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的语文单元教学初探
2023-05-30李森
李森
摘要:跨学科视域下的语文单元教学是指在实施语文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和资源,经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过程的学习方式。具体路径为:渗透跨学科教学观念,制定单元学习目标;选定跨学科探究问题,创设单元学习情境;规划跨学科学习内容,设计单元学习任务;聚焦跨学科素养导向,开展单元学习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单元教学;情境;任务
跨学科视域下的语文单元教学是指在实施语文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和资源,经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过程的学习方式。整个过程,以实现语文单元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旨归。
与传统的语文单元教学相比,跨学科视域下的语文单元教学有三大要义:一是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开放的、跨学科的生活场域中,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重视情境创设,以真实的、富有意义的任务情境,驱动学生运用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和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强调合作与探究,不片面追求结果,而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关注他们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如何解决问题。
下面,以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从确定目标、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开展评价四个方面,谈一谈跨学科视域下语文单元教学的思考和做法。
一、渗透跨学科教学观念,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一)基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单元教学的基本方向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往往点明了单元教学的主题取向、任务取向和素养取向。结合单元结构和内容解读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助于明晰单元教学的基本方向。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一极具辩证意味的人文主题,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当代表达。它召唤学生思索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也召唤学生行动起来,像爱自己一样爱自然。而本单元的4篇课文所彰显的人文主题,则是对这句话的具体呼应: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分别以“大地如此俊美”“地球充满危机”为话题;略读课文《青山不老》和《三黑和土地》分别以“守护创造奇迹”“全身心耕耘大地”为话题。可见,话题与话题之间有着鲜明的逻辑——从引导学生感受大地之美,到领悟大地之痛,再到榜样示范,呼唤学生像八旬老人和三黑一样,用生命守护大地,用行动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奇迹。
再看语文要素,一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二是“学写倡议书”。二者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前者关注读的能力,能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后者关注写的能力,能在倡议书中运用关键语句表达主要观点。
因此,教学本单元时,要引导学生在适切的读写活动中,深刻理解“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一人文主题的丰富内涵,并且习得语文要素指出的关键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不能限制学生读写实践的活动场域,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大地”、融入“大地”、研究“大地”,在序列推进的探究活动中,深化学生个体与“大地”的关系。
(二)纳入跨学科资源,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在确定单元教学基本方向的基础上,应渗透跨学科教学观念,并围绕语文要素,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四个维度,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围绕语文要素,笔者将本单元的内容以“学习单元”的形式组织起来。“识字与写字”维度,要求学生会写本单元的14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阅读与鉴赏”维度,要求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通过各个学科的教材、书籍和文章的阅读,体验“抓住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表达与交流”维度,要求学生能在讨论出现分歧时,认真倾听、换位思考、积极沟通协商;能借助语文及其他学科知识、资源等撰写倡议书,能运用关键句清楚、充分地表达观点。“梳理与探究”维度,要求学生能从各个学科的教材、书籍和文章中,梳理重要资源;能深入家庭、学校和社区,调查环境现状,并用实际行动带动他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二、选定跨学科探究问题,创设单元学习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跨学科学习应“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因此,跨学科学习中,“问题”是关键,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学生才会思考起来、行动起来、探究起来。教学中,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发现问题;继而,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筛选问题;最后,创设情境,驱动学生探究。
(一)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本单元以“爱护地球”为主题,但“爱护地球”不是一句口号,而要真正行动起来。第一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社区和学校之中,是否存在污染地球、伤害地球的行为。以“在我们生活的家庭、社区和学校里,人们有哪些伤害地球母亲的行为?”为主问题,鼓励学生放眼生活世界,广泛观察、留心发现。第二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形成观察分工表,明确观察的分工、时间、地点和内容。
(二)组织讨论,筛选问题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身边存在不少污染环境、伤害地球的行为,比如乱扔废旧电池、排放污水、砍伐树木等。究竟聚焦哪一种问题展开探究?
我们请学生先行思考,进而拟定筛选问题的标准:(1)研究的价值——这一问题确实对地球、对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2)研究的重要性——大多数人都存在这样的不当行为,是一个突出问题;(3)研究的可操作性——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的,是可觀察、可测量、可操作的。随后,我们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筛选出本小组最想研究的问题。接着,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说明选择该问题的理由。最后,全班依据上述问题筛选的标准进行投票,选出一个大家都认为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在这次讨论中,学生选择了“塑料制品污染”,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塑料制品在生产、使用及废弃的过程中会对地球产生巨大污染;其二,每家每户都有塑料制品,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世界;其三,关于塑料制品的信息,相关的文本资料、多媒体资料很丰富。
因此,我们确定了最终的探究问题: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有多深?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撰写倡议书,呼吁人们合理使用塑料制品。
(三)创设情境,驱动探究
跨学科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指明研究的具体方向,驱动学生走进生活现场,投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实践之中。基于前述探究问题,我们创设了如下情境:
塑料制品廣泛地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健康、周围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亲爱的同学们,最近一个月,请大家调查周围的塑料制品,看看它们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哪些危害,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危害。同时,请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倡议书,参与班级“倡议书宣讲”比赛,我们将选出“最佳倡议小组”。快快行动起来吧!
