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视域下数学长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3-05-30郁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

郁蓉

[摘 要]结合课程视域进行作业设计是实现作业高质量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双减”以来,教师围绕“课程视域作业观”一路叩问、探寻、实践、反思,主张从课程育人的整体功能出发,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开发作业改进教学的功能,挖掘作业对于课程目标的作用,完善作业设计,以便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能力,达成课程的整体目标。

[关键词]课程视域;长作业;学科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2-0050-03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视域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结果,对设定的目标进行反思和调整,以逐步完善目标。课程视域下,作业是课程的重要环节,作业能和教学形成互补,并能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明晰:课程视域下长作业设计的内涵

课程视域下的数学长作业,本质是通过作业发展学生的能力,强调目标导向,追求素养立意,充分体现学生“学”的需求。课程视域下数学长作业设计的内涵特征主要表现为“四性”。

1.目标设定的一致性

为什么要完成长作业?课程视域下的长作业设计围绕“立德树人”总目标,融合了数学学科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作业目标的设立促成学习目标的达成,两者相辅相成,达成一致。

2.内容选择的丰富性

完成什么长作业?长作业解决的是综合、复杂的问题,兼顾课堂教学中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更涵盖了课堂以外的实践、操作、调查等学习项目。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长作业的内容超越时间和空间,较为广泛和丰富。

3.路径方法的多样性

怎样完成长作业?采用的路径和方法各取所需,有私人定制与团队合作的结合,有纸笔练习与口头表达的结合,有动手实验、制作设计、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的结合,有单学科纵向的勾连,还有跨学科横向的结合。

4.效果评估的统一性

长作业完成得怎么样?课程视域下的长作业设计,从“教、学、评”一体化的系统层面,综合考量課程目标、教学行为、作业设计、评价实施之间的统一,在充分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让作业成为巩固知识与技能的保障。

二、叩问:课程视域下长作业设计的价值

在常态教学中为学生设计数学长作业,回归作业本质,促进作业对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作用,可将学习转化为体验与探究的过程,以启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课程视域下的数学长作业可以很好地实现以下价值转型。

1.从“勉强”到“主动”的转变

针对部分学生不爱学习、难以调动内在的学习热情等现状,教师可以设计数学长作业,以学生为中心,赋予学生一个全新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征集关于时间的问题后,设计了如下数学长作业:①酒店大堂的墙上挂着一排时钟,可它们显示的时间都不一样,它们是不是坏了?②爸爸从美国出差回来,说要倒时差,什么是时差?③你能做一名不看钟表的报时员吗?一个个问题,为学生指引探究方向,学生有了任务驱动、目标驱动,就会感到这样的学习有意思,愿意主动研究。

2.从“虚假”到“真实”的学习

我们推进数学长作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让学习变得真实。比如,让学生体验“小小报时员”活动,解决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如何报时的问题,有学生提出可以自制日晷来判断时间,有学生借助校园里的大香樟树作参照物,根据阳光下影长的变化情况来大致判断时间……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参与真实的活动,完成真实的任务,得到真实的结果,真正体验到了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3.从“吃药”变为“吃饭”的教学

“吃药”形容那些只按照考试提纲要求,直接为学生提炼出各种应试策略,并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教学方式;“吃饭”形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知识的全过程,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数学长作业符合“吃饭”的健康方式,以素养为目标,让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在团队互助中充分发挥潜能,聚焦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又以协作为根本,用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贯穿整个学习活动。

4.从“成绩”到“成果”的收获

在数学长作业中,每完成一个长作业任务,学生都会收获相应的成果。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长作业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形式的成果,如调查统计表、观察日记、采访报道、数学小论文、研究报告……这些都是可呈现、可交流、可评价、可改进、可应用的成果。当学习的成果不再是冷冰冰的考试成绩排名,而是学生热情参与学习的收获,这样的学习就是受欢迎、可延续的。

三、探寻:课程视域下长作业设计的结构

数学长作业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以新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也应遵循以下基本特征。

1.适宜的任务驱动

可开展数学长作业的内容必须基于真实生活,且要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比如在二年级开展数学长作业“自制钟表盘”时,教师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去关注有意义的事,如钟面上应该有些什么,怎样合理设计钟表盘等蕴含着本长作业所要求学习的核心内容。

2.整体的学习目标

好的数学长作业要考虑整体设计,避免碎片化学习。开展“认识时间”长作业学习,为了让长作业研究真正落地,在明确长作业重要目标的基础上,把单元目标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精心组织教学活动,重点关注操作活动,及时开展评价活动。

