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3-05-30鄢文娟洪佳君

老区建设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写作教学

鄢文娟 洪佳君

[提 要]“思辨缺席”现象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部分教师思辨意识和能力不足,大部分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不当,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评价方式缺乏合理性等方面。为了解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匮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及思辨能力,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思辨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完善英语写作评价形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写作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鄢文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洪佳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级教改课题“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写作翻转课堂研究”(JGYB-17-78-46);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基于混合学习的《大学英语》思政教育功能探索与创新”(2017XJGXSZZD001)

一、引言

近年来,在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思辨能力培养与健康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1]然而,“思辨缺席”依然困扰着今天的外语师生。[2]何其莘指出,这些年的语言技能训练强调模仿记忆,却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3]。“思辨缺席”现象在英语写作中尤为突出。在英语写作中,从立意、构思、成文到修改,都需要运用思辨能力。比如,在构思时,需要写作者具备对论点进行分析、理解和判断等方面的思辨技能。如果写作者思辨能力缺失,其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会出现离题、内容空泛、论点缺乏逻辑性、分析欠深入等诸多问题。也就是说,英语写作不仅要求写作者具备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更需要思辨能力來谋篇布局、说理论证。反之,思辨能力提高需要通过写作来实现和检验[4]。因此,写作与思辨是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然而,目前关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相对集中于英语专业学生,而忽视了庞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群体。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中的“思辨缺席”现象仍然很显著。如何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渗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从而使得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写作能力共同提升,是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本研究阐述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缺失的现状及具体表现,并剖析了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与思辨能力,为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思辨能力的研究背景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作为一种技能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从中世纪到20世纪,许多科学家和思想家阐述并论证了批判性思维在各自意识形态体系中的重要性,从而丰富了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我国很多学者将其译为“批判性思维”,而外语教育领域则更多采用“思辨”译名。对于思辨能力的定义众说纷纭,Paul和Elder 将其定义为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5]他们构建了由思想元素、一般理智标准和理智德性构成的思辨能力三元结构模型,提出智力的标准,要重视思维的质量。[6]以Facione为代表的特尔斐课题组认为思辨能力是有目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该课题组构建了双维结构模型。该模型将思辨能力划分为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两方面,前者包括分析、评价、推理、阐释、解释、自我调节等能力,后者包括好奇、灵活、自信、开朗、公正、诚实、好学等品性[7]。除了思辨能力的概念和分项能力的界定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对思辨能力的量具构建和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其有效性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8]。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真正实现创新,思辨能力不可或缺,这也促使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思辨能力的研究。英语教育贯穿于教育体系的不同阶段,覆盖面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秋芳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构建了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思辨技能量具和思辨人格倾向问卷[9]。孙有中提出要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导向,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10]。阮全友构建了培养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理论框架,为当前外语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性思路[11]。除了上述理论探讨外,研究者们还对思辨能力培养进行了实证研究。例如,韩少杰和王小英探讨了如何把精读教学与批判性思维教学有效结合[12]。林岩探索了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13]。虽然思辨能力的研究在外语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较于政策和理论上对思辨英语教学的号召和要求,我国在思辨英语教学实践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4]。

三、思辨能力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缺乏思辨能力培养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认知分类法,思维能力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层次越高,对思辨能力的要求也越高。我们的外语教育主要停留在记忆和理解这两个层面。许多课程的思辨含量很低。[15]而英语写作,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英语语言能力,更需要具备思辨能力。在写作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进行分析和综合,并能够创造出新的想法和观点。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近20多年以来,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受到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作文仍然写成了“套话连篇,追求辞藻华丽,炫耀句式却言之无味的八股文”[16]。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过度关注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技能而忽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院校,为了应对标准化考试,模仿、记忆仍然是学生写作时常用的方法,而学生分析、推理、评价等能力的培养常常被忽视。这也导致学生只能写出模块化的文章,而缺乏深入地思考和分析。这在学生的习作中具体表现为:1.缺乏深度和广度。学生通常只表达简单且浅层的论点,缺乏对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深入的探讨和思考。2.缺乏逻辑性。论点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晰,文章出现跳跃甚至矛盾的论点,整体逻辑性不足。3.缺乏论据支持。文章中只有简单的观点陈述,论据不足,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4.缺乏新颖性。学生对当前热点的关注度不够,观点和论点过于陈旧,缺乏时代感和新颖性。5.“中式英语”问题突出。因为缺乏思辨能力,学生很难用自己的思维去辨别英语、汉语的表述差异,难以克服母语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缺席的原因

