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拆迁改造现状分析及保护研究

2016-03-30石梦

科技视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民生

石梦

【摘 要】南京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都,更是国务院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南京历史最久的传统老城区,老城南一直在南京人民的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南京之根”的老城南,几十年来,拆迁保护问题一直不断。时至今日,仍是多方问题争辩的焦点。只有在对老城南历史街区的拆迁改造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当下热点民生,才能合理阐述老城南历史街区拆迁改造的优劣势,并且为老城南历史街区的复兴和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老城南;历史街区;拆迁与保护;民生

1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的拆迁改造历史与现状

1.1 以保护为重点的老城南改造

南京自1982年确立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后便一直处于规划整改之中,但始终以保护为目的: 1984年《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要保持老城南古街巷格局,并以乌衣巷、琵琶巷等为重点保护范围。于是南京市政府开始旧城改造,重建了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修复了秦淮河两岸河厅河房。[1]

2002年,南京组织再次编制《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城南传统民居”列入保护规划。对规划中的“城南传统民居”、 “南捕厅传统民居”, 要求除保护有历史和使用价值的古建筑,更要保护其特定的历史风貌,即传统街坊和明清建筑风格。2003年,《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出台,划定门东、门西、南捕厅等历史街区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要求“整体保护街巷格局、尺度、绿化以及街巷两侧建筑界面。”[2]2007年,南京市政府承诺今后的保护将依据“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原则。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会议上,两院院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周干峙要求南京“一定要有整体保护的观念”,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城南地区要重点保护”。[3]

1.2 拆迁同时带来破坏

20世纪90年代,随着集庆门的开辟和中华路、新中山南路的拓宽,像夫子庙周围的大小石坝街等,均以拓宽道路为名而毁于一旦。至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已被改造。老城改造中,城北最后一块明清古街区邓府巷被拆除,此后,城北地区的明清街区已完全消失。2006年成立“双拆”(拆除违法建筑、拆迁危破房屋)指挥部,颜料坊、安品街、门东的多片历史街区被拆除。秦淮河边明清历史街区,仅余7块零碎街区。2009年,老城南仅余门西与南捕厅,还有几条七零八落的仓巷、金沙井及三条营。至7月,南捕厅街已迁走一半住户。[4]

2009年,正在编制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对外公示。新《规划草案》仍然回避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整体保护,而老城的保护区更是大幅缩水,2003年规划中的56余处历史文化保护区,已被缩减为9处,且保护面积大幅缩小,南捕厅仅保留了甘熙故居本体,门东仅剩蒋百万故居本体周围。[5]“如果该规划一旦实施,则拆除老街区,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拆迁了。 ”薛冰说。事实也正是如此,2009年 春节后,声势浩大的“危改”拆迁启动,古城里残存的几片古旧街区被列入“危旧房改造计划”,上百万平方米的面积由原计划中的两年压缩为一年完成。

1.3. 老城南呼吁复活

近几年来,“老城南复活”的呼声日益高涨。新版《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规划》表示老城南保护将采用小规模、逐院式、全谱式逐步推进的方法,实现全面保护、应保尽保。[6]有关专家认为,逐院式复兴对城南其他地段保护工作具有示范意义。“二线三片”的复兴与保护,即明城墙、内秦淮河风光带一线和门东、门西、南捕厅三片将率先启动。新版规划又将老城南文化资源展示的空间结构概括为“两带、三轴、四片、四节点”。一些老厂房也得以新生。[7]

2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现状分析

2.1 改造拆迁中的民生问题

2.1.1 基础设施部分地区很落后

以老门东箍桶巷附近居民为例。这儿曾经一度被纳入拆迁整改和保护的范围。但现如今,这儿多为平房,且大多数居民的生活设施十分不完善,有的甚至没有独立厕所。通过一系列调查走访,发现这儿大多为原住民,有的已经年逾古稀。多年的居住习惯使他们不愿意离开这片土地,但是政府的经济补助对他们来说始终是杯水车薪。除了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充分的经济补助外,采访中的一位中年居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区受到良好的教育。许多居民表示无论是拆迁还是改造,基本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都应该跟上。从政府补助资金获取渠道上来讲,政府补贴应与该地文化产业、旅游业、金融业、商业相结合,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在改造过程中打造文化品牌、提升产业影响力,从而带动旅游业、商业。政府可与当地银行合作,为老城居民的融资创造更便利条件,进而推动文化、旅游、贸易等产业和产业链循环良性发展。要全面改善民生,环境、交通等方面的改善也必不可少。但在具体实施方面,上层决策机构和基层实施部门存在严重脱离现象,百姓的意愿不能很好反映。改善民生,首先必须加强民意的汇集与采纳。

