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
2023-05-29曾云霞
曾云霞
高中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开展数学教育的过程当中就必须利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行数学文化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好地体会数学教育的个人文化特征,以进一步培育综合型人才。引导他们共同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并逐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教育的真谛以及数学学习的魅力,并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一、渗透数学文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数学课程的變革,我们也能够发现课堂教学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大的不同,而为了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们也就必须对其加以合理的创新,给教师们创造更加宽广的教育空间。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通过情境教育、班级协作实践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查找一些相关的数学史,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探究知识真谛的,这样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对数学文化做出更有效的认识,可以高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数学教育文化的有效体现有着很大意义,通过采取这种方法开展课程,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发掘基本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渗透数学文化,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数学文化渗透的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更进一步地实现数学文化的渗透,我们可以借助设计教学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共同去体会数学教育中的科学文化,并能够发现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已对较多的数理定律进行了合理的运用,从而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情境开展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科学知识的来源和发展,从而借助数学知识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
例如:在教学“概率问题”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生活当中有比较多的概率现象,但对于这些现象,教师们很可能没有运用数学原理给学生加以解决,而只有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原理,才可以对其加以灵活运用。
三、渗透数学文化,加深学生认识结构
目前,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演变和发展不仅是一个步骤和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丰富数学文化的过程。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创新、发展和变化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什么,而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所说的,更好地掌握数学综合知识和数学文化,提高数学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授“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解释指数函数的发展史,使学生能够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之间的实际差异,并明确区分它们。这不仅会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更感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探索指对数函数的引入和计算,强化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区别,总结知识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一系列相关知识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内容的讨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多方面整合数学文化,丰富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学习。
四、渗透数学文化,完善数学思维导图
老师必须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理与人文常识方面的渗透,并积极运用数学史进行教育工作,让学生得以比较全面地认识数学课程的发展史和成果,清晰地认识不同的数理知识点之间所产生的特殊联系,从而形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导图。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介绍数学史中的趣事,以培养学生的数理文化素养。
比如,在讲解“圆的标准方程”时,老师可以向每个学生讲述在当代数学研究史中,祖冲之是怎样使用了刘徽的割圆术,把圆圈率的准确性带到了小数点之后七位,他的这个研究成果直至一千年后欧洲人才完成。通过利用中国数学史进行对传统数学文化的渗透和讲解,就能够让数学课堂教学显得有趣,学生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大的快乐。同样,还能够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社会与人文内涵进行更好地认识,让他们能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在数学知识系统中所体现出来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渗入数学教育文化,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数学经验,以及利用数学经验处理现实问题。在当前的数学课堂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教师必须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而人文渗透又是数学课堂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学生们唯有借助数学文化才可以更进一步地掌握数学中所包含的有关内涵,从而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渗透到整个课程之中,为后期数学课程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龙建刚