这一情境首先揭示塑料制品的现实存在,点明塑料制品的主要危害,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与其自身密切相关;其次,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呼吁学生参与行动和研究;最后,发布比赛要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欲望。
三、规划跨学科学习内容,设计单元学习任务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主要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在规划具体学习内容、设计单元学习任务时,应紧贴单元逻辑,规划任务层级。
这一单元的编排逻辑为:第一部分,《古诗三首》引导学生感受大地之美;第二部分,《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领悟大地之痛;第三部分,《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通过榜样示范,呼唤学生用实际行动爱护环境;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和习作“学写倡议书”,则需要学生深入调查、持续探究(探究中出现意见分歧时能通过讨论、交流有效化解),最终形成一份有说服力、有号召力的倡议书。三个部分由读到写,由知到行。我们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设计本次跨学科学习任务。具体如下:
【任务1】 感受大地之美
运用信息技术、美术和音乐等学科知识,多渠道收集相关资源,开展“展一展”“品一品”“读一读”活动。
活动1:展一展。留心观察周围世界,拍一拍身边的自然美景,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在社交平台或短视频平台发布。举办班级展览会,在图片、视频里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2:品一品。品读课文《古诗三首》,感受诗人眼中的大地之美,会写2个生字词;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自然之美的课文,精选一篇再次品读,深度感受大地之美。
活动3:读一读。小组合作,举行“江山如此多娇”朗诵会,选择相关背景音乐辅助朗读。
【任务2】 感受大地之痛
结合语文、科学和思政等学科,收集相关资源,开展“读一读”“查一查”“议一议”活动。
活动1:读一读。深度阅读《只有一个地球》,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主要内容,感受大地之痛;会写12个生字、18个词语。
活动2:查一查。查询《地球危机》等相关书籍和文章,了解塑料对植物、动物、人类和土地的危害,深入练习“抓住关键句把握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感受塑料带来的地球之痛。
活动3:议一议。结合前期阅读和调查,讨论:我们真的不能离开塑料制品吗?
【任务3】 携手发出倡议
运用多种形式,结合多种资源,开展“读一读”“聊一聊”“展一展”活动。
活动1:读一读。阅读《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课文,感受和学习八旬老人和三黑的精神,用实际行动爱护自然,爱护地球。
活动2:聊一聊。为了降低人们对塑料制品的依赖,我们在倡议书中应该写些什么?又应该采取什么形式向人们发出倡议?围绕这两个话题谈一谈。
活动3:展一展。班级展:各小组以各自选定的倡议形式,分别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进而评选“最佳倡议小组”;社会展:将倡议宣讲拍成视频,发布到微信公众号、社区居民群等网络社交平台,扩大影响力。
上述探究任务呈现如下三大特征:第一,紧贴教材,符合编排逻辑,指向编排意图;第二,知行合一,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内涵的理解,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用语文的方式开展实践与探究;第三,成果导向,为倡议书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支撑、跨学科资源和证据支撑,使倡议书更有号召力。
四、聚焦跨学科素养导向,开展单元学习评价
(一)依托评价量表实施评价
高质量的跨学科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评价,要紧扣教学目标,拟制跨学科素养导向的评价量表。
以任务3为例,我们从倡议书内容和宣讲表现两大维度评价小组表现,每个维度又分为不同的指标,每项指标分三个星级,每个星级以具体可感的数量词描述标准(详见下页表1)。这样的评价量表操作性强,让学生在落实跨学科任务时的每一个素养表现,都能得到切实的反馈。
评价量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对照评价等级,作出对应指标的星级评价,再综合评价学生每一维度的学习表现,对学生在“携手发出倡议”任务中的整体素养表现有清晰的了解。在依托评价量表实施评价前,这份评价量表就会与学生见面,让他们对评价维度、评价指标等有直观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二)召开班级总结会促进反思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有必要召开一次班级总结会,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表现,梳理优势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当然,我们不能把总结会开成教师一言堂的指导会,而应该以生动活泼的话题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成为总结会的主体。本单元学习,以“我最自豪的一幕”“他(她)真值得我学习”这两个话题,引导学生回顾自我表现和他人表现,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同时树立自信,确立榜样,为今后的学习蓄积更多的能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