-1=0的情况,因此少了一个解.

此错解经历,引发了不少学生的关注,也警醒了学生等式两端同时乘一个数或式子时,这里的数或式子不能为0. 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类似于除式为“x-1”的情况呢?仅需提取公因式,即可将这个问题解决.

此题难度并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完成,但稍有疏忽或基本功不够扎实,就容易出现漏解. 鉴于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有意暴露错误,让学生自主发现并尝试纠正这个错误,从而强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认知中建立完整的结构,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灵活纠正错误,提高学习能力

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认为:错误人皆有之,不利用错误进行教学的老师是不可原谅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水平,决定了学习过程中,有些错误的发生是难免的. 教师作为课堂的“掌舵者”,应充分挖掘学生错误中存在的合理性成分,通过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组织学生在交流、争辩中灵活纠正错误,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完善认知结构,形成创新思维与反思能力.

1. 善用错误,实现创新

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寻找出错误中所蕴含的创新因子,通过适当、适度的点拨与引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顺利解决问题,实现创新. 同时,善用错误,还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思维在学习中的实际价值,享受纠错带来的成就感.

例3  计算-.

错解:原式=(3+x)-2(x-1)=-x+1.

分析  该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学生将计算分式的值,理解为解方程. 作为教师,可将错就错,来个顺水推舟,提出:解题过程中,将分式的计算,理解为解方程,显然是错了,但我们有没有办法利用“去分母”解题的简约性,将算式转化为等式,再从解方程的角度来解决本题呢?

这个提议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主进入讨论状态,并创新了新的计算方法:

设-=y,通过去分母,可得(3+x)-2(x-1)=(x-1)(3+x)y,化简后,可得-x+5=(x-1)(3+x)y,解得y=.

因势利导,不仅完美地解決了问题,还让学生在尝试中,实现了创新. 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善用错误,加强反思

众所周知,及时反思对纠错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些典型的错误,教师纵然反复讲了许多遍,但学生还是频频出错. 面对这种现象,不少教师只会一味地抱怨:“同一个错误,订正了一遍又一遍,怎么还是错呢?”其实,平铺直叙的讲解,并不能让学生领悟错误发生的本质,也无法将书面的知识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对错误形成的核心点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必然会导致错误的反复发生.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一味地从正面的角度去示范、训练,可引导学生从“自我否定”的角度进行反思,以提高纠错效果[2]. 如从典型错例出发,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形成周密、严谨的数学思维,获得批判性的思考.

例4  表1为小丽家连续8天,早晨7时的电表读数,求她家该月(30天)的用电量.

错解:(21+24+28+33+39+42+46+49)÷8×30=1057.5(千瓦时).

分析  该错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思维定式,学生在解题时,没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是机械地按照求平均数的方法去思考、解题.

本题反思的关键点在于:①每天早晨7时,电表所显示的数据是当天所使用的电量吗?②每日所读的数据是前一天所耗费的电量值吗?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不难理解电表上的数据是不断往上累积的,每天的度数都基于前面的基础数据往上增加而来. 因此,一天的用电量需要计算与之前一天的差值. 也就是说,从8天的读数中,我们能获得7天的用电量. 为此,本题的结论为:

(49-21)÷7×30=120(千瓦时)

新课标一再强调“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的理念,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解题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种背景下,教师应对学生的生活、探究氛围等多加关注,紧扣学生的易错点,引发学生的反思,形成敏锐的思维品质.

科学处理错误,促进自主探究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引导学生直面自己的错误,科学、合理地应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自主探究错误的形成原因,不但能克服错误本身,还能在纠错中获得成长. 不断产生错误,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是促进一个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自身出发,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对错误的正视,进行自我锤炼,从而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树立学习信心,形成坚毅的人格品质.

例5  判断: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对吗?

不少学生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结论. 面对学生的这个错误,笔者并没有着急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自己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剪下来,进行折叠探究,看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所谓的轴对称图形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能将图形完全重合的图形.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除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之外,其他的平行四边形不论怎么折叠,都无法将图形完全重合. 显然,该结论是错误的. 有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将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翻过来可以将图形重合,但此过程违背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因此被否定了.

面对错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处理错误的过程.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与交流,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形成了一种善于探索,勇于钻研的学习品质,这种品质会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获益终生.

因此,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不用焦虑,更不用急于纠正,而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索,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获得新的体验、感悟,从而反思自身的错误原因,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学习,会卸下内心被教师斥责、被同学耻笑的思想负担,积极探索、活跃思维,在敢问、敢做、敢说中,形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鼓励挑战错误,培养钻研精神

课堂上,教师常常从主观上避免错误的发生,但课堂又是动态变化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意外,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 有些教师自诩为权威,为了捍卫自己的地位,不允许学生挑战自己,这样的教师不能称得上一个合格的教师.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够硬的专业水平,还需要循循善诱的教师职业道德,要能淡定地面对课堂中的各种意外,不仅允许学生挑战自己,还鼓励学生发起挑战,以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例6  已知,a-1+b+ab-2=0,则ab(a2+b2)的值是多少?

学生在自主做题的过程中,提出:此题不好做,因为条件不对. 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笔者并没有立即反驳,而是静心检查,发现自己在编题时,考虑不周全,没有想到按照本题的条件,存在a2+b2=(a+b)2-2ab=-3的情况,显然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因此本题确实有问题.

作为教师,首先应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过失,应诚恳地表示歉意. 同时,将此题的改编任务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重新编拟本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很快就设计出几类新的方案. 此过程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对权威说“不”,这是一种德育教育的渗透,也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3].

总之,在“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育背景下,面对各种类型的错误,教育工作者应从教学价值与教育意义的角度去审视、发现与思考,通过一定的手段,让这些错误资源最大化地发挥其教学功能,让学生在积极、合理、科学、巧妙的纠错中,发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丁红梅. 利用错题资源培养反思意识[J].中小学教育,2011(05):34-35.

[2]杨翠蓉,周成军.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 (02):27-31.

[3]何如涛. 把“错误”资源变成精彩课堂的“催化剂”[J].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08(03)27+35.

猜你喜欢

错误探究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在错误中成长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