1.部分教师思辨意识和能力不足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自身的思辨意识和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然而,本课题组通过对82名高校教师的思辨意识和能力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近30%的教师的思辨意识和能力较为欠缺。这与刘芳[17]对高校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研究论断是一致的。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学习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这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师群体在其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的思辨教育是极其有限的,其思辨意识也较为薄弱。其中,只有18名教师强烈认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必须融入思辨能力的培养”这一观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障碍,比如学生的不配合、教学环境的限制等。还有3位教师明确表达了“在开展思辨教学活动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思辨意识欠缺、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思辨教学的有效手段的匮乏及能力的不足都将直接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2.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

一方面,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学生往往视教师为权威,习惯于接受教师的知识和答案,习惯于记忆和背诵,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都较为欠缺。另一方面,在社交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数字通信盛行的环境下,学生参与知识性话语的时间减少了。他们往往更专注于短、平、快的交流形式,如发短信、微博等,而不是通过深思熟虑的交流形式。更有甚者,学生在写作时也不愿意思考,套用网络上的写作模板甚至是大篇幅地抄袭。英语写作,作为一项个人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思维有较高的要求。过于依赖所谓的“写作模板”或模式技法或直接套用网络资源,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这必然会遏制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思维的开放度,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由于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不足,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无从下手,习作中出现结构混乱、内容空洞、逻辑性差、跑题等诸多问题。

3.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大学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它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练习。然而,经过调研发现,高校大学英语课时不断在压缩,有些高校甚至一周只有一节读写课。因此不少教师将有限的课时更多地用于阅读环节,而忽视了写作。学生也因此缺少训练,缺乏对写作全过程的整体认知。此外,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大班授课的形式并不少见,这使得教师偏向于以教师为主导的集中讲授的授课方式。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写作参与度,而且遏制了学生的自由思考,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加之教师过度强调写作形式而轻写作内容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长期以来接受的是记忆、模仿占主导的机械式的语言训练,從而导致学生写的文章模块化、思辨性缺乏的现象难以得到改善。

4.评价方式缺乏合理性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往往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导向,在“应试”的指挥棒下,学生写作时往往力求一次成稿,且常常通过背作文模板等方式完成写作任务,这是学生快速提分的“捷径”。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甚至受到不少教师的推崇。久而久之学生也乐于避免主动地、独立地思考。此外,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而且评价时多以语法结构的掌握情况以及用词的准确性等作为评价标准,这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对自己写作过程的反思,在英语写作时只关注语言的准确性,而忽略思想和内容的表达。因此,传统的评价方式、压制了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匮乏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尝试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提升教师思辨素养

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思辨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思辨素养是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思辨意识才可能去关注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除了思辨意识和观念上的转变外,教师的思辨能力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群体思辨能力的关注,组织教师定期参加相关的师资培训、讲座等,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有意识地了解思辨能力的内涵,提升思辨素养、掌握思辨能力培养的方法;此外,教师要增强跨学科意识,拓宽视野,从不同的视角收集论据,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实际写作教学中,从审题、立意、构思到成文,每一个环节都需融入思辨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英语写作时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大量的输入和思考是写好作文的必要环节。若想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学生需要进行广泛的阅读,涉猎文学、历史、文化等跨学科内容,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获得地道的英语表达和写作素材。阅读材料的选择要难度适中,具备趣味性、丰富性、时代性,新颖性等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文本,包括提取主要观点,评价论据和推理结论。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以及好奇、自信、开放等积极的情感,为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重视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3》第八单元“Reflections of a Chinese mother in the west”为例,该素材主要谈论了中西方父母教育意识形态的差异。通过完成提炼观点、归纳写作技巧、分析论据、评价中西方不同的教育并阐释自己的观点等一系列以思辨为导向的训练,学生能在习作中更清晰地呈现观点并利用论据进行有效地论述。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独立创作、避免在互联网上搜索模板或是抄袭的习惯。教师通过学生的习作可以了解学生的习惯性思维,并展开针对性的指导。总之,学生除了要通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积累有效的写作素材外,还要以作者的观点为出发点,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评价、质疑和探讨。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减少对互联网的依赖,这样的学习习惯和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

