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中叠音词的妙用
2023-05-30道吉扎西
道吉扎西
叠音词的使用由来已久,从《诗经》开始,经过历代的发展,其构成形态也各有差异。
叠音词并非单纯的重复,正确地使用不但可以增加语言的韵律之美,让诗文读起来充满音韵,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内涵,可以生动地描述人物和事物的“音、形、情、态”,产生生动的表现效果。在写作时,学生要特别关注这种语言现象,要掌握其词义、词性、词态以及不同环境下的修辞作用,在写文章时更好地运用叠音词。
一、叠音词在学生作文中的语用功能
语文课本所收录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有些课文中还存在着叠音词。形态各异的叠音词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
(一)直观形象,可知可感
叠音词有“描述”的功能,能将事物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将自然景观与人物特征刻画得更加生动。就像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里描述的那样:“草芽是尖尖的,而且它还会跟小鸟对话,它说自己是春天;而荷叶是圆圆的,它是夏天的象征;而谷穗是弯弯的,代表着秋天。”一年级的孩子不一定会见到草芽、谷穗,尤其是在城里长大的小孩。“尖尖”“圆圆”“弯弯”这三个叠音词直观形象,通过观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它們的形状。
(二)如闻其声,意趣盎然
有的叠音词可以模仿对象的语音,增强语言的整体感觉,让读者通过视觉语言感受到听觉语言的体验。比如《找春天》一文中用“叮叮咚咚”来表示解冻的小溪流水声,并将这种声音比喻为春天的琴声。“叮叮咚咚”一词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条溪流初融时缓慢流过时的悦耳声音。再比如《荷叶圆圆》中描述小青蛙是蹲在荷叶上的,并且会发出“呱呱”的歌唱声。青蛙的叫声本身就是“呱呱”的,将其比喻成歌唱显得小青蛙是多么的自由自在。另外还有小鱼在荷叶下面游动,但是描述的是小鱼“笑嘻嘻”地来回游着。这里用叠音词“笑嘻嘻”将小鱼进行拟人化的形容,小鱼欢快的笑声仿佛在碧绿的荷叶下和清澈的水中悠悠地响着。
(三)淡妆浓抹,赏心悦目
有的叠音词用得很漂亮,很有意境。比如《暮江吟》中这样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其中“瑟瑟”将小船的色彩描绘得栩栩如生。比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中用叠音词“蓝晶晶”来描述湖水,把湖水衬托得柔弱可爱;将湖边的小草用叠音词“绿茵茵”与“黄灿灿”来表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黄绿两色,色彩斑斓、惹眼,整篇文章中众多叠音词的使用,使读者眼前出现一幅生机勃勃的青海湖画面。ABB和ABAC等叠音组合,描绘了五彩缤纷的色彩变换、瞬息万变的景象,让人陶醉,翻开文章就像处在一幅完美的画卷中。
(四)烘托情感,表情达意
尽管叠音词在形态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如果将它们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感情。比如《钓鱼的启示》中,“我”用“慢慢地”和“依依不舍”的方式从大鲈鱼的嘴里拿开鱼钩,很好地表达了“我”既不愿意放走鱼,也不愿意违背父亲意志的矛盾心理。比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中出现的叠音词“狠狠”,让这个贪得无厌的守财奴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让人看得如痴如醉。又比如《匆匆》一文中刻画阳光所使用的“斜斜”,表现移动形式的叠音词“轻轻悄悄”,表述跨越所使用的“伶伶俐俐”以及文中“我茫茫然”地转动,都非常出色地将时间具象化、情与景浑然一体化,细致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抒发了对岁月的遗憾与无奈。
(五)渲染气氛,意象确切
一些叠音词会渲染出一种氛围,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以“萧萧”两个音节作为句首,立刻唤起了读者的联想,让人就像置身在秋天的森林里,同时也以歌声来衬托秋日的宁静。在萧瑟的树叶沙沙作响中,有一道清冷的声音,用萧瑟的声音,激发了人的悲凉之情,让人置身于这清冷的秋江之中。比如《观潮》中用“浩浩荡荡”,不仅描绘了钱塘江的形态,而且还描绘了雄伟的波浪一往无前的气势,凸显了大自然的强大,使人有一种想要一睹其风采的冲动。
二、学生作文中合理运用叠音词的方法
(一)品味想象,培养敏锐语感
