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阅读《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几种策略

2023-05-30亓辰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雪峰首诗诗人

亓辰

詩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语言简练而优美,内涵丰富而深厚,感情真挚而充沛。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诗歌,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其阅读和鉴赏诗歌的兴趣。语文教师任重道远,需承担起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诗歌的责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笔者就以语文教材中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为例,谈谈如何讲解这首诗。

一、展示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高中生的知识面有限。他们学到的知识大都是从语文课本中得来的。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学习相关的知识,为阅读诗歌作准备。

以《峨日朵雪峰之侧》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这首诗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

示例:

诗人柏桦曾说:“诗人比诗更复杂、更有魅力、也更重要。诗人的一生是他的诗篇最丰富、最可靠、最有意思的注脚,这个注脚当然要比诗更能让人怀有浓烈的兴味。”

诗人王昌耀一生坎坷,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作品往往有着深刻的主题,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之一”。诗人于1962年8月开始创作这首诗,于1983年创作完毕,借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猜想。峨日朵雪峰是峨堡乡境内祁连山脉中的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是几座无名的雪山。“峨日朵”是诗人为它们起的名字。这几座雪峰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都不重要,因为它只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媒介。

在引用了诗人柏桦的经典话语、介绍了诗歌的创作背景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诗歌,寻找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的大门。

二、开展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内容

朗读诗歌是培养审美能力的一种方式。通过朗读诗歌,学生既能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又能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活动,引导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内容。

比如,在讲解《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朗诵音频,带领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朗诵者是如何朗读诗歌的?是如何处理轻重音、如何停顿的?

2.诗歌中有哪些陌生字词?它们的读音是什么?

在听完朗诵音频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活动,引导他们自行朗诵诗歌,并在朗诵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朗读诗歌的感受,在班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到:“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勇士在登山时的所见所思。诗人‘惊异于太阳跃入大海的景象,被神奇的大自然深深吸引了。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整首诗歌充满了力量,仿佛一位久经沧桑、历经磨难的老者在与我们交谈。”通过交流,学生会对这首诗歌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帮助他们在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自行鉴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比如,在讲解《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怎样理解诗句中“此刻”和“仅”两个词的含义?(设计这道思考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品读诗歌的语言,培养其鉴赏能力和联系上下文思考的能力。)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室里巡视,时刻关注学生思考或讨论问题的进度和情况,对他们适时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在思考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上台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明“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是一个判断句,句中的“此刻”和“仅”是对应的。“此刻”点明时间,暗示“我”将来还可能有新的成就;“仅”暗示了“我”与“我”的目标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两个词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勇攀高峰的勇士的赞美之情。通过思考和探究,学生既能理解诗歌的内涵,又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对勇攀高峰的勇士的赞美之情。

总之,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中还有较多的可变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因此,笔者并不赞同大家盲目地照抄照搬网络上的教案,而应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保证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猜你喜欢

雪峰首诗诗人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要退休了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看山是山?看山非山?
雪峰下的草场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