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背景下青岛四方路历史街区的功能置换

2023-05-30勾锐闫琳

工业设计 2023年3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城市更新

勾锐 闫琳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街区;功能置换

在现代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响应国家拆改政策而拆毁的历史街区不胜枚举。重新保护与适应性利用历史街区的观点被城市景观规划学家与历史建筑保护学者提出,试图唤醒人类对历史街区的记忆,保留城市历史街区的痕迹。但青岛现有许多遗留的历史街区分布在市南和市北等经济发展规划良好的地区,此前政府政策不完善加之市民对城市文化的不重视,导致许多历史街区破败不堪甚至消失。现在随着政府出台的远瞻性政策、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支持,以及市民保护城市文化意识的崛起,保存较完好的历史街区将被重新唤起。

1 青岛四方路历史街区的历史现状

“历史街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33 年8 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中,它的主要释义为“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善保存,不可加以破坏”[1]。我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是在1986 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提出的:“历史街区是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保护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它的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2]。青岛,在近代开始只是一个依海而生的破旧渔村。1898 年后对青岛进行基础城市建设,规划市政设施,出现了城市化的雏形,城市的建立吸引了商业的发展和大量人口的涌入,对于住宅的需求也日益增加[3],结合青岛地域特色的合院式住宅应运而生。作为商住两用型的建筑形式,“里”“院”各不相同,“里”最初为商用,白天商人在沿街店铺洽谈生意,晚上则合居于二楼内;“院”则更加强调居住功能,多加建于院中,出租给当时各行各业的工人作为生活居住使用,以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居住压力[4]。1923 年左右青岛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人口增长、地价上涨使里院建筑由原本的单层建筑加建成为二层、三层的围合式里院,部分房屋翻新重建,房地产商建起了一批简易里院进行出租,里院建设达到高峰,建筑规模基本定格[5]。新中国成立后里院建筑的基本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因为居住人口过多,大量私搭乱建的现象日益严重,原住居民大多搬离破乱不堪的里院,只留给经济条件较差的住户租赁,当年里院的繁盛景象与烟火气息一去不复返。

1999 年国家制定《青岛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将“里、院”两个概念合二为一,正式定义为里院,与同时期建造的德式、日式建筑被划分为历史街区(如图1)。自《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实施以来,青岛四方路历史街区成为了政府与市民重点关注的对象,隐藏在市民心中的历史场所感与文化信念感逐渐觉醒,对里院街区的态度由拆除以重建新型城市街区转变为保留、更新、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型历史街区。

2 城市更新背景下青岛四方路历史街区功能置换的价值

研究选取了典型的里院建筑构成的历史街区――四方路历史街区(如图2、图3)。四方路历史街区是历史性建筑,具有较高的保护与再利用价值,其功能置换主要是指街区内建筑功能在街区更新改造过程中的转换与更新,将原本已经废弃或难以继续利用的建筑,通过局部或整体的调整,以一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全新面貌重新出现,使之能够融入城市的发展中。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四方路历史街区建筑的功能置换将经济、文化和现实需求相结合,不仅延续了四方路历史街区的文化脉络,也整合了物质文化要素以促进街区经济的复苏与旅游发展,既是对四方路历史街区价值的再强调,也为街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更新项目提出了新的可能。四方路历史街区建筑的功能置换价值主要为:(1)满足使用主体在街区内通过建筑功能置换完成自我实现,即主观价值;(2)根据政府主导或社会发展下建筑功能可置换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四方路历史街区总体的客观价值。

2.1 主观价值

四方路历史街区的主观价值根据街区内所有可能涉及的社会人群需求进行判定。通过问卷调查,共发放100 份,收回92 份,有效问卷88 份,有效率96%,总结得出四方路历史街区的使用人群主要有:街区原住民、街区周边居民、街区内商家、管理街区的政府机构人员,以及对历史街区感兴趣的市民游客[6],使用人群的主观想法是街区更新、功能置换的方向。

作为日常生活的场所,四方路历史街区对于街区原住民与街区周边居民的意义是居住记忆的留存地,城市更新背景下居住街区被征收改建,“拆迁经济价值”和改造后如何改善街区娱乐基础设施的“社会价值”是人们认为最具有价值的地方。调研过程中街区内原有的商家已所剩无几,现在更多的是主路上的沿街店铺或是更新后街区新入驻的商家,街区更新改造后业态能否吸引到更多人群提升经济效益是这些商家最为期待的。管理街区的政府人员更加关注于更新改造后的街区环境、基础设施、商业开发等带动的经济发展,以及改造后是否便于进行工作管理。对四方路历史街区感兴趣的市民和游客们愿意在节假日参观街区,并希望更新能尽可能的还原街区建筑,使他们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历史街区。对使用人群进行问卷调研,综合所有人群对街区更新功能置换的主观价值来看,对于街区的更新人们更多持支持态度(如表1)。