3.合理的作业流程

开展的长作业是以问题探究为主线,融合自主探索、团队合作、创新实践等元素,打破时空界限,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展为期一周、一个月、一个学期……的长作业练习,从课堂走进生活,经历“提出问题—尝试实践—反思质疑—评价延伸”的过程,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探究,完成一份或几份“深加工”的成果报告,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4.可借鉴的展示交流

长作业的结束其实是新一轮学习的开始。在展示成果时,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与交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合作方式、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四、实践:课程视域下长作业设计的研究

结合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教学,我们开展了“认识时间”的数学长作业设计和实践,引导学生从作业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形成品质、提升素养。由于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我们便征集了学生、家长、教师感兴趣的话题作为长作业研究的内容,试着建立长作业“超市”,设计不同形式的“认识时间”长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话题开展研究,拓展对“时间”的认识(见表1)。

长作业评价标准:(1)完成四项必做长作业为基本达标;(2)完成选做项目中的一项,经学生、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决定作业是否达到优秀。

1.基于学科教学目标,多学科融合

本次数学长作业整合课时教学目标,拓展出课前必做的前置性长作业和课后选做的后延性长作业。课上分享课前作业,整理和复习时展示交流课后作业,这样的作业管理,旨在打开学生的思路,从数学课上生长开去,让历史、语文、科学、地理、美术等多学科融合,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时间,进而懂得珍惜时间,并管理时间。

2.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多层次选择

通过设计“必做”和“选做”长作业,为学生实行作业的分层设计。

(1)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自制钟面”“单位时间长度的体验”和“时、分、秒知识梳理”长作业。学生通过钟面的制作,了解钟面的结构,感受计时的原理,了解计时的方法。通过“时、分、秒”单元知识的系统梳理,体验生活中的时间,体会学习的方法,感悟学习的经验。

(2)为对人文地理感兴趣的学生设计了“计时工具发展史”“只有北京时间吗”长作业。

(3)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设计了“动手测时间”长作业,在自制钟面的基础上自制日晷,体验古人计时的方法。

(4)为对语言文字感兴趣的学生设计了“时间和美文”长作业,感受学科融合的魅力。

(5)为理性思维强的学生设计了“制定一天的作息计划”“其他时间单位”长作业,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基于学生能力水平,导师“金三角”助力

设计数学长作业的同时,我们为学生提供“金三角”导师团的帮助。一是数学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长作业,及时跟进学生的作业进程,给学生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二是学科教师,语文、外语、科学、综合实践、道德与法治等教师都是学生可以选择的导师,给学生学科的支持和方法的指导。三是家长,家长是学生的场外援助,他们的陪伴和督促是学生完成作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引导学生克服困难,高质量地完成长作业。

“金三角”导师团的助力,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带着问题展开研究。同时结合评价细则,鼓励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指导不同成果的产生。

五、反思:课程视域下长作业设计的意义

1.时间有魔力,激发无数潜能

对学生来讲,完成长作业的过程是新鲜愉悦的,因为活动过程的自主性,以及活动结果的开放性,都为学生的探索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如生1擅长简笔画,就通过查阅资料画出了由古至今的“计时工具的演变史”;生2对十二时辰感兴趣,便手绘了一张十二时辰长画卷;生3自制了“水钟”,可以测出1分钟的时长……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园走进生活,学生的自发研究还在继续。

2.时间有魅力,令人欲罢不能

对教师来讲,设计长作业的过程也是一个令人沉迷、无法自拔的过程。搜集资料时,笔者发现了“弹指一挥间大约是7.2秒”,产生了研究印度佛教用语表示时间的兴趣;和学生聊到关于出国旅游回来倒时差的问题,引发了研究“时差”的兴趣;观日影知道大约是几时,望月亮知道现在是农历初几……每天都有无数关于“时间”的话题,新的研究课题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也有了不同的变革。

作业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是设计与实施的双向互动,是个人与团队的智慧结晶。课程视域下“认识时间”长作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基于教材,合理延伸;关注个体,分层设计;尊重差异,多元发展。“双减”政策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至关重要。今后,笔者会继续进行长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有效落实“减负增质”,继续走在“基于课程视域践行学科育人”的路上。

[ 参 考 文 献 ]

[1] 安德森.提高教师教学效能[M].杜丹丹,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2] 刘善娜.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1(10):14-18.

[3] 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4] 吴琼静,谢一玲.抓住结构性联系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为例[J].辽宁教育,2021(5):33-36.

【本文系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全人发展理念下小学作业创新实践研究”(JG202202009)阶段成果。】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探究
鉴数学之美,领数学之趣
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 发挥高中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初中历史学科育人的理论及实践策略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论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