2.1.2 原居民乡土情节过于浓厚。

很多居民在采访中表示,老城南对于他们来讲有太多美好的回忆,他们不希望强拆强建而破坏了原有的韵味,更不希望所谓的迁移优惠政策迫使他们尽快地迁移。如何真实有效地还原老城南历史原貌,保护原有区域景观和特色并保留住部分原住民,使老城南的拆迁改造既不使百姓失望,又能协调好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保护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尊重古建筑。尊重古建筑原有空间架构和整体风貌,不能强拆强建。二是,要还原历史风貌。在改造过程当中,可以加入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和生活设施,但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建筑外貌、区域景观应尽可能保留或还原。三是,建筑空间格局与历史环境相适应。在改造过程中应提前做好整体细致的规划,注意建筑空间格局的分布,分配好现代功能设施建筑与古代历史建筑的比例,注重协调。四是,要提供原居民居住优惠政策。对于有意愿继续居住的原住民,政府应当适当放宽政策,并予以安抚。老城南原居民是老城南的灵魂所在,徒有历史建筑缺少了当地老居民的存在也无法将老城南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2.1.3 当地百姓对改造态度敏感。

南捕厅2008年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到了2009年就变成危房改造要拆除,区级领导的执行问题令不少专家学者担忧,同时也令不少居民感到不解。住在朱雀里箍桶巷一带的居民亲身经历过政府的一轮改造,对于箍桶巷一带各式各样的牌匾,如“过街楼”等,他们并不知道政府这种行为的意图,并对这种称呼感到不解。有些牌匾并不像“朱雀里”这样具有明显的历史韵味,令人过目便能会意。区级政府部门的许多政策与规划令百姓感到无法理解的同时,反反复复地规划、整治、拆迁和重建也令居民身心疲惫,态度敏感。当地的居民在接受有关老城南拆迁整治的调查和采访时,很多都表现出无奈并厌烦的情绪。这也侧面表现出区级领导执行能力的缺失和群众对政府有关城南改造问题信心的丧失。如何体察民意,令百姓理解并支持政府有关老城南的决策也是城南改造问题之一。

2.2 多维式探索的成效

1)历史性建筑内外面貌改造。外部保留古建筑样式,内部现代化生活设施。比如我国在对临海紫阳街进行保护时就按照“修旧如旧”原则, 对沿街的所有房屋进行整修, 恢复了历史风貌。绍兴古城仓桥直街在越子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之内,通过“三线入地”(电力线、电视线、电话线) , 街面恢复铺设绍式石板街, 所有墙体门窗、驳岸河滩等均按绍式要求修复, 使街区整体恢复了老绍兴水乡的特色风貌。在对街区外观风貌进行“修旧如旧”的同时, 对房屋内部的整修结合铺设自来水与排污管网, 有条件的进行了现代装修, 建造了独立卫生间, 使街区成为历史风貌与现代生活同存的历史街区。[8]南京老门东风景区一块其实就做到了这一点,将保护与现代化设施同步,促进了旅游业与商业的发展,是具有成效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之路。

2)自2010年新版《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与整治城市设计》出台以来,小规模、逐院式、渐进式地改造模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是一大亮点所在。大量历史建筑得以保留的同时,部分已拆片区将按老地图恢复街巷。新规划中还增补了千章巷等十条历史街巷,众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纳入规划进行保护,这是历来没有的。围绕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的16字老城南保护方针,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的保护理念指导下,新版规划提出,改变以往资金就地平衡、就区平衡的旧模式,资金缺口部分将由政府牵头通过其他途径解决。而老城南保护方面的资金将主要由政府来投入。而老城南建筑恢复后,主要做公共设施。[9]

3)全民呼吁全员献策。老城南保护自呼吁以来,不仅是老城南居民,相关专家学者,还有温家宝总理也曾给出批示要重点关注老城南保护问题。近几年来,众多社会团体乃至高校学生纷纷进言献策,为老城南的规划筹建描绘蓝图。可见老城南的保护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只要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相信老城南的建设并不会太差。

2.3 其它问题

2.3.1 可持续发展与商业利益间的矛盾

2009年在全市危旧房改造工作推进会上,南京市长蒋宏坤称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的特殊时期,危旧房改造“一举多得”,一是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二是拉动内需,三是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四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地“房地产专家”纷纷叫好,称其产生的刚性购买力可以刺激南京楼市,“保楼价不掉”,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换言之,刺激投资拉动GDP增长的关键在于房地产,这股发展惯性依然在左右着人们的思维。[10]究竟是在可持续利用下环保开发还是为了牟取商业利益而抢占土地,这种矛盾的存在更是对政府与企业道德与理智的考量。

2.3.2 拆迁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20多年来,南京之城建,远是“旧城改造”,近是“危旧房改造”,推土机的“隆隆”声下,许多著名古街巷、古民居毁于一旦。“这样改造下去,不需10年,南京只能剩下大半个明城墙外壳了。”[11]多年前,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专家杨永泉领衔上书市委领导,大声疾呼建立古城保护区,以卫老城南明清历史街区的面貌。现在,强占土地、盲目开发的现状可能没有了,但是假建真拆、罔顾民意的现象还是存在。究竟是拆是留,这是个需要综合考量的难题。

