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四新经济”民营企业人才政策需求与对策研究

2023-05-30邱功英袁声莉

关键词:民营企业

邱功英 袁声莉

摘 要:发展“四新经济”,成为当前湖北省民营企业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人才资源是推动“四新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而人才管理方式的改进和人才管理体制的创新,离不开政府人才政策与公共服务的健全和完善。本文综合运用政策文本研究、企业家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从人才政策需求侧入手,研究湖北省“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人才政策及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度,比较“四新经济”民营企业与非“四新经济”民营企业人才公共服务诉求的区别,最后提出提高湖北省人才政策及公共服务精准度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四新经济;民营企业;人才政策;人才公共服务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疫情冲击下湖北省中小微企业复原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Q20202202)

作者简介:邱功英(1987-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袁声莉(1964- ),女,湖北潜江人,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流通业规划与管理。

党的十九大以来,湖北省“四新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4560家,十年时间增长近9倍,稳居中部第一;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0196.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0.6%。另外,以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为表现形式的新经济也保持了快速发展。所谓“四新经济”,是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1]。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对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2~3]。目前,发展“四新经济”成为湖北省民营企业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

对于萌芽期的新经济业态而言,技术创新与突破是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而这些创新离不开核心人才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无疑是推动“四新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能否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人才已成为衡量“四新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人才工作的活力与动力取决于用人政策与机制,人才管理方式的改进和人才管理体制的创新,离不开政府人才政策与公共服务的健全和完善[4~5]。充分了解湖北省“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政府人才政策的感知与诉求状况,不断完善政府人才政策和相关服务,对于加快推进湖北省“四新经济”民营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政策文本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分析湖北省已颁布人才政策的实施情况,了解湖北省“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人才公共服务的感知与诉求,为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和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湖北省“四新经济”民营企业人才政策现状

(一)湖北省有关“四新经济”的人才政策

自2016年全国两会首次将“新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来,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新经济的决策部署,湖北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这些政策为“四新经济”民营企业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稳定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健全人才集聚機制,打造人才高地。201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6〕67号),围绕人才引进、培育、服务、评价等方面推出了4条新政。2017年,《关于深化人才引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7〕15号)发布,要求从人才引进方式、人才引进渠道、人才评价机制以及人才激励保障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同年,湖北省出台了《关于实施“我选湖北”计划大力促进大学生在鄂就业创业的意见》(鄂办发〔2017〕7号),通过多条举措吸引国内外优秀大学生到湖北就业创业。2020年,湖北省颁布《关于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20〕13号),要求加强人才保障,为推动开发区更好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年出台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鄂政办发〔2020〕26号)指出,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支持企业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以推动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上这些政策主要聚焦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和激励等环节,旨在打造人才高地,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人才流动活力。2017年,湖北省颁布了《湖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鄂政办发〔2017〕47号),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职工的职称评审与晋升、考核评价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挂钩,加强知识要素在收益分配中的比重。2018年,湖北省发布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8〕15号)进一步指出,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保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用人自主权,激发高素质人才流动活力,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此外,湖北省率先在全国推出“科技成果转化十条”“高校院所服务企业新九条”等政策,打破体制机制藩篱,充分调动湖北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人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助力新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二)湖北省有关“四新经济”人才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人才总量稳步提升。统计数据显示,自各项人才政策实施以来,武汉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湖北省就业的比例,由2016年的52.1%上升到2021年的76.0%,呈逐年上升趋势。

人才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0年10月底,湖北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412万人,其中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结构比例达到16:49:35,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另外,截至2022年7月底湖北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944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7%,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为30.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湖北省“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政府人才政策的感知

为全面了解湖北省“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政府人才政策的感知与需求,湖北省人才服务局联合湖北经济学院,针对全省范围内重点民营企业展开调查研究,综合运用了企业家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有效问卷198份,组织了近20场次的座谈。在调查涉及的198家企业中有78家属于“四新经济”民营企业,下面问卷分析的结果来自于这78家企业。

(一)“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人才政策的知晓情况

企业对政府政策的了解是保证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也是企业能够享受政策福利的前提。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仅有5.1%的企业表示对政府的人才政策非常了解,35.9%的企业表示比较了解,而不太清楚的企业比例占到了57.7%,甚至有1.3%的企业表示不关心政府的人才政策。由此可见,大多数“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政府的人才政策缺乏关注,了解不深;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在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上不到位,导致社会关注度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人才政策的落地执行情况。

(二)“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现有人才政策落实情况的感知

人才政策只有落实执行到位,才能真正把紅利释放出来,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否则只能成为空中楼阁。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湖北省相关人才政策在“四新经济”民营企业中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仅有10.3%的企业表示落实得非常好,26.9%的企业认为落实得比较好,而有53.8%的企业表示落实一般,甚至有9.0%的企业认为落实不太好,无法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起到真正的作用。由此可见,如何让人才政策落实到位是今后政府人才公共服务的重点工作。

