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的浪漫杂糅与对于传统的变革

2023-05-30杜晓玉曹辰腾

东方收藏 2023年1期
关键词:反叛转向象征主义

杜晓玉 曹辰腾

摘要:刘绍昆出生于1946年,受其父影响,从小接触了大量的列宾、苏里科夫等前苏联大师们所创作的油画作品,并因此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2年,刘绍昆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在此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为其此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刘绍昆油画创作的转向与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从苏派严谨写实画风到象征主义,还是从社会现实题材到内在精神世界,抑或是从伤痕乡土主题到精神文化的深层,均体现在刘绍昆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创作作品中。本文试图通过对于刘绍昆油画具体作品的分析,进一步勾勒出刘绍昆油画创作转向的轨迹,从而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艺术创作的进步性和多元性。

关键词:刘绍昆;象征主义;转向;反叛

一、浪漫的侵入

刘绍昆作为油画界划分的第三代画家,有着极其丰富的生活体验,也有“上山下乡”的真实经历。这样独特的时代背景对于刘绍昆的影响不可谓之不深,和同时代的画家相似的是,他们都是在苏俄美术的教养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加之其在中央美院附中的学习,这种影响也就更加深远。当然这种影响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支撑的。在当时政府和文艺界的倡导下,中国与世界在绘画创作上的交流日益频繁,掀起了學习欧洲和苏联现实主义绘画技法的浪潮,甚至于连中央美院等高等艺术院校也大多开始采用苏联现实主义绘画的技法进行教学。刘绍昆就是在这种影响下产生的典型代表,虽然其在恢复高考之后再次上学深造,普遍接触了更多欧美的油画教养,但在其绘画中挥之不去的始终是那份凝重的苏俄情结。从他最早在广西创作的描绘柳州少数民族地区伐木工人水中放排的《出山》(图1)和《激流勇进》,可明显看出其早期创作的艺术特色。《出山》整体画面构图和谐、色彩匀称,人物造型十分准确,无不彰显着刘绍昆严谨写实的基本功。画面在表现惊心动魄的伐木工人放排过险滩的场景的同时充满着力量感且具有生活的浪漫气息,目及远处,白鸟在天空中肆意翱翔,自由的气息弥漫于画面之中,现实在这里被刘绍昆诗意化了。从这幅作品便能够感受到刘绍昆在个人艺术创作风格上整体调性的显现,即在苏联严谨写实的画风基调下充斥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抒情气质,不得不说是在其在对欧美油画学习中耳濡目染所形成的。

如果说《出山》只是刘绍昆此种艺术特色的初次展现,那么其次年创作的《写给母亲的信》,则进一步体现其作品中现实被浪漫所侵入弥漫着的浪漫主义抒情气质。巨大的坦克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暴力,画面中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兵体态微屈,展现出柔美的女性特征。这二者间的对比是压倒性的,浪漫的情绪反衬出战争的残酷,亲人间的温情凸显和平的可贵,令人产生难以抑制的冲动与豪情。虽然画面描绘的主题是一个残酷的战争场景,但整体画面丝毫没有血腥的场面,而是显得非常的克制内敛,色彩不仅没有去渲染战场的压抑惨烈,反而显得异常的温馨唯美,诗意的氛围在画面中铺洒开来,这无不体现着浪漫主义抒情对其现实题材作品的侵入,这种风格也成为其早期创作的一大基调。

