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析

2023-05-30张艺维

老区建设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共产党

[提 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出现的重要概念,历史主动精神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是弘扬正确党史观的内在要求,彰显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立德树人功能的有力抓手。“纲要”课教师可从把握历史规律、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使命担当三重维度领悟历史主动精神内涵,为历史主动精神的融入提供学理支撑。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应遵循教育规律,通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延伸等多元融入路径,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强化教育过程的高阶性,确保教育效果的长效性,使学生真正做到将历史主动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正确党史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作者简介]张艺维,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基金项目]2021年度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历程(1949年—1978年)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学生高阶能力培养的习近平大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模式研究”(XJYS21008);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重点马院”建设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习近平大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模式研究”

百年党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气吞山河的精神淬炼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1]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历史主动精神”作为其中出现的重要概念,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品格与鲜明特质,彰显了党百年奋斗的精神主线,是引领党和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财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从历史维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使命。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有助于发挥“纲要”课育人功能,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既是弘扬正确党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更是提升“纲要”课教学立德树人功能的有力抓手。

(一)弘扬正确党史观的内在要求

党史观体现了人们对于党史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是历史评价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驗的决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2]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鱼龙混杂,社会上出现了某些值得警惕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纲要”课作为思政课中与党史关联度最高的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主阵地。“纲要”课教师一方面要带领学生系统认识党史进程及内在规律,准确把握党史全貌,科学评价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要增强思想引领与史观辨析,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唱响历史传播主旋律,通过弘扬正确党史观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思想的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作为贯穿党百年奋斗征程的精神财富,历史主动精神为阐释正确党史观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支撑与丰富的故事资源,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的最新概括。“纲要”课教师通过娓娓道来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案例,揭示其中蕴蓄的正确党史观,可以润物无声地引导大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强化青年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二)彰显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恩格斯总结了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3]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唯物史观,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及其发展进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注重历史发展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在党的历史上,无论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提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还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启动,这些重大历史性课题都是正确运用唯物史观的结果。同时,唯物史观也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气魄就彰显了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此外,唯物史观还第一次彻底解决了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并将之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唯物史观是“纲要”课教学的理论基础。“纲要”课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用唯物史观“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4]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评价中国近现代史。历史主动精神是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充分运用与生动展开。它集中彰显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科学命题,有助于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帮助其树牢唯物史观,践行勇毅担当的奋斗精神。

(三)提升立德树人功能的有力抓手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青年学子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也是国家未来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5]如今,“00后”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环境、心理状态具有独特性,为思政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从成长环境来看,“00后”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物质丰富。同时,他们也是“网络原住民”的一代,从小接触互联网,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从心理状态来看,“00”后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更喜欢在思想交锋的碰撞中独立思考做出判断而非被动地接受灌输。如何顺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引领他们摆脱精神困境,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是思政课教师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历史往往会给现实以启迪。每一次对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对精神的洗礼。以历史主动精神涵养大学生既是青年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历史主动精神所体现的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势而为、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涵养青年的精神世界。“纲要”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6]提升大学生迎难而上的勇气、开拓进取的底气、胸怀天下的志气、自立自强的骨气,鼓舞青年肩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二、历史主动精神的三重维度

历史主动精神内涵丰富、用意深远,为“纲要”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养料。“纲要”课教师可从把握历史规律、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使命担当这三重维度充分理解、准确把握历史主动精神,为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提供学理支撑。

(一)把握历史规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7]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凸显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积极主动地认知历史,探寻其演进规律,并充分合理地运用规律改造社会历史的品质与能力。党在百年奋斗史中先后在三个关键历史节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制定三个历史决议,为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指明了方向。1945年第一个历史决议对建党以来的历史及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总结,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新民主主义事业的发展。1981年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做出了正确结论,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史为鉴,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从大历史的维度深刻总结过往经验教训,还注重对当下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掌握历史发展主动权。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科学预见民族解放的世界潮流,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给苦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光明与希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中国国情,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新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洞察时代大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的新征程。无论是回望过去的路,还是远眺前行的路,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主义,遵循客观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始终掌握历史主动。

(二)站稳人民立場

唯物史观彻底批判了唯心史观鼓吹的神创论、精英创世论,正确揭示了人民群众才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8]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赢得了历史主动。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将日本侵略者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行“三大”改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宣告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福祉放在首位,回应人民渴望走向富裕的深切企盼,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巨大的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了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等方面的更高需求,不断推进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得以充分发挥。抗日战争时期,在党宣传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的正确路线指引下,人民群众创造出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术,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人民群众迸发出火热的劳动激情与高涨的创造精神,城市工厂,技术革新蔚然成风,农村增产增收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推出一系列政策兴办经济特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者们锐意进取、只争朝夕,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将昔日的渔村小镇发展成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党百年征程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优势,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践行使命担当