2.2 客观价值

为能对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既有价值科学地进行客观评价,文章结合文献资料及实际问卷调研,根据于红霞等建立的历史街区价值评价体系和王健等建立的历史街区价值认定評价指标表,同时参阅陆地在《建筑遗产保护、修复与再生性导论》一文中对建筑遗产的价值体系的分析,制定了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体系(如表2)。四方路历史街区的客观价值主要包括街区本身所固有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建筑价值及社会文化价值等[7]。历史街区的历史价值是最显而易见的,首先意味着街区内遗产的物质本体能揭示、说明、证明过去的物、人、事的价值[8]。四方路历史街区是青岛近代建筑的重要代表,凝聚了近代青岛的城市记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9],不仅关乎人们对历史的了解,也关乎它能对青岛人民引发的情感。从建筑和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街区内建筑采用折衷主义风格,具有独特的造型布局、风格样式和色彩搭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审美,形式上既具有传统四合院住宅的样式,又融合了西方的建筑特色,是当时特定时代风格的产物,建筑的建造手法、建造技术和建筑材料等体现出青岛建筑已经开始迈向现代化,解决了当时青岛人多地少问题的同时也为近代居住建筑转型开创了先河,并延续着基于传统邻里生活所形成的社会空间[10]。街区的社会文化价值在于街区内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社会变现所体现的社会效益,以及经过时代变迁街区本身凝结的特定精神文化。

3 城市更新背景下青岛四方路历史街区的功能置换原则与策略

3.1 城市更新背景下青岛四方路历史街区的功能置换原则

四方路历史街区的改造原则要尽可能与功能置换形式相适配,结合再利用的功能置换形式提出改造原则。四方路历史街区改造时需要尽可能保证传承历史风貌的原则,街区建筑的功能置换是建立在使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对建筑本身的更改较少,使这些映射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充分发挥了历史建筑的剩余价值。再利用时应尽量延续原本的使用功能,但根据更新改造对布局进行合理规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遵循功能适用的原则。四方路历史街区联排建筑原有的社区居住功能要符合实际情况的发生改变,根据发展前景与建筑特性可以考虑商业与公寓民宿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3.2 四方路历史街区建筑功能置换的策略

四方路历史街区建筑功能置换的内容应根据调查积累的街区使用主体需求与时代背景下政府规划和市场政策进行调配,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将街区重新规划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功能。

3.2.1 商业服务业

首先,为使四方路历史街区重新焕发生机,商业活动必不可少,作为青岛最有特色的历史街区,四方路历史街区内的里院建筑区可以转化为极具经济价值的商业地段。可参考里院建筑最初的使用功能――商住一体,将大里院的沿街小空间或小里院的建筑空间整合改造成服务于不同人群的商业模块。里院院内较大场地可以根据不同节日风俗组织举办相关活动。其次,近年来特色民宿往往比连锁酒店更能获得游客的青睐,四方路历史街区独有的文化特色尤为加分,将街区内原本用于居住的较大空间依照原有空间布局合并改造成民宿,民宿与外部商业模块相连接,让游客体验里院居住的便捷性。娱乐活动结合建筑的空间形态,挖掘展示街区细节,适时布置与策划活动。将保存较为完好的街区建筑空间改造成具有建造之初时同样风格的餐馆、民宿,吸引参观者参与娱乐活动的同时,让他们沉浸式体验街区居民的生活。

3.2.2 文化创意教育业

文化创意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与社会大力支持创新知识产权与文化创意开发,四方路历史街区内建筑空间布局高度适应于文化创意产业,小型独栋里院或沿街小空间适合作为文化创意工作室产业街坊,大体量建筑可将文化创意产品售卖、展览与设计制作一体化,最快获得产品动向,加快产业链发展,街区内建筑路网排布密集,内外空间或沿街空间串联性较好,可形成小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另外,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城市旧城拆改产生了大量“历史”,青岛节庆风俗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人们眼中的小众文化,街区内的里院建筑可以作为一个文化聚集地,以原有建筑文化为基底,催生出非营利性的里院文化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和文化书店。通过举行文化教育活动,增加人们对里院的历史记忆,传播青岛文化内涵。作为青岛最早一批近代建筑,里院的历史变迁即是一幅可以展示时代变化的画卷。

3.2.3 新式居民社区

新式居民社区也是四方路历史街区的一个可远瞻性切入点。四方路历史街区原住居民搬离的原因多為街区老旧、内部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住民中对街区仍抱有情怀的多为老年人,他们更愿意回归里院这一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居所,将街区内建筑改造成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康养社区,居住场所周边环境大大改善,基础设施配备完善,左邻右舍皆是同龄人士,使老年人在一个熟悉并且不孤单的心理安全区安享晚年。同时,青年共享公寓作为现代年轻人的一种居住生活方式,也适应于街区建筑功能置换。一层院落可以作为公共共享空间,满足年轻人交友交流的需求,一楼建筑空间设置便利店、咖啡店等便民服务;外廊等公共区域设置读书或聊天长椅,营造安静私密的环境;改造原有居住空间作为青年公寓单间,吸引年轻人进行长期、短期租住。

4 结论

随着近些年青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及地方性法规的实施,为进一步保护青岛的历史风貌和城市特色,从战略层面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统筹安排保护和建设工作,要求严格落实保护规划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和措施。在此背景下对青岛四方路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保留,从街区本身的丰富价值与建筑更新置换后功能的利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充分发挥各项价值与功能置换,在现代化城市进程中达到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是在四方路历史街区的保护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基础问题。根据街区内建筑原有的空间形态及价值,给予建筑最合适的功能利用,充分发挥四方路历史街区的丰富价值与正确置换街区的建筑功能,为四方路历史街区重新注入活力,焕发生机,不仅能延续街区的生命力,推动青岛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进程,还能为青岛历史街区打造一张全新的商业名片,为其他城市历史街区的再利用发展做出榜样。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增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互动性的必要性与发展动因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拆迁改造现状分析及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