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3-05-30陈亚楠
陈亚楠
[摘 要] 问题意识是伴随着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由于这种认知体验并非原生态的,因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训练. 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激趣导入、营造和谐氛围和引导合作学习等方式一以贯之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和讨论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学会质疑、善于质疑,孕育创新能力.
[关键词] 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活动
在一些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教师的精心设计,整节课如行云流水一般,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方法灵活、气氛活跃,真所谓滴水不漏,如此课堂常常可以博得听课教师赞声一片. 然深度剖析之后,我们总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教师对整节课的控制欲,不管是课堂活动环节,还是问答环节,都处于教师的“股掌之上”,学生全无主动质疑的意向. 可见,处于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当下,不少教师并未真正脱离“教师本位”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应当说这一现实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因为在这一事实的背后,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缺失,而这与现代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也确实是不利于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并且获得素养提升的. 基于这样的分析,对于当前的教学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这一现状. 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教师对已有的教学模式提出疑问,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提出疑问.
质疑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 想要培养创新精神,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问题意识. 而问题意识并非与生俱有的,需要教师一以贯之的培养与激发[1]. 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笔者根据教学中的经验体会,谈谈如何落实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任务.
激趣导入——诱发问题意识
激趣是日常教学当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学生才会对学习对象投入相当的注意力. 只有在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在关注学习对象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相关的问题.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个关键词是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意识的下位概念,意识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無论是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而言,意识也是一个可以感知生活或学习的反映,当人在面对某一事物的时候,产生某种想法,这实际上就是意识作用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面对某一学习对象的时候,能够自发地产生问题——问题形成了,也就意味着问题意识被诱发了.
这个时候再将目光投入教学现实,我们可以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注意力集中,也有些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分散. 对于教师而言,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时时把控学生的行为;对于学生而言,面对枯燥的知识传授,尽管苦不堪言也要被动学习. 这样的学习状态下,谈何兴趣,谈何快乐?试想,倘若连学习兴趣都丧失了,那又何来质疑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精设教学,以激趣导入努力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欲望,为问题意识的产生做足准备.
案例1 “勾股定理”的教学(第2课时)
师:早在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建造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足足有70多座,且大小不一. 在并没有直角三角板和先进测量仪器的古代,他们是如何将这些金字塔的塔基都做成正方形的?真是神奇啊!你们可想知道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各个表情丰富,有思考、疑惑、猜想……)
师:勾股定理我们已经学完了,那么谁能说出其逆定理?(学生思考片刻后,准确阐述其逆定理)
生1:那这个逆定理正确吗?
师:是啊,到底是不是正确呢?勾股定理有逆定理吗?
生2:这需要进一步验证……
以上案例中,教师以数学发展史中的趣闻来带领学生回顾勾股定理,并自然引出其逆定理. 质疑能力的产生源于学生数学探究的欲望,情境导入能否真正激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里,教师的设计可谓精妙,不仅将学生的质疑和猜测唤醒,而且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得接下来的深入探索水到渠成.
和谐氛围——形成问题意识
学生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氛围当中得以发生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用怎样的词汇形容学生的学习氛围比较合适?这个问题看似普通,却反映着教师的教学理念. 有的教师喜欢用“严谨”来形容,这说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欲比较强,希望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符合教师自身的预期,能够做到严丝合缝;而笔者则喜欢用“和谐”来形容,之所以选用这个词语,是因为笔者总认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应当是友好的,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心理受教师的态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如果教师过于严肃甚至严厉,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会感觉到恐惧,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潜力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反之要想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环境当中学习,那么教师就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自由思考、自由表达. 当学生的思考变得更加自由的时候,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就很容易发生“冲突”,这个“冲突”正是问题形成的基础,是问题意识得以培养的基础.
如果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兴趣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前提,那么让学生敢问则是形成问题意识的第一步. 初中生普遍存在不够自信的情况,他们常常因为害怕自己提问不够有深度、会引起教师不悦等心理而不敢提出问题. 因此,教师需要创设真正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自由、愉悦的心理安全感,消除学生的焦虑与紧张,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解放自我,自由驰骋在思维空间之中,敢思、勤思、敢问,逐步形成问题意识[2].
案例2 “用代数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
师:刚才大家对例题的解决十分漂亮. 下面,再来完成这样一道习题.
解方程组:2x-3y=3,
2x+5y=11. (学生埋头解答,教师巡视)
师:下面哪位学生愿意板演这道题?(教师邀请巡视中发现的典型板演)
生1:2x-3y=3①,
2x+5y=11②, 据①可得2x=3+3y③,将③代入②可得,2×(3+3y)+5y=11,11y=5,y=……
师:首先,我们来为生1的解题速度点赞.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他的解法正确吗?下面请小组讨论. (学生开始小声讨论,教师很快加入学生的讨论中,讨论氛围逐渐火热起来)
生2:我觉得这种解法不对. 不可直接将2x=3+3y代入②,而应根据①得出x=再代入.