历史主动精神归根结底体现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承担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彰显了党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体现了对自身历史使命、行动价值的高度自信与自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一往无前的斗争意志、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自觉肩负起这一伟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怀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担当精神,带领人民艰辛探索、英勇奋斗,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迈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步伐,把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与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觉肩负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继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历史使命,领导人民锐意进取、发奋图强,实现了我国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取得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以历史主动精神、责任担当意识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考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党的领导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三、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多元路径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应遵循教育规律,通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延伸等多元路径,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强化教育过程的高阶性,确保教育效果的长效性,使学生真正做到将历史主动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一)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纲要”课不是一般的历史课,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较强的理论性。相比于青年学生,“纲要”课教师更讲政治、更有思想、更懂理论,“教”相对于“学”处于逻辑优先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首先,从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资源选择上,教师应强化政治引领,精准施策,依据“00”后学生特点进行内容设计。一方面,针对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产生的“佛系”“躺平”心理,历史主动精神正是为学生精神补钙的极佳切入口。如在讲述五四新文化运动部分,教师以青年毛泽东为例,讲授他胸怀救世济民的高远志向,虽在追求信仰的道路上屡次受挫,但不屈不挠,积极主动不断探索,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带领人民走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由此让学生从伟人身上汲取开拓进取的力量,以自信自强的态度迎接挑战。另一方面,针对青年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希望教学内容与自身专业、未来发展紧密结合的特点,“纲要”课教师可结合学校、学科特色,通过挖掘贴合学生专业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中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医学类院校的“纲要”课教师在讲述中国革命新道路部分时,讲授面对敌人残酷封锁,红军医务工作者如何因地制宜,利用井冈山山区中草药为将士治病疗伤;在讲述抗日战争部分时,讲授八路军医务工作者是如何克服客观条件限制,研制出第一支中药注射液——柴胡注射液,为治疗抗日军民疟疾、流感作出的重要贡献;在讲述新中国部分,讲授顾方舟、屠呦呦等杰出科研工作者如何发挥创造性,百折不挠,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青蒿素。其次,从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的教学形式看,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等形式。案例教学法的讲授时间不必太长,而是在讲授课程重难点时与教材内容有机衔接,作为支撑素材融入课程,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在讲述改革开放部分,以深圳特区建设为案例,講授特区人民如何锐意进取、只争朝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既帮助学生加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历史主动精神。专题教学法则是将教材内容进行体系转化,以历史主动精神为教学主线。比如,在讲述抗日战争部分,可以围绕中国共产党展现出的历史主动精神,从思想上的把握主动、行动上的敢为有为、群众路线上的勇于担当等方面重新编排加工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深度领悟历史主动精神,深刻认识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二)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教育过程的高阶性

教育学有句谚语,“告诉我,我会遗忘;教给我,我仅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方能学会。”充分表明教育活动的成效与发挥学生主体性密不可分。因此,在灌输之外,“纲要”课教师还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高等教育阶段,“纲要”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应停留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简单理解、记忆及机械应用等低阶能力阶段,而应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深度分析问题等高阶思维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等高阶社会情感能力为导向,让教育真正扎实进头脑,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纲要”课教师可以构建高阶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会运用历史主动精神分析历史、评价历史的同时,将提升思想政治觉悟与培养高阶能力深度融合。其一,开展主题探究。比如,进行“这是真的吗?”小组展示。针对网络上的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让学生自己查阅史料,明辨是非,用唯物史观、历史主动精神批驳错误观点。其二,组织课堂讨论。比如,组织学生讨论,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严酷封锁,毛泽东号召党员干部、边区群众、学校师生发起大生产运动,体现了怎样的历史主动精神?这段历史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有什么启发?其三,撰写读书报告。比如,让学生阅读《苦难辉煌》《红星照耀中国》《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等党史著作、名人传记,并撰写读书报告,体悟其中展现出的历史主动精神。需要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探究出现困难时,适当进行指导,在学生产生思想困惑时,给出正确指引,帮助学生真正领悟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内容多样、形式活泼的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养成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思想武装头脑的自觉意识,提升了高阶能力,让历史主动精神扎实进头脑。

(三)以实践为延伸,确保教育效果的长效性

现代课堂教学的特征之一是开放化,教室已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纲要”课教学应紧跟时代潮流,打造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多维开放的现代课堂,延伸课堂空间的广度与时间的长度。与此同时,“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政课,实践是思政教学的重要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0]因此,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首先,组织学生参观党史纪念馆、红色圣地。教师可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组织学生探访学习,也可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带领学生跨越地理条件阻隔,进行云参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命力、感召力。其次,以历史主动精神为主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寒暑假期间,各高校多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带领学生对革命老战士、优秀共产党员、抗疫模范进行口述史采访,让学生在与先进人物面对面交流中升华对历史主动精神的认识;也可带领学生走进档案馆、图书馆,通过研读一手史料、学习学术论著,加深学生对历史主动精神科学内涵、演进脉络、时代指向的学理认识。最后,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历史主动精神。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应关心学生思想动态,以历史主动精神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鼓励学生迎难而上、自信自强、胸怀天下,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新时代历史主动精神的创造者、践行者和弘扬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1 -11-17(02).

[3][7]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5]习近平春节前夕赴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祝各族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祝祖国欣欣向荣[N].人民日报,202 0-01-22(01).

[6]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8][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10]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人物说史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