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2023-05-30纪欠
纪欠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和一》中曾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这便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对灌输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而现行的《普通高中英语课堂标准》优化了课程结构,强调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尽管教师的指导性地位得到进一步到凸显,但学生永远是学习中的主体,教与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积极传道授业,而是站在学生立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是教与学得以有机统一的前提和保障机制。所以课堂这一主要教学活动中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必须“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自觉的意识。
导入始于课堂前的几分钟,它关乎整节课的节奏,而成功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触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启迪学生思维,奠定全课基调,调动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它开门见山地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堂主题,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作好热身准备。本文立足笔者的教学实践与课堂观察,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法作如下讨论。
一、设问导入
孟子有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而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一文中曾指出要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基础,使学生“不得不愤,不得不悱”。同时“新课标认为,教师需要创设语境并铺垫语言,引导学生熟悉主题。提问是比较常见的英语课堂导入手段,教师初始设置的问题通常少而精,其内容行远自迩,呈现阶梯式递进,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以往传统课堂教學模式倾向强调知识的传递与灌输,重视教师的主动输入,容易弱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输出与对教师的回应。
在 The Internet: a world without frontier(B3U3 Reading)第一课时上课伊始,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
1. When you are on the Internet, what do you do?
2. What effects do you think the internet has on your life?3. Compar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vention of the in- ternet and which side do you support, positive or nega- tive?这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立即进入学习语境,在帮助学生认知互联网知识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还训练了他们听说等方面的英语语言技能。值得注意得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预设学生的回答,但应避免答案为“Yes or No”的问题,而要斟酌问题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英语教学伊始便提出恰当的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视听导入
(一)视频导入
新媒体时代,“新课标”中增加了“看”这一理解性语言技能。教材中的语篇通常以多语篇形式呈现,为学生接触真实社会生活提供了机会,也为教师组织丰富的课堂学习活动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素材。视频导入一直是学生最青睐的教学环节,但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来选择视频素材。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缩短导入时间,动态和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带来震撼的身心感受,所以能够快速地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情境当中去。
在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B1U3 Reading)第一课的导入中,笔者播放了已经毕业的学生拍摄的话题探讨视频,立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自主沉浸到视频创设的主题语境中,引发他们对自己和对身边人健康生活的思考,使得本节课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庞贝古城的陨落(B3U2 Extended read- ing)这一题材在新旧教材中都有出现,但经年久远,我们难以单从文字去想象当初古城里熙熙攘攘的盛景。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学生提前观看了影视片段,了解了这座遗迹的历史,甚至从视频中得以直观感受到火山爆发时人们的绝望,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语篇的深入理解和内化,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
(二)音频导入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语言技能往往是多种同时出现和使用的,“听”一般包含于“看”当中。音频形式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常以音乐、文本音频等方式出现。音乐通过听觉意象来表达所见所思,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 Li Bai and his romantic poetry(B4U4 Extended reading)的课堂导入中,授课老师播放了本班一位同学朗读李白《将进酒》英文版的音频,并呈现了相应的英语文本。学生对于李白及其诗歌特点十分熟悉,但要在英语学习环境下对此进行重新认知,语言转化、文化差异、情感表达等新出现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调适。但由于学生能够自如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原来“晦涩”的语篇与自己熟悉和已知的领域关联起来,学生就能够带着兴趣主动参与到接下来的语篇阅读中。借助英语这门语言工具,学生领略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文化意识。
大数据时代需要我们教师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实现视听导入效果的最大化。
(三)图片导入法