二、犹豫与徘徊

随着刘绍昆对于广西地区的了解和深入,其渐渐将作品贴近广西母题的创作。受工作影响,刘绍昆多次前往北海,并深深爱上了北海。其曾这样论述道:“该如何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前景广阔的北部湾,如何表现这片天空下民歌眷恋的地方?这是值得广西美术家们思考的问题,更是广西美术家大有可为的好素材。”[1]这也成为其中期创作的一个重要的题材来源和表现。首先要看到的是,20世纪80年代刘绍昆创作了两幅命名一致的作品,均叫作《漂浮的木屋》(图2),虽然作品命名一致,但在外在创作技法的使用上,却呈现出极其鲜明的对比,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到此时期的刘绍昆在创作技法选择上是犹豫与徘徊的,并没有一以贯之统一的个人技法风格,这与其所受的思想熏陶是密切相关的。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刘绍昆在努力摆脱自身以往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并且有意识地突破以往在创作中苏联严谨写实画风的思维局限和创作比例。在这幅画作中,整体线条勾勒出的人物场景显得非常松动,画面自由且轻快。画面内容上并没有北部湾沿岸的碧海蓝天,整体浪漫主义抒情气质也并不强烈,反而是海面色块大面积的黑色涂抹,给人以深沉压抑之感。刘绍昆正是通过这种涂抹的黑暗色块来塑造一种外力压迫的意象,通过这幅作品,他对北部湾女渔民的辛勤工作和漂泊生活表达了深刻的同情。在某种程度上,这幅画也反映了作者在艺术表现手法探索时期的徘徊,为其向象征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乃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之作。从这里,可以说刘绍昆的创作,正式来到了转折点。但是这种犹豫和徘徊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1988年刘绍昆在深入北部湾自然风光的体验之中,创作了《北部湾·亚热带》(图3),在这里,刘绍昆终于得到了释放,苏联严谨写实的艺术创作风格对其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突破与发展,至此,刘绍昆在绘画语言与形式上彻底进入了反叛期。当然,这也同其在上世纪70年代末重新入学,学习欧洲油画风格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在这幅作品中,现实主义虽然仍旧是刘绍昆创作的底色所在,但在形式的呈现上,无论是欧美油画中十分常见的象征主义手法,还是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的铺洒,抑或是具有“拉斐尔前派”所主张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都体现出刘绍昆在创作手法上对于西方艺术表现技法的学习与借鉴。这种创作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其之后创作的象征主义之基调。其次萨特说:“想象是一种活动,它通过不是由于本身的缘故,而仅仅是作为意向化对象的一个相似的替代品所给予的物理或心理内容,具体地指向一个不在场或非实在的对象。”[2]刘绍昆将个人脑海中美好的少女形象投射在北部湾上,将其形象化、实在化。在这里,刘绍昆所搭建的是一个虚拟的脑海中直观的意象世界,是通过想象而出的相似替代物,我们借以这个相似替代物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虚拟的理想世界之间的桥梁,进入一个美好温暖的意象世界。这幅作品也宣告着刘绍昆艺术创作犹豫与徘徊的结束,象征主义主导其艺术创作的开始。同时这幅画也侧面折射出时代文化的变迁,从这一刻开始,负载着社会变迁与时代风貌的画面开始从刘绍坤的创作中逐渐隐去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那象征着自我内心世界的精神与想象。

