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减负提质的实施策略
2023-05-30陈逞逞
陈逞逞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包含多个方面,而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任务之一。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策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小学阅读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教育者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减负提质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小学阅读教学减负提质的实施原则,并研究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减负提质,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减负提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1-0049-03
小学语文的教材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减负提质”的理念为基础,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而积极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
1.减负提质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减负提质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实践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指南。一方面,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门重要学科,要求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特点上,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针对新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放到首位。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业负担较重等问题,如语文学习的内容较多、难度较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或者仍然将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准等。减负提质理念的运用能够使以上問题得到有效缓解,并有助于教师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首先,减负提质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减负提质对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有更加合理的安排与指导,能够使学生在多元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最后,减负提质有助于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可见,运用减负提质创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学业上的负担,也能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从而不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人。
2.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师缺乏对减负提质的正确理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也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转变和优化。教师一改往日传统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减负提质理念,丰富了阅读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形式的现代化。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减负提质理念缺乏正确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教学步骤的创建出现偏差或失误,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阅读材料复杂化、教学环节琐碎化以及阅读训练方式随意化等现象。此外,由于部分教师对减负提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阅读教学中时常会漫无目的地组织学生,甚至对事先预定的教学环节无法进行适当的转变,导致阅读教学成效甚微,造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无效性的特点。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整合了各类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但是有部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仍然不高,对阅读材料仍然不感兴趣。其原因首先在于语文阅读课堂中缺乏活跃的气氛,部分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模式化训练,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部分学生对阅读本身缺乏激情,对生活和周围事物没有养成真情实感的流露、描述和记录的习惯,从而对阅读课抱有消极的态度。此外,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其自制力和自律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繁杂沉重的课业,逐渐磨灭了学生的部分探索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沉重的压力下缺乏想象力,从而对阅读提不起兴趣。
(3)欠缺有效的方法指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方法指导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认知能力,从而将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并有效运用、转化、过渡到实践中。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仍然以理性指导为核心,侧重于传授学生解答问题的技巧和形式,而忽略了真实情感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注重找寻材料问题的答案,阅读过程变得索然无味。此外,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是以“集体授课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忽略了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领悟程度以及阅读体验等方面缺乏关注,导致学生对自己的优点和劣势认识不足而对阅读产生厌倦疲乏的情绪。
3.小学阅读教学减负提质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小学阅读课程的减负提质,并不只是设计简单的教学方案或者课堂教学环节,而是通过创设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情感伴随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到阅读材料的感悟、体验、探究和讨论过程中,将教材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方位提升。
(2)合理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合理性原则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整合到阅读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有效的迁移到课堂中并获得新知识。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语文知识储备,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设计合适的课堂活动引入阅读教学中,倘若设计的课堂活动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3)因材施教原则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因材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及要求,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化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一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兴趣爱好有所差异,如低年级偏向于故事和游戏,高年级偏向于现实生活和实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对不同的班级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对综合能力整体相对偏高的班级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模式,对综合能力相对较弱的班级,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创设教学模式。
4.小学阅读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
(1)提高教师对减负提质的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导向,只有认识到位,才能有效确保减负提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理性。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对阅读速度和解题技巧的传授,因此将大量的课堂时间都用来讲授阅读的解题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暂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成效,但是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压力,甚至部分学生会对阅读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为了有效落实减负提质的新型教学观念,教师需要对此有更加清楚的认知,只有彻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才能有效落实“减负”的要求,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提质”的教学目的。教师还应明确,将阅读教学与其他方面教学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正确认识并运用减负提质也能够促进小学语文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核心素养。
(2)引导学生感知阅读的重要性
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小学生很难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认识阅读的意义和作用,此时,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如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作为切入点,使学生感悟到阅读在语言文字的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给予恰当的阅读指导也能有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如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将优美的词句标记出来,可圈出人物的各种描写,感悟人物的性格;可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作者写它的目的……如此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总之,只有加强学生对阅读的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减负提质”的有效落实。
(3)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当前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断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对话活动中;而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相对比较丰富,如记事类阅读、绘景类阅读、寓言类阅读、散文类阅读等材料较多,教师就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多元化的阅读材料中。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学生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阅读课堂环境,为学生构建一个平等的阅读与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同时,提高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4)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步骤
完善的教学步骤能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阅读课的顺利进行。为了有效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步骤,教师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设立清晰、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明确性是有效达成减负提质的第一步,它能够帮助教学活动完整有序地进行,对教学活动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明确的目标不仅是教师进行日常教学工作时所要参考的重要依据,也是对课堂效果进行检验和评判的重要标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其次,要对阅读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的合理性对阅读教学有效性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的归纳与整合,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习惯,为其提供难易程度适中、篇幅内容合理的阅读材料。
(5)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
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中涉及许多方面,有描写人的,也有叙述事的。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使其从材料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进而可以利用语文阅读教学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心得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之间增进感情。在阅读教学中,阅读兴趣的提升和心得体会交流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兴趣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而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认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阅读活动更加有意义。
(6)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有时会导致学生无法进行连贯整体的阅读训练。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一定的课堂时间限制中锻炼自身的阅读水平,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也就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遣词造句以及段落理解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造句,句式,段落构成以及叙述和说明等方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而在加深阅读材料理解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质量。
5.结语
在“双减”的背景下,优化教学策略对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阅读心得交流活动的开展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并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间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蒋微.“双减”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策略[J].互动软件,2021(08).
[2]周玉凤,王丽.减中生趣,乐中阅读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