2.3.3 规划与具体实施间的矛盾

地方志专家杨永泉最早公开呼吁保护老城南并起草了《关于建立南京古城保护区的建议》,时任南京市副市长的周学柏批示称须认真研究,并立即停止三片范围拆迁活动,容论证后决定如何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也随之出炉,不过,好景不长,剪子巷、乌衣巷不久就开始了拆迁。

2006年8月,姚远以“南京市民”的名义寄出300封呼吁信,并得到了16位著名专家学者的签名支持。当年10月,温家宝在呼吁信上作出批示。南京市一位副市长彼时表态,“我们一定不拆了。”然而2009年初,南京市推出的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计划再度将南捕厅一带推入险境,拆迁又来了。平静的生活再被打破,每平米8000元左右的补偿标准让居民们难以接受,软磨硬抗无处不在,免于恐惧的自由也成了奢望。[12]整改规划层出不穷,然而最后的实施情况究竟如何?区级政府领导该如何将规划落到实处?规划与实施之间,一直状况百出,问题重重。

3 对老城南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3.1 科学分析和规划、综合管理和利用

在科学规划基础上,既要注重保护具有历史底蕴的文物建筑、还原区域建筑文化原貌,又要面向未来,注重创新,探索具有时代意义的发展模式,保护设施。即做到既保护又创新。城市空间规划管理需进行综合考量,将绿化布局、旷地分配、交通、安全等因素相结合,既要考虑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要注重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关系。

3.2 小规模渐进模式、百姓助保护规划

在小规模,分单元,渐进式政策规定下,鼓励居民积极参与,进言献策,政府广泛接受民意。针对上层与基层、规划与实施不统一问题,具体实施可由基层部门采取各种政策广泛吸取老城南原住居民、外来旅游游客等等的想法,包括各个年龄段不同社会阶层,采取层次分析。渐进缓慢模式下也要保证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落下。

3.3 打造人文纽带,构建活力新都市

老城南应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不同的文化标识。近来,不少高校毕业生纷纷开展老城南规划设计活动,怎样让老城南更有味道?现代化设计必不可少!南京市政府、市建委在《2010 年南京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任务组织实施方案》中把老城南历史街区保护建设工程列为 2010 年南京城市建设的十六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约 16.2 亿元。项目主要包括“一线三片”(内秦淮河西五华里沿线、南捕厅片区、门东片区、门西片区)、金陵大报恩寺、明城墙风光带新民坊段等保护与建设工程,将老城南历史城区整体确立为传统民居及商业、文化旅游等特色功能区。[13]正如法国巴黎,中国苏州等城市一样,对老城区进行整体保护,发展城市新区,新老城区分开管理,使老城成为南京历史文化重要的载体,也有利于激活老城南历史城区的活力。

4 结语

南京老城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历史街区的保护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讲都是一项新的工作,它不同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却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同等重要。目前就全国来讲,历史街区的抢救和保护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南京老城南的保护也是刻不容缓的,我们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法,敢于向历史保护街区的世界一流水平看齐,吸取国内外成熟的经验,借鉴可持续发展之路,综合统筹,才能令老城南恢复昔日繁荣和光辉。

【参考文献】

[1]http://news.focus.cn/nj/2010-12-03/1121160.html老城南编年史模块[OL].

[2]http://nj.focus.cn/fztdir/zwnjlcn/南京老城南拆改之争[OL].

[3]http://past.nbweekly.com/Print/Article/8471_4.shtml南都周刊第五页[OL].

[4]南都周刊344期南京城南保卫战[Z].

[5]http://focus.news.163.com/09/0821/09/5H7TK2K200011SM9_3.html网易新闻中心-南京城南保卫战[OL].

[6]http://news.focus.cn/nj/2010-12-03/1121160.html焦点观察-展望老城南[OL].

[7]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UrsS1TNGv8zmm5lASqkZbgvmS1VyA9ghkjyla yqIU_0zPE8ylUxSrffuH3kRNBuXWvY-dm56a0oMez8vmviRq南京老城南-百度百科[OL].

[8]顾鉴明.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认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6,14(3).

[9]http://page.renren.com/601755735/channel-noteshow-909574043追溯城南旧事-公共主页[OL].

[10]http://www.xzbu.com/1/view-137008.htm南京,救市压力下的城建新高潮发布日期: 2012-02-24 发布: www.xzbu.com[OL].

[11]http://www.njmg.gov.cn/www/njmg/2014/czyz1_mb_a3905022541753.htm南京民革-关于建立南京古城保护区的建议-民革南京市委文史委员会-杨永泉[OL].

[12]http://page.renren.com/601755735/channel-noteshow-909574043南京老城南2013-07-17 16:21[OL].

[13]http://www.docin.com/p-933056511.html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保护现状与复兴研究-杨俊,伊文亚[OL].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民生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