大学英语写作课普遍面临班级规模大、课时有限等困境。而“线上+线下”的组织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的效率。线上,教师向学生推送优质的关于写作要点、思辨技巧的微视频以及与写作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等。学生通过对推送资料的学习思考以及对文本的批判性阅读开拓思路并提出问题。线下,教师通过组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辩论、小组合作写作、视角转化写作等多種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同时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学会批判性思考。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提供实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写作策略和技巧。

(四)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写作教学法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但是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评价等思辨技能和思辨情感特质,教师应灵活融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苏格拉底式问题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苏格拉底式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启发式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更具开放性。该教学法关注的是学生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怎样查找资料,怎样论证,怎样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不合理?怀疑的依据是什么?即便学生答错了也不直接纠正,而是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有步骤的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在讲解文章时,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作者的观点是什么?(阐释、分析)论据是什么?(归纳、推理)你认为这些论据具有说服力么?(归纳、推理、评价)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评价)你能用例子支持或质疑作者的观点么?(分析、推理)这些问题环环相扣,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技能。而讨论式教学法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认知状态。他们不仅需要投入于系统的阐述,而且需要对不同角度的信息加以评价。这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1》第四单元的写作任务“Heros of our time”为例。教师在课前布置小组任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学习,讨论文章的语言、结构,作者的观点、论证方式。课上,小组分享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英雄人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充分挖掘“英雄”的共性和内涵,通过对比分析使其对 “时代英雄”有更深刻和清晰的理解,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相较于直接布置写作任务的班级,该班学生习作的语言表达更为准确,尤其是遣词造句方面,对于时代英雄的理解更加多元且深刻,思路更清晰,结构更有层次,论证也更充分。在这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大量阅读,搜集文献,对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和阐释,对文本信息做出筛选、判断、归纳、推理以及评价,这种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讨论过程的组织也很重要,精心严密的设计能提高讨论的实效性。比如:在讨论“How to best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呈现常见的亲子冲突或者不同的亲子相处模式,通过提供一种共同的经历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引入讨论可以减轻学生发言时可能存在的焦虑,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发辩论,使学生在不同思想的论辩冲突中产生探究语言实施的欲望,进而达到预先设定的目的。

(五)完善英语写作评价形式

传统的侧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其中最突出的是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的评价。而机器评改、同伴互评、教师讲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讨论、反馈、修改的多次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观察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指导、情感态度上的正向引导。首先,机器评改。教师可依托iWrite等专业的写作平台获取学生习作中词汇、句子、篇章等层面出现的错误,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其次,同伴互评。学生的二稿交由小组同伴依照评价量表进行相互评分和修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评价等思辨技能。最后,教师评改。在此环节,教师从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维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重点关注学生习作的思想内容、观点创新;同时,考察学生的情感特质,评估他们是否表现出好奇、开放、自信等积极的情感态度,对于学生表现出的积极的情感特质要及时给予肯定。这种关注写作过程、注重思辨技能及情感特质的评价形式创设了轻松愉快、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相较于传统写作评价方式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我反思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

五、结语

写作是一项思维活动,既是思维表达过程,也是思维发展过程,其对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助益已得到广泛认可,而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又反过来更好地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思辨性写作能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和事物,不断追求真理和发掘问题的本质,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这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外,还需要具有全球视野,这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的写作能力、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关乎国家的发展战略。鉴于当前“思辨缺席”的情况,思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在今后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不断拓宽视野,积极地提升自身的思辨素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并完善英语写作评价形式,努力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切实造就具有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琳.大学英语写作翻转课堂的思辨能力培养策略[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7,19(6).

[2]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

[3]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4]余继英.写作思辨“一體化”教学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4,(5).

[5][6]Paul, R.& Elder, L. (2006).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Columbus, OH: Pearson Prentice Hall.

[7]Facione, P. A.(1990).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M].Millbrae, CA: 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8][9]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

[10]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

[11]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12,(1).

[12]韩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6).

[13]林岩.口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一项对英语辩论课程中学生反思日志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

[14]王芮琪,李想.我国近十年(2011—2020 年)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7).

[15]孙有中.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16]宋炳.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批判性教学法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9,(22).

[17]刘芳,董元兴,李慷.高校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技能研究——基于部分教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6).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写作教学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线上同学评价对学习者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大学英语写作课带来的新思考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