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学科 培养关键能力
2023-05-30林妍
摘 要: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人才培养上来看,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阅读的宽度,让学生从浅显性阅读过渡到整本书阅读;从教师队伍水平上来看,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个人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上,要以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主体形式,以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为目的,在确保足够阅读量的基础上严格把控阅读的广度、质量、数量、方向,从而使整本书阅读形式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改革;整本书阅读;学科关键能力;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1-0014-0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求学生在小学、中学教育期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达到405万字左右。这一指标的实现,需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面这三个方面实施和监督。在新课改之前,语文教材的编排侧重于独立的单元体系教学,是相对独立成块的。这样的编排方式使教学偏重于单元化,整本书的联系甚少,教师对整本书内容的梳理、整理、联系也很少,会导致学生難以构建知识体系。且有的学生更不会去看教科书以外的书籍,阅读量远远不够,即使有的学生能自主进行课外也读,阅读的广度、数量、质量也存在各种问题。然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这个版块是十分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更是重难点。因此,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使用可行的、实际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对此,在整本书阅读的形式下,对提升语文学科关键能力进行了以下探究。
1.整本书阅读教学和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
所谓整本书阅读,是指根据每个单元的特性,将各个单元里的名著导读作品结合起来,以整本书的文学作品作为阅读素材,通过课堂主题活动或阅读班会等一系列组织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整,是指它的范围以整本书为核心;本,是指一本本的书籍,不仅仅只是每本语文教材中提到的名著等文学作品,其他课外书籍也在其中。阅读,是指阅读的方式,有精读、泛读、选读等多种模式,这就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阅读模式。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如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等。而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在各个学科中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在语文学科中需要具备的学科关键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阅读是学科关键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有效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成长,理解自己阅读的内容,并且实现阅读、表达和写作的有效贯通。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在于学生对整本书的联系性和贯通性,使学生在持续阅读中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语文认知和语文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经过学习和探索后能够更好地适应阅读,持续提升个人的语文认知能力,有效发展语文素养。阅读将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良好习惯,通过不断阅读学生可以实现终身学习,获取成长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和成长需求展开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展开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科关键能力。
2.整本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实施策略
随着课标改革的大力推进和部编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使用,单元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有机结合成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以整本书阅读为主线,以单元结构整体化铺开,通过教授学生阅读技巧、阅读方式、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写阅读笔记、课堂分享阅读感受、进行课外延伸阅读,促使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科关键能力。
(1)以单元化为依托,推荐经典作品,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从课程设置中的实用价值、训练价值、文化价值进行实践。在阅读中感受笔者表达的情感、各种各样的经历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美学鉴赏,对学生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非常有帮助。但在阅读之前需要教师确立阅读的方向,把握好阅读的量。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需求以及特点,在单元设计中选择了多样化的内容且每个单元均设置了不同的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展开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
在选择文本进行阅读时,教师需要根据单元结构的特点和名著栏目阅读要求为学生进行阅读安排和学习,这样既可以发挥不同单元的教学优势,又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支持,使整本书阅读有序进行,更好地契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给学生们布置阅读任务时不能仅仅只是让他们课下看,这样只对比较自觉的学生有益,其他学生未必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因此,在安排课外进行阅读时,要在符合学生课外时间安排情况下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可以是阅读中的词句摘抄,也可以是第二天课堂进行阅读感受的分享和交流等。如果是课堂上的阅读,就需要安排阅读课或者把握好综合课的时间进行课堂阅读,随堂进行检测。这仅仅是碎片化阅读,而一本书的整体阅读还是需要在本学期内进行,安排一到两本书籍在本学期内完成,在期末时进行阅读笔记和读后感检查。要注意,教师应选择积极健康向上、对该阶段学生成长有指导意义的书籍,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海量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笔水平,在阅读中增加情感体验,但前提是学生要认真阅读,而不是敷衍了事。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生更喜欢阅读的经典和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融入作品中,促使学生坚持不懈地开展阅读活动。
(2)整本书阅读期间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提升学生思考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安排精读片段和名著书籍时,一定要要求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对自己比较感兴趣或颇有感受的片段写下心得体会,这对阅读积累具有很好地辅助作用。教师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或抽查,对没有完成的学生要严格监督,确保学生能够高度重视整本书阅读活动。例如,朱自清的《匆匆》里运用了大量的富有哲学的句子,学生在反复阅读后必定会有自己对时间的认知和感受,对朱自清的写作手法也会有所了解,学生在阅读时就要积极摘抄佳句,并记录自己阅读后的感悟,之后可以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学习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将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