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的敏感,而语言形态则是语感的客体,没有语言形态,就无法产生和生成语感。所以,学生要善于体味各种语言,注意作者的神韵,从而培养敏锐的语感,这就是对叠音词巧妙运用的关键所在。
叶圣陶《小小的船》运用优美的意境、奇异的想象力、美妙的文字、生动的意象、巧妙的隐喻,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美妙至极、引人入胜、无限遐想的夜晚景象。在这篇短诗中,使用多个叠音词,具有很强的意蕴,用“弯弯”与“小小”将月亮刻画得又精致又美。而叠音词“闪闪”的使用则充分表现了满天繁星的神态。“蓝蓝”则是天空最美的颜色。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可以联系想象“弯弯”和“弯”以及“小小的”和“小的”之间存在的差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通过叠音词的使用,将月亮的形态表现得更加生动,更加美丽和可爱。另外,也可以发现“蓝蓝”和“闪闪”这些叠音词之后描述的美丽景色,在写作文时用到这些叠音词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思考一下蓝蓝的天空可以像什么,闪闪的星星以及小小的船儿又可以像什么。在他们的写作中,学生可以借鉴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无限遐想。如蓝蓝的天空像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让人望不到尽头。另外也可以这样写:“蓝蓝的天空就像是一块蓝色的丝绸,是那么的柔软,那么的光滑。”“繁星点点,就像是海洋里的一颗小水滴,就像顽童在眨巴着眼睛。”“明月如海中的一叶扁舟,飘飘荡荡,悠扬悦耳。”还可以根据这一点,创造情境,引入诗意——碧空如洗,繁星闪烁,明月弯弯,多么美丽的黑夜啊,多么美丽的夜空啊。那么,我们就乘着这片蔚蓝的天空,在月光下尽情地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二)联系对比,体验语言美感
叠音词与其他语体相比,有着自己特有的审美意义和表达意向,而这些都是学习者必须要学会的。为了提高写作质量,我们必须在模仿语言的练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深化、美化的情感经验。
虽然是一年级,但《青蛙写诗》里的叠音词类型却要超过《小小的船》和《四季》,不但有AA型“呱呱”,还有AAA型“呱呱呱”,还有ABB型“淅沥沥”“沙啦啦”等。特别是“呱呱呱”和“呱呱”的节奏,“淅沥沥”和“沙啦啦”的区别,都要让孩子去发掘,去感受,感受它们的节奏,感受它们在节奏、意义、表达意义上的区别,感受它们的构词性的改变,感受它们所产生的独特的韵味美和节奏美。
此外,还应注重从叠音词的语言形态入手,通过对不同语言形式的使用,表达自己想要在作文中表现的语言意图,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比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中写道:“一个人病重的接连三天都不能说话,喉咙里卡着痰,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就好像随时要断气一样,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好像随时可能死了的人,却可以狠狠的摇了摇头。”“狠狠”这两个字用在这里是不寻常的。要理解这一叠音词的用法,必须结合语境,进行比较。学生在作文中想要运用类似的叠音词就需要思考,严监生当时的状态到底可不可以“狠狠”地摇了摇自己的头呢?当然,如果学生能联想到前面的句子,就会发现这是不可能的。然后,学生需要想的是,既然严监生不可能“狠狠”地摇了摇头,那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如果把“狠狠”两个字去掉,会怎么样?通过不断地思考学习这里的写作手法,并根据实际去考虑写作手法以及叠音词的正确使用,学生自然能够明白,这是严监生用尽了所有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的绝望和愤怒。联想到最后,严监生为了一株灯花,居然“狠狠”地摇了摇头,真是太可笑和可悲了。由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在严监生死亡之前,作家详细描述了他的一举一动所蕴含的反讽。如此,学生不但掌握了语言的目的,还理解了作家所使用的语言形态所要传达的意思。只有这样,学生们才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更好地运用叠音词。
叠音词是一种表达形式非常丰富的语言现象。妙用叠音词,其形、声、色、动、香、意、量等,确实能提高文章的韵律和艺术魅力。所以,学生要掌握叠音词的结构、种类,要善于运用、妙用,才能提高文章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