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2023-05-30王刚
王刚
摘要:作业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之一。“双减”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开发学生计算思维的目标,利用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其发散思维。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作业创新设计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作业设计中,应以培养学科素养为核心,响应“减负”号召,布置少而精的作业,使作业真正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因材施教;小学数学;分层设计;优化策略
“双减”政策倡导尽可能地减少简单机械、重复度高的课后作业,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推进学生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结合当前小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目标,使以“教”为主逐渐转向以“学”为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积极实践、敢于钻研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顺应减负增效的思潮,对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进行优化创新,以少而精代替繁而杂,并且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创新性地运用绘画、游戏、情境式代入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与兴趣理解所学知识。
1 提高小学高段数学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作业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作用有三个方面。首先,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及时消化归纳当天所学的内容,并在解题时形成更加适用于自己的解题技巧,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其次,起到一定的反馈作用,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给教师,尤其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情况,为改善和调整教学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最后,学生通过教师的批改,进行反思和改进,分析自己的错误,找到自身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学习。当然,最大的教育价值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数学这一学科本就存在确定性、严谨性的特征,学生在完成、检查、修正作业时,无形之中锻炼了发散思维、勇于钻研难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因此,作业的质量和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关系着学生长远的发展。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前提,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状态、心理需求等有大致的了解,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作业。同时,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地强化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是在无形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思考问题时,高质量的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对于教师而言,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发展。总而言之,提高小学高段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具有深远的意义,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有所提升。
2 小学高段数学高质量作业的特征
2.1体现数学知识点间的联系
高质量的数学作业要注重知识点的联结,在设计时,要将教材中单一零碎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题目将点状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如果仅仅对单一的知识点进行重复训练,学习效率十分低,并且重复的简单题目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小学高段作业的设计应注重知识点的关联,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网,使其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能够较快地联系到所学知识,借助已有的逻辑思维思考问题,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2.2注重学习思维和思考逻辑的形成和提升
作业除了能够发挥巩固基础知识的功能外,还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其他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设计作业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和提升上,在知识学习中锻炼能力,只有基础知识足够牢固,才能在自身学习基础上有所提高。虽然教材内容的学习十分重要,但是学科素养和思维逻辑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技能是无法代替的,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影响重大,可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 小学高段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的具体策略
3.1设计游戏型数学作业
對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喜好仍然偏向于趣味活动,因此,游戏型的数学作业深受学生喜爱。游戏活动能够赋予枯燥乏味的知识点新的生机,让学生在愉快生动的氛围下理解知识,学习起来效率更高。
例如,在“统计”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方式来引出概念,让学生统计小组中每个人赢的次数;或者借助硬币,记录抛出硬币花面朝上和字面朝上的次数,可以发现,抛掷的次数越多,花面和字面出现的次数就越接近,与教材中给出的结论相一致。学生在游戏中得到普遍的规律,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去探究事物的真理,让其在生动真实的活动中领悟统计的作用,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此外,游戏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的数感。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电话号码的竞猜,让学生去找其中的因数、倍数关系,教师可以这种游戏思路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利用的数字,提升学生设计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数感。
3.2设计情境型数学作业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代入一些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点。由于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生动真实的情境式作业能够刺激小学生的神经,使其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实现自我需要,主动地在情境体验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内容后,在计算课的作业设计上,可以将学生代入小猫找门牌号的情境之中,以富有童趣的情境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掌握复杂的运算方法,提升计算技能。类似的方式还有“小壁虎找尾巴”“小猴闯关”,借助情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觉得枯燥乏味,而是抱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去探索新的知识。情境式作业之所以有更高的效率,在于其摆脱了以往死板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在乐趣中消除疑惑,能够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在想象、观察、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设计情境式作业时,要以探索数学问题为基础,使问题合理化、科学化,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探究核心,加深学生对设计所学内容的理解。
3.3设计绘画型数学作业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声音和色彩的敏感程度较高。因此,利用绘画的形式进行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记忆得更加深刻。以“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帮助学生记忆,可以绘制一些具有对称性图案的线稿,让学生找出隐藏在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且涂上喜欢的颜色,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帮助学生认识了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除此之外,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学校或者家里的平面图,要求具有对称性,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完成这一作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给作业赋予艺术性和创造性。
3.4设计实践操作型数学作业
在进行课外作业时,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手、眼、脑等感官进行协作,培养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使其在实践操作中拓展学习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建立在学生的求知欲下,实践出真知。因此,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联系起来,让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的内容时,教师可布置操作任务,让学生裁切一张等比例的长方形,根据所截取的周长裁切两个等长的圆形,最后进行拼接形成一个圆柱体,圆锥的制作同理,让学生去探究圆柱的面积等知识。除此之外,让学生思考不同柱状体的面积,通过公式去计算,找到运算规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图形,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4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作业的优化策略
4.1转变观念,提高作业质量
在进行小学高段作业设计时,学习内容相较于低年级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此时更应该提高作业内容的趣味性,摒弃以往机械地重复练习的方式,结合学生的爱好、特点和个性,将作业与游戏、观察、制作、绘画等形式进行融合,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其在生动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在思考中进行创新。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作业布置形式,不再为了单纯地记忆知识点去重复性地做题,或者以惩罚的性质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教师要转变这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布置的作业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确定作业的数量和范围,尽可能地做到少而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做题,提高作业的质量。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作业量已经有所减少,现在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作业质量,合理地设计作业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根据课程标准设置作业范围,不设计过难的超纲题目,但要保证问题的思考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发挥作业的最大价值。
4.2尊重学生个性,布置分层作业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考角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正视这些问题,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分层布置作业。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学习进程较慢的学生,教师选择一些强化基础的题目即可,主要是对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跟上教师的讲课进程。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这类题目过于简单,对他们来说,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高,教师要选择一些知识整合度较高,思维联系更复杂的题目,帮助学生锻炼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学科性更强的题目,深入地研究和学习。
例如,在学习“圆”时,作业根据不同群体分层次设计基础题目和进阶型思考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留出一部分时间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评估,及时地进行错误提醒和整改,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反馈,对自己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思考,及时地加强记忆和理解,课堂作业指导还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4.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减负增效”得到当前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追求,尤其在小学阶段,应尽可能地减少作业量,更注重于提高学习效率。而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注重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和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作业设计中,要先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了解数学的文化和美感,消除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和排斥感,使其主动接纳数学这一学科。然后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训练,当学生能够较轻易地完成基础题型后,就要加大思考题一类的大题的比重,锻炼学生做题时的思维逻辑,使其在面对较难理解的题目时,能够有更明确的思路和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在开展“简易方程”的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去思考作业的编排,把教材中方程的概念融入题目中,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运算模式,比如,等式的概念和转换,如何提取题目中的有效条件等,帮助学生主动理解方程的意义和解题思路,借助课后的作业练习,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其对方程式的应用能力和探究兴趣,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师要创新设计作业形式,以多元趣味化的作业形式激發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视素质教育。在作业批改中,教师要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作业进行及时优化,针对学生显露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解决,让学生从枯燥的接受型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型学习,将对数学知识单纯地记忆慢慢转变为形成自己的逻辑体系和学习思维,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祖易.因材施教,创新设计“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作业减负策略探究[J].今日教育,2022(7):106-108.
[2]黄舒婷.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7):51-52.
[3]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29-34.
基金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管理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ZX17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