(3)利用课堂进行阅读交流分享,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安排课下简短阅读后,第二天可以进行课堂分享,促使学生在阐述自己阅读过程和阅读体会时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大家各执己见,互相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分享中感受别人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作者本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也可以拿到课堂上交流,在感受每个作者身处世遇的不同,鉴赏作者不同时期的时代作品,了解作者的文笔风格和本人的生活经历,在练习相同笔者的不同文章时也能够进行联想,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口头阐述、朗诵比赛、简短表演,也可以是辩论赛。可以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4)课外拓展研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针对部分学生,一学期安排一到两本课外书籍进行阅读远远不够,教师便可以引导这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拓展阅读。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有关的书籍或者名著,鼓舞他们随着自己的脚步拓展性阅读,不必为了适应教师的安排而耽误了自己。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经说过:学生是有主动性的,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會对其活动起到支配作用,一切有效的活动都要以兴趣做指引。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书籍进行推荐,让学生结合生活进行思考和沟通。国学经典内容覆盖面较广,涉及了许多零碎的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国学经典,让学生认识阅读国学经典的价值,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此同时,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也要实时跟进他们的阅读情况,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阅读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也可以自己选择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整本书课外阅读的交流、展示、互动平台,以此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模式,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组成整本书阅读互助小组。然后根据小组的成员每周整本书阅读的总量评选出“阅读之星”和“最棒小组”,并且准备一些奖励激励学生。
3.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学科关键能力相结合的价值
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文字的乐趣,体悟作者的情感、境遇,在阅读时引起情感的共鸣,生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提升语文阅读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思维逻辑能力。利用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关键能力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1)学生方面
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最基本的沟通媒介,缺乏了语言沟通能力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提高的,而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写得很优秀,可是现场口头发挥时就无法流畅、自信地表达出来。在整本书阅读中,在潜移默化地阅读各种书籍名著后,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这体现在学生的写作上,他会一次比一次写得美、一次比一次写得有内涵且有深意。而在一次次的课堂分享上,将自己写的感受和见解分享给同学时,也能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可以锻炼思维逻辑能力,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独到见解,懂得分辨善恶、判断是非、明事理。三是可以传承文化精神。书本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借助书本进行传播,二者相辅相成。书本里有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哲学文化、历史文化等。在接触这些书籍时,学生也就在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也正是如此,才能在一代代学子的传承中弘扬优秀文化,形成中华文化的印记。四是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整本书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逻辑能力,传承了一代代古人作家的优秀知识文化,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可以在德、智、美三方面获得提升,并形成正确的三观。
(2)教师方面
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需要对整本书进行整合归纳,对本学期阅读是书籍进行选择,对每节课课堂或课下的阅读要求进行规划,相应的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就提高了许多。为做好以上工作,教师会提高自己的专业领域水平,拓宽各方面视野,这能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学科关键能力相结合,可促使教师形成专业的阅读研讨团队专门针对阅读进行研究,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对课前的备课,教师也会做足准备,而不是利用课间零碎时间进行临时备课。而对课堂上需要准备的各种图文资料和音频资料也会充分准备,合理利用电子白板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会提高自身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对作者也会有深入了解,更有助于其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4.结语
利用整本书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如今的教育模式体系下,应该朝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前进,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上营造读书氛围,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促进优秀人格的塑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名篇名作、名家经典文采的渲染下开拓思维、锐意进取,在不断思索中去感受文字的魅力,让学生沉浸在语文学科的熏陶中,提升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挖掘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先武.整本书阅读不应过于“课程化”[N].中国教育报,2020-12-03(11).
[2]范贞花.学会交流分享:在整本书阅读中培育核心素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11).
[3]文军庆 .整本书阅读的要点[J].中国教师,2020(11).
*本文系漳州市重点课题“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以整本书阅读为例”(编号:ZJKTZ21048 *)研究成果。(主持人:漳州市江滨小学 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