相比视听导入,图片导入在操作上更加简洁、方便、快速,是英语课堂上常见的导入模式。在进行 The art of painting (B4U3)单元导入时,教师先呈现了英语篇几幅艺术画作(如下图所示),再对画作名称,其所代表人物和艺术流派进行了提问。由于老师选取的画作大多举世闻名,学生反应很是热烈,将同学们原本不熟悉的“艺术鉴赏课”推向了一个小高潮,既实现了英语课堂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发展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又为之后吸收新知识的语篇学习做好了准备。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劳力上劳心”,即指教师通过精心的备课才能造就精彩的课堂。图片导入只是教学手段,重点在于教师提供引导性视觉意象,刺激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联系点或者促进学生思考对新旧知识的关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三、情境导入
(一)结合生活情境导入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情景化教学是当下英语教学的热词,其中能够凸显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那么教师在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时,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又有意义的主题,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兴趣。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再创设真实情境,激励学生活学活用,学生便可体会到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
例如,在“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他们在军训期间英姿勃发的照片,并附上对应的定语从句:The military training (that/ which)we successfully went through was challenging but beneficial.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都在回顾军训时的情景,本课主题得以自然过渡。在一次复习课上,笔者根据学生亲历的校庆活动,编写了一个语篇作为课前导入,通过填空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单词和语法掌握情况,给死板的复习课注入了“活水”,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语篇示例如下:Our school will hold a 10th anniversary next year, which we are to celebrate in a hall 1 (建造)near the playground... T 10 as the schedule of students is, which means they contribute their most time to their study, they understand it is their diligence and perseverance that lead to what we want, as the teachers usually make plain.
“新课标”指出在英语学习活动观下,学生只有在具体学习活动中不断实践,才能持续渐进地培养其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结合新闻导入
新闻既可以是媒体报道的“大时事”,又可以是贴近生活的事件。新闻因具有时效性,所以教师需要 “慧眼识素材”,善于捕捉热点新闻,像记者一样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真相”,真实、简洁、及时地“报道”新闻。在一次语法填空题相关的课堂导入中,笔者和学生一起缅怀了被誉为“国士无双”的袁隆平先生:Having spent over five decades in hybrid rice research, the academician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helped China work 2._____ great wonder, feeding nearly one- fifth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3.______ less than 9 percent of the worlds total land. 再者,在一次定语从句巩固练习课上,笔者及时向学生“报道”了时事新闻:1. China successfully landed a spacecraft on the moon where the mission later managed to collect lunar material. 2. The astronauts in Shenzhou XIII whose names have yet to be disclosed will shoulder great responsibilities. 兩个例句对应两个我国划时代的航天航空成就,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坚定了文化自信。
在开展听力课堂教学时,笔者将当时的新闻音频以听写形式作为导入:China will 1._________the US to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by 2028, five years 2. ________than previously ... and the country will become a“high-income economy”by 2023, the re- port says.这样耳目一新的材料导入让学生心无旁骛甚至屏气凝神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四、活动导入
“教学做合一”来自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在课堂上都能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开展“一场关于能否把手机带到学校的辩论”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让学生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准备好本组内的辩论素材,然后进行小组抽签等前期准备工作。最后在课堂上让两个小组进行辩论,时间为三到五分钟。因为组别较多,笔者将他们的对抗赛分别安排在本单元的上课周期内,这样不仅不断深化学生对此单元主题语境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英语语言技能。诚然,这种导入前期准备工作大,但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涨,短短几分钟的导入就能让学生一直保持对英语课堂学习的期待。“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所以笔者对这样的互动式导入也作了很多尝试。例如在学习一些情境性较强的语篇时,让学生尝试情景表演,或在词汇复习时开展单词接龙等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达创新的机会。笔者也给学生留下了影像资料供他们以后回顾,从历届同学们的反馈来看,他们记忆最深刻的往往是这些他们主动投入精力的英语学习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应是动态的。英语课堂导入方式层出不穷,复习导入,实物演示导入,悬念导入法,案例导入,对比导入,不胜枚举。同时,划分导入类型的维度也可以交叉并行。再者,不同课型的导入手段有时泾渭分明,有时互相融合。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需求,再结合学情,充分利用课堂前短短的几分钟进行导入,让高中英语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有效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