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2023-05-30岳喜红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1期
关键词:研修名师公益

我行走在时光的田埂上,默默地、寂静地开一朵名为“成长”的花。

2011年,是唤醒我教育人生的一年。在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上,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都温中老师执教的《乡愁》如同一道光,照进我的心灵,使我在心底惊呼:课堂,原来可以这样精彩!

2014年,是加快我专业成长的一年。我有幸加入“周丽君名师工作室”“获嘉县名师工作室”“新乡青年教师骨干组”,遇到了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内敛而谦逊的周丽君老师、精益求精的刘萍萍老师、博学善思的周枫琳老师……他们既是传授我专业知识的“经师”,又是激励我坚定教育信仰的“人师”。良师的正确引领,使我的专业成长进入快车道。

2015年,是改变我行走方式的一年。学校成立了岳喜红初中语文工作室,我们这所农村中学乃至我们县有了第一个以专业学科为纽带的学习型团队。围绕“专业成长”这一核心,我们借名师名作、观课磨课、研修学习、同伴互助之力,形成强大合力,使每个人处于一个良好的“力场”之中,不被生活负能量侵蚀。

一路扶持,我们从学校的讲台一步步走进县、市、省优质课大赛的课堂。一次次历练,引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走向纵深;一寸寸生长,无形中带动身边更多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工作室成员从最初的4人增加到5人、6人……10人。

2020年,工作室被命名为县工作室、河南省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成员36人,辐射县域15所学校。

工作室将“带队伍”与“育名师”有机统一,集教学、教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孵化的作用。两年多来,工作室成员获省、市、县级优质课一等奖66人次,参与研究课题32项,发表论文80余篇,为推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室日常研修活动主要包括共读、共写、共研三个方面,三者各自独立,又互为一体。

一、共嗅书香,点亮教育

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工作室开展共读活动,每月共读一本书,日打卡,月研讨,举办线上微型讲座、线下读书沙龙,引领成员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梳理、消化、吸收,将名师观点智慧融入血脉,滋养自身专业成长。

两年多来,我们共读了王荣生教授的《写作教学教什么》《散文教学教什么》,黄厚江老师的《作文课的味道:听黄厚江讲作文》,余映潮老师的《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点评》,肖培东老师的《语文:深深浅浅之间》,倪岗编著的《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等十几本专业书籍。

一日日坚持,身边很多教师开始了从教以来第一本專业理论著作的啃读;一位位阅读的教师,又带动和影响着自己的学生,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在书香气息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在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下,中心校开展了“海量阅读”“亲子阅读”活动,全体教师踊跃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带动学生读、家长读。班级的“图书漂流”活动、“疯狂读书周”、“图书交易跳蚤市场”,每周五的“好书推荐,美文共享”活动,每学期的“经典课本剧表演”活动,每年的“我的一本书”评选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指读,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考级……工作室用“共读”开启心的交流,用“阅读”点亮儿童与教育。

二、共同写作,沉淀思想

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天梯。工作室要求成员抓住碎片化时间记录所思所想,以任务驱动引领乡村教师在写作中实现有效积累,提升理论水平,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有效改进教学行为。我们将自由写作和任务写作相结合,每年写读书笔记5万~10万字;开通工作室公众号以来,发表作品800余期。

2020—2022年,我们分别围绕作文教学、散文教学、整本书阅读撰写读书感悟、教学设计、课例品评、教学阐释等,均已发表在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上。教育写作,是一件“成己”又“成人”的大好事,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观察,围绕主题写成教育论文,既帮助自己形成理论体系,又帮助教育同人将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

写作打通了科研的大门,工作室全员参与了省级或市、县、校级课题研究。工作室根据农村学生成长特点,聚焦“不愿写作文”这一问题,申请了省级课题“农村初中体验型作文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围绕这一课题,每位成员建立了子课题,开展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研磨优秀课例36节,发表论文8篇,发表学生作品20余篇。

此外,工作室利用网络平台弘扬专业成长这一主旋律,两年来集聚了滑县、长葛、濮阳、平顶山、山东东明等地的3000余名教师。他们借由公众号和工作室成员保持互动,汲取成长力量,重塑职业心态,找到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共同成长,辐射引领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共研则是将二者交融。专业研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一)跨区域线上教研,提升研修高度

基于“互联网+”思维,工作室特别邀请了新乡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刘萍萍、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周丽君作为团队的专业顾问,为团队专业成长带来先进的理念。此外,工作室积极联合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陶然名师工作室、江苏省南通市丁卫军名师工作室等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开展形式丰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活动。

(二)联结公益组织,拓展研修宽度

我们积极联结公益资源,借助公益组织的力量助力成员开拓视野,走入名校,走近名师。2021年洪涝灾害期间,我镇照镜一中成为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对口援助单位。我们借此获取更多的研修资源。除此之外,我们还链接了马云公益、火柴公益、一扇窗公益、一公斤盒子公益等组织,为工作室成员找到更多高质量的公益研修机会和研修课程。

(三)融合送教下乡,夯实研修深度

工作室成员中有省市级名师,县十佳教师,均承担县教育局的送教下乡任务。我们把任务当契机,将每月一次的线下研修和送教下乡活动融合,形成“每月一校行”的工作室共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深入发展自己,惠泽他人。

(四)实施梯级培养,构建成长通道

两年来,县教体局、教研室为我们工作室提供了很多成长的机会和舞台,如新教师培训、名师大讲堂、全县研讨观摩课、读书会、合作办校交流等。

除主持人自己承担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任务,我们还积极为不同专业成长阶段的教师寻找适宜的成长平台,指导有余力、有能力的教师承担培训工作或者课堂展示活动。成员在这样深备课、高质量、高规格的教学展示过程中迅速成长,形成县域初中语文学科成长梯队。工作室参与讲座培训32场,送教下乡16次,“省培”“国培”交流6次,受益乡村教师5000余人次。如此一来,主持人、教体局、教研室、市级名校名师“四位一体”的高水平的支持格局得以形成,促使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发生质变,促进名师工作室和整个研修共同体对区域教育发展的效用放大。

我们立足自身实际,落实发展规划,凝聚全员力量,收获一路芬芳。2020年,工作室共计88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县级表彰;2021年,共计85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县级表彰;2021年12月,工作室被新乡市总工会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自工作室启动以来,我们始终围绕“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这一核心,把服务教学作为出发点,把走进课堂作为落脚点,把共同成长作为突破点,把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作为着力点,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为县域学校培育种子教师,为乡村教育持续造血。

静静走过时光的麦田,听麦浪在风中吟唱。看,那满眼的金黄,都是我们的世界。静坐于时光的渡口,我们满心欢喜,又想起一群人坐在田埂上悠然望苍穹的样子。

(作者系获嘉县照镜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研修名师公益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公益
公益
公益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名师简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