(三)“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人才服务项目的满意度

本次调研主要从人才引进平台和渠道、优质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与补贴、人才住房保障、人才子女教育、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鉴定、精简办事流程、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投资支持、提供校企合作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出入境证件优先办理共10个方面分析湖北省“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政府人才政策与服务项目的满意度,具体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人才服务政策整体满意度较低,除了出入境证件的优先办理外,企业对其余各项政策的满意度均不超过65%,满意度最低的是人才子女教育环境与资源,其数值低于50%。

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湖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其提供出入境便利。例如,《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7〕37号)提出,要开展海外人才永久居留、出入境等便利服务试点;《关于为列入国家重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来鄂工作外籍高层次留学人才办理签证和居留手续的通知》(鄂人设函〔2017〕37号)要求对符合规定的人才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措施。从政策实施情况来看,只有6.4%的企业表示不满意,1.3%的企业表示不太满意,有71.8%的企业表示很满意或者比较满意。和其他的人才服务政策相比较,该政策的总体满意度最高。

为引进新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加快发展新经济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7〕37号)指出,在子女入园、入学等方面要对高层次人才量体裁衣,提供精准服务。但从政策实施情况来看,24.4%的企业表示不清楚人才子女教育相关政策,9.0%的企业表示不满意,16.7%的企业表示不太满意,占到了调研企业的一半比例。由此可见,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政府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人才社会保障,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三、湖北省“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政府人才政策的诉求

(一)“四新经济”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类型的诉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性质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差异,本文将“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和非“四新经济”民营企业进行了比较。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于“四新经济”民营企业而言,目前最为急需的人才类型是创新型研发人才,有28.2%的企业表示紧缺;其次是市场开拓类人才和中级管理人才,分别都有19.2%的企业表示急需这两类人才。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非“四新经济”民营企业而言,最为紧缺的人才类型是市场开拓类人才,有25.0%的企业表示急需这类人才;其次是高级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分别有19.2%和16.7%的企业表示急需这些人才。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两类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有所差异。新经济是以技术进步与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要想在新产业、新模式下取得领先的行业地位,依赖于科技人才的创新与创造。因此,“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于创新型研发人才的需求格外强烈。然而,在与企业座谈时,约1/4的企业表示创新型研发人才流失率非常高。如何吸引和留住这些关键人才是目前“四新经济”民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通过对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行业紧缺人才类型也存在差异: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紧缺创新型研发人才以及市场开拓人才;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急需创新型研发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其他类型制造业对于高层管理人才以及熟练技术工人两类人才缺口较大;而服务业则对中高层管理人才、市场开拓人才需求量较大。

(二)“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中的主要障碍

项目组通过访谈发现,人才引进难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尤其是地方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四新经济”民营企业,还是非“四新经济”民营企业,目前人才引进中的最大障碍都是区位优势差、无法吸引人才。另外,超过30%企业指出,专业招聘会少、紧缺人才难寻、人才引进渠道不畅、企业需求与外部人才供给信息不畅是造成人才引进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有接近1/4的企业认为政府税收等优惠政策不足也会造成人才引进困难。具体如图3、图4所示。总体来看,区位劣势、人才引进渠道不畅、企业需求与外部人才供给信息不畅以及政府优惠政策不足是湖北省“四新经济”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的最大障碍。

(三)“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人才政策的需求度

要想吸引和留住企业中的核心员工,提高核心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关键是了解员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人才引进平台和渠道、优质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与补贴、人才住房保障、人才子女教育、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鉴定、精简办事流程、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投资支持、提供校企合作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出入境证件优先办理这十项人才政策与服务项目中,“四新经济”民营企业提出诉求最多的是优质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与补贴,其次是提供满意的住房保障、简化烦琐的人才办事流程,需求率都在80%以上。另外,有75%以上的企业认为需要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的渠道、人才子女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优先获得投资资金的支持。而非“四新经济”民营企业提出诉求最多的则是简化烦琐的人才办事流程,其次是提供满意的住房保障和人才的子女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需求率在70%以上。在其他人才政策与服务项目上,两类企业几乎也都有65%以上的需求率。

此外,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于优质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与补贴、提供人才引进渠道和平台、提供满意的住房保障、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优先获得投资资金的支持、提供和省内技工院校合作的平台这六项政策的诉求显著高于非“四新经济”民营企业。该调查结果表明,“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相关人才政策的需求非常强烈。政府应该紧密联系“四新经济”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四新经济”民营企业的现实需求,打造针对性强、富有吸引力、便于操作执行的人才政策,让“四新经济”民营企业获得真正的实惠。