生3:我觉得可以将2x直接代入,只是代入后应为(3+3y)+5y=11,可得y=1.
生4:我也赞同生3的说法,这样整体代入更简洁.
师:非常好,在你们的主动思考后有了新的解法,还提出了整体代入的方法,真是会思考的孩子!大家再想一想,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生5:也可以用加减消元法.
师:的确可以,但我们并没有学过,这个就留到我们学习的时候再来研究. 这里是否还有其他的代入法呢?(学生又一次陷入沉思)
生6:我想到一个新的方法,可以将2x-3y=3直接代入. (学生的表情又一次变得丰富起来,有惊奇、疑惑、期待)
师:能和大家说一说吗?
生6:我们可以简单变形②式为(2x-3y)+8y=11,就可以代入了,代入后可得11-8y=3,得出y=1.
师:生6的方法如何?
生(齐):太棒了!
师:非常精彩的解法,此处必须有掌声. (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课堂中,学生怕出错,往往期待每个问题都能轻车熟路地回答. 事实上,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一个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常常期待学生出错,甚至会创造一些错误,引起学生质疑和反思,促进课堂教学不断深入. 以上案例中,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形成错误,教师通过设计板演来暴露错误,将错误视为鲜活的资源,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剖析、辨析和反思错误,达到巩固认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整个过程中,正是由于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了质疑问难的机会,选择了恰当的探点,不断地追问,才能让学生拥有无穷的创造力和思考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核心素养.
合作学习——深化问题意识
质疑问难对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很有帮助的,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提问仅仅是一个方面,还需要让学生善于提问,才能真正意义上深化问题意识.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是从自身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理解新事物的. 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以创新为指导,挖掘知识本质,给予学生独立发现的时空,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
合作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合作的认识不能过于狭隘——合作不只是让学生寻找到共同的观点,还为了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认知,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认知. 可以说只有不同的学生带着不同的观点走入课堂的时候,学生的合作才有了基础. 说得通俗一点,存在分歧,那才有合作,基于分歧的合作才是有意义的,没有分歧的合作其实只是分工.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发现了分歧再去弥合分歧,才是合作的核心——此时也更加容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得以深化. 这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合作学习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当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合作的前期让不同的观点得以碰撞,并且形成有价值的问题;在合作的过程中让不同的观点得到融合,然后去解决此前形成的问题;在合作的后期让问题得到解决,并且形成新的问题. 这样整个合作学习的环节就成了一个闭环,于是学生的学习也就会呈现出一个良好的样态. 在这个样态中,问题意识的激活与深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案例3 “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剪纸小实验. 实验要求:利用小剪刀依次减去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一个角,每一次你能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学生进入操作活动,不亦乐乎)
师:这么快就有人得出了答案,让我们来听一听呢!
生1:每剪一个角,图形就多出一条边,从而由一开始的三角形到四边形,再到五边形,再到六边形……
生2:我的想法和他一样.
师:真是思维敏捷的好孩子,其他人呢?也是相同结论吗?
生3:我和他们的结论不同,我认为第一个三角形剪去一个角,得到的不一定是四边形,仍然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
师:能具体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生3:如图1,尽管从边上剪与从顶点剪都是剪去一个角,结果却不相同.
师:那就请你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生3按照构思进行操作)
师:非常棒,你真是个有创意的好孩子!那倘若剪去四边形的一个角,又会如何呢?(学生思考片刻后,自主自發地进行操作,并小声讨论)
生4:我觉得可能变成一个三角形,也可能变成一个五边形,还可能是四边形.
师:非常棒,那根据以上探究,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5:倘若是n边形(n是大于3的自然数),又会如何呢?
师:有想法!会如何呢?
生6:可能得出n-1边形,也可能得出n边形,还有可能得出n+1边形.
……
合作学习是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过程,在群体探究中个体可以发现独特观点,并通过质疑、探讨、反思将观点内化为自主的意识. 以上案例中,学生自主自发地展开多次合作学习,经历再发现、再探究和再创造的过程,在合作讨论中收获喜悦、张扬个性、发展能力,深化问题意识,促进思维的自然生长[3].
总之,教师应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上,创设贴切问题情境的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和讨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学会质疑、善于质疑,孕育创新能力. 这个过程中问题意识的激发与深化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当然,问题意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创造条件,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与深化过程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教师的努力才能真正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宏.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33):63-64.
[2]李瑞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吉林教育,2011(01):52.
[3]杜育林. 让学引思,让数学思维自然生长——以“一元一次方程章复习课”为例[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1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