三、彻底的变革

进入20世纪末期,刘绍昆的艺术创作彻底突破了苏联严谨写实现实题材的限制,走向了象征主义。在这个时期,刘绍昆画面中完全没有了以往那种坚硬的形象,伤痕乡土的基调也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表现自身精神文化的深层表现,这种表现主要就是通过象征主义手法。而这种西方现代绘画手法的运用则来自其在广西艺术学院的学习,阳太阳先生作为刘绍昆在广西艺术学院进行研究生学习的恩师,透过其绘画里中西融合的表现形式,对刘绍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得不说,刘绍昆从恩师这里学到非常重要的一点:西方现代绘画的手法运用。虽然阳太阳先生作品中也带有非常浓重的现实主义,却并不尽然,带有中西融合绘画的特色使其对刘绍昆油画创作的转向产生了不可辩驳的推动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首先是他于1994年创作的《一方水土》(图4),整体画面空间显得十分分裂,画面形式由几个各自独立却整体统一的块面组成。内容上依旧是一个美丽的女性坐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右上方是一幅帶有塞尚风格房屋的绘画作品,左上方则是三角构图中雾影朦胧的月亮;在这位美丽女性的前方是一张半透明的桌子,仿佛融入女性的身体之中,桌子上摆放着一盏烛灯,散发着微弱的光亮;右下方是一张椅子以及一本散落在地面上的书籍,仿佛在向我们诉说这是一位知性的现代女性。整体画面极富艺术性,丰富的物象使画面显得神秘、混沌、多意。分崩离析的空间之中,毫无逻辑的观念组合,物与物、思想与意趣随着那盏烛火的跳动散发着暧昧的气息,使观众沉溺于作者搭建的审美空间之中,久久留恋。尤其是画面右上角那幅颇有塞尚《加尔达纳》风格形式的画作,其中的刻板和几何结构预示着20世纪初的立体主义,这种风格不得不说与阳太阳先生绘画创作中对于后印象派的学习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也正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描绘社会底色的现实主义创作在刘绍昆的创作中完全消失了,其彻底走向了精神的、象征的意象世界。这与他逐渐脱离苏联严谨写实画风写实题材转向象征主义是同步的,他在艺术探索中完成了对传统的反叛和自我的重建。其中在这一时期最为成熟的作品当属《启谕》,它的创作具有很强的纪念意义,因纪念一位外域女画家的去世而创作,却不限于此,刘绍昆在其中呈现出相当成熟的艺术创作风格。在这幅作品中,仍旧是一位美丽的女性占据着画面的中心。她仿佛跑遍了整座城市,周围的场景既熟悉又陌生,前方一道强烈而神秘的白光照在她身上,其整个身体飘浮在半空之中,强光扑面而来,她本能地用手掌挡住了迎面而来的白光。此时她所在的城市的房子已不像《一方水土》中具有塞尚风格,而是呈现出具体化、形象化的特征,不再是想象中抽象的真实,而是客观上我们所能触摸到的具体的真实,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日常一般。整幅作品可以说彻底回避了苏联严谨的写实主义画法,采用俄国画家“夏加尔”的构图形式和象征手法来营造画面的空间。“他的作品吸收了现代艺术的有益成果,纳入抽象思想因素,抽象形式美感,力图通过某种物象为参照物去反照人的精神内部存在。”[3]刘绍昆内心意象的难以言明,便通过画面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意趣和理想,使得画面具有审美的引力,吸引着观看者产生更加深度的思考。这幅作品也彻底标志着刘绍昆完成了自我的结构与重建,在反叛背离中走进了艺术创作的新天地。

四、解构与重建

通过对于广西北部湾风情的深入,刘绍昆对自身传统苏联写实画风进行了反叛,他开始走向现代主义、象征主义,重视内心的感受,在其艺术创作中传达出普遍的人性共通之处。一方面,以苏联写实主义为主要教学的央美附中以极其系统的训练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贯穿在其创作过程之中,但同时也束缚着其油画作品的进一步创作。另一方面,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画家不同的是,他并不拘泥于原有的表现技法,通过不断地学习,在其恩师阳太阳先生的影响下,积极吸取欧美油画发展的有益成果,走向了一条现代主义的道路。对此,刘绍昆对于广西油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既实现了自我的不断突破,同时也对广西油画创作者产生相当的影响,这种互相之间的影响在其自我的解构和重建之下,促使整个广西油画创作不断迈向新的艺术征程。

参考文献:

[1]蒋林.文艺与时代同行,唱响北部湾百名文艺家采风侧记[N].中国艺术报,2007-03-30(002).

[2]黄忠晶.萨特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

[3]苏剑雄.亚热带的呼唤——对广西油画的观察与思考[J].艺术·生活,2002(04):33-35.

作者简介:

杜晓玉(2001—),女,汉族,安徽阜阳人。本科学历,专业:艺术史论,研究方向:油画。

曹辰腾(2001—),男,汉族,安徽阜阳人。本科学历,专业:艺术史论,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反叛转向象征主义
台州学院李国辉教授新著《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象征主义》出版
当代象征主义流派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理想的彼岸世界——象征主义的绘画艺术
论架上绘画的跨界与超越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问题分析
行走在“反叛”的路上
二战时期日本文坛的转向文学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杜拉斯小说中的“诗”与象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