(四)“四新经济”民营企業对人才政策急需改进的诉求

根据前期湖北省人才服务局针对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的调查发现,收集到的81条意见诉求中,涉及人才公共服务的有47条,占到了58%。图5、图6中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论是“四新经济”民营企业,还是非“四新经济”民营企业,都认为政府当前急需完善各级各类人才激励政策、完善公平合理的立项程序和审批制度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占比均在40%以上。另有30%以上的企业认为政府需要提供更多人才引进渠道以及大力发展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政策的改进诉求最低。这也进一步反映政府需要加强和完善落实各项人才激励政策和人才引进服务。

四、完善政府人才政策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确保政策上传下达

做好人才政策宣传引导工作,确保政策被企业知晓是释放政策红利的前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58%的“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政府人才政策仍不清楚,还有少数企业对人才政策漠不关心。由此可见,加强人才政策的宣传和引导,是完善湖北省人才政策与公共服务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传播主体来看,需要加强宣传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宣传人才队伍,是提升人才政策知晓度的根本保障。相关部门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多种方式对宣传人才队伍进行教育与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另一方面,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宣传人才,如通过横向交流、师徒制、深入基层等方式,不断提升宣传工作水平。

从传播方式来看,需要创新人才政策宣传方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打造更加多元化的宣传平台,扩大人才政策的知晓度和辐射面。一方面,线下人才服务部门可以将相关政策汇编成册,这也是当前湖北省人才服务局已经开展的工作,今后可将政策文本进一步更新,并在“四新经济”企业中大规模发行。另一方面,线上政府可通过政务公开、在线咨询、企业政策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等多种渠道让“四新经济”企业了解人才政策和服务动向。另外,省区市人才服务部门可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人才政策宣讲会,提升人才政策和宣传效果。

(二)坚持需求导向,加强供需精准对接

制定政策“一刀切”、政策方案不够细化是造成政策落地慢、落地难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对政府各项人才政策的满意度并不高。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地方企业创新型研发人才引进困难)在相关人才政策中找不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因此,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时,必须坚持需求为导向,保证人才政策的有效实施。

一是深入实际,直面企业诉求。当前,为了进一步夯实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建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湖北省人社厅已初步建立了走访联络机制,人才服务局也走访了多家企业,开展了多次座谈会,这些举措正是实现人才政策供需对接的有效路径。后期需要长期坚持执行,落实走访效果。

二是考虑差异,提升政策针对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四新经济”民营企业急需的人才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在人才引进中面临的困境也不尽相同。然而很多人才政策过于抽象和笼统,也没有考虑到不同对象的需求差异。因此,政府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出台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及公共服务,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增强政策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强化检查督促,保障政策贯彻落实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9%的企业认为人才政策落实效果一般,甚至有9.0%的企业认为落实效果不太好。因此,政府在加强对“四新经济”民营企业政策扶持的同时,还需要切实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我国人才政策主体十分广泛,政策有效运行依赖于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但是目前存在政出多门、部门间协调困难等问题[6]。因此,应该破除部门分割,明确各个部门在人才服务工作上的职责分工,建立跨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推进人才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是完善检查督促机制。通过专项检查、进度通报、效果清单、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相关部门人才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和解决人才服务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保障人才政策的贯彻落实。具体针对政策落地难的现状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配套的、可操作的实施措施和办法;对现有政策不适应新情况、新问题的,要适时地进行调整或废止;对现有政策未涉及的新问题,要及时地制定出新政策。

(四)立足机制创新,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根据调查对象对各项人才政策的需求度以及对政府人才工作改进的诉求发现,湖北省人才公共服务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与激励问题;二是人才服务办事流程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机制创新,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第一,多措并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一方面,需要改进现有人才评价机制,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等倾向,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对人才实施分类评价,引导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指导推行股权制、年薪制、利润分享计划等激励政策,提升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在利益分配中的比重,激发人才创新动力。

第二,公平对待,打造高效营商环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完善公平合理的立项程序和审批制度是“四新经济”和非“四新经济”民营企业的共同诉求。政府在出台人才政策时需要“一碗水端平”,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在人才办事程序中,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简化不必要的流程,消除隐形门槛、压缩办理时间,提高人才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耀新.上海推进“四新”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N].中国工业报,2014-08-05(A03).

[2] 白洁.湖北新旧动能转换的定量测度与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8(7):53-58.

[3] 王昌林,姜江.推进“四新经济”加快成长[N].经济日报,2016-07-30(4).

[4] 叶晓倩.人才公共服务:政府职能及其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10(8):171-172.

[5] 刘瑞雪.提高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8):61-62.

[6] 徐倪妮,郭俊华.中国科技人才政策主体协同演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8(10):163-173.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探究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论民营企业创新的载体
民营企业关工委工作发展势头好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